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婆婆推門快步走進門診,緊隨其後的應該是她的女兒。
這是早上的老人記憶科門診。望望牌板,面前的婆婆已經89歲了! 想不到她走路如此穩當。她年多前被發現記性漸差,故此被轉介到記憶科門診跟進。
「點呀婆婆?啲記性點樣?」我笑着對婆婆說。
「記性?。。。無乜嘢呀我啲記性,係唔係呀?」婆婆很自然地把頭轉向女兒問道。
很多老友記當要答別人問題的時候,都會想依賴子女。
「咁仲有無打麻雀呀?」根據記錄,婆婆閒時最愛打麻雀。
「有呀佢,又自己打 iPad 啲麻雀 game,又有同我地打,一日夾埋打成幾個鐘呀。」女兒說。
「你好鐘意打麻雀㗎?」我追問。
「係呀,我成日打㗎,用多啲個腦嘛。」婆婆大笑着。
「係呀,我覺得打麻雀幫到佢好多。」女兒補充說。
日常有足夠的活動刺激大腦運作,對認知障礙症的老友記當然是最好!打麻雀既能鍛練認知,老友記又喜歡,當然是一個好選擇。
「我仲日日自己去游水㗎!」婆婆顯得雀躍,說得興起突然除下口罩。。。
「你睇我邊似 89歲?哈哈!」婆婆似乎很高興很滿足。
「仲有呀,我每日都按摩個頭100吓㗎,對個腦好。。。」婆婆把雙手放在頭皮上示範給我看。
每天自己去游水,又打幾個鐘麻雀,更為自己定時按摩頭皮希望促進血液循環。。。婆婆的生活日常也夠豐富了吧! 既有運動鍛練身體,又有麻雀玩樂維持認知,難怪婆婆狀態這麼好!
這不就是我們經常提倡的 Active Ageing 積極老年?與其自怨自艾,終日想着自己逐漸年華老去,日子將盡,何不善用時間,在自己能力許可下盡量活得精采?
問過症,又檢查過,婆婆和女兒也準備離開了。
「醫生,你睇我係唔係好叻呢?哈哈!」婆婆哈哈大笑起來。
「何止叻!,直頭勁添啦!」我也笑着回應。
婆婆似乎真的很滿意現狀,有着一份發自內心的喜悅。但願各位老友記都能找到自己的快樂,擁有豐盛而滿足的晚年生活。
認知障礙 門診 在 走在醫院前線。醫生有班老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ould you tell me the reversible cause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我問坐在面前的醫學生,有什麼認知障礙問題是有機會逆轉的。
這是早上的記憶科門診,今天有三位同學到來跟我應診,學習如果診治和處理長者的認知障礙問題。被「抽書」是醫學生臨床學習必經的階段,被前輩「抽書」後不懂回答的尷尬,是回家後讀書最大的推動力。故此每次跟醫學生上課,我都會不斷逐一抽問他們。
不過放心,師兄我是非常 benign 的,只會抽問,卻不會責備同學的。Benign 又是內行術語,其相對就是 Malignant。
問過問題,我便轉身回到電腦前。畢竟今天病友也不少,應診才是這個門診最重要的目的。
「點呀婆婆,最近記性好唔好?」一位婆婆慢慢推門而進,跟隨在她後面的應該是女兒。 根據紀錄,婆婆今年76歲,獨居,這是我第一次見她。
「醫生我點呀?我係唔係好差呀?」婆婆未回答我的問題便搶先問。
「點解咁問嘅?咁你自己覺得呢?」我的問題也合理呢。
「有時唔記得啲嘢,要諗好耐先記得番囉。上次個醫生話我好差,要叫埋屋企人嚟呀嘛。醫生,我點呀?」婆婆顯得有點擔心。
我翻看電腦資料,原來婆婆五月份做了一個認知能力評估,分數比上年差了5分,故此同事叫婆婆下次覆診時與家人同來,以討論如何跟進。話說在記憶門診覆診的病友,每年都會被安排做認知能評估,以作比較。
「咁你平時生活有無俾記性唔好影響到?」我再問。
「咁又無。。。自己落街買餸煮飯,同以前差唔多啦。」婆婆扁着嘴。
「呀女你覺得呢?」我轉身問女兒。
「其實記性都差唔多,一個人住都仲可以。」女兒說。
