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大難之後:留下來的我們如何修復心碎,活出不被悲劇擊垮的人生 #出版社閱讀邀約書籍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能會面臨到一些讓人措手不及的轉變,例如親人驟逝、罹患疾病、遭遇天災人禍等。我們也很常在新聞裡看到這些事件出現在他人生命中,卻很少再從新聞中去得知這些失去摯愛的人們如何再次重建日常。
作者麗.塞爾斯(Leigh Sales)同時也是一名澳洲記者,毫不保留地公開自己雖然喜歡記者的工作,但卻不喜歡追逐救護車或天災人禍、面對悲劇和痛苦。
然而,當她懷孕八個月的時候,子宮破裂使她經歷了一場痛苦的危機,卻也為往後的人生帶來改變。她開始思考:
「我們如何接受意外可能隨時發生的這個事實?當難以想像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接下來該怎麼辦?你如何繼續活下去?有些人無意間成為大眾都想了解的事件主角,做為一個群體,我們是否有責任幫助他們?當我們真的明白自己不是特例,每個人都是一樣脆弱的平凡人,將表示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過日子?」
《大難之後》因此而生。書中有好多麗對於經歷過悲劇的人們的訪問,書末也分享自己在生產過後,孩子們接連罹患疾病,婚姻也無法持續等經歷。種種巨大的改變擊退她了嗎?我想沒有。麗與受訪者們走過的那些痛苦與黑暗,淬鍊出對生命的啟悟,都讓我讀著讀著覺得心頭一陣暖。
另外,其中對於新聞媒體的探討,我也非常喜歡,不分國籍,就某部分來說,新聞報導都是經由被挑選而來的,如同麗在前言提到:
「一百架直升機裡可能有九十九架飛得很安全,會上新聞的只有出意外的那一架。」
更在之後的章節中也說到:
「新聞媒體強化了我們對於風險的恐懼和大腦對特殊事件的重視。媒體就像放大版的人類大腦,排除普通的日常事件,留下少見的事件。」(麗在也有提到:當然也有其他更開心的新聞,但悲劇似乎總是留下更強烈的印象。)
由於網路逐漸發達,新聞報導更是變得無所不在,看到麗以下的這一段話,我深有感觸。
「不斷填空的需求,意味著媒體對內容的胃口成了無底洞,他們需要源源不絕的新訊息跟照片來不斷更新新聞,鼓勵消費者繼續收看或點閱新聞。」
是啊,在大量的新聞資訊中,過多的負面新聞會導致很多人會對日常生活顯得更加恐懼。我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好好去正視的問題。
除了報導之外,對於面臨悲傷事件的當事人,記者或節目主持人的提問方式也是需要智慧的,倘若將訪問的焦點擺錯,不只傷害到當事人,對於事件本身的真相也會越來越遠。
現在全球受到疫情影響,我們過去的日常生活也大大地被改變了,更有不少人因此而與深愛的家人、朋友、伴侶天隔永別。期許這一本書,都能夠為正在悲傷的人們帶來慰藉與溫暖。
好的,來分享我的部分摘要筆記───
.災難發生的地點愈平凡,我們的集體安全感愈被破壞得更嚴重。這樣的悲劇距離我們太近,令人坐立難安。
.有時候你不喜歡自己或別人的某個原因,說不定將來會以某種形式拯救你。
.不喜歡覺得自己很脆弱,所以我們會設法尋找安心的感覺。
.我們每天都在為最隨機、無意義的事件賦予意義,只為了給自己一種掌控世界的感覺。
.人類的生命恰好是個極複雜的系統,生命的走向取決於長年累積的龐大社交連結與無數個微小決定。
.生命中的艱難時刻會讓人過得辛苦,但其實好事、值得做的事也可能讓人過得辛苦。
