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盡事物的微妙
⠀
我不相信一個人可以和前女友當這麼好的朋友。
⠀
或許是因為我的生命經驗裡,從來沒有缺少過高濃度的友情。進一步說好了,我不需要犧牲愛情只為了保住友情。對我來說,愛情是一條單行道,而且每條路都只能通過一次。我的愛情觀專斷霸道,偏見深,排他性高,還冥頑不固。所以分手後的台詞都是這樣的:
我們還是可以當朋友。
謝謝,但我不缺你一個朋友。
⠀
但很多人不是這樣的,譬如法蘭西斯。
在這之前,我只認識一個法蘭西斯。她住在紐約,是個舞者,總是瀕臨破產邊緣,但一拿到退稅通知,沒等錢匯入就迫不急待上館子吃飯,還請客。她不太愛乾淨,會穿髒襪子睡覺,常常弄傷自己。她有個好友叫蘇菲,她會一邊跟蘇菲聊天一邊倒立。法蘭西斯說她們是同一個人,只是頭髮不一樣。大家說她們像一對沒有性生活的女同志。
⠀
那是美國電影《Frances Ha》(紐約哈哈哈)的女主角。這紐約的法蘭西斯很愛照鏡子,鏡子裡或許能讓我們看見另一個時空的都柏林,也在照鏡子的法蘭西斯。都柏林的法蘭西斯年紀小一點,還在讀大學,是個詩人,也很窮。她有個即使在分手之後仍然形影不離的好友,玻碧。她們會一起上台表演詩歌朗誦,一同跟有錢年長的朋友去法國度假。她喜歡男生也喜歡女生,還是個馬克思主義者。她覺得一個人的年所得,沒有理由超過全球人均年薪一萬六千一百元美元。這是小說《聊天紀錄》裡的法蘭西斯。
⠀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開始只是因為主角的名字而聯想到《紐約哈哈》,結果看完小說後,好像是為了滿足自己某種視覺實現的慾望,忍不住找了《紐約哈哈哈》重看一遍。儘管兩個法蘭西斯的故事主線不一樣,角色形象卻在我腦裡重疊出了殘影。我認識這位愛爾蘭小說家莎莉魯尼,正是從影像開始的。《正常人》的電視影集,在肺炎停擺全球時,從歐洲悄悄擴散過來,如一場奇蹟。我在夏天看了兩遍後拿起原著小說,一直等待魯尼的處女作《聊天紀錄》上市。
⠀
如果以兩本小說來總括魯尼的故事是關於愛,實在太偷懶了。我尤其害怕聽見她在訪談中被問到,什麼是愛?那就像你問伍迪艾倫,人到底該怎麼聊天一樣。《聊天紀錄》是一個四角關係的故事,與其說愛,我認為更接近的關鍵字是「力量」。試著想像一片膜,四角分別為:法蘭西斯、玻碧、尼克與梅麗莎——一對中產階級年紀稍長的夫妻。四個點會移動,而且形狀大小不一。膜從平整的面開始,隨著玻碧接近梅麗莎,法蘭西斯與尼克靠近而遠離玻碧,張力變大,起起伏伏。拉撐的薄膜出現破洞,讀者就是這樣掉進去的。
⠀
關係的「張力」與角色間的「權力」,是我看魯尼的小說最過癮的地方。魯尼信奉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無法獨立存在的,因此她的故事關注個體如何影響個體。社會階級的落差,更是主要的基底元素。權力會流動消長,張力會拽出脆弱。脆弱的上游是慾望,運氣好的話,下游可以累積勇氣。不過魯尼對下游似乎沒有太大的興趣,她更好奇是什麼讓溪水轉向或者枯竭。相比充滿勇敢光明的美好全景圖,脆弱的特寫永遠讓故事更有景深。
⠀
