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紀實影片原聲帶數位上架了,謝謝所有參與其中的夥伴!歡迎大家來聽聽,明天也記得收看第三集喔🥰
▵▲ 原聲帶簡介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是公共電視於2021年推出的紀實影片,描繪四位台灣年輕登山者與四座台灣山岳的故事,分別為三條魚與奇萊北峰、張元植與聖稜線、郭熊與八通關古道、普魯圖與南湖大山,以此刻畫出截然不同的主題──〈帶我回奇萊?帶我回奇萊!〉、〈冒險是殺小?!〉、〈原始森林的浪遊!〉與〈成為更好的自己!〉,每一集皆隨著山岳景致扣回登山者的生命歷程。
此紀實影片由Cicada樂團鋼琴手江致潔擔任配樂、黃志煜錄音與混音,再交由美國的Piper Payne負責母帶後期處理。江致潔長年以台灣的山林與海洋為創作主題,著迷於上山下海,在這次開啟配樂發想前,也與拍攝劇組一同上山七趟,實地感受山林、旁觀故事的發生。此原聲帶精選自四集的配樂,合作樂手包括Cicada的小提琴手許罡愷、大提琴手楊庭禎、木吉他手謝維倫,亦邀請電貝斯手張凱婷,一同為這四集影片呈現出各具特色的面貌。
製作人|詹偉雄
導演|程紀皓
監製|於蓓華
▵▲ 串流平台收聽
Bandcamp:https://reurl.cc/xgp2X5
Spotify:https://reurl.cc/MZ6xWX
Apple Music:https://apple.co/3kZqeBQ
KKBOX:https://kkbox.fm/Oa7JQc
▵▲ 曲目與合作樂手
01 片頭曲 Opening — 許罡愷、楊庭禎
02 奇萊北峰之一 Mt. Chilai North Peak 1 — 張凱婷
03 前往稜線 Hiking toward the Ridge — 謝維倫、許罡愷、楊庭禎
04 救援的故事 Rescue
05 奇萊北峰之二 Mt. Chilai North Peak 2 — 張凱婷
06 踏出一條白色的路 Snow Trail — IOM Version — Cicada
07 聖稜線 Holy Ridgeline — 許罡愷、楊庭禎
08 與母親同行 With Mom —楊庭禎
09 未知的恐懼 Fear of the Unknown — 許罡愷
10 撤退的意義 Retreat — 許罡愷、楊庭禎
11 走在八通關的步速 Pace in Batongguan
12 尋找黑熊 Looking for Bears
13 進入大分 Area Around Dahun Sukaisiu — 許罡愷
14 在水池交會 Encounter at the Puddle
15 南湖大山 Mt. Nanhu — 許罡愷
16 回顧過去 Recollecting
17 五岩峰 Walking Up the Rock
18 雲開了 Dissipating Clouds
19 悄悄來了又離開 Come and Leave Quietly
20 敬山儀式 Mountain Ritual — 謝維倫
▵▲ 線上收聽連結彙整:
https://fanlink.to/muziu-0324
▵▲ 2/25起,每週四晚間9點,公共電視首播、公視+同步跟播 https://www.ptsplus.tv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詹偉雄簡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詹偉雄簡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詹偉雄簡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詹偉雄簡介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詹偉雄簡介 在 【Wehouse人生學院】 誠品講堂: 戀山始末-探索登山美學 ... 的評價
- 關於詹偉雄簡介 在 中央書局 的評價
- 關於詹偉雄簡介 在 楊照老師--談西洋傳統經典--《愚人頌》、《烏托邦》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詹偉雄簡介 在 詹偉雄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詹偉雄簡介 在 【陪你讀本書3】[續篇]詹偉雄主講 個性的人與《燈塔行》 的評價
詹偉雄簡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神疾病汙名化 開起社會對話可能性】
近年來,國內發生多起精神病患殺人案件,在部分媒體的強化報導下,使得社會大眾誤認為精障病友,具有攻擊性行為。事實上,調查統計:精障者的暴力行為,遠低於一般民眾,但精障者的汙名化,從媒體和網路世界,延伸到現實生活發酵,使得各縣市推動精障者安置機構時,屢遭附近居民反對,成為「鄰避場所」。因此,精障者要能全面擺脫歧視枷鎖,還有一段路要走。今天的專題「我們與愛的距離」,一起來了解。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秘 王今暐:「 媒體經常會用一種所謂,人魔、人神共憤,先為社會大眾做審判了。」犯罪者一旦罹患精神疾病,媒體報導時,可能貼上「精障」標籤,和一般人劃清界線。
