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管謨業)寫的一篇好文。
🍀有時候心裡有事,很想找個人傾訴,於是打電話,"没人接啊",睡覺吧。
第二天,電話撥回來了,可是你已經沒了想說的情緒。
有時候,看到一件衣服很喜歡,沒適合size,過幾天有了,你卻已經失去了擁有的慾望。
曾經你喜歡上一個人,喜歡的得死去活來難以救藥,喜歡到你以為再也不會這樣喜歡一個人。
幾年後,却模糊的想不起來了。原來,所有那些激情、衝動、放不開、捨不得的當下,都會隨著時間,在歲月裡悄悄流逝,慢慢消散。
所以何必念念不忘,何必苦苦執著。你是你自己的作者,又何必寫那麼難演的劇本。
後來的後來,你會知道。那些所有你以為過不去的過去,都會過去。
有時候,是我們自己想太多,才讓自己如此難受。我的脾氣趕走了很多人,但留下了最真的人。
生命中總有那麼一段時光,充滿不安,可是除了勇敢面對,我們別無選擇。
一個懂你淚水的朋友,勝過一群只懂你笑容的朋友。
有的人對你好,是因為你對他好。有的人對你好,是因為懂得你的好。
幸福……從來都没有捷徑,也没有完美無瑕。只有經營,只靠真心。
💮作者:莫 言,原名管謨業,現年60歲。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為中國人首開記錄第一個人。
他曾經解釋過:關於【我】這個字 。
有一天【我】字丟了一撇,成了【找】字,為找回那一撇,【我】問了很多人,那一撇代表什麼?
商人說是金錢,政客說是權力,明星說是名氣,軍人說是榮譽,學生說是分數…
最後:《生活》告訴《我》,那一撇是:【健康和快樂】沒有它們,什麼都是浮雲!
莫言自嘲說:他年輕時怕多言,易於開罪別人,所以筆名《莫言》。結果是他言(寫)了許多的話,一直言到拿諾貝爾文學獎。
莫 言的人生哲理:
1️⃣我敬佩兩種人:
年輕時,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時,陪女人過好日子的男人。
2️⃣我遠離兩種人:
遇到好事就伸手的人.碰到難處就躲閃的人.
3️⃣我掛念兩種人:
相濡以沫的愛人;肝膽相照的朋友。
4️⃣我謝絕兩種人:
做事不道義的人;處事無誠意的人。
5️⃣我負責兩種人:
生我的人;我生的人。
6️⃣我珍惜兩種人:
肯開口規勸我的人.會真心牽掛我的人.
🌸真不愧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與大家共勉之!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Valentine in Pari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法國名著「異鄉人」L'étranger de Camus 你是否也曾經覺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雖然很想抵抗 但卻又害怕被孤立所以只能繼續遵循著它的規律 也許在這本諾貝爾文學獎「異鄉人」中可以找到答案 🎬Youtube異鄉人影片『抽獎』 「異鄉人」有聲書 https://ontheroad.t...
「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推薦目錄:
諾貝爾文學獎莫言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出版報報】 #莫言
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探討「人性」的最新代表作
https://bit.ly/31A4G6L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最新作品《晚熟的人》仍以他的家鄉東北高密為背景,小說人物也主要以高密的各色人物為原形,其中有莫言的親人,朋友,更有莫言自己的影子貫穿其間。
莫言經歷過長期的艱難生活,使他對「人性」有較為深刻的了解。他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麼,也明白真正的悲憫是什麼。他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難用是非善惡準確定性的朦朧地帶,而這片地帶,正是文學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只要是準確地、生動地描寫這個充滿矛盾的朦朧地帶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並具備了優秀文學的品質。
《晚熟的人》除了維持莫言擅於說故事的特色外,小說更奔放的敍述手法,是讓我們驚豔的地方。全書看似輕描淡寫,卻讓人讀出栩栩生命與時代人性思索。
《晚熟的人》https://bit.ly/31A4G6L
狂慶22周年,年度最破盤🔥
全館2.2折起,買二再送2
▸ https://bit.ly/309qplb
🔸 百萬大獎免費送,快來試手氣 https://bit.ly/2Pg633F
🔸 加入會員送$50,再抽福爾摩斯套書 https://bit.ly/309qplb
諾貝爾文學獎莫言 在 瘋馬部落生活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好友邱傑松傳來分享 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的文章
『人生就像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車票,沒有彩排,每一場都是現場直播!
