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民族誌田野調查強調要離開自己原生的環境,進入到自己與不同
的族群環境當中,過著和當地人一樣的生活。但這其實不光只是一種研究方法,更是一種對於現代文明的反思。
這篇來自【換日線】的文章,帶我們看到長年跟馬來西亞本南族生活的瑞士人布魯諾.曼瑟(Bruno Manser)的故事,也讓我們從中反思自身的文明。
------------------------------------
二戰前多數本南族人過著以狩獵採集維生的原始生活,雖然後來西方傳教士和砂勞越政府把許多原住民安置於固定的住所,但是在 1980 年代,部分本南族人仍舊維持老祖宗的生活方式。
通常,一個本南族的部落由 20-30 名人員組成。他們不進行耕作,而是以狩獵採集的方式獲取食物,例如:他們使用吹箭及毒鏢打獵、以長矛捕魚,也會採集野生水果及植物。本南族的主食是一種名叫西米(sago)的棕櫚樹。這種植物富含澱粉,可以製成粥食用。另外,他們還會演奏一種以鼻子吹氣的管樂器。
本南族的屋舍是由樹枝搭建的高腳台子,不過,他們不會在定點久居,而是在西米棕櫚樹開始短缺時,便遷居他處。這是砂勞越原住民的生存之道。本南族仰賴雨林裡的天然資源維生,因此他們實踐「莫隆」(molong),從不拿取超過自己所需要的(never taking more than necessary),藉此保證原始森林的永續發展。
1984 和 1990 年之間,曼瑟與本南族一起生活,學習他們的文化和語言。他幾乎徹底放棄現代文明的生活,他脫掉上衣與鞋子,入境隨俗穿著類似兜擋布的褲裝,吹箭狩獵、吃西米粥、說本南語,而他身上唯一留下的「現代物品」,應該就是那副眼鏡了。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2583?utm_campaign=fb_crossing-social-daily_repost&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_crossing&fbclid=IwAR0L5-D31NMMdGHx4p9ND79u9UNVn65Y336yj8FyNiZlkKUkSKBo-A9dkhU
西米棕櫚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西米樹)
🇲🇨印尼人 主食?是稻米?
很多人會説:有的島嶼没種稻那來的米……我了解馬魯古或巴布亞或蘇島的明打威群島上,他們主食是(西米)樹。
西米樹是一個能生產澱粉 西米。Metroxylon來自拉丁語,由兩個詞組成,即Metro / Metra和Xylon。Metra表示髓(心材或髓)而Xylon表示木質部,西米或西米這個詞具有西米棕櫚莖中所含澱粉的含義。
在印度尼西亞,西米植物有多個區域名稱,例如西米棕櫚,基拉尼(Sundanese),安布隆凱索魯(Java)和拉皮亞(Ambon)
馬來西亞人認為西米為西米棕櫚和巴勞,哥倫比亞(菲律賓)塔古·本(緬甸)口袋(柬埔寨)和薩胡(泰國)科學名稱是Metroxylon西米。
西米是巴布亞馬魯古或其它群島人的主食。很多雨林中部分地區長滿了西米樹,特別是在沿海地區。
例如,馬魯古人從這棵西米樹開始生產各種以西米基本成分為原料的食物;生西米,然後可以加工成木瓜烤西米;糖西米,幹西米,以及各種零食,例如西諾利,塔哥西米,巴西麵包,沙魯特,西米露,芝士西米等。
Rumbia來自單子葉植物棕櫚科家族,其僅具有一個生長點,使得該植物僅具有一個桿,而不是支鏈的。直徑為50–90 cm的圓柱形西米莖,無葉西米莖在收穫時可達到16-20 m的高度。大葉,羽狀複葉,最長7 m,長於葉1k。1.5 m; 長期ste強。西洋棕櫚作為gebang果實開花並結實(單果)已經死了。穗狀花環,最長5 m。
單家(monoesis),西米的氣味難聞。年輕的西米樹皮比成年的西米樹皮薄。西米莖由堅硬的外皮層和含有纖維和澱粉的髓或西米成分的內部形式組成。大約3-5厘米厚的厚外皮,馬魯古地區的這一部分常被用作建築材料。
西米樹中有髓含的澱粉,印尼一些地區
(例如馬魯古,巴布亞,廖內和蘇拉威西島)
經常被用作主食,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西米澱粉含有約27%的直鏈澱粉和73%的支鏈澱粉,並且在相同的濃度下,西米澱粉與其他Serelia的澱粉溶液相比具有較高的粘度。
西米也可以用作食品工業的原料,可以加工成西米珍珠,糕點,麵條,餅乾和餅乾等食品配料。
西米莖在生長期被用作西米澱粉的儲存場所,因此西米莖越重越長,其中所含的澱粉就越多。
在收穫的10-12年時,西米莖的重量可以達到1.2噸,西米皮的重量約為莖桿重量的17-25%,而心材的重量約為莖桿重量的75-83%。在3-5歲時,澱粉髓中含有少量澱粉,但是在11歲時,西米髓中包含15-20%的西米澱粉。
https://id.wikipedia.org/wiki/Rumbia
#巴布亞 #馬魯古 #蘇門答臘 #西米棕櫚
西米棕櫚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冷回顧 #裏篇
#深夜冷食堂之食慾全消篇
各位讀者好。今天的冷是補充整整一年前,冷水瓶帶給大家的宵夜文。說是宵夜,不如說是食慾消滅。說是補充,不如說是捕蟲?!
