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繪本
Vem ser Dim? (《誰看的到丁?》亂譯)
作者、繪者:Maria Nilsson Thore
出版社:Bonnier Carlsen
出版年份:2017年
森林、大自然因為就在生活之中,是瑞典繪本非常常見的主題和場景。讀多了瑞典繪本之後,對以森林動物為主角的繪本見怪不怪。這本繪本也「隨波逐流」的利用森林作為背景,但主角卻是個森林深處的虛擬生物。
在離住宅區、幼兒園、公車站很遠的地方,有一座充滿野性森林,森林裡有許多你們都認識的植物和動物,但你們不知道的是,森林的深處,有一個非常非常小的的生物。
他小到自己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存在?
你是否也曾經覺得自己好渺小?好希望自己的努力被看見,好希望有個相知相惜的夥伴?
丁是個很有才華的孩子,他把住處裝飾的好美,他好快樂。但是真可惜,都沒有人看到他的創意和能力。丁好希望有人能看到他、跟他玩。所以他試圖引起那些巨人們的注意,他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讓自己被巨人們看見,但巨人們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根本沒有發現在森林底層的丁。
就在丁沮喪不已之時,耳邊突然傳來一聲:「嘩!」原來是一個比丁更小好幾倍的小生物路莫在呼喚他。
原來,路莫一直都在。只是,長久以來,丁也完全忽略了森林裡竟然存在著這個小生物...
這本繪本有點違反我成長的文化中,人要力爭上游、不斷爭取大人物(巨人們)的認同、永不放棄的那種積極進取態度。是的,丁找到可以相知相惜的同類,是一件很溫馨的事。但他們就這樣永遠生活在森林底層,互相取暖過一生,永遠不會被看見。
這樣「對」嗎?
如果用「進取」思維去看這個故事,會覺得這是個什麼魯蛇同溫層拍拍故事?如果小孩從小看這個故事的話會不會就不努力了?反正找的到人取暖就好?好軟爛。
但從比較瑞典的思考角度去看,就覺得,真好,人各有所長,大家在社會上各有一席之地,我們真的不需要勉強自己去爭取主流社會的認同或注意,可以在自己的一片天有一番成就,再加上相知相惜的夥伴。簡直完美人生!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對這個故事也有這種分裂的情感,才會用「森林深處有許多眼睛見不到的生物,現在你們知道了...」做結尾,讓我們這些讀過書的巨人做丁和路莫的見證人?也算是給他們一點「曝光」機會?
確定的是,在世界許多我們不見得看的到的地方,有許許多多小人物正在努力的過著精采的生活。
我們可以渺小的很偉大。
#森林主題
#曾改編為兒童劇
#渺小的存在不是不存在
#許願翻譯繪本
*圖片來源:Bonnier Carlsen網站
許願翻譯繪本 在 瑞典一點生活 Sweden dot Lif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瑞典繪本
《敏感的刺蝟》(我自己亂翻的,原文是 Den känsliga igelkotten)
作者、繪者:Ulrika Kestere
出版社:OPAL
出版年份:2019
(畫風請見出版社網站 https://www.opal.se/bocker/den-kansliga-igelkotten/)
相信很多人都有遇過這種情形,自己歡天喜地的計畫好一件事情,歡天喜地的在執行之時,卻遇到一大堆有的沒有的旁人、路人、親人、莫名其妙的閒雜人等等等來對你的計劃指手畫腳!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你也試著去迎合他們的指導,但到頭來發現,還是忠於自己的本意最自在。
這本繪本就是在說一個這樣的故事。
刺蝟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找到了一顆超大的莓果,他滿心期待著莓果成熟,就在莓果成熟的那天,刺蝟正要把莓果吃下肚之時,來了一隻烏鴉。烏鴉說,一般人看到大的這麼不尋常的東西時,都會先跟它拍張照、留下證據!刺蝟你在幹什麼?!刺蝟委屈的說,但我的相機在家啊。結果竟然被烏鴉大罵:那你就把莓果帶回家啊!哈囉?頭腦也留在家了嗎?
刺蝟就因為這隻烏鴉的「好心建議」而帶著超大莓果往家裡的方向前進。一路上,他又遇到了好多好心給他建議的路人,有人叫他莓果用背的,有人說要用滾的...
最後他遠離了各種評論,自己做出最後的決定...
這本書沒有要我們勇敢做自己、挺身而出堅持自己的想法,但給了一個滿瑞典式的解套方法。刺蝟沒有一開始就堅持己見,最後也沒有大爆發。他只是很認命地聽了別人的話,做了那些莫名其妙的事,最後發現自己受夠了,就默默遠離大家,做自己想做的。
時而隨波逐流,沒有爆點的人生,應該也算愜意吧...
#瑞典式人生哲學
#適合不愛好衝突的大小朋友們
#許願翻譯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