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的「AI顧客科學」
2021-03-04 14:33 聯合新聞網 / 能力雜誌
【文/廖志德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直接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是企業的重要工作,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深入理解顧客的需求、渴望、不安、疑慮與痛苦,並且從中尋求開發新產品及新服務的正確切入點,進而提昇顧客整體的消費體驗。因此,「直面顧客」是品牌創新的關鍵要點,絕對不能假手他人,一定要親力親為才能挖掘出隱藏於市場深處的成功祕笈。
過去,想要直接與顧客進行溝通與互動相對困難,企業不可能一一拜會或致電顧客,因為需要動員的人力及成本太高,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採取間接的方式來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或是經由代理商、經營商、零售通路來負責銷售服務;或是由外包客服中心幫忙接聽顧客來電;又或者採取抽樣市場調查來理解顧客的基本圖像,這使得企業洞察顧客需求宛如瞎子摸象,往往只能知道市場部分的情況,不能全盤且深入的掌握市場全貌。
現在,隨著數位科技的快速推進,企業擁有越來越多元的訊息溝通管道與消費者直接互動,加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從旁協助,市場的顧客圖像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可視化,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不再撲朔迷離且難以掌握。
根據微軟預測,到了2025年將有95%的顧客互動管道是通過AI來完成,如果預測成真,表示企業對於消費者旅程的理解能力將大幅度增強,無論是在搜尋、方案、選擇、下單、取貨、服務、維修、客訴的階段,顧客圖像都能夠取得更高的解析度,經營市場不用像過去一樣,在迷霧當中踽步前行。
市場藝術家vs.科學家
擁有清晰的顧客圖像,能幫助企業規劃出更加貼心的消費者旅程,屆時經理人評估經營績效時,不會再局限於單一層面,例如:訂單轉換率,而是可以更加細緻地從不同的角度與階段來剖析消費者的行為偏好。過去由於市場資訊嚴重不足,企業只能從銷售數字來評量市場成果,或者憑藉行業經驗與直覺來預估消費者的行為動向;現在由於人們對於數位科技的廣泛運用,使得企業更容易掌握顧客在實體與虛擬世界的數位足跡,無論是在實體商店、網站、APP、LINE、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線上線下互動點,我們都可以取得比過去更多元的消費數據。消費者瀏覽過那些商品資訊?關注的要點是什麼?考察過哪些「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的看法?分享的使用體驗是正面還是負面?是否進行重複採購?
實測驗證需求
唯有「直面顧客」才能了解顧客,然後做出正確的服務體驗設計。啟動永無止境的追蹤使用者的偏好與習慣,並且經由實地測試來驗證顧客洞察的結果,是影音串流龍頭Netflix能夠在市場異軍突起的關鍵要素。正確使用數位科技使得Netflix在殺成一片紅海的影音市場開創出新藍海,這是Netflix創辦人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刻意培養出來的企業傳承。如果說賈伯斯(Steve Jobs)是「市場藝術家」,那麼哈斯廷斯就是「市場科學家」。賈伯斯所帶領的Apple基本上不做市場調查與分析,而是著重於創建起獨特的美學風格及培養敏銳的顧客感知能力;哈斯廷斯認為自己並不具備與賈伯斯同等的市場洞察力,因此,在其掌舵下的Netflix另闢「顧客科學」(Consumer Science)的新航向以抵達賈伯斯的美麗境界。
同樣是「直面顧客」,Apple與Netflix的做法南轅北轍,不過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能夠取得顧客歡心就是正確的道路,並沒有優劣之分,就像我們無法比較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與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好壞;無法論斷李白與杜甫的高低,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感性成分比較多的經理人可以考慮培養賈伯斯般的直覺感知;如果思維模式偏向於邏輯與數理思考,哈斯廷斯就是最佳的學習典範。學習不是全然的模仿,而是啟發自己內在本來就具備的潛能,至於採取何種直面顧客的演化路徑,最終還是要經營者不斷的在現場探索才能進行實證。
