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很多人分享高嘉瑜 立委的房間給我看,你們也有看到嗎?一堆堆的衣服山,超多的衣物跟雜亂的居住空間,應該很多人都無法接受吧!
官網看全文:東西太多卻捨不得扔?整理師教你2大原則,重拾空間所有權。https://www.thegintw.com/post/organizer1125
高立委的居家空間曝光後,網友們很熱情地紛紛留言’‘關心’‘她,有些人建議她直接找居家清潔,把家中床上的「衣服山」好好整理一番,有人則是建議她需要重新為空間做收納的規劃,也有很多人以「囤積症」形容她房間的畫面。
對了!還有人提醒她,使用超過十年的「原味枕頭」務必保持原味,那就像有些人小時候會迷戀的小被被一樣珍貴。
但其實生活中被自己喜歡的物品包圍,那是讓人多麽開心與快樂的事,而且這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並沒有對錯。
這篇文章我想以一個整理收納師的立場來跟大家分享(分析),如果因為物品數量過多(因)而造成生活不便(果),那該如何重新檢視居家空間並進行物品減量,因為「生活不便」的感受已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日常,而這事實也是自己主動想要改善的現況。
綜合我所學的整理收納專業領域中,對於居住空間無法整理的原因其實很多,其中包括:
1物品數量過多
2自我價值觀不明確
3空間的使用上出了問題
4對於所擁有的物品並無太多的意識與感受
「物品數量過多」絕對是空間無法好好使用的原因之一。
各品牌為了鼓吹消費,實體與網路通路常有許多五花八門的行銷手法,如果你是無意識地在消費,很容易就不小心買了家中已有的物品,換句話說就是你根本不缺這些。
在我的講座中有提到,物品都是「被」帶回家的,無論是別人送的或是自己花錢買的,物品都是被我們帶回家的。但購物的同時卻可能沒有想到接下來的後續動作,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如果物品被帶回家後發現並不需要時,要如何處理又是另一件讓人煩惱的事。只進不出的居家空間,就是這樣慢慢地,慢慢地,被越來越多的物品佔據。
當空間使用的人發現物品數量過多,並已對生活造成不便時,可以全面性地重新檢視空間與物品。對於物品淘汰與減量這部分,兩大原則提供給大家參考:
1.已不完整,OUT!
基於環境衛生與身體健康,有髒污的衣物、已過期的食品,不需考慮可以直接淘汰丟棄。
2.已被遺忘,OUT!
為了居住空間的寬敞與空氣流通,已沒在使用的物品、堆積在角落已被遺忘的物品,就讓它們繼續被遺忘吧!
在整理的過程中可能會找到一些帶有情感的物品,捨不得有紀念性的東西等等...,需要時間思考與回憶的我們都可以緩緩想一下,不過以上2個原則如果可以確實做到,家中物品減量其實就成功一半了!
另外,許多人在討論物品數量很多的這件事時,常會有人提到「囤積症」這個詞,於是我就在想,大家是不是都認為物品數量很多,多到堆積如山即為「囤積症」呢!?
我身邊幾位有收集嗜好的朋友們,他們家中的物品數量其實也很驚人,空間也說不上非常整齊或一塵不染,但就不會被說是「囤積症」而是「收集癖好」,同樣都是自己喜歡及想要留在身邊的東西,為何「收集」就不會被負面批評。這是否也代表著大多數的人對於「物品數量多寡」以及「空間是否整齊乾淨」有不同的標準與見解。
物品數量多不直接等於囤積症,這之中參雜了很多心理因素。
那「囤積症」究竟是什麼?幫大家科普一下,以下附上在維基百科中的說明。
囤積症或儲物症(英文: Compulsive hoarding,或強迫性囤積症、病態性囤積症、棄置恐懼症),一種強迫行為,過度性地收購或收集物件,即使是不值錢、有危險性或不衛生的物品。強迫性囤積病患者所聚集的物件會干擾或損害到患者及身邊的人生活上的流動性和基本活動,包括煮食,打掃,洗澡及睡覺等。(此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捨不得扔,無節制的囤積,不停添置新東西,已造成自己與身邊的人生活的不方便,這些都可能說明了你有些微囤積症的跡象,而這些空間的雜亂,其實也反映出內心的混亂,甚至是會形成生活中的壓力來源,不可忽視。
願意分享自己的居家空間需要很大的勇氣,我相信有些人可能對於東西多又亂的空間,會有各種不能理解,也不認同在這個環境下生活的人。透過每次的討論交流,大家表達自己意見的同時,其實也說出了自己心中對居家空間的標準。這時可以回頭看看自己的家,是不是也以同樣的標準在生活著呢!
