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單親媽媽來說,孩子不只是她們的精神支柱,更是她們活下去的理由。要我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飛,相信生命會自行找到出路,這談何容易?
我教會的牧師經常訓誡我們這些年輕父母,不要試圖去掌控自己的孩子,他說:「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他就不是父母的了!他會有自己的思想、喜好,父母想管都管不住。」牧師還說,生命來自於上帝,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的,只是交給爸媽託管,孩子的未來在上帝手中。
這樣的觀念誠然扎痛了父母的心,但也幫助我減輕不少壓力。我把孩子當成在家裡「寄居二十年的客人」,在她們二十歲之前,我盡我的能力款待、供應她們,並承擔管教和養育的責任,讓她們的身心靈都能健康發展;等到孩子成年以後,他是他,我是我,我們可以很相愛,但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無須互相牽絆。
取自《我那不完美卻幸福的單親旅程》
……………………………………………………………..
各位朋友,晚安:
今天下午直播談解密陌生人,我們談了很多關於「我」的構成。「自我」為動態的結構,是在特定時空、被假設為真,且常常內外不一致的狀態。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432711376915391/
有相聚就有分離,孩子從上學之後,天空越來越寬闊。終究有一天,孩子能翱翔遠揚,這不也是我們的心願?
不一定!就我所知,有父母在面對空巢期的時候,可以嚴重到罹患身心疾病。有的媽媽會一直哭,心裡常感覺恐慌,有些家長會常常給孩子奪命連環call。
不管是孩子是上帝的,還是孩子自己的,這個概念跟我們傳統上都有些距離。然而,我們的孩子與伴侶,終究可能用不同的方式遠離,最後只有我們能常伴自己,這需要認清。
我最近跟一位家有高中生的媽媽討論過,怎麼建立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考上外地的大學了,我們還放不了手,不就是彼此折磨?
去感受自己的熱愛,去欣賞這世界的風華,去旅行、去作夢、去創造……,我們還有大好人生。別為了家人就忘了自己,這是老古板的觀念了,早就退流行。
祝願您,為了自己,活出自己,也順便成為孩子的榜樣!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711496408866642/?type=3&theater
pps. 今天下午已經直播了,我想今天晚上就不再直播了,歡迎參與明天晚上9點半的贈書直播
……………………………………………………………..
孩子是寄居二十年的客人
【文/ 黎詩彥】
我的家族中有一位姨婆,看著我從小長大,非常疼愛我。當她知道我成為單親媽媽時,心疼的握著我的手,對我說:「我當年看著你媽媽一個人把兩個孩子拉拔長大,我覺得她已經夠苦了;現在你要一個人帶三個孩子,孩子們都還那麼小,換做是我,光用想的就覺得腳軟了……。」
一個人帶三個孩子,壓力很大嗎?的確,有時想到孩子未來的教育費、青春期的叛逆、未來擇偶……我的白頭髮都要多出好幾根。我深知,孩子的明天不是我所能預料,就連今天,也未必是我能夠掌握。孩子能夠一天天平安成長,並非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還得靠上帝保佑。
有件事我每次想起來,都還會感到心有餘悸……。
▍孩子有屬於自己的命運
某個學期的最後一天,我們家老二從幼兒園帶回一條橡皮筋繩,那是她在班上和同學一起做的。原來她在學校發明了新遊戲,把長長一條橡皮筋繩圈在四、五位小朋友的腰部,當做「小火車」,大家一起拉著繩子「開火車去旅行」,所以到了學期末,老師讓她把橡皮筋繩帶回家做紀念。
老二一回到家,就興沖沖和姊姊、妹妹一起拉著繩子「開火車」,我看她們三姊妹玩得正起勁,就利用時間到陽台晾衣服。大姊玩了一會兒就不玩了,留下老二和一歲多的老三在客廳繼續玩。
不一會兒,我聽到老二大叫:「媽媽,妹妹把我的脖子弄得很痛!」我猜想是姊妹之間的嬉鬧,應該沒什麼大不了,於是晾完衣服後,才從陽台走到客廳去看個究竟。一看不得了!老三竟然用橡皮筋繩纏住了二姊的脖子,使勁的拉……當下,我整顆心都揪在一起了!
當然,這條橡皮筋繩逃不了「被媽媽沒收」的下場。我平復好自己的情緒後,把三個孩子都訓斥了一頓。但我沒有對她們太凶,因為比起驚嚇和憤怒,我更加感覺到無力和無奈。她們都已經很努力當個聽話的乖孩子了,不是嗎?我也已經很努力想要保護好她們了,不是嗎?我們都已經努力做到最好了,但卻永遠都不夠……。
忽然我明白,我沒辦法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有另一個分身來幫忙我照顧孩子。就算我自怨自艾:「別人都有老公,我卻必須獨自一人把孩子帶大!」這也無濟於事。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習放手。
我可以盡可能給予孩子愛和擁抱,供應她們生活一切所需,把我所擁有的、所知道的,都傳承給她們。但是孩子終究不在我的掌控之中。無論我多麼用心保護,想把孩子都藏在我的羽翼下,她們還是有她們自己的命運。即使我為她們鋪好前方的道路,希望她們少吃一點苦,她們仍有權利選擇另外一條路,甚至有權利對我說:「媽媽,前面的路我要自己走,請不要一直跟著我。」
▍把握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
放手,是母親對孩子最煎熬也最深情的考驗。
幾年前有部紅極一時的戲劇,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談的是父母把自己的期許強加在孩子身上,送孩子讀私校,寄望孩子將來能找到好工作,擁有大好人生,卻壓抑了孩子真正的性格和夢想。
雖然不是每個父母都對孩子的課業有那麼高的要求,但我們在養育孩子時,總免不了會加上一些自己的期待,希望孩子會跳舞、懂音樂、在舞台上表現得落落大方、說一口流利的外語……。
尤其是單親媽媽,更容易把自己失落的夢想加諸孩子身上。直白一點來說,我們都已經沒有老公了,怎能容許孩子再有一點閃失?