法蘭西絲是自卑的,她總希望自己有張不一樣的臉。「要是我長得像玻碧,就不會碰上任何壞事。」她和玻碧交往後,開始照鏡子。表面上,好像因為被愛,所以一個女孩突然對自己產生了興趣,如嬰兒突然發現自己的手腳一樣。不是。她並不渴望看見自己,總是在注視自己沒有的。玻碧是法蘭西斯的魔鏡,愛上她,是法蘭西斯內在某種企盼的投射,吸引她的其實是自己的渴望。而玻碧對梅麗莎的一見鐘情也是這樣的脈絡。
⠀
尼克與法蘭西斯的情感,是另一種。尼克是個演員,已婚,被描寫的像是一只有肌肉的花瓶。玻碧充滿敵意地問,「妳是喜歡他這個人嗎?或者只是因為他長得好看,又娶了個有意思的老婆。」法蘭西斯的回答很有趣,「梅麗莎也沒那麼有意思。」她選擇用否定玻碧欣賞的人來為自己辯護。除了能愉快聊天之外,她說不出尼克的好。法蘭西斯與尼克是在各自陪襯在發亮的伴侶旁時,瞥到彼此黯淡的光而相認的。像是兩個帶著矯正器的人,因為看見對方的牙套,才願意露齒大笑。尼克有憂鬱症,法蘭西斯會自殘,還得承受子宮內膜異位的痛苦,他們的關係,是取暖,多少也帶點報復的味道。
⠀
只是這種報復,感覺軟趴趴的。玻碧只喜歡女生,她說,和男人上床,太詭異了。所以知道前女友和自己想上床的女人的老公做愛,多少會被刺激到,法蘭西斯是這樣的想的嗎?而尼克和年輕女孩搞婚外情,狀態變好也確實讓梅麗莎感到不安,尼可是這樣希望的嗎?軟弱的人在看見別人因自己痛苦時,會頓時有種充滿力量的錯覺。梅麗莎口中的尼可,會喜歡上能為他的所有決定負起全部責任的伴侶。但尼可不以為然地說,無助有時也是行使權力的一種方式。所以他是個好演員,清楚如何操控主動與被動。只是在婚姻關係裡,他缺乏動機。沒有動機的演員,在台上會失去魅力,但尼克又不願意離開舞台。於是他接受了法蘭西斯的愛,為了讓自己繼續愛梅麗莎。
⠀
說接受是因為魯尼喜歡安排第一次接吻,由女方主動獻上。梅黎安對康諾,法蘭西斯對尼克,還有玻碧對梅莉安。我不討厭尼克,甚至同情他在婚姻裡的失能。但他確實沒有像《正常人》的康諾那樣討人喜歡。或許因為他的年紀,就不是個情竇初開的少年了啊,又或許因為他的職業和我同行——而我熟悉演員豐沛情感上的劣根性。某種程度,我知道喜歡康諾更可能是落入了陷阱,一個異性戀女性想像出的男性框架——陽剛又善良,幾乎不可思議的存在。尼克陰柔些,細心體貼卻模擬兩可。至於善良,玻碧說,「這絕對和權力有關,只是我們很難判斷誰有權利,所以我們就用善良來替代。」《聊天紀錄》裡沒有人是善良的。我是說他們的選擇,不是本性。善良是一種選擇。
⠀
玻碧的力量最大,只要看那場在法國的猜人遊戲就知道了。她早知道謎底是法蘭西斯,卻利用各種問題在所有人面前揭穿尼克對法蘭西斯的情愫。她喜歡揭露別人的私事,然後把別人的秘密變成一個笑話或遊戲。尼克沒有反擊,梅麗莎縱容她,法蘭西斯只是感到害怕。她年輕氣盛,但遲早會因為這壞習慣而嚐到苦頭。某程度上,我覺得玻碧比法蘭西斯,更需要對方。因為她知道法蘭西斯總是把自己喜歡的人想得很特別,尤其是她。但玻碧清楚自己是平凡的,離開學校後,還會越來越平凡。只要法蘭西斯一直在她身邊,她就有機會是特別的。不論那是一種感覺,還是一種洗腦。自我感覺良好絕對可以讓人幸福。
⠀
我喜歡梅麗莎,因為她最「寫實」。她對法蘭西斯說,妳才二十一歲,本來就該悲慘不幸。於是她把法蘭西斯的小說寄給玻碧看,寫的是玻碧,還被拿去投稿賺了錢。然後和尼克睡在一起,重新親密。她做了一連串真實又有力的報復。其實法蘭西斯根本沒有能力摧毀她擁有的一切,充其量只能當個小偷。但梅麗莎慌了,她為自己三十三歲還悲慘不幸的人生感到恐懼。法蘭西斯是梅麗莎的陰影,她的反擊像是跟自己打架。打自己,究竟該贏,還是輸?