冬冷了注意添加衣服,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對自己健康負責,
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不是你的、唯有身體才是自己的。
其實有很多人都等著你去開心,所以,想起誰,就給誰發過去吧!
只要是好朋友...感恩有你 ..感謝有我....!』
============================================
2020.02.13(四) 月亮19:00
記得來看看族人、聽聽歌、聊聊天、說說話、敘敘舊
🏇🏇🏇 立馬訂票去👉http://bit.ly/2LKOZ4c
諾貝爾文學獎莫言 在 Valentine in Pari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法國名著「異鄉人」L'étranger de Camus
你是否也曾經覺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雖然很想抵抗
但卻又害怕被孤立所以只能繼續遵循著它的規律
也許在這本諾貝爾文學獎「異鄉人」中可以找到答案
🎬Youtube異鄉人影片『抽獎』
「異鄉人」有聲書
https://ontheroad.today/audiobook/29
由漫遊者文化和遍路文化聯合製作
袁光麟老師指導邀請專業配音員朗讀的『異鄉人』有聲書
抽獎方式:
1.訂閱Youtube頻道 Valentineinparis
2.在這部影片下 按讚+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夠幫大家學習法文的影片】
♦️法國品牌故事
Louis Vuitton https://youtu.be/rvPQf8Y_X8A
Chaumet https://youtu.be/JdQCDcolEuc
♦️20個法國最受歡迎的名字
https://youtu.be/mMVnQMAMYFw
♦️12個歷史和神話故事中著名人物的法文名字
https://youtu.be/IqFZ2fDjupI
♦️看藝術學法文:5幅畫輕鬆看懂莫內和印象派
https://youtu.be/eQbWiXW9P74
♦️52個巴黎景點法文發音
https://youtu.be/OBHvu_NB8MI
♦️法文 French Numbers 1-100
https://youtu.be/Onl3GeNiUR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I N K S
個人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ValentineinParis
學法文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ValentineWords
個人 Facebook ➭ https://facebook.com/Valentineinparispage
歡迎追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O N T A C T
➭ Hello@ValentineinParis.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usic credits:
Allemande - Wahneta Meixsell
Spirit of the Dead 0 Aakash Gandhi
Righteous - Silent Partner
Nigh Snow
Gagool by Kevin MacLeod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Source: 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443
Artist: http://incompetech.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deo credits:
The Stranger - by Luchino Visconti (1967)
The Astronomers Dream
The Divine Comedy
#看名著學法文 #學法文 #異鄉人
諾貝爾文學獎莫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有很多朋友一直來問
說我既然已經一不做二不休做了一個頻道
為何不乾脆自己拍影片
(說我長得又不醜,演講時口才也不差)
要不然至少自己出聲音講旁白
要不然至少吃播(?
要不然拍奇怪的文具或電腦開箱文
ㄚㄚ我也很想啊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不醜啊(很重要!)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同意我口才不差啊XD(?
