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自己,便無法做自己
在認識自己的這條路上,最大的阻礙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人人都渴望他人的關注,說得更精確點,其實是他人的肯定。我們發出各式各樣的訊號,期盼他人的回應。試想一下,如果你說了個笑話但完全沒有人笑,你之後再講這個笑話的機率有多少?如果全場笑翻天,之後碰到新的一群人後,你想方設法就是要講這個笑話的機率又有多少?講笑話、觀察現場反應,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喜劇演員也是靠這個吃飯的。
渴望他人的關注,觀察他人的反應以調整自己言行,固然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過去也讓我們為自己添上一層層不同的面貌,長久下來使我們失去自我本來的真實樣貌。我們不再表達自己內心真正所想,只想看場合說話,只想展露最優秀的一面,只想融入人群。臉書很厲害,用按「讚」量化了眾人的肯定。
我的至親好友在我臉書上見到有讀者負面留言,於是問我為何能忍受這些負評。說老實話,我一開始其實也完全無法忍受。二○○八年初踏入這行時,大家給我滿滿的愛。畢竟當時的我只是個無名小卒,每個人都會大方地為我加油。光陰匆匆,若干年後我在網站上開闢了一個評論欄,接受各方的批評指教。看著一則則負面的評論,起初我還會安慰自己:「這些不過是酸民罷了,就是嫉妒而已,不知所云。」後來我學會了不要只想聽好話,我也不在意這些了。
其實正評就和負評一樣,既可好好理會,又可不予理會。留言的人我通通不認識。我不可能一方面輕鬆欣賞網路上的正面評論,又同時不理會那些負評。我要練習的是學會不受任何評論(不管正面還負面)的影響,學會不透過這些評論來定義自己(這是個永無止盡的修煉)。
一味關注、在意他人如何看我,並不能幫助我了解自己。唯有關注「我為何在乎他人評論」,我才能更了解自己。我當然在意他人的眼光,每個人都會在意,但我發現隨著年歲漸長,我們會越來越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為何會這樣,我也不清楚,可能是因為我們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會更了解自己的定位;也有可能是年紀大了,懶得迎合他人的目光吧。
旁人的肯定及關注,有可能使我們如藥物般上癮。想想人與人的關係,我們多麼重視身邊有人愛、有人可以說話、有人陪伴。我被甩過幾次,每次都感覺自我價值彷彿蕩然無存。我們害怕被拒絕,因此我們不敢放手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因為一旦被拒絕,我們就直接認為自我價值被降低了。
對孤單的恐懼也會影響自我價值的判斷。我認為有些人之所以不喜歡獨處,是因為不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的樣子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期待,或是不習慣與自己相處,彷彿自己是個陌生人似的。人與人的情感關係往往建立在「對方讓我覺得自己如何如何」上。對方能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觀感,若對方離開,我們的失落感更深。畢竟名氣再大,也需要粉絲支持。
我身為公眾人物,當然需要觀眾的支持。仰賴觀眾的支持不是重點,重點是為了維繫大家的支持,我究竟該做出哪些妥協與讓步。
我這樣說,用意不在於貶抑名人,畢竟我們都需要旁人的支持。媒體實在厲害,總是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需要買些媒體上曝光的產品來改善自己。落人後的恐懼雖真,但你我設想的後果卻是假的;這份恐懼不過是被媒體操弄、利用罷了。在現實世界,我們仰慕的那些人擁有我們渴求的自信(也可能是我們將渴望投射在他們身上),但這些名人是獨特的,是我們想模仿也模仿不來的。自信是買不到的,自信就像學習新語言,需要經年累月的養成。
要想與眾不同,須得不斷向內心探索。欲探索一己之內心,須懂得獨處時與自己對話。這種對話有些人稱之冥想,或是「專屬於自己的時間」、或是「遠離喧囂以求內心平靜」。身為一位得仰賴他人關注以謀生的公眾人物,我可以在此向各位保證:不論有多少閃爍的鎂光燈,不論有多少光彩亮麗,這些都不會帶來快樂。越想從他人眼光中尋找自己的樣貌,則越容易令自己受限制。唯有真正做自己,才能拋開枷鎖。也請鼓勵其他人做真正的自己,肯定他人與眾不同的特質。
唯有開始了解自己,才能開始真正做自己。排除一切紛擾,靜心坐下來,好好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對話—與自己對話。
.
