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樁樁的兒虐,除了憤怒悲傷,我們應該還可以做甚麼?
兒虐問題不是死刑可以解決的!
#兒少悲歌何時了
#我們需要政院級兒少保護辦公室
勵馨今天(01/18)針對近期兒虐案件召開記者會,強調增加刑法對兒虐案件的刑度只是人民情緒的提款機,並不能有效解決兒虐案件;最重要的是設立政院級的兒少保護辦公室且建立全國全面性的兒少保護行動計畫,落實2017年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建議,建構更完善的兒少保護機構,才是有效遏止兒虐案件再次發生的方法。
看見青少年父母親的脆弱處境,建立友善環境
「私刑也是一種暴力,其實任何的暴力都不該存在社會當中,最重要的是看見兒虐事件中每個人的脆弱處境。」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勵馨從2000年開始提供青少女懷孕服務方案,在服務經驗中發現有許多母親處在脆弱處境,欠缺支持系統、找不到足夠支撐生活與照顧孩子的工作,甚至因道德因素而被家人趕出來而居無定所,在社會網絡無法接住、社會福利資源進不去的狀況下,兒童的權益自然而然就會被犧牲掉。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兒童是最有價值(Valuable)但卻又脆弱(Vulnerable)的存在,若沒有好好照顧,每一名受虐兒的死亡都會造成國家3900萬台幣的生產力損失,「今年是醫改會兒保醫療元年,台灣的醫療體系能不能針對新手父母親建構更友善的環境,從產檢到生產,甚至是新生兒訪視,都有機會來協助且預防兒虐事件的發生。」
兒少保護辦公室,協調整合各網絡系統
「2017年的司改國是會議中,我們每位委員都以自己的專業提供建議,但完全沒有任何一項被採納,這是我們感到最遺憾且難過的事情,如果當初我們建議都有被採納,那現在結果會不會不同?」律州聯合法律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賴芳玉強調,如果能夠成立兒少保護辦公室,將所有的資源整合起來,或許就不會有最近頻繁發生的兒少悲歌。
與會者強調,兒虐事件的發生是台灣每一位民眾的責任,絕對不能只推給單一社會工作者,社工在政府體系當中沒有強制公權力,導致社工在整合相關資源時無法強制相關體系網絡運作。因此勵馨建議,若有「重大兒虐事件」發生時,能夠比照現有「家暴安全防護網」的高危機個案網絡會議,以檢察體系為主,更能強化現行兒少保護機制。
網絡系統的支持不僅只是教育、社工、家庭的事情,司法系統中的觀護人制度也是應該要一併納進來通盤檢視的,交通大學科法所特聘教授林志潔表示「兒虐案件中很多行為人可能是社會邊緣人,他可能有藥酒癮或是長期被家暴的歷史,但在台灣平均每個觀護人每月要付擔220人次的案量,這樣重要的制度人數竟然少到你會掉眼淚。」
兒虐事件不應該只是花錢在後端進行補救,更重要的是在前端進行預防教育,也同時應該將更多的資源挹注在社區照顧與訪視上。台大兒童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主任呂立強調「以瑞士的經驗來說,每個社區都需配有一名具有經驗及訓練過的兒少保護相關工作人員,不僅只是簡單的看兒童還有沒有活著,更重要的是要去觀察、看見養育人有沒有好好照顧兒童,預防兒虐事件是整個社區、國家都要看重的事情。」
兒童權益的保障與修法
「兒童死亡檢視」(Child Death Review)機制是兒童權益的核心,依據衛福部統計,2016年有通報兒少保護中的死亡人數高達127人(含生病、意外或其他因素),其中受虐致死19人,而2017年全年兒虐死亡人數155人,有27名兒少不幸因家內受虐致死。,勵馨認為受虐致死人數不應有如此巨大的落差,應有更多的黑數淺藏其中,若沒有「兒童死亡檢視」機制的話,這些黑數可能都無法被看見;在台灣,兒童死亡要做死因調查需要法定代理人同意,台灣人認為死者為大,法定代理人只要不同意,法務部無法對死亡的兒童進行死因調查,當兒童死因沒辦法被證實時,政府及相關單位就無法依據相對應的法條與行動來保障兒童權益。
