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親子單元,邀請職能治療師 呂家馨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書籍《孩子的水中感統遊戲:53個有趣.好玩的浴室.水池遊戲,啟發孩子的7大感覺統合系統,提升學習力》/ 新手父母。玩水可以增強孩子的發展和體能?親子一起來玩水中感覺統合遊戲吧!國內第一本,職能治療師專為孩子設計的水中感覺統合遊戲!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AR5Sj3OCpr0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內容簡介:
玩水可以增強孩子的發展和體能?親子一起來玩水中感覺統合遊戲吧!
國內第一本,職能治療師專為孩子設計的水中感覺統合遊戲!
△運用感統理論┼感官刺激┼水的特性┼挑戰肢體的活動。
△運用水的包覆力及浮力,孩子較易做到原本費力的動作。
△運用水阻、水壓、水溫作用,孩子的感覺系統更具統合。
宅在家開心玩水.啟發七大感覺統合系統
△整合觸覺、前庭、本體覺刺激
△建立正向依附關係,安撫情緒
△促進動作計畫能力,增進平衡
〔本書特色〕
.圖解完整的感統知識以及遊戲步驟,一看就明白,隨時可玩
.清楚的變化玩法及遊戲優點,家長可依孩子的能力自行變化
.職能治療師特別提醒水中感統須知,以利觀察孩子成長狀況
◎作者介紹:呂家馨
職能治療師/親職節目/親子教育機構講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職能治療師
BABY FISH嬰幼兒游泳師資培訓 顧問
SUPER KIDS 史波奇兒童科學體適能/水適能 顧問
STA-嬰幼兒/B級/身心障礙游泳教練證照 講師
Aquatic Sensory Integration Webinar研習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75的網紅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身為助人工作者的你,是否曾經苦於選擇那種學派做學習?或是已經進入職場,卻還是對於理論或個案概念化毫無頭緒? 其實這些狀態,都是我曾有過的困擾,因此,這則短片跟你分享,我當初是如何考量並選擇「屬於」我的學派或理論。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
「親職化理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親職化理論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親職化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親職化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親職化理論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親職化理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親職化理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親職化理論 在 [心得] 邪夢再現The Clearing (雷) Disney+ 澳洲驚悚劇2023 的評價
- 關於親職化理論 在 你是「親職化兒童」嗎?早熟懂事有什麼問題?《 七七心理學 ... 的評價
- 關於親職化理論 在 親職教育20151107陳建業期中考整理... -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 ... 的評價
親職化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直播_要怎麼樣從被禁錮的親子關係中解脫出來?
.
有個朋友曾經對我說,她的媽媽適合當朋友,不適合當媽媽。所以她們目前母女關係融洽,更像閨蜜,而不是親子。如果她堅持以「母親」的形象看待媽媽,那兒時的陰影會屏蔽掉母女關係的其他可能性。我希望讀者能藉著這本書,給自己一個機會,能在走向和諧的關係裡療癒自己。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成年之後,我們是否還能和自己的父母維持一段恰當而美好的關係?
是哪些傳統的舊有觀念,阻礙了我們跟父母的良性發展?
我們要如何調適那種永遠被父母當成小孩看的滋味?
要怎麼樣從被牢牢禁錮的親子關係中解脫出來?
發展更平和的親子關係、人際關係,
並成熟、健康地教養下一代。
你的父母已經不再是你的父母了。或許,這樣的想法對很多成年人來說無法想像。我的父母永遠都是我的父母啊!然而,父母不再擔任親職角色這樣簡單的想法,其實會讓很多人鬆一口氣,而放下心中的重擔。我們之中,有很多人在和父母相處時,都在忍受一種既複雜又模糊的親子關係,但或許,當我們把他們看作是我們的「前父母」,狀態就會完全不同。試想,當成年後的你,若能和自己的父母建立一段有別以往的親職關係,那會是怎樣的關係呢?