一般媽媽想到自己的老後人生,腦海中可能會浮現老夫老妻牽手散步的畫面,但是單親媽媽除了孩子,還有什麼能冀望的?對許多單親媽媽來說,孩子不只是她們的精神支柱,更是她們活下去的理由。要我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飛,相信生命會自行找到出路,這談何容易?
我教會的牧師經常訓誡我們這些年輕父母,不要試圖去掌控自己的孩子,他說:「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他就不是父母的了!他會有自己的思想、喜好,父母想管都管不住。」牧師還說,生命來自於上帝,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的,只是交給爸媽託管,孩子的未來在上帝手中。
這樣的觀念誠然扎痛了父母的心,但也幫助我減輕不少壓力。我把孩子當成在家裡「寄居二十年的客人」,在她們二十歲之前,我盡我的能力款待、供應她們,並承擔管教和養育的責任,讓她們的身心靈都能健康發展;等到孩子成年以後,他是他,我是我,我們可以很相愛,但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無須互相牽絆。
上帝把孩子交給我託管二十年,孩子不是我的,是上帝的。這二十年當中,我一定會有疏忽、做不好的時候,但是這些小小的人為疏失,不會影響上帝對孩子的計畫,所以我大可以放輕鬆,與其為自己教養上的失誤感到自責,不如經常為孩子祝福、祈禱,求上帝用祂的恩典來彌補我的缺點。我不是孩子的上帝,我只是一個母親,我連自己的人生都已經搞不定了,又怎麼能夠主宰孩子的人生?
孩子也不是我人生的全部,「養育孩子」只是我這二十年的階段性任務。我不需要為孩子犧牲奉獻一輩子,而是盡量把握這二十年的時間,陪伴他們成長。
二十年感覺很長,事實上一晃眼就過去了!這場養育孩子的馬拉松,無論你有沒有認真跑,都會到達終點;差別在於,你是用什麼心情來跑?沿途的風景,你又記住了多少?
曾經有位記者來採訪我,聽了我們家的故事後,她好心安慰我說:「你有三個女兒,老了以後一定會很幸福。」
我老了以後,孩子們會在哪裡?其實我從未想過。我期待二十年後送走了這三位嬌客,能夠拾回自己夢寐以求的清閒生活。
我也珍惜著此刻,她們三人圍繞著我,三張嘴同時跟我說話,盡情轟炸我的耳朵和腦神經,不用等老後,我現在就已經感到無與倫比的幸福。
.
以上文字取自
我那不完美卻幸福的單親旅程
https://cplink.co/tx6FRKzB
親子天下
黎詩彥愛d天空
.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等路」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洪明道 內容簡介: 洪明道混合使用華文、台語文與日文,以台南到岡山一帶村庄為背景創作,書寫之時代橫跨終戰到現代,藉由語言混用,營造文字的詩意與氛圍。 九篇短篇小說彼此之間利用相近的物件或象徵連接,並以〈等鷺〉為軸心,前後的小說兩兩...
「語言學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念語言系的人請進- 工作板 的評價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台灣語文系】「未來出路除了新聞媒體,還有銀髮照護跟醫學 ... 的評價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語言學出路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語言學出路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语言学系这么冷门,你毕业后的出路肯定很少的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語言學系出路 在 好奇問一下! 台語系畢業能作什麼?? (第2頁) 的評價
語言學系出路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火箭阿伯又要集資發射火箭了,56 歲的他是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數年前,他帶多校共同組成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成功發射大型火箭 HTTP-3S,為了籌措後續研究經費,團隊發起群眾集資,獲得超過 4,000 人響應。今年,同一團隊再次發起群眾集資,計畫發射技術更進階的 HTTP-3A 火箭,證明台灣太空產業的實力。
以下那一年與阿伯的訪問,很五月天,很熱血的一個阿伯。
《田庄阿伯上太空 吳宗信》
五十二歲的吳宗信自嘲國語講不輪轉,捲舌音ㄓㄔㄕㄖ分不清楚,在TED演講索性全程講台語,用的是鄉土的語言,講的卻是科技的未來,他主持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這個夏天將試射HTTP-3火箭,火箭採用的是混合性燃料,射程預計一百公里,這樣的射程,這樣的技術,若成功,將是世界第一。
