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機器 ◎方群
每個人臉上都戴著面具
抵禦不同的冷言熱語
有人的手十分溫暖
有人的心卻善於懷疑
但我們是一群戴著面具的龐克貴族
感受不同劇烈的冷熱差異
用面具掩飾極端卑微的心
我們從不懼怕寒流暑氣
透過晶片控制的相對空調
一年四季我都帶著淺淺的笑意
有時,臉上是萬里晴空
有時,背後難免會飄起細雨
社會這個古老的競技場
不是敵人的未必就是同志
在每條通往理想的捷徑,都有
嫉妒的眼神在覬覦
也許一枚白晝的指紋
也許一句黑夜的囈語
我已跌落茫然的絕望谷底
但我們仍不停地學習生存的技巧
以及如何簡單的填飽肚皮
在多重身分的交叉粉飾
我們小心,翼翼
如一隻怯懦的亞種變色龍
謹慎地穿著和環境相似的防護衣
一眨眼就是十年
一回頭就是半個世紀
照片上的自己依然沒有皺紋
鏡子裏的未來永遠都年輕美麗
雖然龐大軀體的價值日漸走低
但靈魂的高貴仍然是一如往昔
當沮喪與死亡的指導原則已被面臨放棄
我們早已不再奢望純淨的陽光和雨滴
在這片核能放射嚴重汙染的黃色土地
我們仍開花結果
仍生生不息
在貴族面具的庇蔭下
繼續努力演化成適合二十一世紀的
未來
機器
--
◎ 作者簡介
本名林于弘,1966年生,臺北市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國小、國中、高職及大專教師,現為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學術專長為語文教學及當代臺灣文學,創作以新詩為主,並兼涉散文及傳統詩。著有詩集《進化原理》、《文明併發症》、《航行,在詩的海域》、《縱橫福爾摩沙》、《經與緯的夢想》、《微言》及《邊境巡航──馬祖印象座標》,論文《臺灣新詩分類學》及《群星熠熠──臺灣當代詩人析論》等。。
--
◎ 小編 #烏龍 賞析
進入21世紀,核能絕對是爭議性最大的生態環境議題之一。今年5月份由於高雄興達電廠發生故障,造成幾度的全台分區停電,又使核四是否重啟的討論再度浮上檯面。
回顧核四歷史──龍門核能發電廠的興建發展史,最初在1980年5月提出興建計畫、編列110億預算,但受到選定廠址的貢寮居民強烈反對,1986年發生烏克蘭車諾比核災,使民間反對聲浪到達高峰,迫使政府決定核四興建計畫暫緩,並一併凍結預算中尚未執行的79億元。一直到1992年立法通過「核四計畫」,並通過解凍核四預算案,而前一年,林義雄與相關人士認為國民黨政府強勢興建核四,違反沉默的多數民意,因此發起創立「核四公投促進會」。
方群的〈未來機器〉便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於1992年3月發表在「珊瑚詩社」的刊物《珊瑚礁》中,後收錄於1994年出版之詩集《進化原理》。
自詩末段「當沮喪與死亡的指導原則已被面臨放棄/我們早已不再奢望純淨的陽光和雨滴/在這片核能放射嚴重汙染的黃色土地」,便能看出詩人直接地指出核能對土地的汙染,而這首詩除了提及核能,更多的是在科技發達接近爛熟的21世紀下,人類、社會乃至於世界都逐漸被異化。
「我們從不懼怕寒流暑氣/透過晶片控制的相對空調/一年四季我都帶著淺淺的笑意」精準地同時表達了科技的發達讓人類有辦法過著更舒適的生活,卻也逐漸在其中多了偽裝與不信任,「每個人臉上都戴著面具/抵禦不同的冷言熱語」、「但我們是一群戴著面具的龐克貴族/感受不同劇烈的冷熱差異/用面具掩飾極端卑微的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多了隔閡,彼此猜忌的同時,也隱藏自己脆弱的一面避免成為把柄:「社會這個古老的競技場/不是敵人的未必就是同志」。
全詩談及在新世紀下科技與汙染的交互,也能看見詩人於詩句中擅用許多諷刺技巧,如「鏡子裏的未來永遠都年輕美麗」、「但靈魂的高貴仍然是一如往昔」、「我們仍開花結果/仍生生不息」,但那些年輕美麗、高貴、生生不息並持續開花結果的,已經不再是人類:「繼續努力演化成適合二十一世紀的/未來/機器」更像是裝載許多科技於自身以適應、更是主宰自然環境的「未來機器」。
參考資料:
陳文成,〈解嚴後詩刊選題策略之研究(1987—2004)〉,(嘉義: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蕭上晏,〈方群的政治詩(1994-2009)〉,《臺灣詩學學刊》第23期(2014年6月),頁189-211。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方群 #核能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01.html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法文邂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連法國人都笑得美叮美噹😂😂 法國版的晶晶體真的一點都不Amazing😱😱😱 有接觸過法語的朋友應該知道,對大多數的法國人而言,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在對話中交雜著英文,會帶給對方負面的感受。法語人士可能會覺得:「為什麼不好好說法文呢?」 如果和法語人士初次見面時,一開口就用「法、英」參雜...