融合榮格個體化過程的個人成長理論和「內在小孩心法」,作者提出了將自己的父母視為「前任」的概念,來審視自己和父母之間最真實的關係。「前父母 / 前小孩」的關係,不僅是一個斷開過去羈絆的契機,同時也解鎖了更多親子關係的可能性。以往的社會規範裡,父母理所當然地把孩子當成照顧對象,無條件地供應兒女需求;而敏感而真實的孩童,從人格發展階段便開始學習社會化、認知權力,進而隱藏自己的本我去順應父母的期待,維穩家庭系統。誠如安多菲治療師所說,「小孩才是家庭系統裡看得最清楚的專家」。
作者主張,每個人都有權力拒絕(或接受)上一輩所傳承予我們既有家庭的義務與規範。事實上,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不虧欠誰,不應該將親情債和愧疚感加諸在任何人身上,包括:父母、自己、及下一代子女。而這種欠債的負面觀感,更是影響我們生命發展(生理與心理的健康,以及親情、愛情、友情等人際關係)的重要關鍵,使我們不能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樣貌。若是能夠寬恕自己、傾聽自己內在小孩的聲音,便能為自己在前親子關係裡的童年創傷提供一個癒合的解方,進而有機會建立一種新的盟友關係。
.
本文摘自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透過「內在小孩」心法,重整成人與父母更平和與成熟的親子關係
.
作者:瑪麗-法蘭絲 巴雷.迪.寇克侯蒙,艾曼紐 巴雷.迪.寇克侯蒙
.
討論議題:
■ 父母不再擔任親職角色
■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不虧欠誰,不應該將親情債和愧疚感加諸在任何人身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親職化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人父母的,有朝一日會卸下責任
一般來說,社會的進步是基於兩個世代的對立。
當個體在成長時,脫離父母權威是個體發展中最主要的關鍵,卻也是最令人難受的副作用之一。能夠完成分離是件必要的事。我們也可以說,在人類演進的同時,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這個程序。
—西格蒙特‧ 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 )
能夠坦然平靜地面對自己的「前父母」的成年人少之又少。若是這些大人,在面對自己的父母時總是被當成小孩對待,試問要如何自處?又要如何面對自己的子女呢?倘若心中潛藏著固著的信念如:忠誠、責任感、憤怒、罪惡感、反抗、融合、羞恥、害怕⋯⋯等等苦痛的情緒,將會嚴重傷害親子間的連結。
好消息是,和解仍然是可能發生的,但它僅在個人完整地修復自身的孩童經驗之後,才會發生。
我們正面臨的挑戰是:哪些是阻礙成人和自己父母健康關係的舊有觀念?要如何解決永遠被父母當成小孩看的不適感?我們該如何從困住自我的過往經驗中解脫?我們又該如何和自己的「前父母」建立一種新的同盟關係?又該是以哪種型態繼續維持下去呢?
若想開始疏離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勢必要將一些傳統的信念捨去。
建構互相尊重以及合理的憧憬,使自己從原生家庭系統中解放出來,並不會與建立互敬、有益的人際關係及世代關係相抵觸。事實上,這樣的新關係,反而對個人生命歷程有相當的助益。
■ 非得做一個「好」父母?
心理治療師席薇.嘉蘭(Sylvie Galland)強調:「討論親職這件事已有二、三十年的時間,如今已經動用了太多的精力以及情感,投射太多爭議點及強勢的意見在親職的想像之中。其中有許多對於親職的迷思,是無意識地把兩代間的人生經驗緊緊地連在一起,並堆疊而成。只因為父母的角色是被社會推崇、認可的一個價值觀,在無形中塑造我們的人生,也對我們人生的許多決定,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她接著說:「對父母來說,卸下親職任務在生活上其實不容易適應,因為需要從過去那種被需要、不可或缺的習慣過渡到以前不曾有過的感受之中,例如開始出現一些失去身分認同、感到無用或是念舊的情懷。」
這些感受顯現了家長自動把自己的職責和角色綁在一起的一種強烈的身分認同。然而再這樣下去,我們很可能會自認為父母是一種「不可或缺」也理所當然必要存在的角色,固定在一個不能變動的立場中,終而無法脫身。
嘉蘭繼續道:「儘管卸下養育小孩、青少年的家長身分後,父母會有種如釋重負和重獲自由的感覺,卻也會同時出現一種空洞感,迫使我們無法完全地放手。目前新的親子關係研究越來越多,其中像是:如何成為成年人的父母?尤其重要。」
對嘉蘭而言,為人父母都需要學會如何放棄自己的職責。當然不是指全然拋棄,只不過,這樣的親職觀念的確需要改變,因為身為父母,並不會永遠是父母,更不會是成年人的父母。
在大多數著作裡,在處理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問題時,最經典的基礎理論反而很少被重新質疑或討論。太過武斷的種種言論,很多時候只是在不斷地肯定這些親子關係的事實狀態,甚至被奉為聖旨。例如:「所有的父母當然都會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當家長在貶低自己小孩的時候,其實是在用激將法,激勵他們而已⋯⋯」「家長其實沒有惡意啦!」「一日父母,終身父母」「我們就算成年,永遠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諸如此類的。
我們對於父母都有美好的想像,會把親子關係、父母職責以及自然血緣關係三者混為一談。但是這樣的人生,是很苦的!