不滿於火箭中心只是學校的研究單位,他上集資網站募款,是學界首創,更企圖將火箭中心企業化,預計在五年內發射火箭,運載個人衛星上太空。「阮做的物件拿得出去,假使說預算不夠就放棄真正莫彩,學生來來去去的,若不產業化,攏無效,」他說:「台灣不能只是做代工,以後就是太空經濟了。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發射小衛星,我不是全球化,我這個叫做宇宙化。」
在YOUTUBE輸入「TED XTaipei演講」和「吳宗信」,電腦螢幕會跳出一段名為「台灣本土火箭,要讓太空旅行夢想成真」的影片。演講者是交大機械工程系教授吳宗信,他是該校「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簡稱ARRC)創辦人。ARRC今年一月底在新竹香山濕地成功試射雙節小火箭,材料和技術台灣製造,火箭升空一公里,將台灣和太空的距離拉進了一大步,「阮使用欸是混合式燃料火箭,和美國VIRGIN GALACRIC太空旅行同款,伊飛上宇宙一張門票七百五十萬台幣,阮這俗閣大碗。」大演說家談的是科技未來,用的卻是鄉土語言,若不細細分辨演講內容,乍聽聲音起伏和熱情,以為是百貨公司賣菜刀的推銷員。
站在大演說家辦公室門口,影片中男人朝我們走來。「歹勢,歹勢,」他自口袋掏出鑰匙開門:「啊!你要飲水否?抵遐訪問嗎?」未等我們回答,他一個箭步向前,逕自把腳踏車挪到陽台,轉身又從架上拿餅乾招待,五十二歲的男人步調明快,像按了加速鍵一樣。找到縫隙,劈頭便問他為什麼要用台語演講?「為了報仇啦,替自己說的台語出一口氣。」
台語的復仇
課堂上課多半說國語,但他心想TED演講面對全世界,機會難得,可以表達對母語的愛,「所有的語言是平等的,只要好好栽培,菜市場和灶腳的語言,也可以正式演講,表達像火箭太空工程這種複雜的事物。」
他一九六四年出生台南安南區農村,五○年代的台灣農村生活幸福各自不同,但貧困極其類似:上面兩個兄哥、三個姐姐,母親四十歲生他,沒有母奶,也買不起奶粉,僅能餵他喝黑糖水,「散赤到被鬼走抓,呷番薯籤呷到驚」。庄腳老父老母不識字,在家講台語,上小學第一天,老師講啥攏聽嘸,考試成績倒數,二年級某天,課堂上突然懂老師講什麼,那次段考,他是全班第二名。
科學家實事求是,半生經歷整理成投影片,求學、成長,無非一段又一段power point:台南一中、台大機械系,「讀冊對我來說,簡單簡單,逐日攏咧(台語玩耍之意),不是打球,就是肖想交女朋友。」高中踢足球,每天抱著一顆足球搭公車上學。因為射球準,可以四、五十米射球,爆發力快,個頭不高,還是入選台大橄欖球隊。
老婆是在台大校園認識,外省家庭長大的中文系女生,「結婚至今,我說我的河洛話,伊講伊的國語,互相尊重。」他說大腦用台語思考最為靈活,其次是英語。出國GRE考字彙,滿分八百他考六百多,當年全台最高,上國中前不知道ABC狗咬豬,但天性善於歸納和分析,很輕易就掌握英語文法的邏輯和秩序。
剝削的農會
在校園裡講台語並不代表具備本土意識。一九八六年,台大學生李文忠推動校園輔選遭退學,於傅鐘下絕食抗議,他的觀感是「那群人呷飽盈盈」。當兵退伍後,他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念航太博士,在台灣同學會裡讀到彭明敏《自由的滋味》,腦筋才像爆炸一樣。
雪夜裡讀史明讀到哭,應驗成長過程,原來書中講台灣人的苦難都是真的,「農會真正剝削農民,伊攏放重利欸。細漢時陣,家裡起厝,偕農會借錢,還款到我大學畢業,都未及借的一半,都沒還到本金。彼一時陣,肥料無法自由買賣,比如阮爸爸種稻一百袋,要拿五十袋到農會換肥料,等於抽稅五十趴。」他的思想在此真正轉了彎。
一九九五年才回國,入太空中心服務,隔年便迫不及待展開「5%台譯計劃」,他號召二、三十名同好,每月捐5%的時間或薪水,以漢字和羅馬拼音將《動物農莊》《無花果》等經典翻譯成台語和客語文,每本書首頁下方寫著他們的心願:「ho台灣──新ê獨立ê進步ê文化空間(獻給台灣新的、獨立的、進步的文化空間)」。
一邊忙著開拓文化新鄉土,一邊做著宇宙大夢。他念太空工程,專業是紊流、航太燃燒,「一九九八年入交大,為了生存,走岔了去做電漿」,但他沒忘本,二○○四年,陳水扁政府籌畫「哈比特計劃」(哈比特即賽夏族飛鼠之意),研發載送衛星到太空的火箭,他知道消息,便把擁有火箭專才的好友陳彥升騙回來。
「我們有太空中心,但一直沒有做火箭,以航太來講,若沒有做火箭,就是玩假的,發射火箭才是太空實力的重點,」陳彥升是國家太空中心探空火箭計畫總主持人,早年任職NASA(美國太空總署),他說:「當時吳宗信、林明璋(第二十三屆中研院院士)他們跟我說,台灣要發展火箭,要我回來試試看。」這個傻子放棄一千兩百萬年薪,被吳宗信騙回來,領著一份吃不飽、餓不死的研究員薪水,卻也把吳宗信一群好友拉入火箭領域。
非法的夢想
一枚火箭結合推進、燃燒、導控、電機電池、傳輸技術等相關領域,「發展火箭最大的意義,是提升各領域的技術,是火車頭產業」,吳宗信說當年中科院設計與測試的火箭,由他們來模擬分析,提供給太空中心做參考,「台灣乎阮這群中年阿伯做夢欸機會,我們也要給少年仔做夢的機會。」中年阿伯心中激情燃燒,然而二○○八年,馬英九上任,「哈比特計劃」不了了之。中年阿伯不甘心,索性自己跳下來玩。