本文摘自
《#從苦境中轉回》
101種帶有力量,能讓生活美好的思考
.
作者: 謙卑詩人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不了解自己,要如何做自己呢?
一旦開始認識自己,那就會自然而然要完成接下來的「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的功課。用我自己的說法,他人的目光之所以隨著年紀,可以越來越少影響我們(這不一定,要看人),一方面是我們有智慧選擇適當的場合表現適當的自己,二方面是我們更加注意自己的內在,對他人評價也就逐漸處之淡然。
這本書今天(8/17)晚上9點半會進行直播,歡迎參與。
祝願您,能跟自己好好對話,這個習慣能養成,遭遇苦境能轉回的機會就更高了!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4的網紅陳永隆博士的6D思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01-11 最後一堂課,學期回顧影片 [美麗的意外,意外的美麗] 我常告訴自己,不在計畫中的事,就是神安排的事, 是神安排的事,就順服去、盡心去,好好為神做光做鹽。 這學期,不在預期中,應中華大學趙瑀教授的邀請, 為大學生開了一門通識教育的課─自我探索:職場爭霸。 我重點沒有放在履...
謙卑的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完美落地的男孩》
感謝日本,疫情壟罩下仍然舉辦了這場奧運,讓我們看到、而且相信,那些在無常中頑強堅持的恆常,有多麼珍貴。比如李智凱。
我沒有看完《翻滾吧》的全系列紀錄片,直到李智凱在全能賽落馬、又在鞍馬賽完美落地之後,才從新聞報導裡,把當年的「菜市場凱」和現今的「體操王子」接合起來。為了呈現華麗炫技的45秒,他努力了20年。連當初紀錄片的導演也不相信會有這麼一天,李智凱實現了童年的宏願,也圓滿了教練未能登上奧運殿堂的遺憾。
這也是唯一一場我全程觀看的賽事,英國老將Max Whitlock在第一棒,表現穩定,流暢度可圈可點。李智凱第五個上場,很難想像他心中承受的壓力,更何況還有日前落馬的陰影,「怯場」是他早年征戰國際時,最讓教練失望、也引發外界懷疑心理素質待加強的軟肋。
然而他很冷靜,表情肅穆,進化版的「湯瑪士迴旋」卻詮釋得柔韌俐落,幾乎全程開腿旋轉,沒有一絲遲疑。這一盤被教練暱稱為「台式炒米粉」的技法,看得連轉播賽評都事後坦承,差點忘了呼吸。
我也是從後面的許多報導才知道,原本在地板項目的「湯瑪士迴旋」,被教練應用在難度最高的鞍馬項目,李智凱勤練的版本,過程不僅雙腳大開大闔,還加上持續旋轉,而他的下馬動作,甚至獲得國際體操總會採納,被奉為最標準、不易被扣分的教案模範。
寫四階作業RAM遇到瓶頸,我很好奇他的人類圖會長怎樣,對照維基百科的出生資料,從幾個時點裡,跑出我認為相對符合他特質的設計。5/1生產者,薦骨權威,輪迴交叉努力。(這一天還有其他幾種可能,包括了4/1、5/2的生產者。主要被定義的能量中心差異不大。)
坦白說,李智凱和我認識絕多數的5/1,第一眼的形象並不相符,這也是學習人類圖最有趣的地方,像一門人格的醫學,不管學得再多,總是會有例外,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知識永遠不能定義一個人的全部,所以,要保持開放、謙卑、和飢渴。
我看了幾次他的專訪,李智凱從小羞怯,他的啟蒙,來自於教練林育信的慧眼,從此建立亦師亦父亦友的緊密關係,這也讓我想起,5/1超越個人的角色設定,今生所有的功課,來自於與他人相遇的機緣,在關鍵時刻遇見影響自己一生的貴人,也可能在不經意之間,成為引領他人的伯樂。