.我們可以承認生命難熬,這不會讓任何人蒙羞。真的沒有關係。承認,反而會給人空間展現人性。
.在遭逢如此嚴重的創傷之後,人類還是可以找到繼續前進的方法。與了解你的遭遇的人分享心情,顯然有幫助。找到人生目標也有幫助。
.距離災難僅一步之遙的我們,若是透過媒體吸收了太多災難資訊,也有可能受傷。無數的研究發現,媒體持續報導災難事件對大眾心理健康有害。
.約翰.藍儂過世時,當時的澳洲總理馬爾康.弗雷澤(Malcom Fraser)不需要擠出什麼深刻的感想。若這些新聞事件發生在今日,媒體肯定會期待總理說些什麼。
.對無意間捲入不尋常事件的普通人來說,媒體的高度關注會造成壓力跟傷害。大眾著迷於這些新聞,記者也隨之沉淪,但事件主角可能得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記者的聆聽並非無償,只是付錢的人不是受害者。有時候,記者也可以從聆聽倖存者的故事獲得心理學家得不到的利益。
.若記者能有效聆聽,或許能為後來的諮商打好基礎,或至少不要造成傷害。
.當你感受到疼痛,生命才會出現實感。你會得到領悟,進而產生同情心。痛苦使你成為更深刻、更豐富的人類。
.痛苦中,也有喜悅。你不可能只抱持一種想法:人生很美好,人生很糟糕,或人生很悲傷。一定是揉雜在一起。其實這世界有很多好人,很多的仁慈。他們無所不在。
.並非人人都能變成英雄或是啟發人心,我們也不應該對別人懷抱這樣的期待。
.以為腳下踩的地永遠平穩,或是身旁的情況永遠祥和平靜,只是一種集體錯覺。天氣可能瞬間改變,你我都無能為力。
.心理諮商有時會給人一種消極的印象:你去找諮商師,倒垃圾般傾訴感受跟問題,然後離開,下個星期重來一次。但有用的心理諮商必須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優秀的諮商師會溫柔地把你的思路導引到新的方向。
.「創傷後成長」不會取代悲傷與痛苦,它是在身上發生了沒人希望發生的事件後,出乎意料的副產品。
.我們必須意識到生命有限,沒有人能長生不老,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會結束,所以要活得有意義。
.時間不一定能療傷,但時間能賦予你忍受傷痛的工具。
.在良善的人格特質中,最珍貴的是仁慈。
.等你真正明白在生命的變幻無常面前,每個人都一樣脆弱,你就馬上會停止煩惱生命公平與否的問題。災禍的隨機分布,或許是生命中唯一真正公平的事。再多的金錢、名聲、權勢和美貌,都無法把災禍、疾病跟死亡擋在你家門外。
.我們在新聞裡經常看到生命中最糟糕的事,但是在那之後可能出現生命中最棒的事。
.生命比新聞告訴你的要豐富、仁慈、安全得多。人類也比新聞告訴你的更加善良。
-
作 者|麗.塞爾斯(Leigh Sales)
譯 者|駱香潔
出版社|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
#駐點樂讀人專欄 ─── 陳子楹
歡迎追蹤instagram一起來閱讀: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4的網紅醫聊543,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周邀請到 #亞東醫院社工室的丁貞嘉社工師,用三個不同生命故事,帶你認識什麼是「預立醫療決定」。如果有「預立醫療決定」,自己與家人的人生是否會不一樣? ■ 王曉民,北一女學生,與同學外出時因車禍造成大腦受損,臥床47年離世。 ■ 2020年7月,警員楊庭豪出勤值遭無照少年騎車撞擊,醫師判定腦死,家...