那一年,他在交大開設「類蔗糖火箭」(sugar rocket)實作課程,把糖磨成粉結合氧化劑,做成固態燃料,再用大塑膠管等低成本材料,做成小火箭,「我跟學生在學校用烤肉架當發射架,乒乒乓乓,校園的樹都燒掉了。第一次帶學生去新竹香山濕地試射,透早四五點,還被保育員抓到,差一點罰六萬塊。」
二○一二年,他和交大陳宗麟、成大何明字、屏科大胡惠文、北科大林信標,銘傳余仁朋,海大黃俊誠等老師成立ARRC,立志台灣製造的火箭。ARRC今年夏天將射發長八‧八公尺、直徑○‧四五公尺,總重六百公斤的HTTP-3火箭。火箭採混合式推進燃料,預計升空一百公里,這樣的射程,這樣的技術,若成功,將是世界創舉,「火箭推進技術,可分為液態燃料、固態燃料、混合式燃料,液態燃料性能最好,但工程複雜,固態火箭成本低,但也最危險,混合式火箭居中,但安全性、低成本,有機會讓發射火箭的成本由十億,一舉至少掉一位數。」火箭取名HTTP,是北科大、新竹交大、台南成大,屏科大四校縮寫,也是HTTP(超文本傳輸協定)的雙關聯想,象徵該系列火箭的想像空間如網路一樣無遠弗屆。
衛星的戰爭
火箭試射成本估計一千六百萬,他上「貝殼放大」集資網站,募九百多萬,是學界首創,雖至今有六百萬資金缺口,但他老神在在,「捐兩百,捐一百萬都沒關係啦,隨人心意。」不甘心只是掛在學校的研究單位,他企圖將ARRC企業化,「我們做的東西也很拿得出去,但是經費有時陣有,有時陣無,持續七、八年很不容易,假使說預算不夠就放棄真正可惜,學生來來去去的,若不產業化,都沒用。」他說:「危機就是轉機,假使當年政府給我錢,我就會惦惦,不會出來募款,可是出來接觸社會大眾,發現這個市場這樣大,之前待在學院,見樹不見林,可好像小鳥沒東西吃,飛上天空找出路,才發現這個林子這麼美。」
這市場有多大?商業上的小衛星是未來趨勢,從影像到通訊、從農業到環境監控、甚至商業投資都開始運用衛星來管理,SpaceX、Amazon、維珍航空(Virgin Group)等國外企業莫不磨刀霍霍,台灣高科技要轉型、擺脫代工包袱,航太是很好的選擇,而混合性火箭和個人衛星的結合正是台灣下一個機會。他預計在五年內發射自製火箭,運載個人衛星上太空,「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發射小衛星,我不是全球化,我這個叫做宇宙化。」
理工科教授講學不扮高深,問我日劇《下町火箭》看了沒?「你緊看,伊做的代誌就跟我們一樣,不過伊欸故事沒我精彩啦,哈哈!」ARRC故事有沒有日劇戲劇化見仁見智,但男主角阿部寬講話肯定沒有眼前的中年阿伯蕩氣迴腸:「人活到一定的檻站後,會想這世人目標是啥,最開始當然是為了升等,拚命寫期刊論文,但那個不一定跟社會有連結。還好碰到這群好朋友,大家有不同的能力,對台灣有共同的想像。什麼樣的想像?台灣要成為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東西。一個政府不管富裕或貧窮,一定要提供一趴仙(1%)比例,乎少年從小時候開始作夢,作夢猶有出路,這是一個基本國家該有格局。」
他的目光如炬,彷彿火箭即將升空,五四三二一,發射。演說又華麗又草根,但那並不衝突,我們的想像力隨著那枚火箭衝向天際,看見台灣、看見東北亞、看見亞洲、隨即掙脫地心引力,衝破大氣層,衝上宇宙。中年阿伯說:「我們絕對不會放棄要離開地球。」
語言學系出路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要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找到平衡點、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就要懂得在壞人阻撓你時,鼓起勇氣站出來捍衛自己。
逃不了的時候就去面對它,就算最後你只能憤恨不平地離去,在該對抗時就該去試看看。
你要保護好自己的心,如果心受傷了,連帶影響工作、愛情、關係,最吃虧的就是自己。因此,在險惡的人際關係世界裡,最優先要考量的就是「別讓自己受傷」。
取自《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
*********************************
各位朋友,早安:
能保護自己,是生存的根本。
然而,有人不只是想要生存,還想要踐踏他人,感覺自己很優越。別說職場,有些人對自己的家人,就是這副模樣。
之前有朋友問我,如何以攻擊來自保,因為對方實在不是可以好好說話的人,這我沒有很好的答案。所以我找了這篇文章,算是盡可能去回應朋友的提問。
人的事,實在很複雜,我實在不敢自稱專家,被講專家都很心虛。很多處境我自己遇到了,一樣不會太好過,因為常常形勢比人強。
碰上沒有同理心的人,通常難以溝通,那就要學習攻防。但攻防常相當累人,有時在職場累積的壓力在無意中就會轉嫁到家人身上,所以有時不如直接離開環境。
有些人是沒有同理心,但少數人則心懷惡意。所以在職場的交情,常常要在離開職場之後,才是檢驗的開始。
最後一部分是幫助我們安頓身心的方式,我是真心期盼朋友們內外兼修,不管在外面怎麼跟人應對,內在的心態都是出發點。
我在今天晚上約9點半會進行這本書的贈書直播,歡迎大家一起參與。祝願您,能珍惜自己,別輕易讓自己委屈!