對於自己具備的潛能、或真實的樣貌為何,五爻是模稜兩可的,有時連自己都難以說清,面對外界的投射或期待,潛藏在一爻的底層的不安全感會設法與之媒合,一爻信奉穩紮穩打的務實精神,促使李智凱願意忍受十餘年單調、刻苦、寂寞的備戰歲月,遠從宜蘭北上追隨林育信教練,生活在學校與體育場之間往往返返,連假日也不例外。這樣,不難受嗎?李智凱抱持的想法是,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
即便孤單到想哭,李智凱也不敢哭得太大聲,怕吵到隔壁的室友。論天資,他絕對不是天才型的選手,一個動作,其他人可能練兩三次就學會,李智凱要花一兩周,鞍馬上的一圈起碼要練上一年,只為了爭取0.1之內的差距分。但也因為苦練,身體對於每一個動作的記憶是深刻而厚實的,讓人屏息以待的「台式炒米粉」,連敵手Max Whitlock也忌憚三分,這個看似神乎其技的五爻風光,靠的是一爻的刻苦奮勉。
他的輪迴交叉,讓我全身起雞皮疙瘩。如此直白地兩個字就說完了,他的來路、他的歸處,不外乎「努力」,將有深度的人聚集起來,改變現狀,並探索新的領域,發展社群、商業及科學結構。李智凱日夜操練的「湯瑪士迴旋」,不僅讓更多人認識男子體操,也證明了,在地板上的動作,有不斷革新探索的可能,可以躍上馬,也可以騰上空,除了為台灣拿下榮耀,動作列入國際教案,他更希望以自己的例子,鼓舞體操路上的後輩,我做到了,你一定也可以。接下來,他立志挑戰更高難度的動作組合,要為「湯瑪士迴旋」寫下新猷。
我也咀嚼著五爻的所謂「將軍氣場」,一直以來,我是否想得太刻板,由此得證,外界對於五爻投射之強烈,時常不知不覺就戴上了有色眼鏡。李智凱今天的成就,可能正說明了,遵循內在權威,當五爻充分認識真正的自己,把握正確的時機、承擔合適的付託,一爻的周全準備,必然會讓5/1的「征戰」,贏得光榮,也為眾人帶來深層的鼓舞與覺醒。
回看這張5/1圖面的通道,覺得好美,不管和李智凱真實的設計相差多少,我都看見了力與美的水乳交融,盡情揮灑個體色彩,從個人的蛻變,演化出獨特的存在之美。
這張圖,告訴了我很多事,其中一件關鍵的事是,想要成為第一人,不能捨不得時間,就算懷疑起始點是否正確,也要靜心臣服,讓數不清的時刻與傷痕打在身上,跌落之後,終有熟成。
所以李智凱迎來了這一刻,敞亮,昂然,不自抑,不虛妄,頒獎台上站得直挑,和教練擁抱時,臉上流露的,還是當年「菜市場凱」一般,純真燦爛的笑。
*圖片摘自網路
*5/1人類圖放在留言處,純屬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謙卑的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僧人心態》完整版
已經看完本書,覺得寫得真的很好很實用,分享一下目前我自己的心得,並不一定全部照書所陳述,有加入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部 放下
✅ 自我認同篇
我們都習慣被外在的事物定義自己,例如你的財富,你的職稱,你的地位,你的才藝特技等等,這些沒有什麼不好,但終究是外在的東西,如果這些就是你對自己唯一的定義,有天當失去了,你的世界不就崩壞了。
這時候我們還是需要正念跟呼吸的練習,當你把身邊的意見,義務,期待關閉了,就能夠看到真正的自己。
「不完美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勝於完美地模仿別人。」薄伽梵歌 3.35
✅ 負面情緒篇
大腦原本就很容易產生很多小劇場,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而不自覺,此時有簡單的三個方法來解決。
Spot Stop Swap
首先要能夠有意識的知道自己產生了負面情緒,如是的指認它觀察它,進而試著停止,再來就是要轉換。
如何轉換呢?透過隨喜,就是隨他人之喜,為他人的成功開心,再來是寬恕,寬恕他人最終等於寬恕自己。
另外裡面提到的25/75原則,就是結交3個能夠提升你的朋友,來平衡掉1個讓你產生負面能量的朋友。
所以建構一個能夠提升自己的同溫層,看來也是很重要的。
✅ 恐懼篇
