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一週的開始,今天的早餐讀書會,邀請大是文化總編輯 吳依瑋來到空中,談談「邪惡」與犯罪心理學,以及導讀書籍《邪惡的20個樣貌:殺人、強暴、傷害、霸凌,那些「平常人很好呀」的人,怎麼瞬間變邪惡?你我心裡也有一兩個這樣的特徵》/ 大是文化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7jHJkXHLPZA
▶飛碟聯播網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內容簡介:
→鄰居和家人口中的好好先生,為何瞬間暴怒成殺人犯?
→為什麼要提防虐待動物的人?兒童性侵犯、無差別殺人者的內心在想什麼?
→怎樣的行為算是家暴?熟人強暴呢?我可以告跟蹤我的人讓他坐牢嗎?
→犯罪之後,到底哪些犯罪行為人真的可教化、可矯正?本書有案例可證。
殺人、強暴、分屍、傷害、詐騙,對很多人來說,是新聞也是故事,而且是「他人」的故事,以為離自己很遙遠。但這其實是誤會。這些人,跟你我一樣都是普通人,他們有父有母,有喜怒哀樂,也有想要追求的未來。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讓一個普通人瞬間有了邪惡的樣貌?殺人究竟意味著什麼?有沒有人是天生的壞人?有一天,你我也可能變成暴力傷害的犯罪行為人嗎?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兩個這樣的特徵──不說別的,平常善良的人,最常參與的暴行就是「霸凌」。
作者張蔚長期研究犯罪心理學,擁有法學與心理學雙學位他在書中用劇本的講述方式,讓你彷彿在看CSI美劇一樣,分析中、美、日三國發生過的15件案例,另外包含5篇犯罪議題討論,像醫生解構疾病一樣,幫助讀者重新解構犯罪,讓你提早看清邪惡的樣貌。
◎作者簡介:張蔚
陝西西安人,現居深圳。深圳大學法學學士,英國南威爾斯大學犯罪學與刑事司法碩士,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博士(在讀,師從馬皚教授)。擁有犯罪現場勘查及涉外法律工作經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第四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首屆青年心理學者論壇演講嘉賓,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AIESEC)全球青年社會論壇演講及閉幕嘉賓。芒果TV《明星大偵探》第四季20181117期解說嘉賓,以「十方迦南」為筆名,在知乎及其他網路平臺上回答有關「犯罪心理學」的各種問題。
西西筆名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安!一週的開始,今天的早餐讀書會,邀請大是文化總編輯 吳依瑋來到空中,談談「邪惡」與犯罪心理學,以及導讀書籍《邪惡的20個樣貌:殺人、強暴、傷害、霸凌,那些「平常人很好呀」的人,怎麼瞬間變邪惡?你我心裡也有一兩個這樣的特徵》/ 大是文化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7jHJkXHLPZA
▶飛碟聯播網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內容簡介:
→鄰居和家人口中的好好先生,為何瞬間暴怒成殺人犯?
→為什麼要提防虐待動物的人?兒童性侵犯、無差別殺人者的內心在想什麼?
→怎樣的行為算是家暴?熟人強暴呢?我可以告跟蹤我的人讓他坐牢嗎?
→犯罪之後,到底哪些犯罪行為人真的可教化、可矯正?本書有案例可證。
殺人、強暴、分屍、傷害、詐騙,對很多人來說,是新聞也是故事,而且是「他人」的故事,以為離自己很遙遠。但這其實是誤會。這些人,跟你我一樣都是普通人,他們有父有母,有喜怒哀樂,也有想要追求的未來。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讓一個普通人瞬間有了邪惡的樣貌?殺人究竟意味著什麼?有沒有人是天生的壞人?有一天,你我也可能變成暴力傷害的犯罪行為人嗎?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兩個這樣的特徵──不說別的,平常善良的人,最常參與的暴行就是「霸凌」。
作者張蔚長期研究犯罪心理學,擁有法學與心理學雙學位他在書中用劇本的講述方式,讓你彷彿在看CSI美劇一樣,分析中、美、日三國發生過的15件案例,另外包含5篇犯罪議題討論,像醫生解構疾病一樣,幫助讀者重新解構犯罪,讓你提早看清邪惡的樣貌。
◎作者簡介:張蔚
陝西西安人,現居深圳。深圳大學法學學士,英國南威爾斯大學犯罪學與刑事司法碩士,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博士(在讀,師從馬皚教授)。擁有犯罪現場勘查及涉外法律工作經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第四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首屆青年心理學者論壇演講嘉賓,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AIESEC)全球青年社會論壇演講及閉幕嘉賓。芒果TV《明星大偵探》第四季20181117期解說嘉賓,以「十方迦南」為筆名,在知乎及其他網路平臺上回答有關「犯罪心理學」的各種問題。
西西筆名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耗時六年拍紀錄片:劉以鬯的抗命精神與理想主義】
「這是一個苦悶的時代。每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都會產生窒息的感覺。」
——劉以鬯《酒徒》
_______
六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可以用來做甚麼?