諷刺人的詩句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的城不再飛花 ◎蓉子
我們的城不再飛花 在三月
到處蹲踞著那龐然建築物的獸──
沙漠中的司芬克斯 以嘲諷的眼神窺你
而市虎成羣地呼嘯
自晨迄暮
自晨迄暮
煤煙的雨 市聲的雷
齒輪與齒輪的齟齬
機器與機器的傾軋
時間片片裂碎 生命刻刻消褪……
入夜,我們的城像一枚有毒的大蜘蛛
張開它閃漾的誘惑的網子
網行人的腳步
網心的寂寞
夜的空無
我常在無夢的夜原上寂坐
看夜底的都市 像
一枚碩大無朋的水鑽扣花
正陳列在委托行的玻璃櫥窗裏
高價待估。
--
◎作者簡介
蓉子(1928年5月4日-2021年1月9日),原名王蓉芷,江蘇省揚州人。因生長在基督教家庭中,又嗜讀中國古詩,因此詩風受到基督教聖詩與中國詩的影響。蓉子為藍星詩社重要成員,主持後期《藍星詩頁》及《藍星一九六四》的編輯工作。代表作品為《青鳥集》、《橫笛與豎琴的晌午》、《天堂鳥》等。
--
◎小編 #皮皮 賞析
首先,蓉子化用唐詩《寒食》中的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當成本篇的詩名:「我們的城不再飛花」。而化用後的意思剛好和本意相反,諷刺的點明城市失去了自然生機。第一段提到的司芬克斯,是古埃及神話中,有著獅身並且長著翅膀的怪物,蓉子認為,建築物就是窺視、睥睨現代生活的司芬克斯。再來,第二段的開頭,延續著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自晨迄暮」表達了人們和自然界,在面對城市長久運轉時的無法喘息,我們必須沒日沒夜的面對被煤氣污染的雨水、被城市的吵雜干擾的雷聲,都市如同獸,強勢的介入了、吞沒了自然的無所造作。於是在齒輪與機器之間,時間與生命都被消磨成不再完整的碎片。
過了黃昏時刻,來到了更深的夜晚。作者云:「我們的城像一枚有毒的大蜘蛛/張開它閃漾的誘惑的網子」就算終於結束了整天的辛勞,夜晚理當是萬物休生養息的時候,看似可以逃脫束縛與掌控,但其實,我們還是擱淺在巨大的密網之中無法動彈。行人來來往往看似熱鬧,但內心卻只有空虛與孤獨。第三段,彷彿是一種沉重的扣問,試圖想要尋找出,為了城市,犧牲自然界以及種種的人們,到底獲得了什麼?
最後,詩人以自身的角度出發,她常常在夜裡,清醒著凝望著黑夜裡的城,她說我們城啊:「像/一枚碩大無朋的水鑽扣花/正陳列在委托行的玻璃櫥窗裏/高價待估。」詩人的雙眼,穿透誘惑,她發現漂亮的夜景,其實也只是資本的層層堆疊,一切皆與金錢有關。這或許就如同生活在水泥叢林之中的我們,永遠擺脫不了都市加諸在身上的灰塵,更遑論早以文明之名,無私奉獻乃至殆盡的自然。
本詩寫於1962年,台北已都市化,但生態議題還沒成形之前。從這首詩,已可看見生態詩某種寫作雛形正在顯現。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蓉子 #春城無處不飛花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5.html
諷刺人的詩句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蝴蝶和好年冬 ◎詹澈
⠀⠀
白蝴蝶,黃蝴蝶,
在菜園遊蕩。
絲絲的稀光,
隨蝶翅上下飛揚。
⠀⠀
這田園風光,
這彩色的波浪。
彷彿春在喧嚷,
彷彿春波蕩漾。
⠀⠀
但這不是,這已不是「美」,
這是農家的災難。
蝴蝶下蛋在菜葉,
白菜甘藍要遭殃。
⠀⠀
三天五天噴一回,
為了殺虫日夜忙。
吊絲蟲的「天威」,
使菜心菜面成網。
⠀⠀
小孩放學補蝴蝶;
看見蟲兒用手捏。
人力不足的農家,
不得不用好年冬。
⠀⠀
為了生態自然,
不捕捉蝴蝶?