無論我們自己的標準是什麼,生活是自己的,物品的擁有權也是在自己身上,開心自在才是最重要!
_____________
陳思瑾·Gin
各大活動的品牌主持人
崇尚極簡主義的整理收納師
H&D 東稻家居駐站專欄收納作家
遠雄建設收納講座客座講師
「THE GIN 樂居生活」創辦人
擅長透過整理師的立場與思維,分享與分析整理收納是如何影響著生活中的每個面向。
THE GIN官網 https://www.thegintw.co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議題: ◆深澳燃煤電廠環評險勝1票 蔡政府要全民用肺發電?副署長詹順貴投下關鍵票 環保鬥士變燃煤推手?詹順貴:環差比12年前好 無視昔日戰友怒掉淚?詹順貴:個人喜好不能凌駕專業 向蔡政府官位低頭?吳焜裕:深澳電廠用超超臨界淨煤 燃煤救空汙?劉和然:環評大會把台電K一頓 強渡關山不思議?雙北齊聲擋...
請神容易送神難英文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舊文重貼【從契約理論看台灣為何加班多】(2018/01/11)
前言:本文分兩部分,前半簡單談為什麼我認為民進黨這次勞基法修法方向正確。後半則會從經濟分析角度切入勞雇契約與過勞問題。建議讀者先讀過我之前寫的「加班的簡易經濟分析」,然後綜合二者。
2016年底民進黨搞了個「一例一休」,我在2017年1月初就撰文大罵這個法律箝制勞動契約的彈性,很多邊際企業與邊際勞工會因此失業。而許多中小企業被迫放棄「急單」,要知道,這些中小企業很高比例是靠一般訂單維持不倒(僅夠支付日常開銷),獲利(包含員工年終獎金)得靠急單。
我推測的與實際上打聽到的一樣:中南部一堆工廠或菜市場無名服飾店這類邊際小企業被一例一休整得慘兮兮,因此失業的中年婦女勞工大有人在。動搖到民進黨的票倉,再次修法應是必然。果然才一年蔡英文政府就受不了,重新把應有的契約彈性還給民間。
是否會如某些「勞動法泰斗」宣稱:
「恭喜雇主、賀喜雇主,週休二日再見......因為以後雇主讓勞工於休息日加班後,只要得到勞工同意,不僅不用付出加班費,補休也可以1:1,補休時間因為由勞資雙方協商,雇主當然選擇最空閒的時間讓勞工補休(但未必是勞工希望的補休時間)。試問,以後雇主讓勞工於休息日加班,都不會增加任何成本。台灣勞工還能有週休二日嗎?...」
完全不會,只能說台灣法律系教授的經濟學訓練乃至於經濟學感受都非常差,對真實世界往往也極為無知,所以總是從法匠的狹隘眼光,判斷卻每每出錯而不自知。
一者,並非每個勞工都希望週休二日,有些底層勞工是希望能多增加加班機會的,一例一休剝奪了這個彈性。而新法還給雇主與勞工應有的彈性。
二者,是否雇主都會選擇補休來規避加班費?也不見得,這牽涉到產業景氣等侷限條件。當景氣可見得好時,雇主預期整年產線都會很滿時,要吸引員工加班,雇主不但會提供加班費,甚至還會提供獎金鼓勵加班。
當未來數年公司前景有高度可預期性的成長,則雇主會傾向增加人力,而非一昧要求既有員工加班。因為雇主也很清楚,加班的生產力邊際遞減非常快,也非長久之計。是的,我強調過無數次了,身為雇主,我與多數雇主一樣,並不喜歡員工加班;公司多數員工常常加班這代表人力資源管理肯定出問題。
那為什麼還存在這麼多加班安排?本文後半會進一步討論。
