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閱讀心得6之3
「中學生閱讀心得比賽第1091010梯次」得獎的作品中,竟然有六篇是在寫《ICU重症醫療現場》的讀後心得,高中生對本書的領悟,太令人感動了!!!希望這樣「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力量能夠一直擴散下去~
「活著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善終是留給自己最美的祝福。」
天啊!這篇太催淚了~
=====
我深深的覺得:活著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善終是留給自己最美的祝福。看完這本書是項挑戰,看書時是種煎熬,一則是書中描寫的場景,二則是防佛看到五年前的自己,每每書中情節與回憶發生共鳴,我的眼淚就會一邊看一邊不聽使喚地掉下來,心想如果能早一點看過這本書…我們的悲傷和遺憾或許就能少一點、阿公的痛苦是不是就能少一些。
猶記得意外發生在我小學生日的隔天,那晚我眼巴巴地看著時針指到了九,卻沒有看到半個人影來接我放學,我開始有點心慌,卻又有點期待,心想家人是不是正忙著為我準備生日驚喜…媽媽跑來告訴我阿公發生車禍,阿嬤跟阿姨都很難過,你不要哭你要安慰她們,我在心中吶喊:不可能,不會吧! 我跟阿公過馬路的時候,他總是牽著我、告訴我要看左右的來車、要小心要注意安全,可是他怎麼自己沒有做到!我以為這就像電視劇播的那樣,大家哭一哭、等待奇蹟,然後奇蹟就會出現,阿公就會好起來。可是並沒有,夢中的阿公對我笑,叫我照顧好自己;我問他什麼時候回來,他只是笑笑的,什麼也沒有說…。
小小年紀的我都沒有哭,但是到現在,其實我 真的很難過。阿公在台電前過馬路被高速行駛的重機衝撞,如演出動作片般,人離地翻騰數十圈後墜地,從腦部爆出大量鮮血。如今新竹火車站台電前的車道分隔線上,新設許多黃色立柱,阿公用他的犧牲換得後人的用路安全,然而對我來說,那些卻像是一隻隻扎入胸膛的劍,刺穿每幕怵目驚心的過往。
一、死亡套餐
救護車把倒地的阿公送到最近的急診室,啟動「插管、電擊、心臟按摩、心肺復甦、注射藥物…」這些一而再再而三出現在書中的全套急救程序,這就是醫界俗稱的「死亡套餐」。在阿嬤聲嘶力竭請醫生全力搶救之下,人終於救回來了;我到醫院看阿公,ICU裡頭住的全是命懸一線、處境危急的病人,看到全身插滿管路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的阿公,我忍不住埋怨:阿公為什麼你這麼不小心,快點起來吧,別鬧了好嗎…出乎醫生預期高齡的阿公睜開了眼睛,他有呼吸、有心跳、有血壓,只是再也沒辦法與這個世界有所回應與連結,但我依然堅信奇蹟會再度降臨。
阿公在脫離呼吸器拔管時併發敗血症血壓一路狂跌,再次啟動醫療「死亡套餐」,升壓劑讓他再度回到我的身邊。病情穩定,媽媽立刻安排轉院,從這家ICU轉到另一家ICU,接受全台最好的醫療資源期待康復,阿公從這個「鬼門關」進到另一個「鬼門關」;為了降低肺炎奪命的風險、為了續命,決定讓阿公「氣切」,看到阿公抽痰整臉漲紅、肌肉緊繃痛苦的神情,雖然於心不忍,但我依然選擇相信,這是阿公恢復清醒必經的歷程,痛苦會有代價的。幸運地,阿公踏出「鬼門關」轉到一般病房,再出院到具醫療等級的護理之家療養,等待甦醒的那一刻。無論颳風日曬爆雨,我們全家總動員, 365天不曾停歇,日日夜夜分梯輪番上陣跟阿公說話(醫生說他的聽覺功能是好的)、勤幫阿公翻身拍背做被動關節運動,讓他醒來時可以有靈活的四肢使用,我想對他而言家人的陪伴是最大的幸福。
二、救與不救都是問題
好景不常,重傷的阿公病情起起伏伏,因長期臥床反覆感染肺炎,也因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用到沒有抗生素可用,縱然肺炎的致死率高達9成以上,好幾次都在鬼門關前徘徊,也都安然過關,到了後期進出醫院越顯頻繁,從這家ICU再轉那家ICU,之後因呼吸過喘轉入呼吸照護病房,醫生及醫療團隊不只一次的提醒著:阿公的狀況很不樂觀,你們要有心理準備,可能熬不過這個禮拜,大家討論一下如果血壓往下掉、心跳停止時,還要不要「急救」。忐忐忑忑下,病情又穩定下來,只是身上又多了幾條洗腎的管子,阿公被維繫生命的機器包圍,只是人依舊不曾醒來。醫生再次發出病危通知,要我們做好最壞的打算,趕快告知是否「放棄急救」,在醫療團隊殷殷的晤談引導下,表達不讓他臨終受「凌遲」的心意。原以為這次會像以前一樣僥倖沒事,沒想到剛看完阿公,半夜就接到通知說阿公血壓直掉。