為了生產,
連蛋都要消滅!
⠀⠀
為了蔬菜白又胖,
為了消費者的肚囊,
為了短視的中間商,
不得不用好年冬。
⠀⠀
白蝴蝶,黃蝴蝶,
在菜園遊蕩。
好年冬,好年冬,
殘毒在血液裏汙染。
⠀⠀
註:每年春夏,全國菜葉類都會被吊絲蟲嚴重侵害,平均三天五天要噴一次農藥,有些缺德的農民,為了省時省力,用含劇毒,殘留時間長的好年冬對付吊絲蟲。
⠀⠀
⠀⠀
-
⠀⠀
◎作者簡介
⠀⠀
詹澈,本名詹朝立(1954年10月3日-)彰化縣溪州鄉人。曾擔任《草根》、《春風》等詩刊同仁,曾任《夏潮》雜誌主編、《春風》雜誌發行人、臺灣藝文作家協會理事長。
他長年從事農權運動,曾任台灣農民聯盟副主席、農漁會自救會辦公室主任,於2002年1123與農共生大遊行時擔任總指揮。著有詩集《西瓜寮詩輯》、《海浪和河流的隊伍》及報導文學作品《天黑黑嘜落雨:十二萬農漁民大遊行傳真》等書。
⠀⠀
-
⠀⠀
◎小編 #林宇軒 @number053 賞析
⠀⠀
本詩以八節四聯句形式完成,口語而易於閱讀。在詩作的前兩節中,詩人呈現出一幅自然生態具有豐沛生命力的景象,而這種氛圍持續到了第三節詩人直言這「不是美」,「這是農家的災難」時方急轉直下。這些在一般民眾眼裡看似美麗的蝴蝶,對以作物為生的農家來說,卻換了一個角色,成為一種不得不消滅的害蟲,詩作情節的張力於是在此顯現。
⠀⠀
在第三到第七節中,詩人以農家的角度進行紀錄,寫下他們是如何面對害蟲以及用什麼方法處理,生動且詳細。這些近似紀實方式的寫作手法到了最後一節,終於回到一開始「白蝴蝶,黃蝴蝶」的視角為他們發聲;農藥「好年冬」的雙關讓整個社會現實更顯得諷刺。面對這些不得不,詩人在作品最後為這些美麗卻無法說話、乃至無法決定自己生命的蝴蝶,譜寫出牠們的悲歌。
⠀⠀
對於這種批判性的議題,詩人選擇以類似童謠或順口溜的方式書寫,除了降低閱讀門檻,更使得詩句便於記憶與傳誦。其中,在開頭所使用的ㄤ韻隨著詩行的進行,也變得越來越紛雜,這種形式結合內容的隱喻或許正預視了農家的困境:不是你被毒死,就是我被餓死。詩人真切而深刻地寫出了農家的苦衷,同時映照出蝴蝶的慘況,可以說是一首帶有社會性的生態小品。
--
美編:泱泱
--
#生態詩 #詹澈 #農民運動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09.html
諷刺人的詩句 在 法文邂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連法國人都笑得美叮美噹😂😂
法國版的晶晶體真的一點都不Amazing😱😱😱
有接觸過法語的朋友應該知道,對大多數的法國人而言,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在對話中交雜著英文,會帶給對方負面的感受。法語人士可能會覺得:「為什麼不好好說法文呢?」
如果和法語人士初次見面時,一開口就用「法、英」參雜的說話方式,可能會給對方帶來不好的印象,因為他可能會認為你沒有受過適當的教育。
這次跟大家推薦的單口喜劇演員,在近年來闖出名氣。在法國,很多演員可能是非裔,或者是阿拉伯裔,也因此他們的表達常常會包含了阿拉伯文或者是其他語言。
最後,想跟大家補充一點,很多的法文字的起源其實有悠久的傳統,這也是他用幽默的方式質疑使用英文字的原因之一。影片中提到 «Pasquinade» 的由來,這個字其實是來自於 «Pasquin» ,在法國的戲劇中這個人通常扮演的是僕人的角色,主要的功能是用比較低俗的笑話讓觀眾大笑,特別是在戲劇特別長的時候。而 «Pasquin»這個字源自於« Pasquino» ,«Pasquino» 其實就是一個雕像的名字,在羅馬時代,羅馬人為了發洩對於教宗及當時政府的不滿,人們將各種諷刺性的詩句刻在雕像上面,這座雕像就是第一個會說話的雕像,傳達出對不正義的譴責和平民不滿的心聲。
#那中法夾雜可以嗎
#沒關係
#我們中英夾雜就好
影片編譯:杰宇的法文邂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a_50-UEyOM/hqdefault.jpg)