相對而言,賈伯斯的做法是比較難模仿的,除了認真、用心、努力外,多少要具備某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因此,我們鼓勵大部分的經理人採取類似Netflix「顧客科學」的做法來設計服務體驗,畢竟不需要感性天賦的標準作業流程比較容易學習、理解與模仿,包含蒐集資訊、形成假設、定性定量、市場調查、A/B測試等階段的「顧客科學」方法是有一定的邏輯可以掌握,可以不斷的進行複製並且形成相同結果,想要效法賈伯斯以心印心的感性思維模式,恐怕要有相當高的悟性,沒有一定的感性天賦很難求成。
迷戀顧客的5種途徑
哈斯廷斯希望Netflix的產品經理能夠建立起大量實驗的組織文化,進而發展出令人驚嘆的顧客洞察力,從Netflix不斷的推進A/B測試就可以看出端倪。Netflix的產品團隊會由不同的市場定位與品牌展現方式發展出不同的行銷方案,並且每2個星期就要針對非會員拜訪的網頁進行A/B測試,借助消費者進行評價與判斷的反覆驗證,Netflix設法調整出有效的內容呈現方式,前Netflix產品副總裁吉布森(Gibson Biddle)表示,Netflix希望藉此持續不斷的提昇以下2項衡量指標:
1. 試用比率
非會員網頁的訪客中,約有2%選擇免費試用Netflix。
2. 付費轉換率
當免費試用結束,約有90%顧客會轉變成Netflix付費會員。
對於Netflix而言,提昇試用及轉換比率的做法不能僅止於「聚焦顧客」(Customer Focus),而是要發展到「迷戀顧客」(Customer Obsession)的更高經營標準,此時落實策略佈局的重點不單是傾聽顧客怎麼說,不再是停滯於顧客現在的渴望與需求,不再是只追求顧客滿意。吉布森表示,「迷戀顧客」是要善用「組合式的研究技巧」(Mix of Research Techniques),將顧客安放在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上,並且開始透過顧客的視角來看產品。吉布森發現利用科學方法來形成及測試假設,正是建立「迷戀顧客」文化的最佳途徑,這項努力使得Netflix在取悅顧客的做法上很難被競爭者複製。想要發展出「迷戀顧客」的組織文化,企業可以參酌吉布森所提出的建議,採用5種不同的途徑來超越過去聚焦於顧客的做法:
1. 經由顧客科學的方法來進行測試與學習
2. 創造並落實非預期以及未來的市場需求
3. 追求長期的顧客喜悅
4. 成為新領域的先鋒以減少競爭
5. 顧客喜悅為先,確保難以複製,較高利潤就會來
這5個直面顧客的原則表面上很容易懂,不過要正確的執行並不簡單,因為有太多的主觀意識在影響經理人的判斷,Netflix的高層就曾經犯下這樣的思維錯誤。回顧2004年之際,Netflix在哈斯廷斯強力的支持下,推出Friends功能,Netflix的開發團隊堅信使用者必定樂於接受朋友的建議,而隨著使用這項功能的人越來越多,所形成的網絡效應就越強大。假設前提是藉由提昇顧客的好友推薦率,Netflix可以有效的降低行銷成本,取得穩固的市場口碑,建立起難以複製的品牌定位。
6年的失敗教訓
然而,事與願違,事後證明Netflix高層想當然耳的直覺判斷是錯誤的,其實該公司最終的績效目標是提昇「顧客留存率」,而好友推薦率似乎是最好的先行指標。當顧客將產品及服務至少推薦給1位好友的比率越高,應該「顧客留存率」就越高吧?這個命題並沒有經過測試證明是正確的,但是在眾人樂觀的想像之下,使得Friends社群開發專案得到長期的投資與支持,長達6年的時間裡,Netflix的高層都以為社群策略是相當值得投入的關鍵項目,絕對不能半途而廢,他們堅信只要下定決心就能做出成績來,更何況該公司已經在社群專案投資這麼多的時間與資金,加上沒有人願意將創始人充滿熱情的提案扼殺於搖籃之中,於是Friends這個專案就這麼堅持許久。
直到2010年,Netflix高層才痛下決心關閉這項功能,開發團隊終於意識到想要透過好友推薦來提高「顧客留存率」並沒有想像中容易,根據推算至少要達到20%的好友推薦率才有可能實現。但Friends上線的初期只達到2%推薦率,再經過4年的努力也不過達到8%而已,離理想目標可說是遙遙無期。如果Netflix早些採用顧客科學的驗證方法來評估Friends的市場價值,或許可以有效排除直覺的偏見,訂定類似迷戀顧客的5種途徑不會太難,但是要落實原則往往會遭到人性謬誤的干擾。
經營企業要完全不犯錯很難,關鍵是要建立起自我校正的管理機制,而直面顧客正是幫助我們不斷調整市場策略的最佳驗證途徑,Netflix在好友推薦上面的努力並沒有完全白費,最終證實使用者對於分享電影並沒有想像中熱切,況且有時候他們不過是根據自己的偏好來進行推薦,結果親友反過頭來吐槽使用者的品味太差,這一點恐怕是Friends開發團隊事前無法察覺的情境。同時,正因為如此,使得許多人並不太願意全然公開自己收視的影片。犯錯不一定是壞事,失敗是學習必然的過程,有助於我們察覺潛藏於市場深處的商業祕密,沒有Friends專案,誰知道朋友會吐槽我們自己呢?