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吳景欽:「 精障者的犯罪的比例,是比一般人低非常非常多,媒體就不斷地一直報導,讓大家的刻板印象,偏見就越來越加深。」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神經精神科主任 陳偉任:「 我們社會上常見的是,被正常人打,還是被精神疾病打,正常人打,你好像已經習慣了,但是只要一個精神病患,在社區裡面傷了人,好像你就會擴大說,這是危險的一個狀況。」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社工督導 謝佩玲:「擋起來,然後不讓我們進出,像在牆壁上都會貼說,這邊有產權爭議,禁止出入,懷疑說是不是,歧視身心障礙者。」
記者 張澤人:「當地居民長期反對,這個社區居住家園,延宕一年才啟用,我們走進家門一看,這個專為精障者打造的家園,環境其實相當地幽美。」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社工員 陳韻如 :「這些都是提供給,他們使用的。」精障患者、白天在職場工作,晚上回到這個新家,生活打理、一切靠自己。精神障礙者 阿芳:「很有家的感覺,很溫馨的氛圍,大家相處起來,好像姊妹。」
一般人包括記者自己在採訪前,都會對精障人士、有著刻板印象。精障者、張小弟正在掃地,記者採訪時,不小心踏到紙屑,引起他的不滿。
張小弟多次握拳和瞪視,發出低鳴聲音,這些舉動、讓我們有些疑慮,只好求助社工師。精神障礙者 張小弟:「他們就踩到,我掃的地方,然後我就很生氣,我不知道,我沒有很可怕。」
溝通後,精障者眼中的我們,和我們眼中的精障者,其實雙方都不可怕,只是思維上的差距而已。精神障礙者 張小弟:「會,會喔 ,沒關係。」張小弟重拾掃把,開開心心地去掃地。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孫媽媽工作坊主任 葉千嫆:「了解他們真正的,想法的結構,能夠同理,跟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事情,處理事情起來,就會不太一樣。」給精障者、一個發言澄清的機會,這是國內媒體報導時,可能疏漏的地方。
衛星公會新聞自律委員會主委 詹怡宜:「對於身心障礙者的,負面新聞的處理,我們在綱要,當中有特別提到,一定要在精神衛生法的範圍內,我們有一個揭露,不得歧視這樣子的概念。」
2008年、國內「精神衛生法」實施後,媒體不可逾越這個法條,新聞報導也不能用「歧視」和「標籤化」的言語,也不得影射精神疾病的危險性,造成觀眾的誤解。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 周煌智:「 絕大部分的精神病友,他其實是沒有傷害性,他只是因為受幻聽,妄想的影響,行為會有一些怪異,就被視為異常,對他們來講,是不公平的。」
「異常」眼光,是我們套在精神病患身上的枷鎖,採訪這天,這名精障人士、主動向前,致贈彩繪作品。善意出發,他和記者、有了話題,成為朋友。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教授 賴德仁:「大家對於精神病人的,那種同理 跟尊重 跟友善,我覺得在改善之中,其實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我覺得台灣媒體文化 ,正在改善之中。」(完整內容,詳 大愛電視 DaAi TV:https://youtu.be/xHZmle6iovE )
【Re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議題簡介
議題召集人:賴德仁教授
本議題之研議方向希望以「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醫療照護當作整體目標,並建議四個行動方向,包括:
1. 提升精神照護主管機關的位階、資源、量能及跨部會的合作;
2. 整合串聯各種多元就學、就醫、就養、就業的精神照護與社會服務;
3. 建置完整、充足、專業的社區個案管理團隊;
4. 營造對精神康復者與家庭的支持與友善的社區環境。
>> http://bit.ly/2ZQdiCq
影片來源: 大愛電視 DaAi TV
https://youtu.be/xHZmle6iovE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心口司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真理大學
詹偉雄簡介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目標 vs 系統】
最近在翻譯一本名為「系統」力量訓練專書,對「系統」這個詞多有體會。而前些時候,KFCS的自行車老王教練推薦《原子習慣》的這本書中也很重視「系統」。在書中有一段目標vs系統的辨證,甚為精彩。下面撰打分享出來:
如果你覺得改變習慣很難,問題不在你,而在你的系統。惡習一再復萌,並非因為你不想改變,而是因為你的系統不適合改變。