*********************************
面對欠缺同理心的人,該怎麼辦?
【文/ 朴民根】
俊基從名校畢業後順利找到好工作,才高興不到幾天,沒想到進了公司後,身為上司的洪組長成天找他麻煩,讓他日日坐立難安。他不知道為什麼洪組長要針對他,如果自己像另一位脾氣暴躁到離婚的同事也就算了,至少那位同事知道自己脾氣差,每當他發飆時,大家就知道要忍著點,但洪組長不同,他不生氣,卻總是講一些沒道理的話,像是:「你又沒有女朋友,星期天能去哪裡玩?來加班吧!我也會來加班,怎麼樣?公平吧?跟我一起趕工沒做完的工作。」
洪組長還常常在深夜或凌晨用通訊軟體交代工作,或者要下屬幫他辦私事。他欠缺同理心也不懂得換位思考然而公司高層卻非常信任他,認為他很會做事,俊基因此更憤恨不平了。
「那樣就叫做會做事?而且居然還有人願意嫁給他!跟這種心理變態工作,我都快瘋了,更何況他老婆還要跟他朝夕相處!」
俊基進公司前還好好的,現在已經到了瀕臨憂鬱症的地步。他懷疑問題是不是出於自己的個性太濫好人,於是決定接受諮商和檢測,才發現自己的狀態已經在憂鬱症邊緣。
所謂的心理變態是一種精神疾患,患者對他人的痛苦或憂愁毫無同理心,所以又被稱為「零同理心」(zero degrees o f empathy)。成功人士中有較高的比例存在,根據英國某項調查指出,心理變態約占人口的一%,但大企業CEO中的患者卻高達三•五%,足足高了三•五倍。
洪組長雖然不是心理變態,但他確實缺乏同理心。於是我請俊基做自我表達訓練,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只要盡可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就好。大約過了一個月左右,他終於能對洪組長做出反擊。
某天,俊基的企劃案在公司會議上大獲好評,會後洪組長又開始節外生枝。「我說,你的消費趨勢分析的相關資料,好像不太可靠啊!」洪組長如此詢問。
俊基早已有備而來,他一本正經地説:「大家都說好,似乎只有您不認同。若您真的認為不可靠,不如您自己來做做看吧?」
他總算出了一口氣,痛快得不得了,恨不得把洪組長當時的表情拍下來給我看。當晚難得一夜好眠,從那次之後他還做了幾次刻意的回擊。
***
善良有底線,偶爾也該適時回擊
面對欠缺同理心的人,我們必須更強烈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讓他們接收。即使他們不一定能理解,但至少接收到了,就能提醒自己不要再犯。
過不了多久,小心眼的洪組長像換個人似的性情大變,開始對俊基察言觀色,不過出一張嘴的個性還是老樣子。
職場上有時候會因為被缺乏同理心的人出言不遜而受傷,這些人不懂得理解對方的感受,也欠缺換位思考的能力,讓周遭的人特別累。但是,通常他們並沒有惡意。
「這件事這麼簡單,隨便做不就好了?」你可以觀察他們的表達方式,他們說出這種話卻不覺得怎麼樣,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別人的心情。
其實心理變態並非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只是要他們啟動同理心是一件很費力費神的事情,就像對名畫沒興趣也沒天分的人,你要他花幾小時去看畫,他絕對叫苦連天。如果不是嚴重到要治療的心理變態,那些使我們痛苦的上司、同事、下屬通常都有同理心,只是需要你稍微大力刺激他們的「共感腦」而已。
為了保護自己,要懂得踩煞車,你可以這麼說:
「組長,您這樣說,讓身為下屬的我覺得很委屈。」
「課長,你說的很有道理,但也要顧及別人的心情。」
「主任,就算他是新人,也不該這麼嚴厲教訓他。」
不用擔心說話太直,因為他們受到的打擊比你想像的還小。
總而言之,你一點一點累積的勇氣,將能發揮改善彼此相處方式的力量,讓對方變得更善解人意。
***
沒有任何關係,值得你受傷
到哪裡都會遇到壞人,有天生壞心腸的、心術不正的、缺乏同理心傷人而不自知的……最壞的就是對所有人都好,卻唯獨對你不好的。如果只是私交,最好盡快遠離這個人,因為除了心理治療師之外,沒人能改變這樣的個性。若真能改,他們的父母或另一半早就做到了。
比較有問題的是職場上的交情,這個時候可以採取俊基的做法,鼓起勇氣表達自己的看法,為自己建立一座堅固的防護罩。不要放棄告訴對方你的不滿和心情,你不需要太過委屈自己,因為他一定聽過其他人這樣説,所以你的直言不諱頂多只會讓他覺得「以後我要更謹言慎行」而已。就算他對你懷恨在心,你們之間也不會演變成最壞的局面。
要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找到平衡點、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就要懂得在壞人阻撓你時,鼓起勇氣站出來捍衛自己。逃不了的時候就去面對它,就算最後你只能憤恨不平地離去,在該對抗時就該去試看看。人生在世很多事情說不準,說不定會出現如同李舜臣將軍帶領的鳴梁海戰般地逆轉勝。
重點是,你要保護好自己的心,如果心受傷了,連帶影響工作、愛情、關係,最吃虧的就是自己。因此,在險惡的人際關係世界裡,最優先要考量的就是「別讓自己受傷」。
***
【給自己的練習】如何不去在意討厭的人?
