【這些是偽素養,毫無意義】
看到好友 Stiven Chou 周老師 po 自己小孩做的卷子上的素養題,還有他孩子的反應。一開始我覺得很好笑,但後來卻是憤怒,覺得「這題目什麼鬼!」
素養指的是運用知識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能力跟態度。表現在題目上,通常是結合真實情境下的問題,給孩子許多資訊,讓孩子去學著怎麼從這些資訊篩選出真正有用的資訊,經過統整、反思等高層次的思考後,解決這個真實情境的問題。素養題不好出,真的很難出。
以圖中這題而言,雖然有生活情境的敘述,但並沒有真實的問題要解決。也沒有訓練到孩子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能力跟態度。更沒有給孩子資訊讓他練習篩選擷取資訊,遑論進入到統整跟反思的高層次思考。
這個題目,坦白說,只是一個以生活情境為敘述的「燈謎」。根本沒有養成孩子的任何素養。所以是「偽素養」題。更糟糕的是,這些偽素養題背後常會帶著錯誤的價值判斷。
是誰說這題答案是媽媽?是誰說只有媽媽會照顧孩子、給孩子溫暖跟支持?這樣的題目背後隱含著什麼樣的價值觀?照顧小孩、給孩子溫暖就應該是媽媽做的?爸爸就不需要?
自從課綱揭櫫以素養為核心開始實施後,坊間參考書、測驗卷也開始出所謂素養題。但其實不少題目都離素養很遙遠,無法幫學生培養真正的素養。但爸媽以為反正它們有「素養題」,孩子就沒問題了。錯,其實這些「偽素養題」正在浪費孩子時間又沒有養成素養,問題超大。
圖中這個題目,如果改一下,還有機會給孩子做一些高層次的省思評鑑思考。比如說改成:
—————
「有個小學題目,問學生『當我們小時,這雙手照料我們;悲傷時,這雙手給我們安慰;當我們面對困難時,這雙手會給我們力量。它是一雙溫暖的手,也是一雙萬能的手。』最後題目答案公布:是媽媽的手。
請問:根據上面的敘述,你認為出題者所公布的這個答案合理嗎?你的理由為何?」
—————
實在受不了這些以素養之名,卻完全沒有養成孩子素養、甚至還傳遞錯誤價值觀的「偽素養題」。
不是套長一點的文字、放一些生活情境敘述就叫做素養題。沒有引導出思考、沒有引導出運用知識在真實的問題上,放一堆文字也沒用。
這一題根本只是猜知識的燈謎題,一點素養也無。
#受夠了這些偽素養題
#讓素養概念被污名化
#出素養題需要真專業
(歡迎分享)
讓素養概念被污名化 在 社會科學白話文|汙名篇 - 社科種子專欄 的相關結果
我們平常聽到的「污名」(stigma),多半與被歧視的群體有關。最常舉的例子諸如同性戀、殘疾人士、娼妓等身分被貶抑的群體,他們具有某種被社會定義為偏差的 ... ... <看更多>
讓素養概念被污名化 在 授課計劃3321經典閱讀:高夫曼《污名》及《精神病院》 的相關結果
篤信素養(人文領域):1.學習人文精神以探索內在自我與領會人類文明的深層價值,2.發展自律精神,3.能運用理性進行道德推理。力行素養(社會領域):1.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 ... ... <看更多>
讓素養概念被污名化 在 去除污名與自我培力: 精神障礙者的社會對話行動 的相關結果
隨著「去機構化」概念興起,美國精神醫療大規模地關閉大型療養. 院,鼓勵被「拘禁、隔離」的精神病患回歸社區,臺灣也在1990 年通. 過「精神衛生法」,開啟了臺灣的社區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