親人過世諮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純文字版,給比較習慣閱讀的人】
哈囉我是阿滴,大家從標題應該就知道我今天想分享什麼了。我在猜會蠻多人有點驚訝,覺得阿滴怎麼會有憂鬱症?事業看起來蠻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而且還有妹妹,有什麼好憂鬱的~不過如果比較有follow我的人應該會發現我在去年大概年底有消失了一陣子,阿滴日常停更,阿滴英文影片就是勉強一兩週更新一次,那段期間是我最嚴重的時候。
事實上,我從去年在紐時刊登廣告那一波忙完之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 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不過當時的我沒有太警覺說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因為YouTuber的職業一直以來就是蠻高壓的,我就想說繼續撐著繼續工作應該自然就會好了。
但是後續的幾個月又綜合的承受了接二連三龐大的壓力,我撐到大概9月這一切的壓力就在某次爆發了。那是一場在台南的演講,我在台上發現我喘不過氣,幾乎無法思考,也提不起精神把準備好的內容講出來,只能草草的結束趕回台北休息。那天晚上我對自己的處境陷入了很大的恐慌跟絕望,在床上發抖哭泣,我才發現我真的不太對勁了。
我是在9月底第一次去看身心科,醫生一開始診斷我為焦慮症並開藥,但一週後我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後續回診時醫生開了抗憂鬱的藥給我。當時候的我很急著想要趕快好起來,所以我也在醫生的建議下同步去別的診所進行心理諮商。還在朋友的介紹下嘗試rTMS治療,用磁力儀器去刺激被憂鬱症影響的腦部,反正現代醫學有的療法我幾乎都試過了。
那段日子真的很黑暗,我現在回想起來會用「行屍走肉」來形容。每一天都極度悲傷壓抑,陷入毀滅性思考的迴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後悔以前的各種決定、覺得未來一點希望都沒有,想到腦子都發燙發麻也不能控制,恐慌到全身會不自主地發抖。喪失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躺著休息也不行、嘗試工作也不行,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
快轉到現在,將近一年後,大家應該看得出來我已經好很多很多了,甚至可以做影片跟大家分享這一段旅程。想做這支影片的原因主要是覺得,我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可能可以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人們,同時也想要推廣心理健康的重視,讓更多人能夠意識到這個疾病的可能。
✰✰✰不過我要先聲明,我不是心理醫師也不是諮商師。我分享的全部都是我主觀的經驗,並不能夠代表所有病患。憂鬱症是很複雜的疾病,希望大家把這支影片當作參考就好,有需要的話還是要以專業醫生的意見為主✰✰✰
首先我們來講針對憂鬱症,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1. 憂鬱跟憂鬱症並不一樣
憂鬱只是情緒,憂鬱症則是一個大腦神經物質失調的疾病。每個人都會有難過的情緒,但是憂鬱跟憂鬱症不一樣,舉個例子,如果身邊的親人過世了,感到憂鬱是很正常的,當我們學會了在沒有那個人的世界繼續生活下去時,這樣的悲痛就會消失。但是憂鬱症是因為自我厭惡產生的悲痛,覺得糟糕的是自己,所以似乎沒有終點。憂鬱症引發的悲傷情緒是遠比一般水平強烈的,通常有幾個明確的指標,包含:心情超過兩週的持續悲傷、對原本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對自我的無價值感與罪惡感、以及反覆地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
2. 憂鬱症病患並不是抗壓性差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這個敘述不完全正確。雖然這樣講有點自誇但是我不覺得我是一個抗壓性差的人,我過去很勇於承擔責任跟壓力跟輿論,但是太過追求完美的個性讓這些壓力不斷累積,到最後才爆掉了。所以很多憂鬱症的人在患病前其實都是承擔了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創傷或是壓力,才會得到這個病。在得病之後自我厭惡的壓力就已經爆表了,就像是一個充滿氣的氣球,所以再多任何一點點壓力就會爆掉。
3. 憂鬱症病患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