這些其實都是受到「反正也改變不了的既定事實」這種意識形態的影響。不管是群體也好,個人也好,都是以一種消極抵抗的表達方式來消耗父母親職力的展現。這樣說來,「父母的職責不僅不是在保護小孩,實質上只是潛意識地、盡其所能的守護每個人心中(或群體中)已經內化的父母形象。這樣的形象極其重要,得免於任何的詆毀,唯有在變成研究個體心理層面和社會和諧議題時才會被質疑。」
■ 對親職任務結束的哀悼
萬事萬物都有始有終,這是生命的自然法則,並不會有例外,若是去否認,可能會比哀悼還來得苦痛。
要解決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係,難就難在是否能夠正視當親職關係結束時的哀悼。為人父母的,有朝一日會卸下責任,而當孩子的,將來也會成為獨立個體。更何況,「一個成年人」,儘管從這個稱呼,我們無法得知他背後那段漫長的自我建構過程,但也已不再需要一個額外的父母了,他自然能夠在他個體成長的過程中學習成為自我。
心理治療師馬丁.米勒(Martin Miller)完美地總結出我們的觀察:「卸下親職的目的,其實是在切斷和父母情感上的連結,並成為自己內在小孩的對話者。當事人就能在心理層面上,為自己重建親子關係。」
.
本文摘自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透過「內在小孩」心法,重整成人與父母更平和與成熟的親子關係
.
作者:瑪麗-法蘭絲 巴雷.迪.寇克侯蒙,艾曼紐 巴雷.迪.寇克侯蒙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8/30)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這段摘文,談到的是我常說的「情感獨立」。簡化來說,也就是我們得先成為自己,再發展關係。
如果不會做「人」,怎麼可能突然會做「父母」?
做人失敗,做父母就容易荒腔走板。然而,父母的形象很偉大,所以有人寧可抓著父母的形象不放,遺忘自己都沒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很熱衷於當父母,卻不在意好好修養自己。但矛盾之處在於,愛自己都做不到,要拿什麼來愛人?
祝願您,能活出自己,這意味著不輕易接受社會套在每個人身上的角色劇本!
親職化理論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身為助人工作者的你,是否曾經苦於選擇那種學派做學習?或是已經進入職場,卻還是對於理論或個案概念化毫無頭緒?
其實這些狀態,都是我曾有過的困擾,因此,這則短片跟你分享,我當初是如何考量並選擇「屬於」我的學派或理論。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http://www.doctseng.com
欣語人文空間 https://www.heartrich2017.com
FB粉專:曾正奇博士 - 親子關係/心理健康/自我探索/心理諮詢/諮商輔導
LINE官方帳號:@doctseng
MAIL:haoyuchat@gmail.com
立即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開啟小鈴鐺即時收到影片消息!
親職化理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介紹
訪問作者: 洪培芸
內容簡介:
▎全台第一本,探討現代人禁錮自我的牢籠:微笑憂鬱 ▎
他的嘴角只能上揚,不能向下;只能微笑,不能流淚。
他看起來那麼快樂,嘴上掛著哈哈哈,
心裡卻想著:「我好想死……」
他幽默風趣,是人見人愛的萬人迷;
她經濟獨立,是公認的女強人。
他/她家庭美滿,萬事俱足,
應該不會有憂鬱的情緒……
你也這樣認為嗎?