AI顧客科學
經營過程中的失敗是常態,通常只要大方向是正確的,並不會影響企業在市場上的藍海佈局。多年來Netflix運用「顧客科學」針對直面顧客的行銷方案進行測試,充分發揮去蕪存菁的功能,有助於積極推升Netflix的品牌形象及產品開發的成效,該公司的影音串流服務因而獲得無數消費者的選擇與青睞。此外,近年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導致許多人寧願待在家裡觀看影集打發時間,Netflix的影音服務平台因此成為市場最佳的選擇方案,光是2020年的第1季,Netflix就增加了1,600萬名顧客,使得該公司全球使用者增加到1.8億名,更有效將Netflix的股價一舉推上492美元的歷史新高峰。
談完失敗個案,讓我們來談談Netflix的成功故事,除吉布森所強調的「消費者試用率」及「付費轉換率」,如果再加上前文提及的「顧客留存率」,這3大績效衡量指標可說是Netflix最重視的市場經營指導方針,其中又以「顧客留存率」最為多數公司所經常採用,由於Netflix採取的是按月扣款的訂閱模式,如果訂戶對於平台所提供的服務感到不滿意就很容易退訂,因此,如何避免顧客流失就成為Netflix經營的關鍵要務,其實最簡單易懂的做法就是讓使用者永遠有好戲可看,保持每天追劇的良好習慣,然而說來容易,做起來可是困難重重。
Netflix運用的是大數據追蹤術,每當用戶進入Netflix的影音平台,他的一舉一動就被「顧客科學」完全掌握,無論是活動時段、搜尋電影、觀賞類型、收看清單、中斷收看、觀賞時長、演員喜好、內容評論等都將會列入追蹤,種種數據經過AI演算法處理之後,Netflix就會自動生成推薦內容,就算是推薦同一部電影給不同的人,電影選單所展現的演員介紹海報也是擁有個別化差異的。其實Netflix的底層基因和Google很類似,2家公司主要目的都是讓顧客很容易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當然最好是能達到完全不用找,想要看的內容就能自動上門來的境界。
根據使用者的數位旅程來分析顧客的行為偏好是目前的顯學,有助於企業創造個人化的貼心服務體驗,而且隨著AI工具的越來越平民化,顧客科學不再是Amazon、Google、Netflix這樣的大公司才能實踐的商業模式,未來有一天,就算是最不起眼的小公司也能操作同樣的工具。不過或許Netflix提出的「迷戀顧客」的5大途徑才是策略求勝的最終決戰點,畢竟取悅顧客才是最高指導原則,顧客科學則是強大的管理工具,誰是主,誰是從,我們應該分辨清楚才成。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68/5294010?from=udn-relatednews_ch1015
「訪客電影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日本旅遊活動 VISIT JAPAN N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好雷] 神祕訪客The Guest -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好雷《秘密訪客》這不是寄生上流是附身上流!深櫃就該被 ... 的評價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公視粉絲團- 多多看電影的《#訪客》好雷文,超深入分析 的評價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秘密訪客ptt的推薦與評價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訪客電影ptt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訪客電影ptt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訪客電影ptt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陈正道谈《秘密访客》:最接近自我表达的家庭惊悚【今日影评 的評價
- 關於訪客電影評價 在 [請益] 神秘訪客(The Guest)的結局? - movie - PTT娛樂區 的評價
訪客電影評價 在 日本旅遊活動 VISIT JAPAN N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愛知縣】旅遊達人-三河武士公館家康館-