恐懼也是人本能的反應,我們要做的事依然不是逃避他,而是有智慧覺知的面對它。
如果是害怕失去而恐懼,我們要練習的是消除執著,因為事實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會永遠被你掌控跟擁有,沒有任何一樣東西。
而正念去看待恐懼,了解它的全貌,調整你的呼吸,勇敢的面對它也是人生的功課,好的恐懼能使人成長。
✅ 意圖篇
我們做任何事的動機,大概可以分成四類。
恐懼跟慾望。
我們害怕失去什麼,我們非常想得到什麼,我們與他人比較,總覺得他有我也要有,他有我要擁有更好的,等等。
這些也都是人的天性,但這些著重的地方往往都只停留在“我”。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的動機是責任跟愛。
我們覺得我們對社會有責任,對他人有愛,我們的行動是基於這些出發點,我們著重的地方就已經從“我”變成“我們”了。
人最終真正的快樂來源,還是來自付出,當然每一個行動都不會是單純只有一個動機,通常是混合的。
但如果在每次的行動中,包含了更多的對社會的責任跟愛,相對比較少的個人恐懼跟慾望,這樣便能活出更有悅性的人生。
放下自己多餘的身份認同,放下多餘的負面情緒跟恐懼,最後放下過多的小我。
第二部 成長
✅ 目的篇
其實它就是在講Dharma 法,有如薄伽梵歌敘述一般。
到底我們的天命是什麼?
裡面引述薄伽梵歌指出的四種吠陀性格類型:指導者,領導者,創造者跟製造者。
但類似的分析我覺得非常多,例如人類圖也是,找到自己的特性,做出符合自己天性的事是互通的道理。
那如何判斷我們的天命是什麼?
書中講到四種標準:熱情,技能,對別人有用,慈悲。
白話一點我覺得可以用另一篇文章看到過的分析解釋。
人生意義?就是你享受的事,你擅長的事,世界需要的事,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
而法屬於身體,所以在工作的時候,到底身體的感受是否是舒服流暢的也是重要的標準,延伸閱讀可以看【心流】。
而除了自己的覺察以外,其實身邊朋友的回饋也是相當重要,看過人類圖就知道自己的通道簡單講有兩種,一種是自己有意識到的,另一種是自己沒意識到需要別人回饋的。
✅ 例行活動篇
簡單來說就是環境跟時間都是有其能量的,最好養成習慣,在同樣的時間點跟地點做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事,延伸閱讀【原子習慣】。
✅ 心智篇
講到常見的比喻,馬車伕的困境。
我們的五感就像是馬,拉的馬車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理智坐在車上,而心智就是那韁繩,所以我們的理智必須透過心智去控制五感,才不會讓身體不受控制得亂竄,而這些能力需要透過靜坐冥想跟專注當下的練習,當你能夠好好的控制大腦的心智,才能真正成長開發潛能,延伸閱讀【超悅大腦】。
✅ 我執篇
我執會一會兒讓我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但也會一瞬間讓我們覺得我們是世界上最無用的人,兩種極端都不好。
而要消滅我執,只有謙卑,謙卑才能認清到底我們哪些是做的比較好的,同時也要知道哪些我們是做的比較不好的,才能夠持續成長。
「我們不擁有任何事物,也不被任何事物擁有。」
第三部 付出
要學會付出也要先學會感恩。
感恩的功課可以每天晚上或早上做,認真想想就會知道不管自己再厲害,地位再高,還是無法完成生命中想達到的所有事,學習感恩也是學習謙卑。
而說到服務,其實每個人都是服務業,只是服務的方式不同,但又講回到前面的法,我們都必須依自己的法去付出才是最圓滿的狀態。
最後兩段話分享給大家:
「無知者為一己之力工作,智者為世界的福祉服務。」薄伽梵歌3:25
「服務是通往有意義生活的直接途徑」。
#僧人心態
#阿肯師閒聊系列
#kensyogalife