⠀
人總是熱愛未盡事物的微妙,這正是魯尼喜歡收尾的方式。最後她非常巧妙地安排一通打錯的電話,以「聊天」作結。尼克在超市幫梅麗莎買菜時,不小心撥給了法蘭西斯。一個月沒有聯絡的他們,沒有掛斷,談開了一些事,討論他們到底會有什麼「結果」。法蘭西斯說___,我幾乎看到尼克空手走出超市了。
⠀
我想起魯尼在兩本小說安排了一場十分雷同的性愛場景,是女生要求男生打她,而男生溫柔的拒絕。我不得不思索,被虐傾向的情節反覆出現,以及壞媽媽的原型,是否強烈透露著女人渴望被救贖的意念?她們是單純希望被男人接住,還是在宣示能掌握權力的卡榫?這是我心中最大的問號。但最後這段文字讓我放下了這層懸念,「人生的某些事物,是你必須先體驗,才有辦法真正的理解。你不能只站在純粹分析的角度。」
⠀
不再論述了,容我引用《紐約哈哈哈》裡那段經典獨白,來為玻碧和法蘭西斯的關係下註腳:
⠀
「 是這樣的一個瞬間,就是在人聲鼎沸、人來人往的派對中,你忽然對到一雙眼睛,你們隔著距離互相注視著,不是想控制或色誘對方,而是因為……那就是你生命中的那個人!在茫茫人海中,某個神祕的空間存在於你們倆之間,沒有人知道這個空間的存在。妳知道嗎?宇宙中其實有很多維度,只是我們沒有能力察覺到其他維度的存在罷了。我想,這樣的一個瞬間,這就是我所追求的關係,或生活吧。」
⠀
這緊實卻輕盈的東西,我無法斷言是友情還是愛情。至少,我有比較相信,一個人可以和前女友當非常好的朋友。
(全文收錄在《聊天紀錄》一書)
延伸閱讀:《正常人》:鹿與狗
https://reurl.cc/kVAo2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
謎底小說有幾集 在 陳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情敵勸退師》第五集
第一集: shorturl.at/lmLX6
當Zoe滿頭大汗地抱著一大疊現金趕來時,她赫然發現,脅持著陳文進的一干人等,正是她聘請的情敵勸退師。
就算Zoe再笨,也馬上明白眼前是怎麼一回事。
由木村假扮的高利貸用流氓的口吻說:「錢都帶來了嗎?」
Zoe雖驚魂未定,但是在陳文進面前,她還是配合著回答:「都……都帶來了,你們可以放他走了嗎?」
樂少接過Zoe手上的錢幣,在點鈔機裡啪嗒啪嗒地數著銀碼。木村則背著陳文進,和Zoe打個眼色說:「作為他的擔保人,你跟我來簽這些文件。」
兩人來到另一個房間,Zoe繃緊的神經才終於放鬆下來說:「難怪剛才我怎樣也聯繫不上你們,原來早就另有計劃,真把我嚇壞了。」
「事出突然,來不及跟你說明,而且我們也需要你跟思思上演那場兩女一男的爭奪戲,劇情才可依計劃進行嘛。」木村解釋:「但最主要是以前也試過跟Client排好了戲,但你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天生的演員,結果只是壞了事情,所以希望你不要介意。」
Zoe點點頭,表示理解。
木村接著說:「長話短說,總之他跟思思已經沒戲可唱了,從定義上來說,我們的任務經已完成。」
Zoe喜不自勝,一把捉住了木村的手肘說:「真的?實在太感激你們了!」
「我最不喜歡說教了,但在Close File之前,還是奉勸你一句,」木村拍拍Zoe手,禮貌地撥開:「感情其實就如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一樣,超前的要緩下腳步,落後的要迎頭趕上,當中講求的不是輸贏,而是能不能同步。」
「我明白了,」Zoe點頭如搗蒜,「那尾款我回到香港之後馬上過戶給你們,真不知道怎樣答謝你們才好!」
木村卻說:「不必麻煩了,就用你替他償還的欠款抵數吧,不過要是你真想打賞我們,還是無任歡迎轉帳到我的銀行戶口。」