反之,若大月、小月明顯的工廠,前景變化不大的前提下,選擇補休對雇主勞工均有好處。這邊我再提供我家鄉的特殊習俗來闡釋新法的優點。
我是台中大甲人,有個媽祖繞境活動是眾所皆知的,時間一般落在國曆3~4月之間。許多大甲附近工廠內的員工會選擇繞境,一去就是一週左右。而工廠主多半會同意,一者3~4月對多數產業而言並非生產旺季,再者,尊重員工信仰有助於內部管理。我所知道的安排通常不是請假,而是用調班或未來週末加班方式來補,除了讓雇主勞力調度與成本可確定性增加外,也不影響員工的假期數量與全勤獎金。換言之,這樣的調班是勞雇雙方默契下形成的契約安排,但在先前一例一休的強硬規定下,這種安排是不可能存在的。
再進一步,中南部鄉下許多邊際勞工除了工廠工作外,家中農忙時節也需要下田幫忙。這種調班、加班補休的機制也讓勞工可以兼顧二者。
而坐在天龍國辦公室吹冷氣的所謂覺青與法學專家,顯然是不知世事也不知雇主心理了。
ok,我們進入文章後半,討論:「契約理論與過勞」。
前面談到:當人力需求增長可見時,雇主傾向增加人力勝過要求加班。這帶來幾個問題,可以說明為什麼台灣普遍出現加班安排:
1. 勞雇契約之形成存在「進入」與「退出」成本
進入成本多半存在需要證照的行業,例如醫護產業、律師、某些工程師...等。
因為並非人人可從事,所以被墊高的壟斷租值造成這類產業雇主在聘僱新員工時要付出較高的進入成本,可遇見的經濟行為就是聘僱程序更複雜、雇主更謹慎同時可能有試用期更長的安排。
如此代表人力供給增長並不「滑順(smoothly)」,雇主面對突發性或持續性不高的工作量增加時,就會傾向要求既有員工大量加班。此外,訓練期很長才能上手的工作(例如CNC車床加工),因為學習成本高也會存在這種要求老師傅常常加班的現象。
而最低工資實質上也是增加勞雇契約的「進入成本」,當最低工資越高,老闆越傾向要求既有員工加班。
轉談「退出成本」。
現今勞基法對於「結束勞雇契約」有諸多限制,雇主被高額退出成本影響下,也會傾向「不輕易聘僱新進員工」以避免請神容易送神難。故,同樣地,在面對突發性或持續性不高的工作量增加時,就會傾向要求既有員工大量加班。
當然,如果台灣景氣如1970、80年代般蒸蒸日上,多數行業對前景預期都樂觀的話,則上述進入退出成本問題影響就會較小。可惜今日不比往昔。
是的,勞團與覺青們諸多所謂「照顧勞工」的主張--限制工時、提高最低工資、限制工作日數...等,其結果就是降低雇主聘僱新員工的誘因,增加要求既有員工加班的誘因,就是就是「創造過勞」。
講更白點,「過勞」問題是這些美其名照顧勞工的職業抗爭戶與蠢學生所追的法規保障所搞出來的後果。肇事者倒擺起道德臉孔,我看了真覺得好笑。
因此,要解決台灣過勞問題在經濟邏輯上並不難,撤銷最低工資制度與工時管制,同時放寬解除勞雇契約的限制,雇主在聘僱新人成本降低的情況下,依照價格理論,需求量自然會增加,失業率也會得到改善。
勞團或時代力量臥軌、臥總統府門口等激烈抗爭現象,可能代表兩件事:一,他們經濟邏輯差到不知道自己的主張是傷害勞工而非幫助;或二,他們明知,但民進黨新修法方向會讓他們職業抗爭的收入降低,因為放寬勞動契約彈性,失業率會降低,則這些勞團政客抗爭的政治價值也會跟著降低。事關收入,也無怪乎這些職業抗爭戶與政客如此賣力演出了。
文章連結:
https://tinyurl.com/t5aeksk
---------------------------
