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冷 1964年東京奧運開幕式中獨樹一幟的「中華民國」
1960年羅馬奧運時,國際奧委員會通過決議,要求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在出賽時只能以「臺灣」的名義出賽,不過可以使用中華民國國歌、國旗,但代表團的正式名稱及服裝上只能使用「臺灣」一詞。當時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在抗議中完賽,並展開正名運動,試圖恢復代表整個中國。
1963年的國際奧委會年會中,在菲律賓籍委員瓦格斯的協助下,通過了中華民國可以在奧運服裝上使用「R.O.C.」字樣的提案,中華民國的正名工作得到初步成果;可是,開幕、閉幕典禮的繞場名牌,比賽時的計分牌、公報上,仍須使用 「TAIWAN」。
在1964年10月,東京奧運開幕前的國際奧委會年會中,中華民國提出的正名案被擱置到下次年會,因此,在東京奧運中中華民國代表團還是只能以「臺灣」的名義出賽。
當時代表團面臨是否退出當屆奧運的兩難,後來基於以參加比賽為最重要原則、東京奧運是亞洲首次舉辦奧運、代表團已經進駐東京等原因,繼續參賽。
為了避免正名案表決失敗,造成被迫持「TAIWAN」名牌,參加開、閉幕式,正名小組早已超前部署,事先跟日本籌辦東京奧運的東京都知事東龍太郎協調,達成了在名牌下方以漢字「中華民國」加註的共識。相較於其他代表團大多都是用假名拼音,以漢字呈現的中華民國成為畫面上的少數。(不知道為什麼是「國」而不是「国」)
不過,對於不諳日文的奧運觀眾來說,究竟TAIWAN下放那串「日文」是什麼意思,或許他們其實也沒有那麼在乎。就這樣,在一個模稜兩可的灰色地帶中,臺灣和中華民國各自找到了一個巧妙的平衡。
至於,中華民國代表團正名成功就得等到1972年慕尼黑奧運,而那也是中華民國代表團唯一一次以及最後一次代表整個中國參賽奧運。之後,就進入了所謂的「奧會模式」。
題外話1964年東京奧運除了奧運起源地希臘以外是以英文字母順序入場,當時代表團就是排在T而不是C;今年的東京奧運則會依照日文五十音的順序。
諳拼音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常書評]
[台灣人,生有時,死有陣,欲拚趁這時──評《#二七部隊(上)》]
.
「二七部隊的故事對一九四七年三月初一到三月十六,雖然短短仔十外工,毋過伊展現出台灣人抵抗的意志。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佇這年的春天學會曉攑銃對抗暴政,保衛家園。
「欲反抗無?欲按怎反抗?」這是活佇一九四七年的台灣人,上艱難的選擇。」──《二七部隊(上)》前言
.
.
《二七部隊 上集》是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從二〇一六年起,長年耕耘「二七部隊」的口述歷史、田野調查和歷史考據,在今年以漫畫形式呈現的成果,它由王永成漫畫,洪碧梧主編·腳本,陳旻昱總策劃,陳彥斌總顧問,台中市新文化協會於今年十一月出版。漫畫依照時序,描述從二二八事件後,與二七部隊相關的事件人等的每日行動。
.
「二七部隊」為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由台灣中部地區的民眾自發結成的民軍武裝部隊。他們包圍警局、憲兵隊、營區接收武器後,為紀念台北二月二十七日查緝私菸的血案,命名為「二七部隊」,在混亂情勢中負責維護台中市的治安。這些成員包含了義憤前來的學生和士農工商,而無論左翼右翼的知識份子,都一齊捲入這場起身抗暴的行動當中。
.
《二七部隊》的考據細緻入微,畫風簡練樸實,分鏡佈局可見編創團隊的用心。而漫畫的精彩之處,首先當數在敘事上不突出單一的英雄角色,而是處理成人物出場錯落有致的歷史群像劇。我們得以看見較為熟悉的人物如楊逵、鍾逸人、謝雪紅等,也看見林連宗、黃金島、陳明忠、呂煥章等在事件中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原先湮滅於歷史中的面貌,藉由漫畫逐漸清晰。他們穿街走巷的分發傳單、召開市民大會,有著台灣青壯年的激昂熱血。每一次的決策,透過議會和長官公署交涉、成立「中部地區治安委員會作戰本部」的台共武裝路線、林獻堂等人主張和談的台中處委會,甚至沿街募款欲歡迎廿一師⋯⋯每一種路線的爭論,每一方勢力明裡暗裡的爭鬥,反映緊張局勢之餘,更是面對危局時的各方意識形態攻防,形成抓住讀者目光的閱讀張力。
.
其次,則是《二七部隊(上)》有意以流利的台文夾雜華文和日文,還原歷史的語境。為了兼及不諳台語字的讀者,在旁邊加註說明,對台語文的學習十分有幫助。(更完善的標註法或許是依照人物出身,以台羅拼音標註不同的台語腔調)漫畫的語言生動活潑,時不時穿插台語俗語,在緊繃氛圍中仍有小小的幽默,分明是沈重的歷史,卻令人苦中作樂,淚中帶笑。
.
目前出版的上集,是從教化會館之役到「二七部隊」形成,再到決定退到埔里決戰。預計明年底完成的部分,則會畫出退到埔里與廿一師會戰,尤其是最後一役的烏牛欄戰役。面對蠻橫的國民政府,台灣人在選擇所剩無幾的的困局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是台中地方史,亦是台灣史。後續下冊的漫畫,也令人拭目以待。透過濃縮各個人物記憶的圖像再現,我們有機會看見並再記憶這段歷史,也成為進一步認識事件人物並思索歷史之複雜面貌的契機。
諳拼音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看到留言有人問「為什麼原住民語不用注音符號注音,要用羅馬拼音?」
其實不只原住民語不適合,用國民教育所學的注音符號來標注台語也很難標注得準,或者應該說現行注音符號是當年設計給國語專用的(台語另有一套),其他語言硬要使用,就會走音。(不禁想起小時候初學英文,硬用「ㄊㄟ可補累可」來標注take a break的往事。)
右下角那個四聲ㄌㄥ,是台語鑽、穿過的意思,用羅馬拼音記作nǹg、寫作「軁」。用注音符號標注,除非原本就諳台語,否則唸出來就會走音,甚至出現歧義,不利學習也容易造成誤會。
剛好看到這張圖,覺得適合拿來說明注音符號不適合拿來標注華語以外的語言這件事。
諳拼音 在 谙怎么读、读音、拼音、注音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谙怎么读、读音、 拼音 、注音. 7 views7 views. Mar 21, 2021. 0. Dislike. Share. Save. 天天识字. 天天识字. 158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