「插管、電擊、心臟按摩、心肺復甦、注射藥物…」醫界俗稱的「死亡套餐」,這套標準急救技術對溺水、車禍、高血壓、異物賭塞呼吸道…等情況的急救確實有它的功效,然而有些患者是救回來了,但人卻也回不到原來的樣子,需靠著儀器維繫生命,吃喝拉撒全在床上。
在書中可以發現,醫病雙方經常為了病人是否需要進一步救治,而兩難、衝突;之前我在ICU最常聽到醫生和家屬討論的問題是:病人這樣的情況,要不要救?九成以上的家屬,大都因為無法負荷病人長期臥床的費用與人力,而選擇放棄。我說,選擇沒有對與錯!對家屬來說,每一個決定都是天人交戰,經歷過的才知道箇中甘苦;「氣切」不會變成植物人,氣切代表的是需要長期照護的未來,需要繼續投入高額的醫療資源、時間與人力成本,媽媽曾說縱然傾家蕩產也要把阿公救回來,然而回顧過往數百萬的養護支出,確實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拔管」不是放棄急救,而代表放手,終止造成患者痛苦的無效醫療,準備迎接可能的死亡;我明白醫療有它的極限,透過安寧醫療積極減少患者的不適,同時增加患者與家人陪伴的時間,讓患者走得有尊嚴,讓家屬了無遺憾。
三、善終
接到醫院通知火速趕到ICU,阿嬤哭喊請醫生救命,不停質問有沒有做「CPR」,護理長安慰地答:有,我們剛剛都有輕輕地按壓心臟。沒有了大大小小的管子,躺在床上的阿公顯得額外的輕鬆快意,我們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道別,「謝謝你把我們把這個家照顧得這麼好」、「阿公,我們愛你」、「請原諒我頂嘴、任性,對不起,而你始終愛我、包容我,謝謝,我愛你」、「你病都好了,請你放心,我們會照顧好自己」、「阿公,你要往有光的地方去,菩薩會來接你」;向阿公四道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之後,心跳緩緩終止輕鬆安詳地長眠。慶幸來得告知醫生:如果救不回來,放棄電擊、放棄壓胸!
人生是無常的,悲歡離合在所難免,但真正遇到該放手的時刻,任何人都需要時間作心理準備,阿嬤在阿公過世後依然自責、懊悔著:都是因為氣切讓阿公醒不過來,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病人是要延續生命才氣切,如果原本的疾病是無法治癒的,氣切後本來是昏迷的,大部分還是維持昏迷。病人是因為重大傷病而死亡,並不是因為拔管;對於近期內死亡已是無法避免的病人而言,維生設備與反覆的「死亡套餐」,不過是延長無效醫療、延長痛苦死亡的過程,無效醫療延長了生命,也延長了痛苦,只是陷在當下的我們任誰也聽不下去,不計一切代價延長生命。面對至親的意外與離世怎麼可能不難過,只是天下沒有不散得宴席,生老病死在所難免,如今阿公無病無痛,生命化彩蝶悠遊新世界;這本書讓我如釋重負,跳脫親人過世後因為悲傷無助,而無理性的歸因與自責,請讓我們一起珍惜活著的當下,少滑幾分鐘手機,有空多陪陪家人,讓人生多點愛與溫暖。
=====
新竹香山高中高二 林X翎 「生命化彩蝶,悠遊新世界」優等
https://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2543229
《ICU重症醫療現場》Momo 66折
https://reurl.cc/q8X0MR
《百大良醫》投票
https://reurl.cc/6lYVmZ
「親人過世 不難過」的推薦目錄:
- 關於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心情] 通常父母過世會難過多久?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親人過世不難過- 心情板 的評價
- 關於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難過] 家人過世該怎麼調適心情 的評價
- 關於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面對親人過世,容許悲傷存在,不必急著「好起來」!想哭 ... 的評價
