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底下-看得見,卻看不見。
以車為主導的城市規劃,令香港不同地區出現大量高架天橋,讓人車快速穿梭各路口。2020年路政署數據顯示,本港共有1,369條行車天橋及橋樑,以及1,458條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
空間問題,高度解決,看似是文明的彰顯,卻同時創造出一個個被繁華隱沒的時空-這些橋底下的閒置空間,也許是清潔工友的秘密locker,也許是無家者的一晚家園,或是日常如外籍傭工講電話,老人坐下歇歇,三姑六婆打小人之地,但更多是鋪上了不同形狀和質感的石陣,以非人性化的方式設計、使用、管理,然後閒置一旁,真實用意是美化空間,還是趕絕空間使用者,永遠無法從官方回覆問出由來。
攝影班習作意外成了攝影命題,攝影師周浩文 @chauhm 將巴士上對橋底的觀察,集結成攝影探索,希望公眾視線close up到這些被遺忘的空間。攝影書《天橋底》 @browniepublishing 分作數部分,觀察橋底下的不同狀態,當中可見人們對空間的運用,也有閒置作園林,或是發展文娛設施。但有壞也有好,影集內也有造福街坊的規劃,如大窩口圓環公園的乒乓波桌,或是筲箕灣東喜道寵物角的滑梯,至少為空間創造用途。甚至攝影書以外的觀塘海濱長廊,其實也是活用橋底空間的模範。
如周浩文分享,黑紙銀油的印刷,讓影像顯得珍貴,背後是空間同樣珍貴的隱喻。無論是空間的建造還是設計,花上不少公帑後卻往往流於閒置,成為了莫名其妙的石陣和雕塑的展覽場域。封面上的錐形石陣,讓人望而生畏,亦難以稱得上美觀,更盡顯橋底下的荒誕。香港公共空間長期匱乏,既有資源卻被視而不見,城市的規劃者,何時才能看見?
#天橋底 #攝影集 #閒置空間 #城市規劃
觀塘海濱locker 在 茄茄 Kimmy Running X Diving dia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剛剛發現觀塘海濱公園終於有locker, 以後不用再走到老遠存袋了!旁邊還有洗手間非常方便✨
可是價錢也不便宜啊😅
*位置就在著名珍奶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