從15世紀末持續至16世紀末的戰國時代,其中,日本史上動員最多兵力戰役的就屬「關原之戰」了。日本著名小說家─司馬遼太郎的小說也首次搬上大螢幕,被拍攝成電影,因此受到更多的注目。我們採訪到位在德川家康出生地─愛知縣岡崎市的「三河武士公館家康館」,負責導覽戰國時代歷史與文化的館員藤原先生。
他說:「三河武士公館家康館是介紹德川家康的一生及展示著相關創立幕府制度的地方。館內最值得一看的是透過影像,將關原之戰生動的重現在旅客們的眼前。當時的軍隊陣行甚至當時戰況都能一目了然,所以受到極高的評價。至今感覺像是個故事般,而外國的訪客中也有些人以為這裡只是戰爭博物館。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關原之戰是建立260多年太平天下的江戶時代重要戰役,並不只是為了爭奪權力滿足私慾。在戰爭過後德川家康成為最大領導者並積極建設、期望天下太平。此外,在館內還能體驗穿上武士盔甲,並拍照留念哦!歡迎大家來到這裡,盡情體驗德川家康所打造的歷史與文化。」
(資料提供:中日新聞社廣告局)
Information
三河武士公館家康館
開放時間:9:00~17:00(最後入館時間16:30)
門票:大人360圓日幣、小孩200圓日幣
(岡崎城的門票另計 大人200圓日幣、小孩100圓日幣)
岡崎公園官網
https://okazaki-kanko.jp/zh_TW(繁體中文)
訪客電影評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天的夢想驛站》威尼斯雙年展特別報導之四:製作人屈繼堯、攝影召集人汪彥超威尼斯現場採訪報導
【最具爭議性當代藝術家 赫斯特展盛大回歸《來自不可思議殘骸中的珍寶》 真假難辨.眼睛業障重?海底竟打撈出古董米老鼠 藝術家赫斯特40歲身價1億英鎊 在世藝術家無人能及 藝評對赫斯特威尼斯新作 評價正反兩極化 玩弄藝術操作議題手法登峰造極】
達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他是觀念藝術家、企業家、收藏家。也是當代身價最高也是最具爭議性的藝術家之一,40歲時身價即一億英鎊,等於是畢卡索、安迪沃荷和達利同齡時的身價總和。
沈寂多年後,他於四月初搶先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之前一個月,在Palazzo Grassi(格拉奇宮)和由安藤忠雄修建的Punta Della Dogana(海關美術館)推出籌備十年的大型展覽:Treasure Chiu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able"(不可思議的殘骸珍寶),再度震撼藝術界,也又一次引發正反兩極評價。
這些來自"一場海難後打撈起來的2000年前古文物",真假彷佛,虛虛實實,在所謂「後真相」的年代裏,達米恩赫斯特又一次成功地將自己推上國際藝壇的風口浪尖,也充分身體力行他的名言:「成為名牌是生命重要的部分,我們所存在的世界就是這麼回事。」
一項耗費5000萬英鎊的展覽,前所未有地調動兩座美術館,當代藝術有史以來成本最高的大秀,憑一人之名聲,遮蔽第57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光華。最具身價、爭議最強的當代藝術家,達米安赫斯特《來自不可思議殘骸中的珍寶》。
皮諾基金會的葛拉西宮大廳,被一位壯碩無比、18公尺高的無頭黑色巨人穩穩盤踞,這尊"銅像"怎麼進來的?整項展覽圍繞著一段編織過的故事。
2008年,東非沿海發現一艘2000多年前的沉船「不可思議號」,裡面滿載著一位土耳其前奴隸,後來成為富豪的巨量收藏。原本將運往神廟祭獻給太陽神,卻遭遇船難,達米安赫斯特組織一支打撈團隊,於是有了這項189件藏品的展覽。
達米安赫斯特:對我來說,這項展覽完全關乎相信與否,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相信任何你相信的事物,我的意思是,我相信這個故事,兩千年前的收藏家,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在這個項目上,這不是個謊言,你說服你自己相信它,我甚至不需要說服自己相信它,我就是相信這個故事,你必須相信它,這就好像有人相信耶誕老人,兩者並不一樣那是另一個故事,但是只要我閉上眼睛,我就可以看到這個人,你要告訴我說,這一切都不是真的嗎?