謙卑的定義 在 陳永隆博士的6D思維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11 最後一堂課,學期回顧影片
[美麗的意外,意外的美麗]
我常告訴自己,不在計畫中的事,就是神安排的事,
是神安排的事,就順服去、盡心去,好好為神做光做鹽。
這學期,不在預期中,應中華大學趙瑀教授的邀請,
為大學生開了一門通識教育的課─自我探索:職場爭霸。
我重點沒有放在履歷自傳的打造,或是面試、簡報的技巧,
反而刻意給了課程一個副標題:斜槓職場的職涯發展力
我告訴學生,即使有了好履歷和面試技巧進去一家公司,
但是不懂得熱愛工作、當責盡職、包容多元、柔和謙卑,在職場仍會是風雨飄搖。
我設計了九個單元,並在每個單元課前都先給一段主題演講(約1小時),
接著設計符合每個單元的空白學習表單(共35張),強化學生實際操練、認清自己、多元思考。
最神奇的事是,別小看這群大學生(七、八十位)的心胸,他們是如此的寬廣,
竟然大方接受我在【單元2】的主題演講中,分享認識神的見證(感謝神給我溝通的智慧)。
【單元1】 盤點自己,定位自己
主題演講:茫茫人海,你在哪裡?─做個不一樣的Z世代
(看清自己不完美;放大優點,縮小缺點;隨時保持第二專長;捍衛自己的熱情)
【單元2】 放大優點,接受缺點
主題演講:不斷修剪,終將豐盛
(大學四年寫日記的收穫;從迷失到覺醒之路;建立自己的夢想;從社團中學會給予)
主題演講:恩典之路─美好的祝福
(分享我認識神的歷程;從病痛、難關的試煉中學會順服;在蒙福的路上學會做光做鹽)
【單元3】 定義成功,設定目標
主題演講:當責+執行力
(檢視工作、學習的定位;菁英是自律的;以策略地圖訂人生藍圖;PDCA與甘特圖的應用)
【單元4】 適應變動,包容多元
主題演講:小習慣決定大未來─不再跟改變擦身而過
(持續你的好習慣;改掉你的壞習慣;讓改變成為一種習慣;學會看見每件事的三正三反)
【單元5】 積極行動,適性發展
主題演講:正向積極X效率優雅
(學會一分鐘看見十個幸福;正面思考的七項修練;效率優雅的人與窮忙瞎忙人的區別)
【單元6】 熱愛生命,熱情工作
主題演講:創造心流,愛上工作
(如何在工作或學習中達到心流;哈佛的幸福學;優質工作的快樂秘訣;1.01法則)
【單元7】 專業主義,成為菁英
主題演講:問題分析與解決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工具;菁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人)
【單元8】 跨域學習,成為斜槓
主題演講:斜槓青年與跨界思考
(T型人與斜槓職場;跨界創新的三個驅動力;如何在無關中發現有關:跨界思考三招式)
【單元9】 柔和謙卑,俯就卑微
主題演講:示弱的強大力量
(會讀書,不代表甚麼都很強;示弱,是為了照亮更多人;用6D思維延伸思考寬高深)
期末報告結束前,我知道這一生不一定有機會再見到這群學生,
我珍惜學生相信這位老師的機會,送上七段上帝的智慧話語,希望陪伴他們未來的旅途。
【愛】(希望他們一生有愛)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 13:4~8)
【饒恕】(希望他們面對犯錯的人時...)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馬太福音 18:21~22)
【施捨】(希望他們有機會行善時...)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 6:1~4)
【不論斷】(希望他們面對不同觀點的態度)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 7:1~5)
【試探】(希望他們面對挫敗苦難困境時...)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 10:13)
【謙卑】(希望他們身處成功順境的時刻...)