(但其實真實生活中我話很少,和朋友聚會時也話少;
我後來發現那是因為我直覺性地非常害怕自己給人mansplaining的感覺
所以除非是演講場合
否則大概都一定要特別去「詢問」我事情的時候
我才會開始認真發表看法)
好啦,其實總而言之
除了我個人不太想露臉之外
主要還是希望自己專心寫稿、研發內容啦
但是
我有認真考慮拍影片回答大家的問題
這種答疑影片我大概就會自己出人來拍了吧
我是說目前這樣想啦
所以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留言問我呦
─────
莎士比亞說:「人生就像一個舞台,我們都是舞台演員」;愛情如喜劇般到來,同樣可能如悲劇般離去。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中無可迴避的悲喜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繼續分享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前二講我們討論了〈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藉由胸腔中不可見的心跳,藉由那些神秘的聲響和自然律動,馬奎斯試圖暗示的,或許就是性、愛情或命運本身的不可捉摸。新婚夫婦比利與妮娜前往歐洲度蜜月,妮娜的手指意外被玫瑰花刺傷。在冬雨連綿的巴黎,妮娜被送入急診室,留下比利獨自住進旅社。
離開妻子的比利像是掉進了一個生命的空洞。伊格言提到,在認識妮娜之前,比利就像莊子寓言中的「渾沌」,原本懵懂無知,但因為出身太好,所以過得倒也歡樂。直到被愛情鑿開了一竅(所謂「開竅」)──原本萬事順遂,以為能順利與妮娜走完全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生勝利組。然而妮娜突然被玫瑰花刺傷,送入醫院急救,幾乎毀了他們的蜜月。
在此刻天色灰暗的巴黎,傻瓜比利身陷未知命運的巨大羅網之中,又發現他的賓利跑車擋風玻璃上被夾上了罰單。不會法語的他,怎麼可能搞得懂「單日要停在單號邊,雙日要停在雙號邊」是什麼意思呢?伊格言說,這就是巴黎版本的「卡夫卡迷宮」。人生地不熟的傻瓜比利這也不會,那也不順,四處碰壁之餘,終於想到該去一趟大使館尋求母國官方協助。但諷刺的是,大使館官員沒能認出他來,聳聳肩表示愛莫能助(比利傻到連自己的家世特權都不會用啊;聰明的太太不在身邊,他就什麼也不會了)。然而此刻,他卻看到抵達巴黎後第一次出現的,像加勒比海那般亮麗的陽光......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諾貝爾文學獎莫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上一集(https://youtu.be/rTdkxYXcscU)我們談到,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篇重要的虛構文本,〈貓之村〉與《空氣蛹》;而〈貓之村〉中,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這反映了人的存在境況,也影射了《1Q84》故事的主角,天吾的身世。
我們來看看天吾的故事吧。天吾出身單親家庭,自小由父親獨自扶養長大。身為NHK收費員的父親性格拘謹,處事嚴厲,對待天吾也欠缺溫情;這導致天吾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始終相當冷漠。晚年中風後,父親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時日既久,衰弱而死。父子間最後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沒有兒子。」父親在陷入深沉昏睡之前這樣告訴天吾。
「那麼,我到底是什麼?」天吾問。
「你什麼都不是。」那是父親簡潔而不容分說的回答。
天吾聽了之後,從父親的語氣,一方面確信自己與父親沒有血緣關係,自己並不是這男人的親生兒子;一方面則又覺得終於從那沉重的,身世與親情的枷鎖解脫中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天吾卻又懷疑起自己的想法。「我什麼都不是。」小說中的天吾自言自語地重複。
對照天吾的身世,我們可先回到先前所提〈貓之村〉的故事。正如存在主義所言,「存在即被拋擲」──人的出生,等於是莫名其妙被丟到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事先徵求你的同意;而〈貓之村〉青年的浪遊之所以「漫無目的」,正隱喻著「生命本來便沒有與生俱來的目的」。人生於世,原本便只是浪遊而已。因為沒有目的、沒有「本質」,「你什麼也不是」;所以貓兒們也完全看不見躲在鐘樓塔頂的青年。
「你什麼也不是」──這是哲學上「本體論」的討論。但是,人,有沒有機會真正地「是」些什麼呢?今天我們要討論的第二則虛構文本,第二則小說中的小說《空氣蛹》,正是延續這個主題,也就是來到了哲學上「認識論」的範疇。它試圖討論:人的存在,是如何從「無」到「有」,尋找到自己的意義的......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香港文匯報專訪:棄醫從文,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諾貝爾文學獎莫言 在 「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主題書展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出爐了~是中國作家─莫言。莫言受到魔幻現實主義影響,以大膽新奇的寫作風格著稱,創作出一批帶有先鋒色彩的獨特作品。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