一切都是真的嗎?還是觀眾眼睛業障重?竟然看到酷似達米安赫斯特的雕像、形似超模凱特摩斯的半人半獸像、還有由珊瑚枝構成的高飛狗。米老鼠也彷彿曾經深埋海底世紀般地重現人世,連變形金剛也時空錯亂的現身,許多作品被展出3個版本,包括「原始」版、「搶救」版以及「海底打撈」版。不同尺寸與材質的版本,據說分別有著50萬到500萬美元不等的價格。
策展人伊蓮娜吉娜:它介於謊言和真實、謊言和真實之間,所以這完全取決於每位訪客自己決定它究竟是真的,或者它是後來人為製造的。這項展覽當然會引發疑問,引發不可思議的感受,我想這就留給大眾去判斷,它會多有力量、多強烈、未來它將持續多久。
1988年,赫斯特就讀倫敦金匠學院第二年,和一群年輕藝術家在倫敦東區的廢棄碼頭進行「凍結」(Freeze)展覽,開始受到矚目。隔年的另一場藝術展,赫斯特驚世駭俗的裝置藝術「一千年」,讓重要藏家薩奇瞠目結舌地買下令人作嘔的作品。
玻璃櫃中孵化的蒼蠅以另一側腐爛流血的牛頭為食,蒼蠅可能會被中間的捕蠅燈電死,隨著時間過去,牛頭越來越小,倒下的蒼蠅越來越多。
達米安赫斯特:這個大櫃子作用就像是一個盒子,具有保護作用,像是我可以擁有這個空間等等,但弔詭的是你想要吸引人前來觀賞,但同時也讓他們敬而遠之。
廣告鉅子薩奇五萬英鎊金援下, 91年赫斯特創作出「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主題是一隻從澳洲被捕獲,保存在充滿甲醛的玻璃櫃中的虎鯊。14年後,一位對沖基金負責人柯恩,以破紀錄的1200萬美元,買下這15呎長的標本。
達米安赫斯特:這件作品並不完全和生死有關,我想讓藝術看起來真實,我不想要幻覺,我想要它就是真的,我想要觀者知道那是真的,而不是讓他們想那到底是真是假,我想要把真實的事物帶到畫廊,我想要,我想要你經驗它,當然這隻鯊魚的發想,確實來自電影「大白鯊」 。
赫斯特作品價格從此光速般起飛,40歲時他自稱具有一億英鎊身價,是畢卡索、安迪沃荷和達利同齡時的總和。
1993年,赫斯特首度參加重要國際展覽,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作品是「母子分離」,一隻被剖半的母牛與小牛,分別放在甲醛玻璃箱中。
赫斯特還有一類代表性作品 「圓點畫」,白色背景,畫布上有機或有秩序地排列著數十個或上千個不同顏色的圓點,根據藥物的化學式命名,作品都由助理負責執行描點。
達米安赫斯特:我很確定普拉達女士也不會親自動手製作外套,但我們還是會稱它為普拉達的服裝,然後買得很高興,而且說不定如果你買到一件由普拉達女士親手縫製的衣服,我們可能還不會那麼喜歡它。
赫斯特許多作品常以令人不安噁心、避之唯恐不及的方式呈現,其中探討的多半和生死問題相關,有一說在太平間打工的經歷影響了他,他則表示解剖學校的課程,潛意識地形塑自己的創作。
達米安赫斯特:那是一間解剖學校,那裡面有身體、死者的遺體,我進去那裏主要是練習我的繪畫技巧,我描繪那些身體,並不了解其中的體態和外型,但那是很奇怪的,那時我並不知道有一天我會真的把屍體放在甲醛箱裡面,至於研究大體,那是一項很古老的傳統。
2007年,赫斯特聘請龐德街的珠寶師傅,以密釘鑲嵌法,用8601顆鑽石佈滿一顆大約18或19世紀初的骷髏頭,名稱則來自於赫斯特的母親看見它時脫口而出,「For the Love of God」《看在上帝份上》,當時以五千萬英鎊成交,創下在世藝術家作品售價最高紀錄。
達米安赫斯特: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沒有什麼錢,我的垃圾桶滿是類似希維特斯(達達藝術家)、勞森伯格(波普藝術家)之類的失敗作品。然後到了現在,我有了很多錢,所以我就想說,說不定我可以把作品做出另一個層次,那是相當大膽的舉動,而且是一件難事能夠做出那樣的作品。