或者,你也是別人眼裡的開心果,只能獨自把淚吞?
▎愈是樂觀開朗、正向堅強的人,
▎愈可能是用陽光的一面,覆蓋內心的陰影
卓別林、「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羅賓威廉斯、金凱瑞……他們都是喜劇演員,但他們,也是憂鬱症患者。英國喜劇演員史蒂芬‧佛萊則是在受訪時說:「有時我笑著說『哈哈!對,對!』,心裡卻是一邊想著,『我真想死。』」
這些螢光幕上的喜劇演員、團體裡的幽默大師,都有著不被允許的脆弱及憂鬱。甚至我們的生活周遭,有些人悄悄殞落了,我們卻事後才知道,原來那個看起來很完美的他,那個你以為很了解的他,平時的開朗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掩蓋憂鬱、佯裝堅強的面具。因為我們常常這麼想:
˙要是突然不笑或表現出心情不好,會嚇到人。而且,我不想麻煩別人……
˙雖然工作穩定、經濟無虞,但我還是不開心。這樣的煩惱讓人知道了,會被討厭吧?
˙身為老闆,我不能有半點軟弱遲疑;遇到壞客戶得忍氣吞聲,員工態度不佳也要容忍,否則會被起底,發文抹黑。
˙身為偶像,他不可能有半點不完美,也不能談戀愛,違背我們的期待和想像。
▎「沒想到他也會憂鬱啊!」
對於美好的形象,外人總是存有夢幻的想像,以致這樣的批判,隨處可見:
˙沒想到她身為教養專家,親子關係卻這麼惡劣,虧她還在節目上大談教養理論,可信度高嗎?
˙沒想到他身為最專業的醫生,也會罹患癌症,還寫健康及養生書籍,會不會誤人一生啊!
˙沒想到她身為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也會情緒低落,甚至重度憂鬱,還在身心科掛號,她的專業可不可靠啊?
社群媒體盛行的年代,標榜正向思考、積極生活的文化裡,我們爭相在網路上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彷彿生命裡僅只美好,沒有悲傷與黑暗。這樣的文化,加之人們對他人美好形象的不實際想像,使得愈來愈多人內在的憂鬱問題一再被壓抑,只能笑著流淚,甚至連自己都對自己偽裝,不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美好笑容的背後,是與內在真實自我的隔離
與一般認知的憂鬱症不同,微笑憂鬱者能維持工作與日常生活的運轉,甚至表現優異;擁有活躍的社交生活,甚至還是別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但對自己,卻有著強烈的自我厭惡,內心有苦,卻不能,也不敢說出。
在國外已被大量討論的「微笑憂鬱」,儼然成為當代人最容易纏身,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洪培芸心理師針對此現象,以親切好懂的文字,從社會環境、角色期待與心理狀態切入,探討對象涵蓋資優生、明星網紅、老闆、同志、不擅表達情感的男性,乃至長照家庭及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為我們打造一帖鬆綁「高情商」束縛、解放不合理期待的良方。
▎特別收錄:關於微笑憂鬱的6個問題
˙什麼是微笑憂鬱?
˙微笑憂鬱跟憂鬱症有什麼差別?
˙微笑憂鬱的徵兆與症狀?
˙哪些族群容易有微笑憂鬱?
˙如果發現自己有微笑憂鬱,該怎麼做?