要別人誇獎你,不可用口自誇;等外人稱讚你,不可用嘴自稱。(箴言 27:2)
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 2:3)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 4:6)
【向著標竿直跑】(希望他們保持夢想,永遠向前看...)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腓立比書 3:13~14)
課程已結束,你們和老師都還有許多新故事才要展開,願大家都平安喜樂。
#這群學生心胸很寬廣
#為他們的未來好就是做光做鹽
#做光做鹽就是傳福音
謙卑的定義 在 鄭宜農 Enno C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鄭宜農Enno Cheng ft.阿爆ABAO(阿仍仍)ft. Chunho
〈或許就變成書裡的風景 The Scenery〉
串流收聽:https://orcd.co/enno_thescenery
《給天王星》後首發,宜農給自己的新台語女聲挑戰第一步。
與阿爆(阿仍仍)以及 home producer Chunho 相揪發明自己的語言,更拍出生涯首支跳舞MV!
無法被定義的創作人,究竟會不會轉行成為唱跳歌手呢?
還有還有,這次她要挑戰把一首歌寫成了一本書。
怎麼會這樣?這個人真的超沒有極限!
-
宜農的話:
「這首歌的主題,是「超越語言」的浪漫,例如眼睛對上眼睛的瞬間,或是一起去宇宙繞過一圈一般的思考。在這個被資訊與標籤填滿的時代,邀請大家一起,重新去創造一個,讓自我之花自由開放的空間。」
-
歷經碰撞、剪去繩索向雲端飛去,
在把拳頭伸向鏡子的那一天,綻放在世間,
或許我們最後都變成書裡的風景。
#或許就變成書裡的風景
#TheScenery
-
《或許就變成書裡的風景》
詞:鄭宜農 Enno Cheng、阿爆(阿仍仍). 王秋蘭(愛靜)
曲:鄭宜農 Enno Cheng、阿爆(阿仍仍)、Chunho
排灣文編譯:Kuljelje Turivuan 丁繼
台文老師:周佳穎 A Yo Chiu
演唱者:鄭宜農 Enno Cheng feat. ABAO阿爆 feat. Chunho
製作 Producer:何俊葦 Chunho、王昱辰 Yuchain Wang、鄭宜農 Enno Cheng
配唱製作 Vocal Producer:王昱辰 Yuchain Wang、何俊葦 Chunho
編曲 Arrangement:何俊葦 Chunho
合成器 Synthesizers:何俊葦 Chunho
鼓組 Drums:黃士瑋 Shih Wei Huang
打擊樂器 Percussions:黃士瑋 Shih Wei Huang
電子鼓組 Electric Drums:何俊葦 Chunho
吉他 Guitars:林建文 Kevin Lin
貝斯 Bass:陳弘禮 Hungli Chen
電鋼琴 Electric Piano:鶴 The Crane 、何俊葦 Chunho
聲音取樣:Sampling:何俊葦 Chunho
人聲 Vox:陳嫺靜 Hsien Ching
合聲 Chorus:鄭宜農 Enno Cheng
合聲編寫 Chorus Arrangement:王昱辰 Yuchain Wang、鄭宜農 Enno Cheng、何俊葦 Chunho
人聲錄音:Vox Recording Engineer:王昱辰 Yuchain Wang @ MoriSound, Taipei
錄音 Recording Engineer:何俊葦 Chunho @ HOOH富富, Taipei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王昱辰 Yuchain Wang @ MoriSound, Taipei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 Engineer:Mandy Parnell @ Black Saloon Studios
-
嘿 你敢欲和我鬥陣 咱來發明家己的語言
彼是目睭對目睭 是去宇宙踅過一輾 是恬恬咧飛
是佇正確佮思考之間 謙卑閣自然
自我親像一蕊花 自由開 自由美麗
若是有幸 來予詩人經過
凡勢就變作風景 佇冊內底
ha~
啊~
kemasi palikulikuzan / a pacun tjanusun.
