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還不懂嗎❓
真正讓市民感到生氣的,不單是市府浪費幾千萬在根本不用改的東門城廣場,而是市府用一個標案,就毀了 20 年前透過全民參與所打造出來的新竹之心。
日前我質疑東門圓環的改善工程有問題並跟市府要資料,結果市長只准局處在我總質詢前夕給了我兩張紙。幸好,透過立法委員邱顯智的協助,順利跟營建署要到前後兩個標案的比較表,讓我可以檢視市長的回應。
市長回答說是因為後來發現東門城是古蹟所以要送中央審,加上要改善排水的關係,所以要變更設計,原來的廠商做不來解約,所以重新招標找了新的廠商。
但從營建署提供的比較表中很清楚可以發現,原本圓環人行道經費不見了,增加出來的是親水平台近 1 千萬、廣場優化 5 百多萬、燈光 3 百多萬、機電 2 百多萬,排水只有 160 萬。
市長說另外有一個排水工程的案子 7 百多萬,圓環人行道市府明年也會都更基金來做,但是市長,這些經費都不在原來4 千多萬的標案當中,是市府額外花的錢。
更讓人疑惑的是,市府原先跟營建署申請到的3千萬補助經費,其中主要的項目就是要用來擴大圓環人行道,甚至跟議會專案報告還舉了紐約時代廣場的例子。
結果呢?因為市府挪用經費到其他項目,變成現在要在用市款來做,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
其實真正有問題的不是花了多少錢,而是這些錢根本花得不值得,也沒有必要,甚至還因此毀了屬於全體市民的城市地標。
深入研究東門城的改造歷史,我才知道,原來 20 年前的市府是如何花了整整四年的全民參與來打造新竹之心,不但有長達一年的歷史研究調查、在戶外廣開十多場的公聽會和說明會,還用電腦動畫模擬改造後的樣貌、讓市民票選東門城的定位。
甚至不同於一般公共工程採用標案的型式,透過參與式的公開競圖,結合居民的想法和建築師的專業,打造出充滿城市光榮感的東門城廣場。
但是 20 年後的東門城廣場改善,市府連一場公聽會或說明會都沒有,根本是閉門造車。
很遺憾,市長認為既然是同個建築師,那就不會有問題,也不需要在設計階段就廣納市民朋友的意見。
經過 20 年,即使是同個建築師想法也會改變,但這 20 年來,新竹之心乘載了許多市民重要的記憶,這點也是無庸置疑的,更是不能夠被忽視的。
就如同當年新竹之心重要推手劉育東教授說的:「公共空間的改造,不只是一個案子,更應該是全民運動。」
呼籲市長能經由這次東門城改善的錯誤記取教訓,未來市府推動重大公共工程,都應該在設計階段納入公民參與,並且尊重新竹市民的共同記憶。
#第十屆第四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
#監督市政 #公民參與 #城市記憶
【媒體報導】
質詢東門圓環工程不符 竹市議員等2週「總質前只收到2張紙」 ETtoday政治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118/1857580.ht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市長還不懂嗎❓ 真正讓市民感到生氣的,不單是市府浪費幾千萬在根本不用改的東門城廣場,而是市府用一個標案,就毀了 20 年前透過全民參與所打造出來的新竹之心。 日前我質疑東門圓環的改善工程有問題並跟市府要資料,結果市長只准局處在我總質詢前夕給了我兩張紙。幸好,透過立法委員邱顯智的協助,順利跟營建署要到...
解約 重新招標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笑死,楊顯宗everywhere!