˙若身邊的人有微笑憂鬱,該如何協助?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也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曾應邀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也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寶瓶文化)。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
作者粉絲頁: 洪培芸 Matilda 的心理觀察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親職化理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補救教學:關懷弱勢者教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王淑俐
內容簡介:
「補救教學」實施多年,但「知名度」或「CP值」都不夠引人注目。常與「偏鄉教育」成為一個「家族」,難以全面觀照。以台灣多高山的特殊地形,偏鄉學校不少;其學生數雖不多,但各方面問題難以「視而不見」。
補救教學與偏鄉教育有不少交集,但不能畫上等號。所有學校都有不同狀況的「弱勢學生」,補足他們的欠缺,使其獲得公平競爭的「立足點平等」或更多「發展潛能」的機會,才是補救教學的核心精神與基本態度。
「教育弱勢」與「經濟弱勢」、「文化不利」密切相關,但卻非「能力弱勢」或「態度不利」。所以可以從根本上「補救」,如芬蘭的作法,及早把每一個接受國民教育者的「學習落差」降到最低。補救教學即是「以人為的力量,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作者簡介:王淑俐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現任
●文化大學、世新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北教育大學、政治大學等兼任教授
●國家文官學院、台北市公務人員訓練中心、職訓局、各大醫院等講座
曾任
●文化大學教育學程中心教授及學生輔導中心主任、世新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2004年,辭去專職成為「自由的教育工作者」
●2018年,創「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以扶助教育弱勢為終身志業
授課範圍
情緒管理、溝通與口語表達訓練、情愛溝通、心理學、領導與溝通、補救教學、生涯輔導、綜合活動領域教材教法、親職教育、性別教育、班級經營、輔導原理、課程設計、溝通與激勵、教育心理學
著作
我可以教得更精彩、開始自豪,當老師、教師說話技巧、教育及學校行政溝通的理論與實踐、情緒與壓力管理、職場溝通的10堂講座、生涯發展與規劃-為職涯發展做準備、與時間賽跑、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好父母的12堂課等50本以上
作者簡介:詹永名
學歷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任
●台東縣立池上國民中學輔導主任
●因偏鄉孩子一鍋壞掉的泡麵,致力於改善偏鄉教育環境至今20年
曾獲
●2014年被教育部評選為補教教學成功案例,獲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並激起台灣一股熱血教師風潮
●第三屆菁師獎、第三屆星雲教育獎、台東縣特殊優良教師
親職化理論 在 你是「親職化兒童」嗎?早熟懂事有什麼問題?《 七七心理學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入志祺七七外稿特約作者團隊❗️職缺詳情請看官網說明 https://bit.ly/3C6YlPl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 ... ... <看更多>
親職化理論 在 親職教育20151107陳建業期中考整理... -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親職化 小孩(二之P.32) 小孩非常積極介入父母的衝突中,努力當和事佬,讓衝突停止。 4. 銘印(三之P.63) 子女對父母的依賴和學習的情感依附。 5.維高斯基認知理論中 ... ... <看更多>
親職化理論 在 [心得] 邪夢再現The Clearing (雷) Disney+ 澳洲驚悚劇2023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Disney+ 五月底就開播的澳洲邪教驚悚劇《邪夢再現》The Clearing 在前天 7/5 終於播完全季八集!廣告都主打本劇取材「歷史上少數由女性領導的邪教之一」,話說邪教這事怎麼分性別?男教主與女教主會有什麼不同?我猜許多人應該都會往那方面聯想 XD 好吧說白了,不管這些邪教教主聚眾操控他自己是真信還是假信,男教主常和父權規訓掌控女性甚至性剝削有關?而本劇這位女性教主的道路則有其母性關注:世俗的家庭充滿物質慾望與執念罪惡,孩子在這些原生家庭成長只會複製罪惡代代相傳,唯有把他們抽離父母隔離起來集體教養才能「淨化」他們打造烏托邦。
英語劇名 "The Clearing" 就是「淨化」,本劇八集中這淨化儀式煞有其事提及多次,雖然實際演出點到為止只有兩場,但他們邪教密室有一整個書架的「淨化錄影帶」,就算邪教被查緝搬遷躲藏沈潛數十年都要小心典藏、邪教核心階層對錄影帶奉若珍寶視為權力維繫關鍵、個別教眾一提到那錄影帶則個個聞之色變乖乖聽話,如果是男性邪教我們大概都會猜那錄影帶裡恐被拍下了見不得人的東西 XD 不過這女性邪教拍的東西雖無情色卻有更深層的「不可告人」:你最不堪回首的秘密罪咎向邪教告解了、但邪教為你保密的前提是你忠實服從、等於騙你交出把柄後宰制你一生!