我在低處仰起頭來 / 向你望啊望
namaia sun tua qurepus,
你是如此雲朵感
namaia sun tua vali,
又是那麼空氣感
a neka nu tjaljuzuanan
沒有什麼能關得住你
namaia sun tua supung / a sevalivali,
你像枝枒搖曳 / 從風來向風去
neka nu namaia
無與倫比的美麗
pakilaing tua su varung / a semenay,
順著心裡什麼感動 / 就唱啊唱
pakilaing tua su varung / a uduli,
任由魂裡怎麼牽動 / 就跳啊跳
semenay a pa-pa-pa,
哼上幾口 叭叭叭
uduliu cia-cia-cia.
扭下幾步 恰恰恰
飄渺的姿態 它曾經是你
修寂寞的學分 不敢問問題
穿上新衣服 忘了把標籤剪去
一陣風吹過發出他她牠ㄊㄚ的聲音
把秘密藏在一首歌裡 你還在尋找傳說中的愛情
可能有時候控制不了自己 總要讓幾個離人傷心
雲端是話語的伸展台
你在找一本最適切的字典
在世界就要緊緊相連的這一天
在我們都還支離破碎的這一天
雲端是話語的伸展台
而你還在找一本最適切的字典
在世界就要緊緊相連的這一天
在你把拳頭伸向鏡子的那一天
你敢欲和我鬥陣 咱來發明家己的語言
彼是目睭對目睭 是去宇宙踅過一輾 是恬恬咧飛
是佇正確佮思考之間 謙卑閣自然
pakilaing tua su varung a semenay.
心裡什麼感動 就唱啊唱
pakilaing tua su varung a semenay.
心裡什麼感動 就唱啊唱
自我親像一蕊花 自由開 自由美麗
若是有幸 來予詩人經過 凡勢就變作風景 佇冊內底
marepacun.
且看你 且看我
marepacun.
且看你 且看我
==========
MV製作
小國山海 Mt.Ocean
主演:鄭宜農、阿爆(阿仍仍)
編舞:姜禹慈
導演:陳科翰
製片:許睿庭
製片助理:李柔
台北
攝影:劉晉源
攝大助:何晟豪
攝二助:鄭傑中
燈光:蔡明釵
燈光助理:潘哲偉、許洺瑋
高雄
攝影:洪偉倫
燈光:吳偉杰
燈光助理:江冠陞
美術:李芷嘉、陳婉蓉
服裝:邱美寧 Ning
髮妝:Miley Shen
髮妝助理:Wini Chen
化妝:顏維音 Echo Yen
化妝助理:洪紹愷 Kai Hung
剪接:楊仕丞
調光:楊仕丞
平面拍攝:湯詠茹、林予晞
動態側拍:劉嬿妮、黃揚舜、鄭傑中
特別感謝
舊派
蒸汽雨林
灰咖啡
魔幻時刻電影有限公司
旋轉牧馬
萬事屋影像制作
電光影裡影業
仙人掌影業
陳延庭
謙卑的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好,我發誓,我們今天的日本主題旅行,絕對會進行到「地獄」的部分!不然我請100份雞排!這一趟文化研究式「死亡」之旅,終於從古墳時期到平安期,就在上集,我們從小松和彥的民俗學觀點,為「#京都魔界」下了操作型定義:巨大的封魔都市計劃,為一条橋、深泥池、鐵輪井戶、貴船神社的妖魔鬼怪,鋪成順理成章、自成邏輯的魔幻世界。
.
話不多說,本集就直接開啟魔界大門,由 #偽學術 的長潔與 #臺灣通傳智庫的黃采瑛博士,引領大家著魔幻視,一探京都的四個地獄,並且利用妖怪電車的「嵐山電鐵」,深度踏查京都「太秦豪族之謎」。地獄即天堂,日本佛教的地獄思想,其實帶來是對人世「無常」反思。
.
這將我的地獄連結到了姚巧梅老師的《愛欲京都》,在該書的女性書寫中,我讀到了愛與慾的本性,這正是真誠地面對「#愛恨交織」,謙卑地接納「#生老病死」。從京都旅行,看見人生。
.
📌 #本集的節目有
.