❶ 情緒是自然產生的
因此情緒自然地來,也會自然地走,負面情緒終究會消失。
❷ 想一想,十年後這個人做的事、說的話,仍會影響我嗎?
當然不會。因此別去在意他做了什麼,未來總一天他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❸ 設定一個當對方影響你的情緒時的基準分數
例如十分為極限,恨意最多只能到五分、憤怒最多六分、嫌惡八分,當你受到影響時,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超過這些分數。並沒有客觀的標準規定要設定多少分,意味著你的情緒其實是由你自己決定,不要花太多精神消耗在負面情緒上。
❹ 試著用最慢的速度步行
十分鐘就夠,不要去想那個人的事情,只要專注在你的每個腳步和呼吸就好。
❺ 試著慢慢進食
你也可以細細嚼著口香糖,或剝著橘子一片片慢慢吃。不要想那個人,只要專注在食物的味道、氣味和口感就好。
❻ 轉移注意力,不要一直卡在當下的情緒裡
你可以數數、仔細觀察附近的建築物,或是凝視天上的雲朵。
❼ 當情緒稍微平復後,請唸出左方這段文章
這是心理學家福律茲・培爾斯(Fr i t z Per l s)所寫的祈禱文,能幫助你在人際關係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不是為了要實現你的期望而存在,
而你也不是為了我的希望而活著。
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偶然間我們遇見彼此,那很美好。
如果沒有,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
以上部分文字取自
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把痛苦、走偏的關係,勇敢退貨,只留下對的人!(附「情緒量表」,教你走出負面情緒)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6715
聯經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linkingbooks/
.
改為線上直播_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語言學系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等路」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洪明道
內容簡介:
洪明道混合使用華文、台語文與日文,以台南到岡山一帶村庄為背景創作,書寫之時代橫跨終戰到現代,藉由語言混用,營造文字的詩意與氛圍。
九篇短篇小說彼此之間利用相近的物件或象徵連接,並以〈等鷺〉為軸心,前後的小說兩兩相對。開篇的〈改札口〉,用政治受難者家屬的視角描摹白色恐怖,火車上的陌生人讓獨力撫養幼兒的妻子有活下去的力量;〈村長伯的奮鬥〉戲謔地改以與政權合作的村長角度切入,如何開闢更多使鄉村繁榮的馬路。而堅勇伯在〈等鷺〉中觀察拍攝黑面琵鷺的濕地,終究不敵地方角力,開通了一條媽祖婆指示的道路。這些偏鄉小鎮的人物,被城市延伸過來的鐵路或公路捲入狼狽的滿天風沙,最終有如受困耳聾與家庭的〈路竹洪小姐〉,鼓起不怕謊言的勇氣,穿越命運的改札口,步上懷抱希望的未來之路。
洪明道以深諳鄉土人情世故、素描簿般的寫實風格、自由出入時空的敘事手法,觸碰鄉鎮市井小民略為殘破的靈魂,呈現其悲喜交集的面貌,生動且帶諧趣。街景的細膩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庶民的生活小景,都一一緊扣小說人物騷動的內心。出走是為了追求情感和夢想,更可能是砍掉小鄉生活的鎖鏈,尋找生命的新起點,走出新的出路。
作者簡介:洪明道
台大醫學系畢業。一九九一年生,原高雄縣人。在小說和病歷中打滾。
創作以小說為主,曾獲二○一七臺南文學獎小說首獎、二○一六打狗鳳邑文學小說首獎及高雄獎、二○一六高雄青年文學獎小說優選、二○一二聯合報文藝營獎小說首獎。通過二○一七文化部青年創作及培力補助、二○一八年高雄市文化局出版補助。
於《秘密讀者》發表多篇評論,其他評論散見於《聯合文學》雜誌、《幼獅文藝》、《表演藝術評論台》。物名小考》

語言學系出路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Wong Wai Man
消滅廣東話,再祭馬克思。網上人人爭相聲明,自己的母語是粵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母語就是你自少學習,用以思維和溝通的語言。
用這個定義,香港有八成以上的人口,是用廣東話作為母語。
電台電視說的,生活上購物看病,路上交談,無不是廣東話。
上班途中,突然發覺,電話留在家中,心中一急:弊!無帶電話!
情急之下,對自己說的話,不就是母語?
發夢的語言,不受控制,是本能反應,那還不是母語?
本來不值得討論的題目,突然引起社會恐慌,因為,幸福不是必然的。
要消滅香港,要先消滅廣東話。
九七後,董建華的教育政策,就是母語教學。
家長反彈,因為華人世界有民族自卑,子女學好英語,才能出人頭地。學校用母語教學,當時以為是廣東話教學,那子女便沒有前途了。
母語教學推行不了了之,老董又下台了,便推行普教中。
這是打開缺口的關鍵一步,讓普通話進入校園,便可以藉機引入國內老師,推行大陸的意識形態。
愚蠢的家長一般都認為,用普通話才能學好中文;人人都想子女入讀,月費萬多元的國際學校,還不是用普通話教中文?