https://fr.web.img5.acsta.net/pictures/23/05/10/15/42/1001282.jpg
台譯劇名《邪夢再現》則很直接以「警匪查案」的角度切入故事。E01 故事開始:住在一個虛構澳洲小鎮 Woodfield 的女主角 Freya 是個單親媽媽、平日做居家看護工作帶著兒子 Billy住在一間現代小木屋,母子兩人由澳洲正妹 Teresa Palamer 帶著她親生兒子 Bodhi Rain Palmer同台演出、劇情縱有再多驚悚憂鬱這兒子的戲份通通是歡快童年!只是我們多少看見 Freya陽光笑容背後一抹潛藏的憂心,開鏡的「水下閉氣」戲看她待在水底不想上來彷彿只有這裡給她安全感... 隨後上岸進城聽到一則新聞報導,突然這安全感瞬間幻滅她也徹底理智斷線陷入歇斯底里:
有個當地小女孩 Carrie Anderson失蹤了、Freya 也整個寒毛直豎開始過度保護他兒子、就像我們數十年前綁票案盛行時每個家長都懂的「草木皆兵」!不過隨著一個白衣小女孩的逃跑身影出現在她家後院,我們知道對她這個家長來說還有更深陰影:原來附近有塊「禁止進入」的私人土地有個小木屋營地、裡面養了好多金髮碧眼的孩子個個宛如小天使,但他們在此竟有嚴格的軍事化訓練宛如我們台灣小時參加的「救國團夏令營」,孩子們在這裡竟禁絕慾望縮衣節食每餐只吃一點點、要各司其職嚴守規範更有嚴格罰則、更恐怖的是每天課程洗腦讚頌恩典還崇拜一位「母親」。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3/04/25/11/01/2735637.jpg
Freya 看到的逃跑中的白衣女孩、就是新聞上的失蹤女孩 Carrie Anderson?是否我們小鎮湖畔有個邪教營地運作中?但怎麼整個小鎮只有 Freya一人堅稱必有邪教但旁人通通不信?看 Freya這樣草木皆兵是否她曾經也有類似的邪教經歷?E01-E02 兩集運用了很多交叉剪接玩得疑雲重重賣了很多關子,大概要等幾位固定角色的容貌呈現對比時我們才會發現有「過去&現在」兩線並進:在 22 年前 1989 年,的確這裡有個邪教營地透過收養從零歲開始培育眾多兒童,此外當年他們也綁架了一位當地女孩 Sara McFetridge!為何 Freya一聽說「小孩失蹤」眼前就會出現她影子?
前兩集賣完關子後,E03 才正式確認「過去&現在」兩線的連結:在 2011 年已 35 歲的女主角 Freya,就是 1989 年時在這邪教營地裡的 13 歲女孩 Amy,她與另一個 15 歲男孩 Anton算是這裡的大哥哥大姊姊、要幫忙兩位阿姨 Sarah & Tamsin 管教一眾小孩們按表操課、平日飲食起居則由捷克叔叔 Henrik 一遍又一遍放著史麥塔納《我的祖國》、他們稱作「媽媽」的教主 Adrienne 受孩子孺慕但只偶爾空降探視加深孩子的空缺與渴望、偶爾出去「成果發表」則由大學物理學教授 Bryce將這成果理論化、宣導外面的成年信眾如何在這髒污的世界創造自己的全新 reality。
https://pbs.twimg.com/media/Fvnrwv5WcAAHhs8.jpg
孩子們在 20 世紀現代社會受到這等禁錮教育不會反抗嗎?當然不會,因為他們都是從出生就被收養進來從零開始教育長大的、對他們來講沒有外面的 20 世紀現代社會只有營區內的小世界、甚至兒歌從小朗朗上口「建立自己的世界、活在自己的世界」就算外界墮落瀕臨末日我們仍有烏托邦!在此「兒童教養」的階段差異是很明顯的:十歲以下的小孩子們基本很懂得乖乖聽話免得被罰、十五歲的哥哥 Anton漸熬出頭已將他人生認同全都寄託在這邪教世界觀、小女主角 Amy則在青黃不接的十三歲已有點自主思考與懷疑卻尚未奠定認同、也許就等一些關鍵衝擊給她臨門一腳。
這臨門一腳,就是 1989 年被他們綁架而來的幼小女孩 Sara McFetridge,她年紀恐怕還小一小二尚未服膺規訓、在外界也是被父母呵護長大盡情伸張自我、即使被綁入這邪教營地仍從不屈服使出渾身解術都要叛逆逃跑!「我們想看電視就看電視,打開冰箱什麼都能吃」隻字片語就令 Amy聽得怦然心動打開一片全新世界觀!雖然在這嚴格規訓與恐怖統治下要她發揮道德勇氣與 Sara 互救逃亡仍太早了點... 很現實地 Amy有時勇氣有發揮、有時勇氣出不來、在大人互視眈眈厲聲喝斥下總落得崩潰撤守,但終有一次鼓起勇氣脫隊逃亡踏上外界土地、還引了警察回來大破營地!
