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與社會和諧
基隆市政府為啟動「國門廣場」計畫,預計將銅像拆除,送往桃園大溪兩蔣銅雕公園清整。3月3日清晨,火車站前面圓環的蔣中正銅像,被噴上紅漆,銅像五官面目全非,基座四面出現噴出的字跡,如去除威權、實踐正義、創建共和等語,想必出自政治異議份子的手筆。又在施工時雕像不慎摔落,頭身斷裂,再度呈現極端錯亂的歷史糾葛。
蔣中正在1949年12月7日撤退來台,實施戒嚴統治,為鎮壓台灣抗爭,必須造神立威,因此在全台各地公共場所樹立大小不一的銅像,或立或坐。然而隨著民主化的腳步,個人崇拜紛紛崩解,言論及思想自由蓬勃發展,獨裁者的塑像一尊尊被拆除斷裂,並非台灣特有的現象。幾年前伊拉克強人海珊的塑像,就在革命烽火中應聲而倒。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時,種族主義的火苗也燒掉好幾座美國開國元勳的立象或頭像。
這幾年頗流行「轉型正義」這四個字,意謂著歷史不斷變動,正義隨著歷史變動而有不同的內涵。然而什麼是正義?它的反面不正義又是什麼?背後含藏著深度的價值內涵,誰來界定它?
前幾年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各界原本寄與高度期許,但願從此正義伸張,不正義快快銷聲匿跡。哪想到一位檢察官出任轉型正義委員會的副主委,在內部會議半開玩笑說要把轉型正義委員會變成台灣的東廠。經過內部吹哨者漏洩,舉國譁然,他雖引咎辭職,轉型正義委員會從此揹上「不正義」的黑鍋,再也正義不起來。這個教訓很簡單明瞭:權力不代表正義,權力往往就是製造不正義的武器!
不久前名導演李崗與許明淳新成立的影像基金會推出一部叫「光計畫」的紀錄片,用盡心思來回溯中國國民黨來台以後的歷史記憶。蔣介石從大陸撤退來台後,為了「反攻大陸,消滅共匪」,居然將八年抗戰的對手日本化敵為友,而且以德報怨。他無罪釋放二戰時日本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並將一群日本退役軍人指派到台灣,隱姓埋名參加「白團」,為蔣介石的反攻大業執行「光計畫」,但因美國阻止反攻大陸,光計畫變成暗計畫,日籍老兵逐一客死異鄉。白團見不得光的結果,不就是「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
基隆市政府原打算把火車站前的蔣中正銅像移到桃園大溪,讀者朋友知道為什麼嗎?不是因為慈湖蔣介石陵寢在大溪,而是因為大溪有座「兩蔣銅像公園」,而那個公園是1998年我擔任桃園縣縣長時,出自我的發想,逐漸打造出來的。
話說那年某一天,媒體報導高雄市議會一尊龐大的蔣介石座像腰背部半夜三更被人敲碎,隔天早上議場藍綠議員為此大打出手。消息傳出,當晚嘉義某處的雕像也被噴滿紅漆,接著許多縣市跟著人心浮躁。桃園縣到處也有他的銅像,包括縣政府大門口。我心生一念,民主化的台灣要多元包容,可以清理歷史,但不必點燃仇恨。在我管轄的桃園縣境,復興鄉角板山有他的賓館,風景據說酷似他浙江奉化的老家,更重要的是平地大溪慈湖和頭寮,分別是蔣介石及蔣經國父子未入土的陵寢。「反攻大陸」既已無望,他們註定就會永久待在桃園。
歷史無法重寫,功過自有公斷,與其任令各縣市掀起鬥蔣反中的民怨,不如桃園縣開善門,收容各地想遷移的雕塑,好歹讓它成為具有歷史和雕塑藝術的公共空間。我預知兩岸不久會開放觀光,大陸遊客飛抵桃園機場,極可能直奔慈湖,我乾脆在那附近開闢一片綠地,歡迎各鄉鎮雕像挪移過來。我的構想獲得議會無異議通過,而時任大溪鎮鎮長曾榮鑑是忠誠國民黨黨員,全力支持。我還行文給全國各鄉鎮市公所,通告此一消息。
幾年下來,雕像越來越多,從此不再聽聞藍綠為此爭執,而兩岸開放觀光後,果然陸客爭相前往,遊覽車絡繹於途,為當地賺飽觀光財。更有趣的是,海外華人聞風趕來的也不少!管理員告訴我新加坡某藝術學校,由校長包機帶領全校師生齊來觀賞,同一個蔣介石,風貌形容不盡相同,倒成了雕塑藝術的戶外立體櫥窗。
上個禮拜,幾位好友一同去瀏覽公園內外無一處提到我的名字,大多數人絕對想不到那真是出於我的發想。我不在乎留不留名,但我想或許把這個公園的來龍去脈說出來,更能突顯其意義。讀者朋友不妨去走一遭,記得一定要走到極右端一座巨大破損的銅像,才能驗證故事的起源,就是它!