六年時間,有人讀完小學,有人讀完中學,有人讀完學士加碩士,有人則用來拍攝兩部紀錄片——談的就是身兼電影編劇、導演、作家多種身分於一身的黃勁輝。
為了讓香港本土文學立下存照,黃勁輝拍攝兩部文學家紀錄片《劉以鬯:1918》及《也斯:東西》,分別以對香港文學界影響力舉足輕重的劉以鬯、也斯為主角,以紀錄片混合劇情片的模式,呈現了他們的作家生涯,並將其放入《他們在島嶼寫作2》之中,於2016年在港上映。
也斯在電影製作的後期離世,無緣觀看紀錄片的成品;近日以99歲高齡離世的劉以鬯,當年看完電影後則稱讚其夠真實,而這對於相當保守的劉以鬯而言,已經是極大的讚許。
劉以鬯是一位極為本土的作家,雖然他生於上海並成長於北方,但早於40年代來港,無疑已視香港為家。「書寫香港」是他作家生涯中的一大目標,成名作《酒徒》大談香港文人、知識分子面對經濟至上的香港,因而產生理想與現實的心理交戰和痛苦,同時側寫香港社會整體的壓迫、勢利與苦悶。
同樣燴炙人口的《對倒》則大談香港社會變遷以及年輕、老年兩代人截然不同的觀感,甚至可說是「世代之爭」。兩者更啓發了香港名導王家衛拍出《花樣年華》、《2046》等國際知名電影。除以上所述的知名作品,劉以鬯亦以《香港居》寫出了60年代香港住屋問題;《島與半島》呈現了70年代的香港社會;透過《吧女》講述香港基層。
「劉以鬯身上有種抗命精神,因為一個人的堅持,他可以將現代主義文學由上海帶到香港,而且影響了後輩的也斯、西西等人,我想把一個理想主義者表現出來,感染現在這一代人。」黃勁輝曾在訪問中如此提到。
之所以說劉以鬯是理想主義者,皆因他面對香港的社會現實亦無放棄理想,更成功在現實與理想中找到平衡,一邊寫娛樂別人通俗小說賺錢,一邊寫娛己的嚴肅文學,來讓自己不至於被現實壓垮。劉以鬯高峰期每天寫達一萬字,還一筆過以十多萬港元買到太古城樓花(反正香港人還只是關心買樓);作為抗命者,劉以鬯深耕細作,栽種香港文學的種子、培育、影響後輩作家,讓香港文化遍地開花。
以《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成名的Benedict Anderson認為,現代民族國家的國族認同感的產生,源自於「想像共同體」的誕生。而大眾文學就是構成「想像共同體」的必要元素之一,因為文學能使社會中的一大群人,即使素未謀面,亦能產生休戚與共的憂患意識。
劉以鬯長達半世紀的香港書寫,無疑為港人建構了一種意義無比重要的想像共同體。
文:譯書
#REFRACT徵稿
_____
👊🏻👊🏻REFRACT歡迎讀者投稿‼️
📝假如你對應用科技、流行文化、懷舊事物、跨媒體藝術、品牌與設計等題材有興趣,不妨在這裡分享你的觀點。
有興趣投稿者,請將稿件連同筆名及作者簡介(如有),電郵至refractmediahk@gmail.com(建議同步於facebook inbox 我們),
小編收咗工會開始跟進。🤙🏻
🔥Follow us:
📷IG: instagram.com/refract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