質詢大巨蛋議題的影片,有人留言說:
「笑死!請問現在誰執政?民進黨全面ˊ執政,你不監督,整天監督柯p????綠共搞戒嚴???」
臺北市是民眾黨柯文哲執政。我上班時間做我該做的工作,有問題嗎🤔
有些人說「數字不重要啦!反正議會不給錢啦!不然你說解約要賠多少錢啊!大議員去鑑價啊!」
老實說,全部的合約資料和歷次談判資料(包括密會的)也全都在市府手上。市府掌握的資訊,絕對比議員多。
市府才是合約當事人。
要評估解約成本,就由市府單位送公正第三方鑑價,加上委任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評估雙方權利義務,抓出比較準確的數字。
要我去做市長的工作,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有了比較準確的數字,才能具體談要不要解約。這應該是出社會工作過的人都有的基本常識吧。
上一屆議會,很多議員是因為市府說300億,才認為解約不划算。
既然300億這個數字沒根據,推說是議會不給錢,有點過分吧。
公共政策就是利弊取捨,就是追求「利大於弊」的決斷。
大巨蛋與遠雄解約可能要付出的成本:
鑑價買回
大巨蛋與遠雄解約可能獲得的公共利益(視不拆/拆蛋兩種路線有不同結果):
市府取回經營權的營業利潤;重新招標的權利金、未來50年營業分潤;240億取得的土地重新開發的公共利益
這兩者誰輕誰重,你能一眼看出?不用專業的鑑價與風險獲利評估?
對方違約,要不要解約,當然需要每一項利弊都仔細評估過,才能有決定。這才是對市民負責的態度。
如果市府的評估數字不同,議會的想法可能就會不同。
不管要不要解約,都不該拿遠雄的片面說法當成市府官方說法。這是欺瞞議會、欺瞞市民。
拿未經評估的假數字做決策依據,還敢標舉「科學問政」「國家治理」?
柯文哲市長自上任以來,每年編列一大堆私房錢(第二預備金)議會都很通融、很支持。
柯文哲市長上任至今幾百億的建設預算,也是議會基於對重大建設的支持而通過。
市府從未正式向市議會提出經過查核鑑價的解約成本資料,市議會也未曾有任何決議說解約不是選項,市府還敢把責任推卸給議會不給錢?
天下有這麼好康的工作?市長有這麼好做?
如果行政院用未經評估的數字蒙蔽立委,你民眾黨立委還不罵爆?怎麼遇到柯文哲就說「數字不重要」啦?
市府和議會各有分工。
寵愛市長、疼惜市長、體諒市長,不是我的工作內容。
我的職責是揭發市府的缺失。補足缺失是市府的職責。
論文亂寫被抓到,竟然說「不然口試委員你來寫我的論文啊!」這是什麼道理?
議員揭發缺失,就叫囂要議員去補足缺失,難道你認為市長要讓我做嗎?
解約 重新招標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質詢大巨蛋議題的影片,有人留言說:
「笑死!請問現在誰執政?民進黨全面ˊ執政,你不監督,整天監督柯p????綠共搞戒嚴???」
臺北市是民眾黨柯文哲執政。我上班時間做我該做的工作,有問題嗎🤔
有些人說「數字不重要啦!反正議會不給錢啦!不然你說解約要賠多少錢啊!大議員去鑑價啊!」
老實說,全部的合約資料和歷次談判資料(包括密會的)也全都在市府手上。市府掌握的資訊,絕對比議員多。
市府才是合約當事人。
要評估解約成本,就由市府單位送公正第三方鑑價,加上委任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評估雙方權利義務,抓出比較準確的數字。
要我去做市長的工作,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有了比較準確的數字,才能具體談要不要解約。這應該是出社會工作過的人都有的基本常識吧。
上一屆議會,很多議員是因為市府說300億,才認為解約不划算。
既然300億這個數字沒根據,推說是議會不給錢,有點過分吧。
公共政策就是利弊取捨,就是追求「利大於弊」的決斷。
大巨蛋與遠雄解約可能要付出的成本:
鑑價買回
大巨蛋與遠雄解約可能獲得的公共利益(視不拆/拆蛋兩種路線有不同結果):
市府取回經營權的營業利潤;重新招標的權利金、未來50年營業分潤;240億取得的土地重新開發的公共利益
這兩者誰輕誰重,你能一眼看出?不用專業的鑑價與風險獲利評估?
對方違約,要不要解約,當然需要每一項利弊都仔細評估過,才能有決定。這才是對市民負責的態度。
如果市府的評估數字不同,議會的想法可能就會不同。
不管要不要解約,都不該拿遠雄的片面說法當成市府官方說法。這是欺瞞議會、欺瞞市民。
拿未經評估的假數字做決策依據,還敢標舉「科學問政」「國家治理」?