社會接受了普教中,浸會大學就告訴你,無論你念什麼學系,普通話不合格,休想大學畢業。
到今屆政府,教育局引用一篇大陸學者的論文,說粵語不是香港母語。大家才如夢初醒,當年老董的母語教學,說的不是廣東話,原來另有所指。
北京要香港變成一個大陸城市,用的都是對付西藏、新疆的方法,打進去,拉出來。
大量引入國內人,逼走不滿的香港人——有條件的移民外國,無條件的搬上大灣區。
香港的空間,留給國內人。
改造香港,必須由學校入手,由小朋友開始改造。教學語言是重要的一步。搶到這個戰略山頭,進一步,學校就禁廣東話了。再鼓勵小朋友間互相告發,誰誰誰私下講了廣東話。
慢慢地,要社會上有個意識,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說普通話,低下階層沒知識的才說廣東話。
至於電台、電視台,政府掌握了發牌權力,要將廣東話轉為普通話,就易如反掌了。
當學校、電台電視,都以普通話為正式語言,這個環境長大的孩子,便視廣東話為基層,勞動人口的方言。
一如今日我們笑街市的台山話和潮州話一樣,香港便真正回歸了。
這是一套嚴謹周密的共產黨管治地方政策,消滅你的語言,才能改變一個地方的價值觀。
消滅了舊香港的價值觀,取而代之,又是什麼價值取向?
習近平趁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重舉馬克思大旗。
不彈此調久矣,突然又祭出他的神主牌來,令全世界都為之錯愕。
中共1921年在上海立足,用的是這一套。
那是時代的機遇,背景是晚清的腐敗,列強的欺凌,推翻滿清後的亂局,國民求變的急切,蘇俄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這個時候否定了儒道傳統,借來馬列思想,是滿足當時貧苦國民追求人人平等,安居樂業心態。
但四九年奪得政權後,馬列主義經過實踐,民不聊生,山河濺血,基本上人人都知是一個時代騙局,所以,毛澤東一死,鄧小平掌權,便無人再提馬克思主義了。
鄧小平實際。他知道共產黨的毛病,只要貼貼服服的官,不要堂堂正正的人。未吃飽飯前,什麼形而上的主義都不要說。所以,訂下了廿八字真言,作為治國根本:
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有所作為。
結論是:中國永不稱霸。
今日北京,討厭鄧小平的一套,極端民族主義之下的大陸,人人要覺得是時候亮劍,給世界看看中國是行的。
這時候,單靠老鄧的吃飽飯已經不合時宜,老江的悶聲發大財也不行,因為已經全國發錢寒了。
國民思想真空,亂局便起。在中華文化中找出路,儒家的中流砥柱,道家的因應自然,價值追求,始終和中共政權南轅北轍,格格不入。
技術上取法家,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趕絕這兩類人,方便政權。但民間只以動物本能生存,仍要找一個海市蜃樓的宗教成精神寄託,才易於管治。
清代道光末年的「洪楊之亂」,洪秀全祭出西方耶教的聖經,拜上帝,號稱解放婦女,禁纏足,殺土豪,分田地,竟然可以打上南京。
這個理想的夢,很有威力。尤其是當群眾對現實不滿,價值真空,這種一本萬利的種金術,可以讓人義無反顧,飛蛾撲火。
大陸人吃飽飯了,部份人又出外旅遊,見識過外面世界。官貪民窮的現狀不會改變,紅色血脈的特權不容觸碰,社會動盪的因素具備,像洪秀全推出聖經拜上帝,又怕教會坐大,始終不是清朝了。
拿毛澤東護身,就想起他背後的陰魂馬克思。那是毛的法術,北京想再用一次。
馬克思祖家,德國媒體,對習重祭馬克思嘲諷,《焦點》雜誌說:
「號稱實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但卻是推行極端的資本主義。這恰恰證明馬克思學說,已經喪失了生命力。」
五月,是馬克思誕辰,也是巴黎學運的日子,是1968年,五十年前。
那是世界青年迷戀共產主義,希望改革主流體制的日子。
台灣學者蔣勳,最近就五十年前的巴黎學運,對馬克思主義迷戀的青年的追求總結,也對自己要求:
永遠在政府之外,
永遠在權力之外,
永遠不為利益集團幫腔,
一生鄙棄趨炎附勢的傲慢。
中國第一位共產主義信仰者瞿秋白,在長汀監獄槍決前,寫了一首七絕:
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
這是中共宣傳機器外的認識馬克思。
#大灣區 #廣東話 #中共政權 #馬克思
2018年5月8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語言學系出路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Wong Wai Man
消滅廣東話,再祭馬克思。網上人人爭相聲明,自己的母語是粵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母語就是你自少學習,用以思維和溝通的語言。
用這個定義,香港有八成以上的人口,是用廣東話作為母語。
電台電視說的,生活上購物看病,路上交談,無不是廣東話。
上班途中,突然發覺,電話留在家中,心中一急:弊!無帶電話!
情急之下,對自己說的話,不就是母語?
發夢的語言,不受控制,是本能反應,那還不是母語?
本來不值得討論的題目,突然引起社會恐慌,因為,幸福不是必然的。
要消滅香港,要先消滅廣東話。
九七後,董建華的教育政策,就是母語教學。
家長反彈,因為華人世界有民族自卑,子女學好英語,才能出人頭地。學校用母語教學,當時以為是廣東話教學,那子女便沒有前途了。
母語教學推行不了了之,老董又下台了,便推行普教中。
這是打開缺口的關鍵一步,讓普通話進入校園,便可以藉機引入國內老師,推行大陸的意識形態。
愚蠢的家長一般都認為,用普通話才能學好中文;人人都想子女入讀,月費萬多元的國際學校,還不是用普通話教中文?