……
本書的核心主旨之一,就是教你聚焦於整體系統,而非單一目標。這也是「原子」一詞背後較為深層的意義之一。
--
任何運動目標都是取得最高分數,但整場比賽都盯著記分板就太荒唐了。真正能帶來勝利的唯一方法,就是每天都進步。贏得三屆超級盃美式足球教練比爾.沃爾希是這樣說的:「分數會照顧好自己。」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人生其他領域。想要更好的成果,就不要管目標了,把焦點放在系統上就好。
這樣講是什麼意思?目標完全沒用嗎?當然不是。目標有助於確立方向,但系統是進步的最佳解答。如果花太多時間思考目標,卻花太少時間設計系統,會浮現許多問題。
--
Ⓞ問題一:贏家與輸家擁有相同的目標
目標設定這件事受嚴重的「生存者偏差」的影響:我們都聚焦於最後獲勝的人(也就是生存者),錯誤認定是雄心勃勃的目標造就了他們的成功,而沒有看見擁有同樣目標、最後卻失敗的那一群。
每個奧運選手都想奪金,每個候選人都想要那個位置。如果成功者與失矛者有著相同的目標,贏家與輸家的差別便不在於目標。驅使英國自行車選手登峰造極的,並不是贏下環法自行車賽的目標。可以想見,之前幾年他們也同樣想要贏得這項賽事——就跟所有其他車隊一樣。目標一直在那裡,卻直到他們執行了持續追求微小改善的系統,才產出不同的成果。
Ⓞ問題二:目標達成不過是短暫的改變
假設你的房間很亂,你設定了「清理」這個目標。若能鼓起動力清掃,你就會得到一個整潔的房間——但只在當下。要是你繼續維持一開始讓房間變得髒亂的邋遢囤物惡習,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望著一堆新的雜物,期待下一波清理的動力。你只能不斷追逐同樣的成果,因為你沒有改變背後的系統。這是治標不治本。
目標的達成只能暫時改變你的生活。關於改善,這便是有悖於直覺之處。我們覺得需要改變結果,但結果並非問題所在,我們真正應該改變的,是造成那些結果的系統。從結果面著手,只能暫時解決問題;想要永久改善,就必須從系統面下手。修正輸入,輸出自會有解。
Ⓞ問題三:目標限制了你的快樂
任何目標背後都隱含了這樣的假設:「一旦達到目標,我就會快樂。」目標優先的心態,其問題在於你會一直把快樂延到下一個里程碑之後。我太常落人這樣的陷阱,數都數不清了。多年來,快樂一直是專給未來的我享用的東西。我承諾自己,一旦增加二十磅的肌肉,或是公司登上《紐約時報》,就可以好好放鬆了。
再者,目標創造了一種「非A則B」的衝突:若非達到目標而成功,就是失敗令人失望。你在心裡把自己框限在狹義的快樂裡,這是偏差了。真實的人生旅程不太可能跟起步時的預期一模一樣。條條大路通羅馬,把自己的滿足局限在一條特定道路上,沒有道理。
系統優先的心態提供了解藥。當你愛上過程,而非產物,就不必等到獲得自己的許可才能快樂。只要系統有在運作,你隨時都能感到滿足。而且,系統能夠以很多形式成功,不限於你一開始設想的那一個。
Ⓞ問題四:目標與長期進步互相矛盾
最後,目標取向的心態可能造成一種「溜溜球效應」。許多跑者連續努力數月,但衝過終點線之後,就停止訓練了。比賽結束,激勵也隨之消失。當你的一切努力都聚焦於一個特定目標,達成目標之後,還有什麼能推動你前進?正因如此,許多人才會在實現某個目標之後,重拾舊習。
設定目標的目的是贏得比賽,建立系統的目的則是持續在比賽裡。真正長遠的思考,是不顧目標的思考。重點不在於任何單一成就,而在於不斷精煉與持續改善的循環。到頭來,Progress(進步)的必要條件,是對 Process(過程)的投入。
--
以上摘自《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詹姆斯.克利爾著,蔡世偉譯,台北市:方智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頁40~43。對這本書的人,可以在博客來上看到詳細的簡介和目錄:
https://reurl.cc/pdW45e
詹偉雄簡介 在 中央書局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此刻讀來仍無比新穎、⼗分眩暈 https://lihi1. com/c4qsk □主題簡介(撰文=詹偉雄) 「小說/ Novel」一 ... ... <看更多>
詹偉雄簡介 在 楊照老師--談西洋傳統經典--《愚人頌》、《烏托邦》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搶先看課程 簡介 --楊照老師--談西洋傳統經典--《愚人頌》、《烏托邦》 ... 詹偉雄 |我們為什麼要讀《百年孤寂》? 敏隆講堂•123K views · 58:17 · Go to ... ... <看更多>
詹偉雄簡介 在 【Wehouse人生學院】 誠品講堂: 戀山始末-探索登山美學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詹偉雄 作家、資深媒體人、旅行觀察家講師簡介詹偉雄,1961年生,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作過財經記者與廣告創意總監,曾參與博客來網路書店、《數位時代》雜誌、學學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