除了建置「兒童死亡檢視」制度外,通盤性的修正對兒童及未成年人的法律也非常重要,「在台灣許多的新法都是以成年人的意願為主,卻沒有考量到未成年其特殊性,譬如說在優生保健法中明訂未成年人要墮胎時需要法定代理人的同意,難道沒有思考過當小媽媽的意願與法定代理人衝突的狀況嗎?可不可以有第三管道的協助讓法律能夠更加完善且對未成年人友善?」林志潔表示。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除了總結上述意見外,她也強調台灣在2014年簽署了聯合人權「兒童人權公約(簡稱CRC)」,她呼籲蘇貞昌院長能夠確實落實國際專家以及司改國是會議委員們的建議,設立兒少辦公室,檢視現有兒少保護網絡機能以及提升兒童人權觀念與教育。「我們不要只是停留在人神共憤的情緒提款機,兒童權利是每個人的事情,如果沒有建構完整的友善環境,都是對兒童的二度甚至三度傷害。」
最後,與會人士可以理解民眾在重大兒虐事件發生後的憤怒,但同時也呼籲,憤怒與民粹並沒有辦法有效降低兒虐事件的發生,唯有(1)看見青少年父母親的脆弱處境,(2)建立政院級「兒少保護辦公室」,(3)建構以檢察體系為主導之合作網絡,(4)建構「兒童死亡檢視」機制,(5)完善「個資法」與「兒少權法」之配套措施,才是根本之道。#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觀護人 好 考 嗎 在 流浪者日誌-Bikepacking diar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流浪者日誌”
AMOUTER是間不錯的登山用品店,除了販賣商品之外,他們也經常舉辦講座和活動。雖然因為我大多時間在外流浪沒有參加過他們的活動,但是我自己很常看他們的文章,也去逛過幾次,買過一雙darn tough的襪子,這雙襪子在我流浪日本的時候一直跟著我。如果我沒有要繼續流浪,我應該會去試試看應徵他們的小編。
【 其實這是篇徵人啟事 】(留言處有補充)
Hi 大家,我是老周,本粉絲頁的小編,AMOUTER 的長工、採購、打雜兼共同創辦人,再次強調這是一篇徵人啟事,只是要麻煩各位先忍受以下的一小段碎念,特別是可能會成為我們夥伴的你 & 妳,如果不是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最後一段,幫我看看身旁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推薦給我們^^
------- 分隔線 -------
嗯....首先,雖然這是間以登山裝備為主的戶外用品店,但若以狹義 & 嚴謹的角度來看,這間店沒有任何一個工作人員是『登山咖』。
以老周自己來說,雖然從小就跟著救國團的父母到處爬山辦活動,但從國中後就變成了一位成天流連撞球場、網咖、夜店、抽煙、喝酒、打架鬧事、蹺課蹺家...的問題少年,也因為曾經幹了點蠢事,所以一直到 19 還是 20 歲那年之後,才不用定期去法院找觀護人聊天。
但也由於這些人生的經歷,在第三次選擇大學科系時,選擇了社會工作相關學系,踏上了青少年輔導工作的領域,然後在大三那年的實習接觸了冒險教育,認識了帶我入行的師父,還沒畢業就跟著他弄了間冒險教育工作室,成為了一名戶外工作者直到現在。(結果唸到大6才畢業...)
*本來還打了段冒險教育與戶外工作的有的沒的,但發現離題太遠、篇幅太長、又太像自傳所以就刪光了,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跟你們分享。
anyway 就這樣開心地做著戶外工作直到 30 歲那年,因緣際會之下與幾位國小 & 國中同學又聚在了一起。不過別說是登山了,他們幾個原先沒有任何一位是戶外咖,只是都因為不同的原因與角度喜愛著大自然,特別是這塊美麗的土地,覺得該做點什麼來讓大家好好的認識它,所以最後就決定湊在一起開了 AMOUTER 這家店,所以一直不敢以專業的登山店自居,只希望會不會因為我們做對了點什麼,有機會讓更多的新朋友,願意試著再拉近自己與戶外的距離一些。
------- 休息一下 -------
前言夠長了,總算要進入正題@@
其實最一開始我是負責顧店的那位,但由於實在太不會賣東西,家裡又發生了點狀況,沒辦法配合排班的時間,只好厚著臉皮把行銷 & FB 小編這類時間比較彈性的工作搶過來做。
老實說,特別是在這個社群網路的世代,發現自己寫的東西有人會理你、拍的照片 & 規劃的活動有人會喜歡,其實是件很爽很有成就感的事,但因為文思不算敏捷常要熬夜寫文、開店的貨款 + 庫存壓力超大、然後隨著店的成長,想做與得做的事情又越來越多,三年爆肝下來的結果,就是頭髮快掉光了,然後直到去年之前,有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得靠著酒精與藥物才有辦法好好入眠。
接著發現,從小就熱愛運動的自己,這三年來運動變成了要刻意排出時間才能做的奢侈,而除了店休日可以與同事們一起去走走之外,從事戶外活動的次數其實屈指可數,體能體力都變得好差好差,技術什麼的就別再提了....