社會接受了普教中,浸會大學就告訴你,無論你念什麼學系,普通話不合格,休想大學畢業。
到今屆政府,教育局引用一篇大陸學者的論文,說粵語不是香港母語。大家才如夢初醒,當年老董的母語教學,說的不是廣東話,原來另有所指。
北京要香港變成一個大陸城市,用的都是對付西藏、新疆的方法,打進去,拉出來。
大量引入國內人,逼走不滿的香港人——有條件的移民外國,無條件的搬上大灣區。
香港的空間,留給國內人。
改造香港,必須由學校入手,由小朋友開始改造。教學語言是重要的一步。搶到這個戰略山頭,進一步,學校就禁廣東話了。再鼓勵小朋友間互相告發,誰誰誰私下講了廣東話。
慢慢地,要社會上有個意識,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說普通話,低下階層沒知識的才說廣東話。
至於電台、電視台,政府掌握了發牌權力,要將廣東話轉為普通話,就易如反掌了。
當學校、電台電視,都以普通話為正式語言,這個環境長大的孩子,便視廣東話為基層,勞動人口的方言。
一如今日我們笑街市的台山話和潮州話一樣,香港便真正回歸了。
這是一套嚴謹周密的共產黨管治地方政策,消滅你的語言,才能改變一個地方的價值觀。
消滅了舊香港的價值觀,取而代之,又是什麼價值取向?
習近平趁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重舉馬克思大旗。
不彈此調久矣,突然又祭出他的神主牌來,令全世界都為之錯愕。
中共1921年在上海立足,用的是這一套。
那是時代的機遇,背景是晚清的腐敗,列強的欺凌,推翻滿清後的亂局,國民求變的急切,蘇俄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這個時候否定了儒道傳統,借來馬列思想,是滿足當時貧苦國民追求人人平等,安居樂業心態。
但四九年奪得政權後,馬列主義經過實踐,民不聊生,山河濺血,基本上人人都知是一個時代騙局,所以,毛澤東一死,鄧小平掌權,便無人再提馬克思主義了。
鄧小平實際。他知道共產黨的毛病,只要貼貼服服的官,不要堂堂正正的人。未吃飽飯前,什麼形而上的主義都不要說。所以,訂下了廿八字真言,作為治國根本:
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有所作為。
結論是:中國永不稱霸。
今日北京,討厭鄧小平的一套,極端民族主義之下的大陸,人人要覺得是時候亮劍,給世界看看中國是行的。
這時候,單靠老鄧的吃飽飯已經不合時宜,老江的悶聲發大財也不行,因為已經全國發錢寒了。
國民思想真空,亂局便起。在中華文化中找出路,儒家的中流砥柱,道家的因應自然,價值追求,始終和中共政權南轅北轍,格格不入。
技術上取法家,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趕絕這兩類人,方便政權。但民間只以動物本能生存,仍要找一個海市蜃樓的宗教成精神寄託,才易於管治。
清代道光末年的「洪楊之亂」,洪秀全祭出西方耶教的聖經,拜上帝,號稱解放婦女,禁纏足,殺土豪,分田地,竟然可以打上南京。
這個理想的夢,很有威力。尤其是當群眾對現實不滿,價值真空,這種一本萬利的種金術,可以讓人義無反顧,飛蛾撲火。
大陸人吃飽飯了,部份人又出外旅遊,見識過外面世界。官貪民窮的現狀不會改變,紅色血脈的特權不容觸碰,社會動盪的因素具備,像洪秀全推出聖經拜上帝,又怕教會坐大,始終不是清朝了。
拿毛澤東護身,就想起他背後的陰魂馬克思。那是毛的法術,北京想再用一次。
馬克思祖家,德國媒體,對習重祭馬克思嘲諷,《焦點》雜誌說:
「號稱實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但卻是推行極端的資本主義。這恰恰證明馬克思學說,已經喪失了生命力。」
五月,是馬克思誕辰,也是巴黎學運的日子,是1968年,五十年前。
那是世界青年迷戀共產主義,希望改革主流體制的日子。
台灣學者蔣勳,最近就五十年前的巴黎學運,對馬克思主義迷戀的青年的追求總結,也對自己要求:
永遠在政府之外,
永遠在權力之外,
永遠不為利益集團幫腔,
一生鄙棄趨炎附勢的傲慢。
中國第一位共產主義信仰者瞿秋白,在長汀監獄槍決前,寫了一首七絕:
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
這是中共宣傳機器外的認識馬克思。
#大灣區 #廣東話 #中共政權 #馬克思
2018年5月8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語言學系出路 在 【台灣語文系】「未來出路除了新聞媒體,還有銀髮照護跟醫學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灣 語文 系】「未來 出路 除了新聞媒體,還有銀髮照護跟醫學台文?」 l 中教大學長l EP2 我適合念台語系嗎? 296 views · 2 years ago #108課綱 #選科 ... ... <看更多>
語言學系出路 在 語言學出路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 大學語言學系特色及收分比較. 2.1 JS6054 港大HKU Bachelor of Arts 文學士; 2.2 JS4070 中大CUHK Linguistics 語言學系; 3. 語言學畢業有咩出路? 3.1 . ... <看更多>
語言學系出路 在 念語言系的人請進- 工作板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15年11月14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