https://2datyvyhoda.ru/wp-content/uploads/2023/05/The-Clearing-2023-S1-E1.jpg
居然才 E03就大破邪教?即使教主 Adrienne 出逃法國也迅速被逮歸案接受審判?難道小女主角 Amy 過了 22 年成了大女主角 Freya 在那邊擔心受怕都只是「草木皆兵」?看看她與親愛的兒子現在生活如此平靜難道都是「自己嚇自己」?反而是否她草木皆兵每每令自己方寸打亂疏於照顧反而成為「不適任母親」?同時也很詭異地,過去 Amy努力逃離營地遠離這教主「媽媽」、如今 Freya竟然每日去探視媽媽還替媽媽請了看護幫媽媽養老?如今媽媽 Adrienne 已失了智全無當年邪魅教主的意興風發、而 Amy畢竟沒有自己親生母親終究還是來孺慕她這又愛又恨的「媽媽」?
本劇要看金髮兒童們的邪教烏托邦風情,到 E03就已告一段落,但 E04開始的「邪教之後」重返社會或說初入社會還有很多難關呀:(1) 眾位被領養兒童如能找到生母就經兒福安排盡量回歸生母,但兩個大孩子 Anton & Amy生母不詳年紀也大了找不到歸宿;(2) 雖然警察叔叔 Joe和社工阿姨 Christine兩人都很樂意自己收養她,但能投注真感情的只會破壞自己社會位置、注重自己社會義務的則永遠無法創造真親情;(3) 就算成熟的社工體制輔導你回歸社會,你仍脫節太久格格不入是社會邊緣;(4) 過去身體後遺症與心理陰影仍永恆潛藏,只要碰觸一個開關就會隨時爆發!
https://2datyvyhoda.ru/wp-content/uploads/2023/05/The-Clearing-2023-S1-E2-9.jpg
只是「邪教之後」遠遠不止創傷那麼簡單,而是邪教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絕對掌控你一生!E05 先把時間拉回更早的 1973 談談這些邪教長輩的年輕崛起:(1) 這社會真是有其病症的,未來的女教主 Adrienne 一開始也只是個被丈夫壓抑的洗衣婦,家庭人生的唯一價值彷彿只剩「生孩子」,進入高階級家庭看他們臉色還要擔心男主人侵犯... 女性眼光看這世界太多腐敗必須端正!(2) 邪教也需要些異象,Adrienne竟還真有異能,心裏看見丈夫死去的未來竟心想事成?加點捕風捉影穿鑿附會好多人都深信不疑?甚至連最相信科學的 Bryce教授也不得不信這異能將引領我們超越?
(3) 邪教也需要儀式,Adrienne也去學了各種異國偏方調養人們身心靈,發明一堆口號天花亂墜煞有其事;(4) 邪教需要打動人心,要找到在社會最苦悶焦慮的憂鬱心靈,給予他們的病症分析甚至勵志啟蒙往往還真有其道理,迅速博得廣大信任;(5) 邪教也需要理論,就由 Bryce博士帶領妻子全心奉獻當她智囊,聲稱既有科學與社會建制都束縛我們、唯有跟隨「母親」預言指導創造替代現實方可心靈解脫;(6) 邪教更需要實踐,我們所有成人都已受社會污染為時已晚,但仍能從零做起孕育全新世代,孩子必須脫離父母進入集合體理想化教育、豎起高牆隔絕外界就是烏托邦!