在憂鬱症發時,我會無法自拔地陷入負面的反芻(rumination)思考,有點像是一般人的悲觀乘上好幾倍然後反覆的反覆的不斷往下繞圈圈。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會看起來很黑暗、沒希望,滿腦子充滿了荒謬的劇本:我會失去工作、付不出員工的薪水、朋友們都會離開我甚至會家破人亡等等。這種思考無法控制,也很難停止,真的不是想開一點就可以解決的事。同一個想法會卡在腦子裡面很久,會需要一些藥物輔助跟親友或專業諮商師大量的溝通跟排解。
4. 憂鬱症會讓患者變遲鈍
以前我一直都以為憂鬱症只是會影響心情,但是得到憂鬱症才發現它會直接影響你思考的速度還有記憶力。我嚴重時讀書讀到第二行就會忘記第一行在講什麼了。在錄影時就算有逐字稿,直接照稿一個字一個字讀也會做不太到。這件事真的造成我很大的恐慌,因為嚴重喪失工作能力,自信心也受到很大的打擊,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會慢慢失智。但是這個並不是不可逆的,憂鬱症好轉後,我已經恢復大部分的思考速度跟記憶力。
5. 憂鬱症是有機會改善的
這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網路上跟憂鬱症相關的文章有很多,但不一定全部都是正確的。我記得我在初期有看到一些說法是憂鬱症是終生不會好的疾病,讓我打擊非常大,陷入絕望跟無助甚至是自暴自棄。但是,憂鬱症其實是有機會治療的,也可以大幅度改善症狀,擁有這個信念對於康復的幫助非常大,對於自己的信念會很有幫助。
所以,接下來我想來分享一下我自己覺得對我的恢復有幫助的事情:
1. 相信醫生說的話,按時吃藥
我一開始其實不是一個很聽話的病患,醫生開的藥或是講的話我都不是那麼信任,也會自己去Google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資訊,覺得自己應該要用網路上面說的方式解決憂鬱症。但是在換了好幾個診所跟醫生後我發現相信醫生專業的判斷才是最重要的。需要吃藥的時候就吃藥,需要換藥的時候就換藥,一直懷疑藥物或是療程是不是最正確的會延誤一些治療時間,也會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2. 改變對自己說話的方式
憂鬱症患者的想法會不斷的攻擊自己,自尊心自信心自我價值感都會相當低落。不過這樣對自己說話的方式也不是一時半刻養成的,而是在得病前就已經形成的習慣。雖然病發時很難控制自己的想法,還是要想辦法改變這個對自己說話的方式。我從書上看到的一個我覺得很有效的方法是在早上剛醒意識還有點模糊的時候,趁機對自己說或者是想很多正面的鼓勵的言語,像是「我愛自己」、「你是很棒的人」等等。大腦在這時候會比較能接受這些想法,慢慢養成習慣。我是在實施這個作法一週後就有感自己早上起床沒有這麼痛苦,一整天的想法也比較能夠放過自己。
3. 活在當下,不想過去跟未來
在發病的時候,我發現我會不斷的悔恨過去跟懼怕未來,沒有辦法好好的be present。所以後來我在狀況糟糕時,會把自己的眼光限制在僅限於今天,盡量不去想過去跟未來的事,只要把今天過好就好了。靜坐冥想跟瑜伽也對於把我拉回當下很有幫助,我還會把每一天做了什麼事跟相對應的心情透過app記錄下來,讓我可以看到自己有哪一些trigger跟情緒的波動以及進步的幅度。
4. 有耐心,給予時間
我一直以來都是急性子,什麼事都想要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完成。但是憂鬱症真的要慢慢恢復,就連憂鬱症的藥都是要服藥的大約一個月後才能感受到藥效。所以要有耐心,按照時間走必要的療程。尤其是在康復的路上不要急躁,帶著會慢慢好起來的希望,給自己的身體跟大腦時間恢復神經物質的平衡,找回自己的健康。
5. 找到生活中新的目標與成就感
最後,當你慢慢好起來,找回了一些動力跟精力後,我覺得就可以開始找尋生活中新的目標跟成就感了。我自己過去把大部分的成就感都架構在自己的工作上,但YouTuber的工作表現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無法完全掌握的,所以這樣的成就感相當不穩定。我後來經過諮商師的建議找到了幾個其他比較穩定的成就感來源,像是煮飯、健身,讓自己可以在這些事物上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也找到自我價值感,這對憂鬱症的恢復很有幫助。
雖然現在講的輕鬆,但在過去這幾個月我真的是在憂鬱症當中苦苦掙扎了很久,也經歷了很多很多事。今天的篇幅有限,先分享到這邊,希望這些資訊對大家有些幫助。
我知道今天做了這支影片可能會被媒體報導,被貼上標籤,或是有網友會說一些很難聽的話。不過我想要最後分享一個在那段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天我實在是好痛苦,哭問我爸說,我到底為什麼要承受這樣的辛苦,生來已經有異位性皮膚炎這個不能治好的疾病了,現在不只皮膚連腦子都病了。我爸回我說,他一直覺得我是活神農,因為有這些經歷,以後好起來才能夠幫助更多人。我當下只是覺得...