附帶聲明:我開發此一園區,絕不表示我肯定蔣介石的歷史功績,當初只想兼顧轉型正義與社會和諧,也認為每個人應該勇敢,真實面對歷史。事實上,這回我發現蔣經國及孫中山的雕像也間雜當中。
但我心目中最想呼籲的是:我們應該另外興建一座公園或紀念館,為台灣歷史上有貢獻的人另立塑像,無論在政治、經濟、醫療或文化、社會各方面,讓後代子孫,記住台灣過去的悲歡離合。感謝先烈先賢的努力,才有台灣的今天與明日!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光計畫」紀錄片介紹 訪問:許明淳 導演 關於《光計畫》 細數近七十年來,每一個影響臺灣的關鍵轉折,而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被蓋上「極機密」三個字,「光計畫」是一份瞞著共軍和美軍顧問團的作戰計劃,卻出現在日本軍官的日記裡。 1949年,蔣介石走了一步險棋,授意日本軍...
許明淳 在 李永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日永萍參與了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國民黨青年團聯合舉辦紀錄片《光計畫》特映會。這是一部由李崗監製,許明淳導演的片子。以「白團」的起落,並以訪問不同政治立場相關人士,介紹美中台75年的三角關係發展史。期盼觀眾跳脫既有政治立場與主觀意識,能客觀理性的追尋歷史、掌握未來。
李崗監製在映後更向大家表示:「這部片的難能可貴之處,即是在於藍綠白紅各政黨看完後,都不會滿意的電影」、「人們接收的歷史,大多是從政黨的意識形態而來。我們藉由新作的,期盼引導民眾能更理性看待過去,進而促進社會對話,開啟大眾的視野」。
片中,白團的起落分為1949~1952的戰場軍事顧問與訓練;1952~1964制定大陸反攻計劃;1965~1969軍事教育人員等三個階段。在這20年中,他們在台的規模與目的,都隨著國際與台灣情勢的改變而有了變化。而白團擬定的反攻計劃名稱「光計畫」,除了是片名的由來,也喻示著既然人需要光才能看見,那誰掌握著光源,是否就決定人們走向何方?而背光的那一面,人們又錯過了什麼?