諷刺人的詩句 在 柯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收錄於2018 KE柯蕭 高雄的驕傲
我們沒有槍
只能夠用聲音抗議
底層沒有光
不像媒體上光鮮亮麗
為了烏托邦能到來 而不停的掙扎
讀著和諧過的教材 接受各種偵查
你不知道 不代表沒有發生和做
建立資料 也許剛跟你擦身而過
被判有罪的並不一定代表他真的錯
手握權力者都最擅長見縫插針而後
達成他要的目的
讓百姓相互仇恨 和妒忌
大棒胡蘿蔔將權威給樹立
殺掉反對者 當你不注意
要睜大你的眼睛 盯
但並不容易
金錢 利益 誘惑 恐懼
太容易將雙眼給蒙蔽
請你要仔細傾 聽 用心 聽
我說得比較殘酷
但你很難不同意
是金錢還是利益 oh I don't know
是選擇還是命運 oh I don't know
是任務還是興趣 oh I don't know
根本聽不進去
是金錢還是利益 oh I don't know
是選擇還是命運 oh I don't know
是任務還是興趣 oh I don't know
I don't know
他們抹煞了歷史 畢竟勝者為王
但諷刺的是他們根本就沒有勝利
沒兌現回航的承諾也沒有賠償
在利益的面前沒有良心和正義
透過威脅利誘 在各個組織中滲透
用小確幸讓年輕人不再力圖振作
讓你買不起房 但還能吃飽
煩惱著人生 而無暇去思考
你該明白他們說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你該學著分辨木頭雕刻中的是神是魔
你該懂書中說的 並不一定對
該懂法律對許多邪惡竟無力去定罪
太不可思議 但無法否認凡是人就都有私慾
我只能盡一己之力 寫下這段勸告的詩句
希望我們都還能撐著 至少別讓靈魂也失去
是金錢還是利益 oh I don't know
是選擇還是命運 oh I don't know
是任務還是興趣 oh I don't know
根本聽不進去
是金錢還是利益 oh I don't know
是選擇還是命運 oh I don't know
是任務還是興趣 oh I don't know
I don't know
-
詞/Rhyme:KE柯蕭
曲/Flow:KE柯蕭
編曲/Beat:Tower beat
混音/Mixing:Dyoung
錄音/Recording:Dyoung
影像/Video:KE柯蕭、How studio
------------
KE柯蕭
FB: https://www.facebook.com/KE1996.rap/
IG: https://www.instagram.com/ke.199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6_gih6gYnw/hqdefault.jpg)
諷刺人的詩句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清 翠玉白菜
這件由翠玉雕琢而成的作品,彷彿就像一顆鮮活欲滴的白菜。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
在看看菜葉上停留的螽斯與蝗蟲這兩隻昆蟲,蘊含多子多孫的吉祥意義。這種具有玻璃光澤的翠玉俗稱翡翠(學名為輝玉)產於中國雲南及鄰近的緬甸,從乾隆晚期之後成為最受歡迎的玉種,取代了之前佔據重要地位的和闐玉。從和闐玉內斂特質的溫潤光澤轉變到偏好翡翠亮麗的玻璃光澤,也說明了這個時期工藝品追求新奇、耀眼的特色。
關於白菜的故事還不只這些,乾隆皇帝曾經為另一件白菜造型的玉雕花插提上詩句。他由青玉白菜花插聯想到杜甫詩中以花園裡好的蔬菜不被園吏賞識,來諷刺帝王不識人才的典故。
乾隆皇帝想到這由來已久的傳統隱喻,而有所警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C71pJw3Gp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