...幹你會不會安慰人!!!我都很痛苦了你還在跟我說要我去幫助其他人?
但是現在決定跟大家分享,是因為我爸說得對:如果因為我的這段經歷可以幫助有相同狀況的人好過一些、有希望一些,這一件事本身會賦予我的痛苦一些正面的意義。
最後,在這段時間我看了無數篇相關文章跟書籍,我會把我覺得對我幫助最大的內容放在影片的更多資訊欄。希望在憂鬱症掙扎的你可以從當中找到一些方向跟力量,學習與憂鬱症共存的方式。
》書籍推薦
脫憂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6841
憂鬱症自救手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8801
禮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3109
為自己活一次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223
》相關文章
小鬱亂入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depressytrouble/
憂鬱症真的可以好嗎 https://bit.ly/2VwHmX2
自我價值是什麼 https://bit.ly/3hCN7v3
憂鬱患者生活方針 https://bit.ly/2VA3tfn
放下找回當下 https://bit.ly/3r0r44t
如何原諒自己 https://bit.ly/3yKMB3z
低潮時的決策 https://bit.ly/2TXDtKi
》其他資源
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http://www.depression.org.tw/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 1925(依舊愛我)
生命線專線 1995 (要救救我)
張老師生命專線 1980(依舊幫你)
YouTube影片版本:https://youtu.be/vJanWrA_ZQM
志祺在這段期間幫助了我很多,他也做了一支影片:https://youtu.be/s2bMQRsnk_I
親人過世諮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小安靜乖順的貝絲,有著極為聰明卻情緒激烈的母親,一路目睹母親情路坎坷甚至過世,她不曾說,也不曾有人關心,甚至在孤兒院裡,母親手繡的衣物被焚燒,她僅存的依歸蕩然無存,被強迫換上一致的服裝與規矩,一瞬間她失去親人、失去熟悉、也真正失去自己。
痛苦無法言說的貝絲,情緒無法表達的貝絲,因此依賴起鎮靜劑—綠色膠囊。
親人過世諮商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周邀請到 #亞東醫院社工室的丁貞嘉社工師,用三個不同生命故事,帶你認識什麼是「預立醫療決定」。如果有「預立醫療決定」,自己與家人的人生是否會不一樣?
■ 王曉民,北一女學生,與同學外出時因車禍造成大腦受損,臥床47年離世。
■ 2020年7月,警員楊庭豪出勤值遭無照少年騎車撞擊,醫師判定腦死,家屬決定器官捐贈,超過十人因此能夠延續生命。
■ 泰國的年輕女孩來台遊玩,意外過世,父親來台同樣也替女兒做出了器官捐贈的決定。
我們都追求怎樣好好活著,很少想到如何好好離開,規劃了退休金、買了保險、簽了生前契約、甚至分了財產、訂了遺囑,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離開前的最後一段旅程如何走的安寧、走的尊嚴,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預立醫療決定可以 #本人事先思考與決定、#隨時更改,當未來病況經醫師確診後,可以按照 #預立醫療決定書 接受、拒絕或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或流體餵養。(拒絕已含撤除與不給予)
引用 @陳秀丹醫師 #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_一位加護病房醫師的善終宣言 書裡的這段話:
"每段生命都有終點,當你也即將面臨這一天時,你是否願意終日躺在病床上,無論你有沒有意識、痛不痛苦,都要被強迫灌食、打針、插管、抽痰、擦屁股……?