▶ 魔界與公共衛生有關?
▶ 京都的四個地獄
▶ 屬於地獄的「美食」—幽靈育子糖
▶ 嵐電的冒險—妖怪電車與太秦之謎
▶ 《愛慾京都》的人生案內
▶ 地獄即天堂
▶ 旅行作為一種方法
▶ 從旅行看見人生
.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ijz1it1fjgp0810fy2r6n32?ref=android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AN3Uf2iYKG3TBpyWMfvpf?si=2Pr8WRThReudR8GC7kGJqA
.
📣 #apple 聽這裡:待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Krw8-c79ubuoiKPOWa
.
📲 #FB 完整論述: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46380362216249&id=208541192666847
.
📣 #教育廣播電臺版: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2b/5fccf839a4224a0007c34aae
|
//// 完整論述 ////
.
▓ #京都的四個地獄
.
我們今天要談的地獄,在京都。從平安時代起,佛教帶來夜魔天的觀念,進而產生「閻魔信仰」,「閻魔注定三更死,並不留人到五更」的諺語更賦予閻魔(閻羅王)角色無上權力。對於常民來說,地獄是一種消極的、警告的道德判斷,這樣夾帶著恐怖氣氛的警世作用,強力地滲透於民間日常生活,成為東方文化中獨特的地獄觀。
.
在京都主要有四個地獄地點,其充滿冥界、冥土、閻魔、黃泉的話語論述:包含「都市的地獄寺院:#矢田寺」、「地獄通道:#六道珍皇寺」、「巨大閻魔王:#引接寺」、「地獄的景象:#西福寺」。只需要走完一遭,絕對能領略京都最幽冥的體驗。
.
▓ #地獄也是愛欲
.
延續著地獄,我想談談愛慾,某個程度上應該要很浪漫吧~ 不不不,它還是蠻可怕滴~ 恐怖的怨魂與幽靈在日本的歷史裡總是強大的。在稻岡彰的《怨靈史跡考》中,分析了平安時代初時期的「怨靈思想」,他從一個法文化史的角度出發,說明古代日本人如何運用「怨靈」敘事達成社會的秩序化。
.
在尚未「政教分離」的古時,民俗與國家緊緊相繫,怨靈通常始於政治權力的迫害,如菅原道真、崇德天皇,政爭敗者時常化身怨靈,目的在透過恐懼訴求,讓政爭對象失去正當性。
.
如果說,日本傳說中的男性怨靈反映的是,公共領域上國家層次的權力鬥爭,那麼,鬼故事中的女性復仇,則是再現私人領域裡個人情感的糾結游移。「鐵輪井戶」與「橋姬」兩則鬼故事,是女性情感的雙重體:「恨之魂」與「愛之魂」,我們看到了愛與恨的一線之隔。
.
而故事的發展地點,宇治的橋姬神社、京都五條的鐵輪井戶跡、京都山上的貴船神社,就可以說是這樣糾結情感的甜蜜又怨恨的個人處世象徵。
.
▓ #到處都是無常的感悟
.
本集總結在地獄與愛慾的「#無常」,想起每一段旅程,想起每一位旅伴;很高興我們可以陪伴著彼此一起走過,也感謝分離後所留下來的那些。留下甚麼,我們就會成為什麼。讀到《#愛欲京都》裡的這段:
.
「二十五歲那年春天,與母親一起出遊嵐山。站在渡月橋上眺望無邊春景,被遺世的靜寂深深地吸引,種下二度求學時選擇京都的種籽。如今,同遊的母親已作古多年,而我,也開始長白髮了。」
.
我不知到你怎麼想,總之在節目裡,我是感動到哭了。這是京都的旅行,這是人生的旅行。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
#冬季感傷
#厭世日常
謙卑的定義 在 路恩堂中文崇拜- 謙卑重新定義14.05.2017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主題:謙卑重新定義主要經文:腓立比書2:3-9講員:王怡凱長老日期:2017年5月14日• 在基督徒的圈子裏,「謙卑」是眾所周知的觀念• 然而,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能夠承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