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大同 | 諺語新知
大家經常說小康、大同,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從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會說起。
有一次,孔子參加祭典,典禮結束後,他信步來到一座高台上,舉目望去,只見遠處霧茫茫的一片。想起諸侯各國征戰不止,周王室又日漸衰弱,禁不住發出長長的感歎來。他的學生言偃在一旁問道:「老師為什麼要長吁短歎?」孔子說到:「我沒有趕上堯、舜、禹的時代。那時選拔的官吏都是賢明有德的人,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講究信義和友誼,所有人都被照顧得妥妥當當。」言偃說:「老師說過:那時的東西丟在路上都沒有人要,人們唯恐自己的力量貢獻不出來,一切財富歸公家所有,需要時,人們去取來就是。」孔子接著說:「是的,這就是所謂的「大同社會」。」
言偃又問道:「老師曾說過「小康社會」,那又指的是什麼?」孔子回答道:「禹、湯、文王、武王、成王、周公,都是以禮義治理天下。他們以此來分清是非,考査人誠實不誠實,樹立仁愛的榜樣,給人民揭示了生活的準則。如果有人公然違反禮義,群眾會把他看成是禍害,使他陷於孤立。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小康」。」
孔子最嚮往五帝時代的「大同世界」。大道得以實踐,天下為公,政權會傳給賢能的人,人們講求誠信,追求和睦。大家都能以「推己及人」的方式親愛別人。但就算沒有大同世界,孔子也希望有「小康社會」。夏、商、周三代大道不行,進入「小康之治」的時代。那時人們重視個人的利益,容易出現陰謀詭計和戰亂,所以三代的君主以禮義維繫社會秩序,讓大家遵守一切禮儀和制度,以維繫社會秩序,令天下不至於大亂。現在看來,孔子的理想似乎再也無法實現了。
#知史 #中國歷史 #諺語 #諺語新知
諺語新知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快刀斬亂麻 | 諺語新知
快刀斬亂麻比喻以果斷迅速的手段,解決錯綜複雜的問題,出自《後漢書.方儲》:「上嘉其才,以繁亂絲付儲使理,儲拔佩刀三斷之,對曰:『反經任勢,臨事宜然。』」
用刀斬斷亂成一團的絲線,似乎是種偷懶的方法,而最初採用這個方法的,應該就是東漢時期的方儲。他聰穎博學,曾精研《易經》,通曉圖讖占卜之學,於是在建初四年,被舉孝廉和賢良方正,漢章帝親自召考對策,方儲得第一名。然後在第二年的春天,發生了一次日蝕,要知道在當時可謂不祥之兆,於是漢章帝請大臣推薦直諫之士,丹陽太守周歆推薦方儲。方儲於是為漢章帝詳述災禍的來由,令一眾大臣為之驚嘆。
其後有一次,漢章帝召集文武大臣議事,令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方儲居然自己站在正中,自薦到:「臣文武兼備,任所使用。」漢章帝見此情景就請方儲等人試解亂絲,評估一下群臣的能力。正當大家都在嘗試各種方法,唯獨方儲拔劍斬斷亂絲,並說:「做人做事都不要墨守成規,要駕馭形勢,遇事都應當如此。」如此跳出框框的思考模式,令漢章帝十分器重他。
而這個故事在南北朝時期又發生了一次。《北齊書.文宣帝紀》記載「高祖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當時高歡是南北朝時期東魏孝靜帝的丞相。一次,他想考察一下各個兒子的才識,於是就發了一堆亂麻給他們整理。只見高洋揮刀一斬,說道:「亂者必斬!」見到兒子如此有魄力,高歡心中也覺得十分欣慰。果然不出所料,高洋長大後成了一國之君,就是北齊的文宣帝。但是到底他的方法從何而來,那就不得而知了。
#知史 #中國歷史 #諺語新知 #諺語
諺語新知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模棱兩可 | 諺語新知
蘇味道,唐朝有名的文學家,年輕時就以文章聞名天下,曾與李嶠合稱「蘇李」。不過他最為人熟悉的還是他「蘇模棱」的這個稱號。
蘇味道為高宗乾封年間進士,雖然文章了得,但是當時的能人實在太多,要做官其實十分困難。不過恰巧武則天稱帝,需要人才為自己效力,於是就問狄仁傑有沒有什麼人值得推薦。狄仁傑說道:「不知陛下需要什麼人才,若只是起草文書的話,蘇味道是首選,他的才學誰都替代不了。」於是蘇味道就成為了武則天的宰相。一次,在三月份時京城突然迎來了一場鵝毛大雪。這次寒潮凍死了不少人與牲畜。但蘇味道卻連夜寫了一篇奏章,說這是:「三月飄雪,此乃瑞雪也。天公肯定了陛下您的功績」。歷代皇帝大多數都愛被奉承,武則天也不例外,一時間覺得自己就是聖君。
此後蘇味道一直備受武則天的喜愛,但他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拒絕站隊任何一方,當中就包括「立何人為太子」。當時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兒子全部被廢為庶人,或關進牢中。當時朝中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立武家的嫡親為下一任皇帝,代表人物是武承嗣;另一派就是要立李家的李顯為皇帝,代表人物是右相李昭德。蘇味道是左相,所以很多拿不定主意的人都來問他。先是武承嗣也想試探蘇味道支持誰,蘇味道自然知道武承嗣的來意,於是蘇味道開始奉承武承嗣。但是沒想到之後李昭德也來探蘇味道的口風。蘇味道知道決不能得罪李昭德,但也不能過分諂媚,好不容易招待完了,李昭德也對蘇味道十分滿意。
長期處在這種環境中,蘇味道明白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一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被問及規範時,可指出棱角的兩端,不作判斷也不置可否。」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模棱」的外號。
#知史 #諺語新知 #諺語 #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