如果你自己都不願意,又怎麼能夠以「愛」、以「孝順」之名,對臨終的親人做出如此折磨他的決定?"
現在的歐美先進國家,已經沒有要「救到底」的觀念了。更別說除了愛與不捨以外,有時難免看到的所謂一日孝子,堅持救到底的原因是怕被別人說不孝、還沒拿到手的房產、為了省下遺產稅等等,讓親人一路「救到掛」,這真的是愛嗎?預立醫療決定是一件對家人充滿愛的事情,不讓家人因為替自己做了決定而在心裡久久受苦,也是讓自己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尊嚴地離開。
「棺材裡裝的是死人,不是老人」不妨聽聽這集,提早想想
特別感謝 @亞東醫院社工室 #丁貞嘉社工師 #何叔孋公證人事務所
想了解更多請搜尋🔎#亞東社工文宣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病人自主權利法
#DNR #Do_Not_Resuscitate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器捐 #維持生命治療 #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生命末期不插鼻胃管運動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蓮花基金會
#podcast #泰德 #貝兒醫生
親人過世諮商 在 微笑安妮光之療癒Annie Spiritual Heal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塔羅課程]和[療癒冥想]課程開始報名,有線上視訊和實體課程二種方式,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詢問!
也歡迎加入光之寶寶聊天群!
安妮的[Line@預約助理],ID搜尋[@774uzbrg],可點連結加入➡ https://lin.ee/3l6TVPd
不定時會推出優惠回饋活動哦,歡迎加入!!
👄我過世的親人現在有什麼話想對我說?👴👵[塔羅占卜]
天使療癒訊息:04:00
選項選擇時間:09:00
鮮花:10:30
禮物盒:22:25
愛心:33:00
喜歡安妮影片的朋友,歡迎訂閱,按讚及分享,記得開啟小鈴噹,才會收到影片及直播通知哦!祝福大家!!
如果覺得影片有幫助到你,可幫忙讓廣告多跑一點,感謝支持。
關於個人占卜諮詢:
有些朋友們還不了解方式的,安妮在此為大家說明一下:
1、服務內容:
個人占卜解牌指引、心靈療癒+諮商聊聊
2、占卜方式:
(1)錄製影片或錄音
(2)線上占卜
(3)文字占卜
3、時間選擇:
(1)20分鐘
(2)30分鐘
(3)40分鐘
(4)60分鐘
4、預約諮詢:
(1)[Line@預約助理]➡ https://lin.ee/3l6TVPd
(2)mail至:anniebaby864@gmail.com
(3) [微笑安妮粉專]私訊詢問
5、付款方式:
(1)Paypal帳戶:paypal.me/annietarot
(2)郵局700,帳號0291332 0086801
(3)蝦皮付款:https://reurl.cc/aleyR3
關於安妮:
1、粉專搜尋[微笑安妮Smile Annie]
➡https://www.facebook.com/anniebaby88/
IG:搜尋[Smileannietarot]
2、[開運招財招桃花提升能量飾品]
微笑安妮能量手鍊蝦皮賣場:➡https://www.shopee.tw/minamomshop
#塔羅占卜 #心靈療癒 #歡迎預約
親人過世諮商 在 沒有眼淚的悲傷者?該如何走出喪親之痛?《旅客諮詢室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親人過世 的悲傷和遺憾,要如何紓解?身為喪親家屬,有自責的心情、或哭不出來怎麼辦?什麼時候該找專業的 諮商 師聊聊呢?來聽聽心理 諮商 師林萃芬老師的 ... ... <看更多>
親人過世諮商 在 方煦心理諮商所- ⛵️ 面對親人的離世,我如何告別⛵️ 文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大家好,我是建佑實習諮商師,今天想與大家分享曾經在親人去世之後的那一段時光,整個世界變的灰暗,生活就像行屍走肉般沒有意義,外在的表情或行為也許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