Zoe大驚:「甚麼意思?你們不是做做樣子嗎?難道不打算把錢還給我嗎?」
木村從抽屜拿出Zoe簽訂了的合約影印本,指著其中一項條款道:「合約訂明,你必須支付一切在勸退過程中衍生的費用,當然包括我們勞師動眾上演的大龍鳳啊。你剛才也看見了,場地租用、人手調配、道具儀器,每一個步驟每一秒都是用錢堆砌出來的。」
Zoe震驚得結結巴巴:「這……你……這是詐騙呀!」
木村卻不慍不火地說:「我會說這是考驗。你不是說過,只要讓陳文進回到你身邊,付出多少錢你都願意嗎?不痛不癢的代價,是無法讓人記住的。」
「但……但這是一筆很大的數目……我們存了很久才──」
「挽回一段垂死的感情,是無價的。」木村說:「你說對嗎?」
Zoe和陳文進兩袖清風地走在凌晨的東京街頭,幾個鐘頭前的紙醉金迷已經落幕,屬於他們的分手旅行也接近尾聲。
陳文進好幾次欲言又止,最後他用沙啞乾澀的嗓音對Zoe低聲說:「謝謝……不……應該是對不起……」
「不用說謝謝,也不需要說對不起。」Zoe停下腳步,抿抿唇緩緩說道:「我們之間,永遠不用說這兩句話。」
陳文進將Zoe擁入懷中,哽咽地道:「我們不要分手好不好?再給我一次機會好不好?」
***
歐陽穎用公司其中一個假帳號登入Facebook,看見Zoe高調地標記了陳文進,兩人昨夜凌晨即興駕車到沙田吃雞粥,照片上的Zoe笑臉如靨。
戀愛果然是女人最好的化妝品,只是妝化得愈好,一旦卸掉時便愈不堪入目罷了。
至於性情剛烈的思思,她果真從東京回到香港後,馬上找房子搬離了陳文進為她張羅的住處。
初出茅廬的歐陽穎始終同情思思,她破壞別人的感情固然是錯了,但她最錯的,恐怕是錯信別人的男人,終有一天能夠給她幸福。
歐陽穎最沒想到的,是樂少居然會主動提議依照原本的計劃,為思思辦個遊艇派對。歐陽穎費了好些唇舌,才邀來了沒精打采的思思。派對期間,樂少藉機介紹了一個身家略豐但長相平庸,為人戇直的中年男人給思思認識。
歐陽穎不明白樂少怎麼不介紹更好的男人給思思,而樂少是這樣告訴她的:「思思的成長環境使她極度渴望有人能照顧自己,她對安穩生活的渴望大得不惜破壞別人的家庭,來成就自己的幸福。我的這個朋友,以他木訥的個性,如果給他找一個渴望愛情的女生,那肯定是失敗收場的。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可以各取所需,至於以後要如何發展,便是他們兩個人的事。」
樂少對這段關係的結案陳詞是:這種肯定不是最好的愛情,卻也許是最好的結果了。
歐陽穎關上Facebook,在鍵盤上啪嗒啪嗒地打字,完全沒有留意一個身影閃到她旁邊。
「喂,拿著。」
歐陽穎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第一個反應是慌忙蓋上手提電腦,待定神一看才發現是木村。
「甚麼來的?」
木村說:「解僱信。」
歐陽穎驚呆得不懂反應。
「開玩笑的。」木村拉了椅子坐下來,蹺著二郎腿說:「是正式聘書,你已經過了試用。」
「試用期不是三個月嗎?」
「那是普通公司的做法,我們才不會那麼死板。」
歐陽接過信封調侃道:「但寫聘書這回事已經不是死板,而是古板了。」
「哈,情敵勸退師就是這麼矛盾的職業啊。」木村雙手抱在胸前說:「一方面我們義正詞嚴地捍衛著愛情正道、守護著婚姻傳統,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用的手法卻又那樣反傳統,不是人人都接受得到的。」
歐陽穎趁機問:「說到矛盾,我看見樂少每天都開Maserati來上班,哪個打工仔買得起這種車?」
木村毫不掩飾就說:「因為樂少是富二代呀。」
「他姓李,該不會是誠哥的私生子吧?」
「對啊,其實這家公司是誠哥打本開給樂少過過日辰的,要不然他怎麼三不五時都不用來上班?今天不是又請假了嗎?」木村搖頭嘆道:「我表面上是老闆,實際上只是樂少的跟班。」