更重要的是,某天突然意識到,當同事們享受著陽光與芬多精時,我卻只想著還有哪些商品照要拍、還有哪些裝備需要測試、哪些地方可以拍點什麼素材、明天的 po 文要寫些什麼梗.....,更有甚者,連平常自己無聊在刷網路,或是休假出去晃晃,無時無刻大腦都在自行捕捉任何可能成為素材的人、事、物,而去到戶外的時候雖然還是很舒服、很開心,卻似乎少了點什麼、又多了些什麼....
而我,則是非常痛恨這樣的自己卻又無能為力...
幸好,遇到了一群很棒的夥伴,慢慢的幫我分擔掉了超多工作,而店裡也很幸運地漸漸上了軌道,在少年維特的煩惱好一陣子之後,為了還剩下的一點點肝與頭髮,我決定要放下現在的工作,重新做回一位戶外教練、引導員、嚮導...,反正只要是這類的工作什麼都好,畢竟比起每天在網路上跟你們聊天打屁,我還是更喜歡面對面的認識新朋友,直接帶著你們一起去戶外玩耍啊啊啊!!!
so!! 我們要來徵求新的 FB 小編啦!!
------- 終於最後一段了 -------
這次預計想要徵求二位新夥伴,條件與應徵辦法如下
✔ FB 粉絲頁小編(正職)
1.新鮮的肝、愛寫東西 & 熱愛分享
2.能夠接受工作時間充滿彈性跟變化,最好能夠跟著上山下海到處趴趴走找東西拍,或是至少能夠把我們提供給你的素材轉化成 po 文
3.銷售不是主要的工作,但會有要配合銷售排班的時間,因為粉絲頁上有需多東西都與銷售有關,需要瞭解商品
4.至少要有一定的拍照能力
5.有行銷經驗(or 想法創意)會加分、有拍攝影片 or 剪輯能力會加分、有戶外專業技能會加分,但以上不是必要條件
6.熱愛大自然的心
*應徵辦法
形式、素材皆不拘,妳/你可以直接到店裡取材,也可以從粉絲頁過去的任何內容用分享的,請試著以 AMOUTER 作為主題寫一篇 po 文,舉例來說:你可以介紹喜歡的裝備、分享覺得有趣的影片、或是寫寫你對這間店的印象....都可以。
請附上 po 文的網址(因為已經有人來信提出了,所以如果想要寫在郵件 or 其他地方都可以,但請盡量模擬 FB Po 文格式來寫囉)、履歷、作品集、or 任何你想給我們參考的資料,來信至 jeanchou@amouter.com,感謝^^
✔ 具備影片拍攝能力,對戶外攝影有興趣的工讀生
誒....是這樣的,因為這張照片、以及我們很多部影片的攝影師 Dennis Kao Photography 被左岸的朋友高薪挖角過去了,但現階段來說,如果同時又要請 FB 小編,我們的人事預算可能很難再請到一位專職的攝影師,而且三年尋尋覓覓下來,發現要找到會拍會剪、風格相符、且喜歡 & 能夠從事戶外運動的攝影師真的超難,而且在戶外拍攝真的會很辛苦,如果哪天需要 & 請到了專職的攝影師,我們也不想給出太差的待遇,so 想碰運氣看看,有沒有機會可以遇到潛力無窮,值得培養的戶外攝影師明日之星!
*條件如下
1.喜歡拍攝剪輯影片
2.腦中的分鏡與梗太多需要地方發洩
3.有體力跟我們上山下海還得拍東西
4.熱愛大自然的心
p.s. 現階段可能會需要拍攝影片的,主要會是每個月 1~3 次的店休日出遊,時間大多會集中在週二~週四,平時 or 在店裡的有靈感再拍就好。影片拍攝會有額外的加給,其餘的就是銷售排班的時薪與業績獎金,如果有吸引到外來的影片合作工作就再另案討論囉!
請附上履歷、作品集、or 任何你想給我們參考的資料,來信至 jeanchou@amouter.com,感謝^^
#篇幅一次比一次長的徵人啟事
#前頭說的是以下一小段碎念嗎
#請幫忙分享給合適的朋友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