2008年金融風暴時,赫斯特做出一項藝術家前所未有的舉動,他繞過畫廊,直接交由蘇富比出售全部223件作品,共計拍出兩億美元,市場於是大量充斥赫斯特的作品,直接導致之後他的收藏價格暴跌。「江郎」因此「才盡」了嗎?約莫就在同一時期,這位世界上最貴的藝術家,開始醞釀《來自不可思議殘骸中的珍寶》的創作概念。
達米安赫斯特:我想創意常來自無厘頭的發想,然後如果可以把它變成實際的話,是一件很誘人的事情。所以我上一個瘋狂想法就是告訴我太太說,我想做一件有著七個蛇頭的銅雕,看起來有千年歷史,然後上面佈滿珊瑚,原本沉沒在海底然後被拍下來。我太太說,你是認真的嗎?
他是認真的,而且竟然巧合地在2017 年搭上「後真相」成為顯學的時代列車,赫斯特以真假難辨、虛實交錯的"作品",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期間壯盛回歸,既嘲諷了假消息偽新聞充斥的世界,也滿足藏家獵奇名牌的無饜需求,更賺得自己盆滿缽滿。
法國富豪皮諾在威尼斯所有的另一座美術館,位於大運河和朱戴卡運河交會的三角地帶,同樣由安藤忠雄操刀的「稅關美術館」,斑駁質地的紅磚,深邃悠遠的木樑下,清水模區隔的空間中,有仿自墨西哥的巨大阿茲特克石曆,緣起希臘取悅狩獵女神傳說的女戰士與熊的銅雕,自所謂的沉船遺跡裡,發掘大量的武器、錢幣、珠寶,來自東西方遙遠傳說的各式神祇,以數種不同大小、材料展現。
這場展覽顯示出他一點也未曾喪失他的創意火花,他在打造他的鐵達尼號計畫。
一開始我覺得很反感,然後我覺得很有趣,接著我就深深地感到著迷,我發現在心理上深深地著迷於他自己的心理,以及他對於自己置身的這個社會的心理認知。
也有藝評家直接批評,這根本是一場假貨充斥,與藝術無關、完全不值得一看的商業大秀。達米安赫斯特,終究是那個"惡名昭彰"、擅長媒體操作、市場行銷無人可及的"生意人",因此成為在世最有錢的"藝術家"之一。他的名言是:「成為名牌是生命中重要的部分」、「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這麼回事」,赫斯特就是當代藝術不可能繞過的名牌。
訪客電影評價 在 #好雷《秘密訪客》這不是寄生上流是附身上流!深櫃就該被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深櫃就該被一輩子關起來?~#長影評(重雷). 個人看板. 2022年12月18日13:12. ... <看更多>
訪客電影評價 在 公視粉絲團- 多多看電影的《#訪客》好雷文,超深入分析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多多看電影的《#訪客》好雷文,超深入分析,小編甘拜下風!! 若昨天晚上看完有疑惑的,可以來這邊找找有沒有你想要的回應唷!! 現在myVideo 影音隨看也 ... ... <看更多>
訪客電影評價 在 [好雷] 神祕訪客The Guest - 精華區movi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新一代尖叫女王 Maika Monroe ,在同一年內演出兩部大獲好評的驚悚片,先看完爛番茄 95%的《靈病》再來看 90%的《神祕訪客》,居然尖叫女王在兩片中的形象大相逕庭,以同一副身段口音發揮不同演技,在《靈病》細緻柔美充滿浪漫少女心,在《神祕訪客》入世現實用粗線條掩飾悲傷。
《神秘訪客》更耀眼的亮點是男主角 Dan Stevens,英國歷史劇《唐頓莊園》的奶油小生,脫離唐頓想轉往大銀幕發展一直載浮載沈,這回終於得到了一個一鳴驚人的角色!而且還是個美國口音濃厚的美國大兵,英國美男的奶油味突然間變成滄桑的血腥與煙硝味。
與《靈病》一樣,這部《神祕訪客》也專心認真地返樸歸真,走回 1980s鬼片與驚悚片那單純的恐懼與疑惑,沒有什麼血腥嚇人場景,但緊張就在空氣中處處潛引彷彿一觸即發,而且除了主角還有一點點意識之外所有可憐的好人渾然不覺!