因為「道地的西谷米幾乎肯定是葷的,因為,它有蟲!」
瞎毀呀!是的,如冷水瓶的內文所說,道地的西谷米(sago, 印尼文 sagu) ,原產於印尼群島的西米棕櫚的樹幹髓部,所儲存大量的澱粉。
但人類並不是唯一懂得取食這些YUMYUM的澱粉的動物。
在泰國、馬來西亞與印尼,有一種稱為椰子大象鼻蟲(R. ferrugineus)的甲蟲,它的幼蟲會鑽椰子......當然還有棕櫚的樹幹,大ㄘ特ㄘ。#請勇敢的讀者自行估狗圖片
到泰國、馬來西亞與印尼觀光過的朋友,也許會ㄘ過這種異國怪食物。印尼語叫 Ulat sagu (西谷毛蟲),英語叫 sago beetle larvae。#請吃過讀者分享
椰子大象鼻蟲這種害蟲實在厲害,例如台灣常見的景觀植物大王椰子,如果大家看見一些棕色的木質外露,有個圓洞,從中還噴出很多碎屑,很可能就是裡面有大象鼻蟲幼蟲在ㄘㄘㄘ。颱風天經過請務必小心,椰子樹可是會被這些 #能撈就撈能混就混 的肥蟲吃倒的!
道地的西谷米作法,是砍倒棕櫚樹幹,用手斧(錛子)把樹髓鑿成漿,最後用棕櫚葉紮成很有特色的水桶,用浸泡的方式把澱粉和樹漿分離出來。那些晶瑩亮白色的粉和透明剔透的珠子就是西谷米了。
但是鑿成漿的過程中,沒人會特別把蟲挑出來。😨
工業化的做法也是,來自棕櫚種植園一卡車一卡車的棕櫚樹幹砍倒送進工廠,用機械碎成漿→水洗→分離澱粉。
一樣,沒人有工夫去把蟲挑出來。🤢
結論是成品的西谷米(澱粉)裡面,就會有一些蛋白質類的營養添加物啦。蹦嘎脆。雞肉味!頭去掉了,皆可食。🤮
等一下,我有好消息。好消息窩,行行好,別退讚呀XD
——因為成本考量,市面上許多西谷米其實是來自和西米棕櫚完全不同的樹薯澱粉。
那樹薯有蟲嗎?大概沒有,因為樹薯會產生純正天然的致命氰化物,想ㄘ的蟲都變天使了。只有聰明的人類,已知用火,懂得以加熱去除氰化物。自己大ㄘ特ㄘ,不分給蟲蟲ㄘ。
好der,說到這邊口都渴啦。乾了這杯 TAPIOCA MILK TEA,我們下次見。(tapioka就是樹薯啦)by 科宅
西米棕櫚 在 【西米露】輕鬆照著做!晶瑩又剔透!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簡單哥小知識:❗️西谷米小知識❗️⭐️ 西米 露是甜品名,而一顆顆粉圓般的食材,則稱西谷米,西谷米是澱粉類製品,最傳統的西谷米食材,由 棕櫚 科的 ... ... <看更多>
西米棕櫚 在 Tim Choi Sam dessert 甜在心- 棕櫚糖西米露Sago Gula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棕櫚 糖西米露Sago Gula Melaka 晶瑩剔透的西米露,灑上了香醇的椰漿,吃起來就是幸福。 #甜品#檳城#甜在心- Follow us o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