https://folhacg.com.br/wp-content/uploads/2023/06/Culto-Secreto-Dr-Latham.jpg
E06-E07 則在對這邪教認識完成的基礎上,來看邪教就算消失了對 Freya這樣的過去成員仍留下多少陰影:(1) Freya 對「媽媽」只有扭曲親情、但她一生又沒別的親情,於是對媽媽仍然依賴照顧其一生?(2) Freya 自己養兒育女渴望填補沒嚐過的愛、但因她無童年典範而缺乏親職技能,一不小心歇斯底里天旋地轉成了「壞媽媽」、兒福體制可不管什麼親情只看妳稱不稱職;(3) Freya 一方面草木皆兵擔心「邪教再起」,在外人眼中根本小題大作簡直瘋女;(4) 但另一方面她又藏著秘密迴護「媽媽」Adrienne,只因邪教早在她童年就掌握她最黑暗秘密綁定她一生。
這劇名儀式 "The Clearing" 精心安排高壓逼出攝影錄下的黑暗秘密,正是邪教儘管威權規訓扭曲壓迫令信眾感到不對勁了、仍只能忍辱負重服從一生甚至自我說服粉飾太平的軟肋,這秘密深藏心底若敢掀起整個人生都將傾頹!就算沒這秘密 Freya在本劇後半的親情人生也早已左支右絀:她背反「媽媽」心神不寧忐忑一生、她當了小媽很快失職被剝奪孩子、她二度當媽不想再被剝奪只能離群索居,前夫 Wayne與她曾法庭相對情義已難圓、大女兒 Max對她親情孺慕卻難容她罪咎、小兒子 Billy活潑奔放亦無法接受她草木皆兵、過去邪教孩子們久別重逢愛恨交織亦五味雜陳...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shot/9529894/w1500_51794262.jpg
Freya 的草木皆兵只是虛驚一場嗎?她的歇斯底里只是庸人自擾嗎?她擔心的「邪教再起」只是空穴來風嗎?她對親人滿懷真情能被珍惜嗎?她育兒左支右絀能被體制包容嗎?她痛悔莫名的親職罪咎能被家人原諒嗎?她強迫遺忘的黑暗秘密終能面對嗎?而她與觀眾最心焦的是,當年為她打開心窗燃起出走勇氣的小女孩 Sara 如今安在?本劇這麼多懸念有公也有私,於公令人好奇這樣一個邪教為何歷久不衰?為何司法體制鋪天蓋地仍難動分毫?於私則令人感嘆一個孩子扭曲成長遺緒一生、一個母親滿懷親情卻卻總被虎視眈眈、不論邪教還是體制都祭出更高價值來無情剝奪?
本劇應該是沒有要將兒福體制與邪教理念扯上關係啦 XD 只是眼看體制只管你適不適任而非你的親情、彷彿一個母親再愛兒女只要「有罪」就能悍然帶走另行安置、那和本劇邪教為杜絕父母「污染」就悍然實施「無父母」教育不也異曲同工?本劇邪教題材下真令我共感的還是「母職」,投射回現實世界的育兒思辨亦令人驚心:有人育兒是「理念型」堅持進步價值要把孩子打造成那樣、有人育兒是「功能型」恪守社會規範與主流價值面面俱到、但亦有人毫無類型純靠著「愛」把孩子當獨立個體每日互動陪伴成長呀,這樣彈性互動磨合試誤一犯了錯就成「壞媽媽」人人鄙棄?
https://2datyvyhoda.ru/wp-content/uploads/2023/05/The-Clearing-2023-S1-E2-12.jpg
這齣《邪夢再現》The Clearing 是 Disney+ 第一齣原創澳洲劇,果然陣容龐大眾星雲集:有 Teresa Palmer演未經母愛仍硬上育兒戰場的焦慮母親、有 Miranda Otto 演風華絕代面容慈愛卻笑裡藏刀的邪魅教主、還有 Guy Pearce 滿口科學語言煞有其事演起邪教博士!另外這裡還有下世代新星 Julia Savage 演起小女主角混著壓抑恐懼與蠢動渴望是超齡演出呀!話說我今年訂起 Disney+看外國劇覺得越看越有趣,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土耳其乃至澳洲都推出了他們第一齣原創,大家都精銳盡出一點不含糊!只可惜我心目中的 Disney+才開始有趣起來好像就要走下坡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n9bISZa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74.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688740377.A.3BB.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36.226.174.82 臺灣), 07/07/2023 22:41: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