2020/03/03 補充:
有些新讀者反覆提問「勞工過勞問題難道不用處理?」
本文早就從法律經濟分析角度解釋:勞工過勞問題恰恰是勞基法中干預勞雇雙方契約自由的種種「保護性規定」創造,諸如工時限制、假日限制、雇主解雇勞工障礙乃至於最低工資限制...等。
誠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說過:「通往地獄之路是由善意舖成」。
正是一堆「號稱照顧/保護勞工」的法規,不斷侵害勞工權益。
請神容易送神難英文 在 NOWnews 今日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直播/黑鷹殉職將士公祭 蔡英文頒授沈一鳴青天白日勳章】
網路高清版:http://bit.ly/2skUmRd
【延伸閱讀】
任務已經結束!蔡英文向沈一鳴等將士移柩緬懷致敬
http://bit.ly/39ZqnPX
吳斯懷稱請辭軍系立委就沒人!羅智強批請神容易送神難
http://bit.ly/2teHigD
參謀總長人選 黃曙光、王信龍呼聲高
http://bit.ly/2tcLEVF
請神容易送神難英文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日議題:
◆深澳燃煤電廠環評險勝1票 蔡政府要全民用肺發電?副署長詹順貴投下關鍵票 環保鬥士變燃煤推手?詹順貴:環差比12年前好 無視昔日戰友怒掉淚?詹順貴:個人喜好不能凌駕專業 向蔡政府官位低頭?吳焜裕:深澳電廠用超超臨界淨煤 燃煤救空汙?劉和然:環評大會把台電K一頓 強渡關山不思議?雙北齊聲擋深澳燃煤電廠 蔡政府聽不見地方怒吼?學者模擬汙染值是台電3倍 台中噩夢雙北重演?
◆深澳燃煤電廠若商轉 宜、桃空汙恐比新北嚴重?劉和然嘆環評大會配合演戲 一次就過滑天下大稽?深澳電廠過關、核二2號機重啟 非核減碳攏係假?柯建銘:執政黨要未雨綢繆 少核二2號機電不夠?藍委嗆沒有道歉、沒有重啟 民進黨淪政治金光黨?沈榮津:非核家園目標不變 經長說謊不打草稿?環團批核二老舊且緊鄰火山 再轉置人民敲末日鐘?核二2號機重啟箭在弦上 戳破2025非核家園謊言?
◆柯P:人是他們塞的 農委會無能撒手吳音寧去留?林聰賢:尊重北市府 農委會塞人拍拍屁股不認帳?林聰賢北農出事不在,回來鬼扯 農委會主委適格?陳景峻請辭吳音寧不動如山 人道無恥鬼見愁?吳音寧無能陳景峻背黑鍋 柯文哲讓自己人委屈?蔡政府酬庸破格用吳音寧 北農請神容易送神難?328董事會提案撤換 吳音寧再戀棧難保下場難堪?
◆楊金龍鬆口新台幣改版前提 轉型正義大旗攻佔央行?楊金龍:改版視促轉會決定 央行扛不住政治壓力?彭淮南:沒改版急迫性 彭規楊不隨看蔡政府臉色?央行轉型正義幫新台幣去威權 500億改版全民買單?嚴德發駁差1萬人非3萬人 國軍戰力不足國安不存?軍官分享軍校麻辣女鮮師辣照 國軍情色化尊嚴在哪?女士官想找人陪、女師PO辣照 國軍靠美女挽人氣?
今日來賓:
立法委員(民) 林俊憲
北市大副教授 丁庭宇
立法委員(國) 賴士葆
前立法委員(國)林郁方
新北市環保局長 劉和然
✔密切鎖定【少康戰情室】快來訂閱➔http://bit.ly/2fXdOIH
每週一至週五21:00至22:00 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