- 關於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心情] 通常父母過世會難過多久? PTT推薦- 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大家如何面對親人過世的? 的評價
- 關於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EP1 最親密的家人意外過世,該怎麼渡過?| 蕭雪雯社工師 的評價
- 關於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問卦] 助念團給家屬好多壓力 的評價
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人能夠杜絕悲傷,除非他心中沒有愛。」
~美國悲傷治療大師沃登(William Worden)
因為有愛,所以才會難過;因為難過,讓我們記得曾經愛過。每一滴眼淚都在紀念著我們曾經的回憶;每一滴眼淚都像在說一遍:「我想你,我愛你。」
取自《解開照護枷鎖》
*********************************
最近跟朋友談到「空巢期」,這也是個失落的歷程。
早一點的,在孩子上幼兒園,媽媽突然空出一大段時間,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就會明顯感覺到。被照顧的人突然一段時間不在視線範圍,照顧者一下子進入某種存在意義的真空,心裡莫名慌張,擔憂、恐懼,彷彿在一種跌落的過程,一直不見底部。
晚一點的,是在孩子去外地上大學,或者婚配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家」,在意義上,對孩子有了質變,不再是孩子會停留最多時間的地方。
如果旁邊還有老伴的,老伴又沒有成長,還是一副自我中心的模樣,那空巢期會特別難熬。
我的新書沒有談到這個部分,真是可惜。
如何因應空巢期,參考這篇文章也可以。最主要要完整地體驗悲傷,並且重建自己的價值。
平常就要撥時間為自己而活,不管是哪一種照顧者。並且祝福您,時時把握住自己的價值,能有陪伴自己的能力!
*********************************
親愛的,你可以哭
即使失智,美好的回憶就在當下
【文/ 陳乃綾】
■ 親愛的,你可以哭
面對親愛的家人生病,怎麼能不難過呢?
怎麼還能堅強呢?
那些堅強都是為了要讓自己還能夠處理事情、還能夠照顧家人,讓旁人不擔心自己而故作堅強的吧!會難過是正常的,所以想哭就哭吧!
能去接觸內心深處的悲傷與失落,我認為是再勇敢不過的事了!
不去看見自己的難過,我覺得比較容易。所以,有些人會抽離自己的情緒、與情緒保持距離,好讓自己無法去感覺,才不會因情緒低落而哭泣。然而,我們都誤會了「哭泣」,他有那麼可怕嗎?哭泣,會發生什麼事呢?曾幾何時,我們不讓自己哭了,我們哭不出來了?
美國悲傷治療大師沃登(William Worden)曾說:「沒有人能夠杜絕悲傷,除非他心中沒有愛。」因為有愛,所以才會難過;因為難過,讓我們記得曾經愛過。每一滴眼淚都在紀念著我們曾經的回憶;每一滴眼淚都像在說一遍:「我想你,我愛你。」
當然,總有一天,我們也將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過新的生活,悲傷不會完全消失,如果我們有好好對待內心的失落與悲傷,那麼我們會練就與悲傷共處的能力,悲傷有時候會湧現,我們能做的是好好安撫與擁抱自己悲傷的情緒。在面對親人生病或者過世的重大失落創傷,沃登提出悲傷調適需要經歷四個過程:
1、接受失落的事實:
接受親人生病或者已經離世為調適悲傷的第一步驟,因為有不少的人剛開始會否認或者懷疑這是否是一場不真實的夢「這不是真的、我只是在作夢明天就好了、她待會就會醒來了」否認她已經過世是一種心理保護的機制,因為太痛了,痛苦到無法接受事實。在否認、討價還價,最後冷靜下來、不得不接受事實,是調適悲傷的第一步,因為沒有接受事實,就不會真的開始面對自己的悲傷與失落。
2、經歷悲傷的痛苦:
一旦接受「她真的離我而去了、他不會再回來了」接下來會經歷長時間的悲傷與痛苦,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不等,這個過程很難受也讓人看不到希望,但所有的悲傷與眼淚都像在訴說對逝者的思念,面對親人的逝去我們怎麼可能不悲傷,因為我們有愛就會伴隨著痛,這個痛也在提醒著我們的愛有多強烈。每流出一滴眼淚,都像在和逝者道別,在心底不斷地道別,而湧出許多思念的眼淚,經歷這些悲傷與痛苦是有療癒的意義,沒有人可以不經歷悲傷就恢復正常生活的。在專業的心理評估下,如果親人過世,而沒有難過、悲傷、失落的情緒,這是令人擔心的情緒隔離狀態,哪天會有其他形式的後座力來影響生活的。