本片的「訪客」David 是主角 Peterson 一家為國捐軀的兒子的老戰友,聲稱「我答應過他,要來看看你們,代他說聲我愛你」,賺人熱淚的告白迅速得到了悲傷一家的心,他們心裡那個不願面對的缺口彷彿被填滿了,一個家需要的大兒子與大哥哥形象又被補足了,而且超夢幻,沉穩靈活幽默強壯彷若無所不能的 David讓每個人灰心喪志的人生都找到了出口,雙眼無神的母親重拾人生活力、事業不上不下的父親重拾自尊與信心、被霸凌的魯蛇兒子變得勇敢、交了壞朋友陷在平庸裡的女兒開始憧憬夢想。
這個角色讓我想到《變臉》裡的壞約翰屈伏塔,以壞男人之姿為死氣沈沈的警察局與家庭帶入源源不絕的活水,這男人當然又神祕又危險,但危險往往就是在一成不變的平庸中打入一劑迷藥,令人暈陶陶地放下戒慎全心享受。這樣一個角色在驚悚片影史上的既視感當然很重,也很容易演到老套,不過 Dan Stevens硬是另闢蹊徑演出了 21 世紀全新的危險感受,有他原來的英式沉穩表情與儀態,配上精準道地的美國腔與肢體語言,以及血腥味出現時有條不紊舉重若輕的俐落身段。Dan Stevens 原有文質彬彬的紳士感越重,那表面宜人的笑容下隱藏的危險感就更恐怖。
隨著 Peterson 家唯一聞到不對勁的女兒 Anna 慢慢抽絲剝繭,我們才漸漸發現這 David的恐怖身世,他的身分已經被軍方登記死亡、他口口聲聲提到從「療養院」出來、他為了愛護 Peterson 一家人什麼暴力都不擇手段... 直到軍方的憲兵長官帶著特遣隊來掃除 David,才真正進入一連串致命的大逃殺。逃殺最後當然很老梗地,大家都死了只有小姐弟憑著勇氣與機智存活下來,不過結局令人有點傻眼:如生化人一樣打不死的 David居然還是站起來走了,只換來女兒一句 WTF,迅速進入 1980s風格結尾字幕,戛然而止。
以劇情片來看,關於 David的好多故事在本片都沒有結論,只有側寫,讓我們覺得好恐怖之餘還是不知道他到底怎麼了,他是軍方的生化武器?他是逃兵?他對 Peterson 一家人有什麼圖謀?他為什麼友善時這麼熱情而翻臉後又這麼冷血?都缺乏解釋,都只能從女兒 Anna 這位存活的挑戰者眼中自己推敲摸索,就算有許多場景是 Anna 沒有看見的,也都只拍出了 Anna 所能理解的。
尤其恐怖的是 David對這家人的雙面性格,如果潘朵拉的盒子沒打開,彷彿他就將與 Peterson 一家在這小宇宙裡「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直到看完全片我都還相信 David所帶來的同袍感情故事誠摯而動人;但盒子一打開,昨天像自己母親一般孝敬的同袍媽媽,轉眼間也可以冷血殺死。這種如殺人機器一般的冷峻,背後原則清楚絕對,但又不讓我們觀眾知道這原則是什麼。
一切不說清楚不給答案,讓這恐怖留到最後一刻,仍然懸而未決不知怎麼發展(不知他是要自己逃了、還是準備來殺死小姐弟),也許就是本片吊人胃口的獨特魅力。甚至如果換個視角,我們還能捉摸到一點 David懷抱純真理想、孤身對抗神祕的國家機器、最後黯然犧牲內心美善繼續亡命天涯的無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73.1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27786363.A.53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