柯文哲市長自上任以來,每年編列一大堆私房錢(第二預備金)議會都很通融、很支持。
柯文哲市長上任至今幾百億的建設預算,也是議會基於對重大建設的支持而通過。
市府從未正式向市議會提出經過查核鑑價的解約成本資料,市議會也未曾有任何決議說解約不是選項,市府還敢把責任推卸給議會不給錢?
天下有這麼好康的工作?市長有這麼好做?
如果行政院用未經評估的數字蒙蔽立委,你民眾黨立委還不罵爆?怎麼遇到柯文哲就說「數字不重要」啦?
市府和議會各有分工。
寵愛市長、疼惜市長、體諒市長,不是我的工作內容。
我的職責是揭發市府的缺失。補足缺失是市府的職責。
論文亂寫被抓到,竟然說「不然口試委員你來寫我的論文啊!」這是什麼道理?
議員揭發缺失,就叫囂要議員去補足缺失,難道你認為市長要讓我做嗎?
解約 重新招標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市長還不懂嗎❓
真正讓市民感到生氣的,不單是市府浪費幾千萬在根本不用改的東門城廣場,而是市府用一個標案,就毀了 20 年前透過全民參與所打造出來的新竹之心。
日前我質疑東門圓環的改善工程有問題並跟市府要資料,結果市長只准局處在我總質詢前夕給了我兩張紙。幸好,透過立法委員邱顯智的協助,順利跟營建署要到前後兩個標案的比較表,讓我可以檢視市長的回應。
市長回答說是因為後來發現東門城是古蹟所以要送中央審,加上要改善排水的關係,所以要變更設計,原來的廠商做不來解約,所以重新招標找了新的廠商。
但從營建署提供的比較表中很清楚可以發現,原本圓環人行道經費不見了,增加出來的是親水平台近 1 千萬、廣場優化 5 百多萬、燈光 3 百多萬、機電 2 百多萬,排水只有 160 萬。
市長說另外有一個排水工程的案子 7 百多萬,圓環人行道市府明年也會都更基金來做,但是市長,這些經費都不在原來4 千多萬的標案當中,是市府額外花的錢。
更讓人疑惑的是,市府原先跟營建署申請到的3千萬補助經費,其中主要的項目就是要用來擴大圓環人行道,甚至跟議會專案報告還舉了紐約時代廣場的例子。
結果呢?因為市府挪用經費到其他項目,變成現在要在用市款來做,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
其實真正有問題的不是花了多少錢,而是這些錢根本花得不值得,也沒有必要,甚至還因此毀了屬於全體市民的城市地標。
深入研究東門城的改造歷史,我才知道,原來 20 年前的市府是如何花了整整四年的全民參與來打造新竹之心,不但有長達一年的歷史研究調查、在戶外廣開十多場的公聽會和說明會,還用電腦動畫模擬改造後的樣貌、讓市民票選東門城的定位。
甚至不同於一般公共工程採用標案的型式,透過參與式的公開競圖,結合居民的想法和建築師的專業,打造出充滿城市光榮感的東門城廣場。
但是 20 年後的東門城廣場改善,市府連一場公聽會或說明會都沒有,根本是閉門造車。
很遺憾,市長認為既然是同個建築師,那就不會有問題,也不需要在設計階段就廣納市民朋友的意見。
經過 20 年,即使是同個建築師想法也會改變,但這 20 年來,新竹之心乘載了許多市民重要的記憶,這點也是無庸置疑的,更是不能夠被忽視的。
就如同當年新竹之心重要推手劉育東教授說的:「公共空間的改造,不只是一個案子,更應該是全民運動。」
呼籲市長能經由這次東門城改善的錯誤記取教訓,未來市府推動重大公共工程,都應該在設計階段納入公民參與,並且尊重新竹市民的共同記憶。
#第十屆第四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
#監督市政 #公民參與 #城市記憶
【媒體報導】
質詢東門圓環工程不符 竹市議員等2週「總質前只收到2張紙」 ETtoday政治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118/1857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