歐陽穎聽得目瞪口呆。
木村又說:「我開玩笑的。」
歐陽穎白他一眼。
「這次說正經的,樂少的確是私生子。你別看他一副小白臉模樣,就以為他是天生的女人湯圓,其實呢,這都是他自小和母親相依為命而得來的本事。」木村用稀鬆平常的口氣說:「樂少母親是有錢人家的情婦,雖然不愁吃穿,但母親總是鬱鬱寡歡,所以他從小就學會成為家中的開心果,我想也因為這樣,現在對哄女人歡喜特別有辦法吧。」
歐陽穎這回謹慎地觀察木村的神色,免得又被他戲弄,「這次你不是開玩笑的吧?」
木村搖搖頭:「樂少告訴我,你知道他對你進行過入職調查,所以他欠你一個交代,不過他不太喜歡提起這件事,就著我有機會時跟你說說。」
歐陽穎想明白了:「哦……怪不得他那麼討厭出軌的男人,但是對第三者就既嚴厲,又同情了……」
「所以他來當情敵勸退師,其實就是不希望有人重蹈母親的覆轍。」木村問她:「那你呢?為甚麼要來當情敵勸退師?」
「面試時就告訴過你了,我喜歡解謎嘛。」
「嘿!樂少來面試時還說他喜歡世界和平呢!」木村笑說:「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會有深層的、個人的原因。」
歐陽穎反問他:「那你呢?」
「果然是有事情瞞著我,因為迴避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反問對方同樣的問題。」木村若有所思的樣子。
歐陽穎回敬他:「但是迴避問題最差的方法,就是像你一樣誣蔑對方。」
木村聳聳肩,不置可否地道:「沒關係,那就看我們誰先解開對方的謎底。」
-待續-
=============
唔想等連載,可以去 Tbc Story 睇有聲有畫版:
https://pr7d8.app.goo.gl/9hhq
又或者去亮光文化網購實體書一氣呵成追故:
https://www.signer.com.hk/product/978-988-8605-32-3/
新開Patreon會有獨家小說連載同雜文,三本已出版小說足本重溫:
https://www.patreon.com/chanfan
MeWe:https://mewe.com/p/chanfanwriting
IG:https://www.instagram.com/annoyingchan
FB: 陳煩
謎底小說有幾集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石內卜老師的造型,是亞倫瑞克曼出道以來最醜的造型,看到石內卜在第一集《哈利波特》電影定裝照時,我甚至直接笑出來。
.
他是亞倫 GOD DAMN 瑞克曼耶!你不知道他是用帥氣搶劫中富大樓的嗎——這是真的,否則當他在麥克連面前偽裝自己是上班族時,根本不會成功。
.
我最愛的《哈利波特》電影……或說是唯一沒那麼差的《哈利波特》電影、可以跟其他奇幻電影相比的《哈利波特》電影,只有第三集《阿茲卡班的逃犯》,看看導演是那個偉大的艾方索柯朗耶。
.
但是,我覺得這集很棒的諸多理由之一,是下面第一張圖:每天把學生當豬狗牛的石內卜,用身體擋在他最討厭的三個學生(喔不妙麗應該不算)面前。這是電影第一次出現石內卜對他們的關懷,而且是在生死關頭。我不知道小說先前有沒有描述過,但是電影裡這是第一次。
.
我們現在知道石內卜其實是好人,但是如果要等到最後一集才揭曉這個謎底,那確實很逆轉,邏輯卻說不通,而《阿茲卡班的逃犯》這個安排,是最棒的提示。
.
石內卜先生,今天生日快樂。最愛你的日本人們,把你的名字推成推特熱門趨勢。身為魔羯座的你,面對處處搞事的哈利波特,不管你需要對他負起什麼滔天責任,在學校面對他的每一天,一定都很頭痛吧,お疲れ様でした。
.