永萍非常向大家推薦這部紀錄片。目前在三創生活園區、國賓長春等地都還有舉辦放映講座,採網路報名制,免費入場。現場還會邀請講師帶領觀眾以導讀的方式來欣賞影片。機會難得,歡迎各位好朋友到光計畫的網站踴躍報名參加喔!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粉專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imageimagineminutemore/?ref=page_internal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光計畫》公益放映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j50m2M
許明淳 在 樂活分享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剛去看好友李崗監製的紀錄片《光計畫》,從歷史角度,而非政治角度講70年來台美中外交角力的解密和回顧,有堅持,更有膽識。
開演前,和他與本片導演許明淳合影。他們說最佩服投資有賺錢的人,但我說我才佩服他們,就算賠錢也要去做有意義的事。
如果希望他們不要賠太多錢,請用實際行動贊助他們,讓這部電影有更多公益放映的機會,這樣才能讓更多人看到。
不管有沒有贊助,你都可以去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報名想要觀賞的場次。
許明淳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光計畫」紀錄片介紹
訪問:許明淳 導演
關於《光計畫》
細數近七十年來,每一個影響臺灣的關鍵轉折,而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被蓋上「極機密」三個字,「光計畫」是一份瞞著共軍和美軍顧問團的作戰計劃,卻出現在日本軍官的日記裡。
1949年,蔣介石走了一步險棋,授意日本軍官偷渡來臺組成白團,以白為名,對抗中共的紅。光計畫由日本軍官起草,幾經修改,成為後續無數作戰計劃的前身,然而反攻大陸的那一天,始終沒有到來。在退出聯合國與一次次斷交後,自保成了臺灣更急迫的問題。
臺海關係反映兩岸勢力的消長,更牽涉世界強權的戰略佈局,隨著宛如口號的政治語言,不斷被重新定義。我們走訪白團後代、政治人物與國內外學者,回顧數個決定臺灣命運的瞬間,既然人需要光才能看見,誰掌握了光源,是不是就決定我們看見什麼?在背光的那一面,又錯過了什麼?
粉絲頁: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許明淳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40歲後拍出第一部電影《條子阿不拉》的李崗,過了50歲,發現自己更適合作為監製,去整合資源與人才,做自己想要做的題材。對李崗來說,電影只是人生的一部份。他的戰略位置更近似於文化人,而非電影人。
由他監製的第一部紀錄片是《星光傳奇》。因《星光超級大道》參賽歌手們的熱情追求,而感動的李崗,決心記錄星光二班。他邀請許明淳合作,從初選到最後冠軍出爐,完整拍下,並迅速地上映。唯李崗也從中學習到紀錄片與劇情片的邏輯與語言截然不同,前者是疏離的、冷的,後者則是要讓人熱起來。他以為,紀錄片本就是反商業的,不適宜討好觀眾與上院線。
其後,花費長達8年的時間,製作《阿罩霧風雲》系列,導演仍是許明淳。該紀錄片形式十分特別,使用大量人物靜止畫面,且無對話台詞,佐以人聲旁白,動畫與影片等等。李崗想做霧峰林家,主要是想要拉高視野,更全面性地理解台灣。他表示,台灣並非只有底層世界與悲情生活,台灣也有貴族,且有比生命更高的追求,並跟中國、全球的命運相互牽連。他強調,應該要知道過去的歷史,才能面對未來。他也希望,台灣人能夠離開站在地下室的低視角,走到樓上看世界,提升心智的高度。
2018年李崗監製的《與信仰對話》完成,導演是王盈舜,記錄台灣18個以上不同宗教的儀式與活動,包含王爺出巡、一貫道,乃至回教、天主教、基督教,與原住民祖靈等。這是一部談信仰但不講鬼神的紀錄片。李崗自身沒有特定的信仰,他也認為世上並無天堂,神是由人造的,而每個人的天堂必然長得不一樣,因此尊重他人的天堂,是當代人的自由,同時亦為責任。
小檔案
李崗,台灣知名導演與監製,身兼安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財團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前者以發行與製作電影為主,後者則是致力於紀錄片的拍攝,並整合歷史與學界的資源,豐厚與深化台灣文化的推廣。
李崗編劇作品有《今天不回家》,導演的電影有《條子阿不拉》、《想飛》。
2007年李崗與兄長李安共同發起培植台灣電影的「推手計畫」,製作有《陽陽》、《茱麗葉》等優秀電影。近年,他陸續為《星光傳奇》、《島嶼烽煙》、《阿罩霧風雲》及《與信仰對話》等紀錄片擔任監製。
許明淳 在 【線上通識課】許明淳導演《尋找1920》製作歷程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青浪潮|《尋找1920》製作歷程】#青浪潮線上通識課– 許明淳 導演《尋找1920》製作歷程 拼湊出最接近真實的樣貌紀錄片是什麼? ... <看更多>
許明淳 在 許明淳的個人檔案|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查看名為許明淳的用戶個人檔案。加入Facebook,與許明淳及其他你可能認識的朋友聯絡。Facebook 讓人們盡情分享,將這個世界變得更開闊、聯繫更緊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