3、重新適應一個逝者不存在的新環境:
「我回家看不到他了、他都會等我回家。」原本生活裡總是存在的人,不再出現了,原本每天和我相依為命的人,就這樣離開了,我們需要重新去適應沒有他的生活,重新開始不一樣的生活、家庭、世界,這個不一樣是未知與陌生的,讓人感到緊張不安,可能會經歷幾個月或者幾年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生活。然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忘記逝者,他永遠存在我們心中。
4、將情緒的活力重新投注在新的關係上:
人是需要關係與互動連結的,逝者已經離開,我們也要帶著他給我們的祝福,好好活下去,重新踏出原有的生活圈,認識新朋友或經營與故友的關係,漸漸地從親人逝去的傷痛中走出。
以上四個階段是一個大原則,循序漸進的從經歷悲傷到重新適應新的生活,沒有人可以跳過悲傷地恢復正常生活,就算有也可能只是外在的故作堅強,有時候內心太痛讓我們不敢去碰,所以把悲傷情緒隔離開來不去感覺它,以為這樣可以安然度過失親的悲傷。
建議你可以找個安全與信任的人陪伴,或者獨自一人比較自在,給自己機會去接觸內心被壓抑的情緒,接受自己可以有任何的情緒,憤怒、愧疚、失落、挫折、難過、悲傷、無助……別擔心,這些情緒不會永遠占據你的心靈,好好看著這些情緒,它們將會因為被你看見而慢慢消退。請允許自己有哭泣的權利與需求,唯有鼓起勇氣去面對與經歷悲傷,悲傷才會真的走過。
.
以上文字取自
解開照護枷鎖:人生必修的長照課,照顧家人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3436
.
桃園免費電影賞析講座_壁花男孩【9/2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0578786792518/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人能夠杜絕悲傷,除非他心中沒有愛。」
~美國悲傷治療大師沃登(William Worden)
因為有愛,所以才會難過;因為難過,讓我們記得曾經愛過。每一滴眼淚都在紀念著我們曾經的回憶;每一滴眼淚都像在說一遍:「我想你,我愛你。」
取自《解開照護枷鎖》
*********************************
最近跟朋友談到「空巢期」,這也是個失落的歷程。
早一點的,在孩子上幼兒園,媽媽突然空出一大段時間,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就會明顯感覺到。被照顧的人突然一段時間不在視線範圍,照顧者一下子進入某種存在意義的真空,心裡莫名慌張,擔憂、恐懼,彷彿在一種跌落的過程,一直不見底部。
晚一點的,是在孩子去外地上大學,或者婚配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家」,在意義上,對孩子有了質變,不再是孩子會停留最多時間的地方。
如果旁邊還有老伴的,老伴又沒有成長,還是一副自我中心的模樣,那空巢期會特別難熬。
我的新書沒有談到這個部分,真是可惜。
如何因應空巢期,參考這篇文章也可以。最主要要完整地體驗悲傷,並且重建自己的價值。
平常就要撥時間為自己而活,不管是哪一種照顧者。並且祝福您,時時把握住自己的價值,能有陪伴自己的能力!
*********************************
親愛的,你可以哭
即使失智,美好的回憶就在當下
【文/ 陳乃綾】
■ 親愛的,你可以哭
面對親愛的家人生病,怎麼能不難過呢?
怎麼還能堅強呢?
那些堅強都是為了要讓自己還能夠處理事情、還能夠照顧家人,讓旁人不擔心自己而故作堅強的吧!會難過是正常的,所以想哭就哭吧!
能去接觸內心深處的悲傷與失落,我認為是再勇敢不過的事了!
不去看見自己的難過,我覺得比較容易。所以,有些人會抽離自己的情緒、與情緒保持距離,好讓自己無法去感覺,才不會因情緒低落而哭泣。然而,我們都誤會了「哭泣」,他有那麼可怕嗎?哭泣,會發生什麼事呢?曾幾何時,我們不讓自己哭了,我們哭不出來了?