【延伸閱讀】
《艾倫瑞克曼不只飾演石內卜教授,他似乎天生註定成為石內卜!》
https://bit.ly/3eDPV7A
《艾倫瑞克曼與《驚爆銀河系》: 從那個說著蠢台詞的荒唐角色裡,挖掘出他專屬的「莎劇時刻」》
https://bit.ly/3nx5JMu
《他們是好萊塢最壞的壞蛋:英國演員》
https://bit.ly/2FMOkeV
《想成為最偉大的壞蛋?《終極警探》請多刷幾次!》
https://www.gq.com.tw/entertainment/content-37163
謎底小說有幾集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小說 #推薦書
─────
小說的深層結構是什麼?為何駱以軍總喜歡把幾個不相干的故事「擠」在一起寫?
上一集我們討論了駱以軍的〈降生十二星座〉,敘事者「我」進入酒吧「滿妹的店」,破解了一款老遊戲「道路十六」裡奇怪的程式設計錯誤。
他進入一格空白迷宮當中,卻也意外闖入幕後一段糾纏私密的情事。那是兩位先後自殺的遊戲程式設計師(木漉、渡邊)和一個女人(直子)之間的三角戀情。
這格空白被取了一個叫做「直子之心」的暱稱,而空格內部卻沒有任何迷宮和道路,只留下兩行字。小說這樣寫:
直子:這一切只是玩笑罷了。木漉。
直子:我不是一個開玩笑的人。我愛你。渡邊。
「直子的心」。艱難地千方百計的進入,各種路線和策略。結果只是兩句話。
沒有缺口。無法進入──人終究是孤獨的。
透過單薄的兩行字以及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的視覺意象,駱以軍的書寫如此淒涼蕭索。
那「希望得知謎底」的巨大盼望,以及盼望的落空(對,你終究不會明白那熾熱又寂寞的,愛的真相是什麼),較諸其間愛情之熾熱,幾乎更令人震懾。
而同樣在此篇〈降生十二星座〉裡的其他故事,
包括「滿妹的店」、「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小學同學鄭憶英事件」以及「十二星座」的設計,都有著類似的道理。
舉例,「滿妹的店」的故事也是如此──經營酒吧的女老闆為何有著「滿妹」這個綽號?因為她「命裡帶滿」。
什麼叫做「命裡帶滿」呢?因為她原來是個空姐,每次一上機值勤,只要是她值勤的班機,班班客滿。
客滿時的服務是最累人的了;可憐的滿妹因此遭到排擠,因為沒人想跟她一起飛,所有的其他空姐同事,都想盡辦法調班,不要跟她一起值勤。
命裡帶滿的滿妹束手無策,只好辭職不幹了,轉行開了間酒吧──
這倒是棒極了,因為自從酒吧開張,生意好得不得了,「天天客滿」。
這聽來只是個好玩的小細節,但事實上卻與小說主題直接相關──
厲害的小說家總能在看似不相干的細節中隱喻著對生命最深沉的扣問──是啊,滿妹「命裡帶滿」,但為什麼她命裡帶滿呢?為什麼就是她呢?
你能知道最後的道理嗎?在這些故事中,駱以軍往往拋出待解的謎題與懸念,卻又遲遲無法給出解答。
你知道那最後的核心就被放在「直子的心」裡面,但卻無法明白那就竟是什麼。
何以滿妹「命裡帶滿」?原因不明。
星體們何以遵循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何以這世界上有「萬有引力」這種東西?原因不明。
曾於泳池中偽裝死亡、狎玩死亡於掌中,對死亡如此輕蔑的的小學同學鄭憶英,何以終究在多年後竟自殺而死?原因不明。
雙魚座很浪漫嗎?對的。那為什麼雙魚座就很浪漫呢?不知道。
處女座很龜毛嗎?對的。那為什麼處女座就很龜毛呢?不知道。
彷彿一切世事皆不可解,而生命最後的真相只能指向類似小說結尾這樣的蒼涼:
突然想起這許多進進出出我底星座圖的人們。我記得他們所屬的星座並且嫻熟於那些星座的節奏和好惡,但我完全無法理解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