「生活有攪得掂,樣樣都幾好,咁你做乜咁驚差咗嘅?」我又再問。
「上次個醫生話我好差呀嘛,仲寫咗張紙叫我個女嚟,咁緊係好差先會咁。。。醫生究竟我有幾差呀?」婆婆狀甚擔憂。
「寫咗張紙?」我有點疑惑。
「嗱,攞俾你睇吓。。。」婆婆從手袋拿出一張對摺的白紙。打開一看,裏面寫上: 「記性差了,請女兒下次覆診一起來討論開藥」。
原來上次同事見婆婆認知評估分數低了不小,女兒又剛好不在,為了更確切知道婆婆在家中的表現和情況,又怕她忘記,便貼心地寫上紙條提醒婆婆下次覆診時與女兒同來。
可惜婆婆把「記性差了」誤解為「記性好差」,白白擔心了好幾個月。
「咁你樣樣都幾好,又生活正常,最緊要係咁啫。我地再觀察住呀。」我解釋。
「咁就好啦。」婆婆面露一點笑容。
我經常說,ㄧ般認知能力評估只能用作參考,分數高低會受很多因素影響。長者日常生活的情況和表現,才是最值得關注的,故此家人平時的觀察也是非常重要,而我們亦建議家人與長者一同到來覆診, 讓我們更加了解老友記的狀況。
婆婆與女兒離開門診,我轉身對同學們說: 「你地記住第時做咗醫生,一句說話可能已經對個病人有好大影響,所以記住講嘢要謹慎啲,解釋得清楚啲呀。」
相信醫學生在病房和門診的親身經歷,一定會有不少體會,日後成為真正醫生時,就要好好把學到的運用出來,幫助有需要的病友。
認知障礙 門診 在 走在醫院前線。醫生有班老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上的老人記憶科門診,來到診的都是有不同程度認知障礙的長者。由於問題比較複雜,故此我們會花更多時間與長者及其家人討論他們遇到的問題。
「最近啲記性點樣?」打過招呼,我問面前的叔叔,他跟太太來覆診。
他70多歲,兩年前發現記性逐漸變差,經不同檢查後被診斷患上認知障礙症,我們為他處方了藥物,亦轉介到長者中心的「智友醫社同行計劃」做認知訓練。
「越嚟越差呀,做咗啲嘢又唔記得,講過又唔記得,都唔知點解咁衰嘅。」叔叔看來有點氣餒。
「咁唔記得啲嘢諗諗吓會唔會記得番?日常生活搞唔搞得掂呢?」我再問。
「有時得有時唔得囉。」叔叔答道。
「平時咪我幫手囉,跟出跟入咁。唉!佢成日唔記得嘢㗎,要睇實佢㗎。」太太加入討論補充。
「咁都好,太太幫吓手。」
「都唔知點解咁㗎,好似越嚟越衰咁,成日無記性。。。」叔叔顯得不知如何是好: 「好似個日咁,明明啱啱話要做啲嘢,跟住又唔記得,你話點算好?醫生。」
「你好似好擔心喎,係唔係呀?係唔係驚第時越嚟越差?」
「緊係啦,宜家已經係咁,再老啲咁都唔知點算。」叔叔頓時愁眉苦臉。
縱然現在情況尚可接受,一想起充滿未知的將來,就特別憂心。想着可能變成完全不一樣的自己,就顯得特別無奈。
要真正活在當下,談何容易。
「咁第時點大家都唔知嘅。有啲人真係退化得好快,但係都有啲好穩定,一路都無乜差到。」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退化程度的確因人而異,很多因素會影響退化速度。坦白,誰人在何時會衰退至要全照顧的晚期認知障症,怎能完全說得清?這也是暫時科技上的局限。
「都話唔埋㗎啦。咁可以做嘅我地都做緊啦。藥食緊,做運動練個腦做緊,咁都無得擔心咁多囉。」太太突然很理性的分析着。
這其實也是我跟很多患者和家人說的話。既然無法完全預知未來,唯有做好最佳準備: 準時服藥,多用腦袋,做一些能刺激腦部運作的活動,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定時運動,當然也要保持心境開朗,避免壓力和焦慮。
與其無法完全掌控未來,何不活在當下,放下對未來的擔憂,享受這一刻擁有的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