美國悲傷治療大師沃登(William Worden)曾說:「沒有人能夠杜絕悲傷,除非他心中沒有愛。」因為有愛,所以才會難過;因為難過,讓我們記得曾經愛過。每一滴眼淚都在紀念著我們曾經的回憶;每一滴眼淚都像在說一遍:「我想你,我愛你。」
當然,總有一天,我們也將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過新的生活,悲傷不會完全消失,如果我們有好好對待內心的失落與悲傷,那麼我們會練就與悲傷共處的能力,悲傷有時候會湧現,我們能做的是好好安撫與擁抱自己悲傷的情緒。在面對親人生病或者過世的重大失落創傷,沃登提出悲傷調適需要經歷四個過程:
1、接受失落的事實:
接受親人生病或者已經離世為調適悲傷的第一步驟,因為有不少的人剛開始會否認或者懷疑這是否是一場不真實的夢「這不是真的、我只是在作夢明天就好了、她待會就會醒來了」否認她已經過世是一種心理保護的機制,因為太痛了,痛苦到無法接受事實。在否認、討價還價,最後冷靜下來、不得不接受事實,是調適悲傷的第一步,因為沒有接受事實,就不會真的開始面對自己的悲傷與失落。
2、經歷悲傷的痛苦:
一旦接受「她真的離我而去了、他不會再回來了」接下來會經歷長時間的悲傷與痛苦,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不等,這個過程很難受也讓人看不到希望,但所有的悲傷與眼淚都像在訴說對逝者的思念,面對親人的逝去我們怎麼可能不悲傷,因為我們有愛就會伴隨著痛,這個痛也在提醒著我們的愛有多強烈。每流出一滴眼淚,都像在和逝者道別,在心底不斷地道別,而湧出許多思念的眼淚,經歷這些悲傷與痛苦是有療癒的意義,沒有人可以不經歷悲傷就恢復正常生活的。在專業的心理評估下,如果親人過世,而沒有難過、悲傷、失落的情緒,這是令人擔心的情緒隔離狀態,哪天會有其他形式的後座力來影響生活的。
3、重新適應一個逝者不存在的新環境:
「我回家看不到他了、他都會等我回家。」原本生活裡總是存在的人,不再出現了,原本每天和我相依為命的人,就這樣離開了,我們需要重新去適應沒有他的生活,重新開始不一樣的生活、家庭、世界,這個不一樣是未知與陌生的,讓人感到緊張不安,可能會經歷幾個月或者幾年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生活。然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忘記逝者,他永遠存在我們心中。
4、將情緒的活力重新投注在新的關係上:
人是需要關係與互動連結的,逝者已經離開,我們也要帶著他給我們的祝福,好好活下去,重新踏出原有的生活圈,認識新朋友或經營與故友的關係,漸漸地從親人逝去的傷痛中走出。
以上四個階段是一個大原則,循序漸進的從經歷悲傷到重新適應新的生活,沒有人可以跳過悲傷地恢復正常生活,就算有也可能只是外在的故作堅強,有時候內心太痛讓我們不敢去碰,所以把悲傷情緒隔離開來不去感覺它,以為這樣可以安然度過失親的悲傷。
建議你可以找個安全與信任的人陪伴,或者獨自一人比較自在,給自己機會去接觸內心被壓抑的情緒,接受自己可以有任何的情緒,憤怒、愧疚、失落、挫折、難過、悲傷、無助……別擔心,這些情緒不會永遠占據你的心靈,好好看著這些情緒,它們將會因為被你看見而慢慢消退。請允許自己有哭泣的權利與需求,唯有鼓起勇氣去面對與經歷悲傷,悲傷才會真的走過。
.
以上文字取自
解開照護枷鎖:人生必修的長照課,照顧家人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3436
.
桃園免費電影賞析講座_壁花男孩【9/2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0578786792518/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親人過世不難過- 心情板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親人過世不難過. 心情. 2022年1月2日09:35. 如題我阿嬤在去年11月因為意外進急診,過沒多久病情急速惡化,沒多久就去世了。 在加護病房的時候我有從台北趕輝高雄去找他 ... ... <看更多>
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難過] 家人過世該怎麼調適心情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各位鄉民大家好我爸爸因為肝癌過世已經半年了但我每天睡覺前都會不自主去想過去的點點滴滴想爸爸之前對我的好導致晚上都睡不太好雖然爸爸已經過世半年了但還是忘不了他 ... ... <看更多>
親人過世 不難過 在 [心情] 通常父母過世會難過多久? - 看板WomenTal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生老病死
是人生必經之路
通常父母過世會難過多久呢?
都怎麼調適?
如果工作正處於忙碌時候,有時效性
且同事不是很友善
是不是讓人很不想工作?
大家都怎麼渡過這時期?
--
Sent from PTTopi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231.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48653277.A.1C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