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巴塞隆那考察的時候還兼做翻譯了~
巴塞隆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也是經濟產值最高的海港城市。
不過,我最感興趣的兩個景點,除了史上建築奇蹟的聖家堂以外,反而是巴塞隆那港的郵輪碼頭。
除了空間大(最多64個櫃檯),機能完善以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簡單」二字;less is more 的設計美學,在terminal A (旅客航廈A) 上表露無遺。
從航運的角度來說,一個航廈只要讓人跟貨物能夠很快速的上下船,就是個功能優異的航廈;因此,針對碼頭設施,尤其郵輪的旅客中心,動線的簡單+方便旅客及行李,應該是最優先的考量。
不過,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在上個臨時會會期時,現任市長回應的卻是:
「未來東二到東七碼頭,將要發展文創園區,讓遊客可以進岀碼頭,增加觀光效益...」
... 好像跟我在西班牙考察得到的資訊不一樣?
Francesc Camello, 也就是照片中的白人男性,是一位管理郵輪碼頭作業的專業經理人,在短短的言語中,他強調在他們公司於全球郵輪碼頭的作業裡,最注重兩點就是「Speed(速度)」跟「Simple(簡易)」。這個準則不是只在歐洲最大郵輪母港的作業上使用,包括新加坡的Marina Bay也是如此;因此,他們所操作跟設計的碼頭都是以遊客上下船的速度及簡易性為主,這是所有認真發展郵輪產業、甚至航運產業的基本共識。
... 但是現在的都市規劃、港區規劃好像不太ㄧ樣?
... 難道讓旅客大排長龍到海洋廣場,還是郵輪一來市區就塞車的情況繼續下去嗎?
我認為,港口的核心功能在於運輸「人」和「貨物」,而不在於直接的透過交易來創造經濟產值;因此,讓「基隆港」把人跟貨物帶進「基隆市」,再由「基隆市」透過都市規劃及商業政策創造產值,才是真正的讓基隆「發大財」之道。XD
#巴塞隆那
#港區考察
#讓專業回歸專業
#西班牙郵輪母港有纜車耶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