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修 專欄】美國的保守勢力與自由至上主義
美國總統大選已經底定,美國參議院對川普前總統的彈劾也沒有通過,「共和黨 VS 民主黨」的政治圖式仍然是美國政治的主流。不過,看得出來的是儘管美國對於中國的威脅已經是美國人的共識,但是拜登的溫和似乎被習近平看破手腳,習近平首先來一個緬甸政變要看美國怎麼出手。如果是川普連任的話,我想習近平可能連個屁都不太敢放,不過,拜登會不會謀靜而後動,給習近平一刀斃命呢?這就要看接下來的發展了。
者在民報的專欄(2021年1月10日,〈美國的新保守主義與美國的對外政策〉 )中,有說到:保守勢力有四股力量,亦即:傳統主義、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ism)、宗教右派、新保守主義。四股力量在「主張反共主義」與「主張liberal 走過頭」上面,具有共同的思想,所以他們在 1980年的總統選舉當中,就投票給共和黨的雷根,而形成保守勢力。其中,雷根所採行的新自由主義(Neo Liberalism)是與自由至上主義強烈結合在一起的。為了瞭解美國政治思想的發展,作者打算在本次的專欄當中介紹美國的 #自由至上主義。
#美國的保守勢力 #新保守主義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O Chef Lab - 食物研究所 - 中秋月餅套裝 https://www.hktvmall.com/hktv/zh/search_a?keyword=O%20CHEF%20%E6%9C%88%E9%A4%85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
西洋政治思想史 在 鄭弘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社運場合聽 #吳叡人 教授宣講,總是令人感動、激昂!
專長研究比較政治學(比較民族主義、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與族群政治)、政治理論(民主理論、民族主義、後殖民主義、西洋政治思想史)、亞洲民族主義研究、台灣政治史、台灣政治思想史、日本近現代政治史、日本近現代政治思想史。
長期投入臺灣社會運動,幾乎無役不與的吳教授,今天從國際政治、學術理論及社會觀察,來探討香港反送中運動到台灣國族意識的建構!
西洋政治思想史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作者:李昌華
(台灣南投人,曾任職中臺科技大學及各大補習班,現為半退休狀態。尼采說:「幸福不是一切,人生還有責任」。)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處於政權遞嬗、黨國「轉進」、威權統治的時期,社會上看似平靜,卻處處有光怪陸離的現象。中部山城裡大家以農為業,過著純樸的生活,在雙親的呵護下,我度過了物資雖不豐盛、卻也平順快樂的童年。但農民地位低落,使我和很多農家子弟一樣,知道不努力讀書不能翻身過好日子,讀中小學毫不考慮地接受黨國教育,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那是一段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華,當時常遇到「鄉音無改」的師長,只是客居島國的羇旅者還沒有詩人筆下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黨國教育下的學子總想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擁抱長江黃河的夢雖虛幻但甜美,我高二懵懵懂懂時就加入為黨員,年少的靈魂和一般人一樣,認定沒有黨就沒有國、救黨才能救國,黨國洗腦還真徹底,唐山來的老師還勉勵優秀的我多汲取祖國的奶水,做個偉大的炎黃冑裔,當時的我深信不疑。
鄉間的男孩雖有升學的壓力,但對文史的熱愛不減,時常擁抱中國詩文,「雲淡風清近午天 … 將謂偷閒學少年」、「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這些瑯瑯上口的詩詞涵養了年少的我,「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又讓我栽進了司馬遷的殿堂,那是何等優遊恬淡又不知今夕何夕的歲月。
六○年代底負笈到嚮往已久的大學,指南山下道南橋畔的點點滴滴,至今依然讓我午夜夢迴永難忘懷,但也使我體會出小說家筆下「徬徨少年時」的苦澀。
懷抱著「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的心情,走進中文系的課堂,我失望了;因同學的厚愛,我當了學會總幹事,看到黨國怪現象,我忝為中國國民黨「知識青年黨部」書記長,太多的逢迎造假,使理想性高的年輕人卻步,「保釣運動」我恭逢其盛,當年訓導長在禮堂前跪求學生的情景歷歷在目,後來看到黨報如何顛倒報導,又如何為馬氏父子搽脂抹粉,我知道我該抉擇了。
當年台灣中文系受到北大或中大學風所影響,我們主要接受的是季剛大師下的考據訓詁之學,欠缺「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的胸襟,加上教席因戰亂難以穩定、不夠理想,有人上詩詞課大談古董,有人上易經教算命,有人教文學史講好幾堂拔牙齒,更多的是教思想史專書的,若不是嬉笑怒罵、就是翻譯解釋,原諒我不是刻意臧否師長,這真的是「小學而大遺,吾未知其可也」。
年少太輕狂,秉持著「一事不知儒者之恥」的信念,也去修習他系的課,如朱師叫好又叫座的「西洋政治思想史」,滿清毓老「孔孟荀哲學」等,讓我視界擴大,後來歷史系的課吸引我逐漸淡出號稱國學的系,我先後上了杜師和閻師的「史學方法」,尤其杜師讓我體會做一個史家的不容易,學養豐富之外,還要何等的虛心,清儒章學誠提出的「史才、史德、史學、史識」兼備談何容易;杜師不輕易就事論人,但我心中對某些人事物已有定見,謝謝杜師。
方法學的重要又在「史料導讀」的課程中得到驗證,不要人云亦云、道聽途說,以免貽笑大方,國學中以傳解經常誤解原義,注疏不論矣!
東引役畢,回到台北,那是黨外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對黨國的反抗已把「傳統下的獨白」、「醜陋的中國人」著作拋遠了,因緣際會「中壢事件」時我坐車去警分局,看到熊熊烈火,後來才知道,那是不長進的黨,派人放來栽贓的,我知道多行不義會自斃的。
改變我最大的,是就讀歷史研究所,我還是第一屆研究生,歷史之神真會作弄黨國,當時研究所設立的用意,是要多培養黨的化妝師,為黨漂白粉飾,可以繼續萬年執政,黨用心良苦,可惜事與願違,我或許就是一個例子。
閻所長為了使我們多瞭解,國共鬥爭中為何共產黨獲勝,找來國共兩黨黨史的專家都在課堂授業解惑,當時我「患在好為人師」,求知心比以往更熾熱,雖不能說「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亦不遠矣!黨國教授中規中矩的引導我們,只是白色恐怖使他們不敢面對黨國陰暗面,無法為我們解太多疑惑。我記得我提問「藍衣社」問題時,教授堅決說沒有這個機構,反而曾經是共產黨出身的郭教授(曾當過調查局副局長)與任教授,對學子說出較多的往事秘辛。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輩子讓我終生有孺慕之情的莫過於李定一教授了,他教授我們中國近代史,也教近代史料導讀,他是我真正啟蒙恩師,尤其他要大家好好研讀「中國近代史論叢」,要我們體會什麼叫經典作品,何為爛文章,何為歷史的分析。後來我認真拜讀後,才知道古人說的「讀破萬卷書,下筆如有神」,好像不是真的,因為皓首窮經,才覺得眼高而手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反而更不敢貽笑方家。
最讓我震懾的是李師當著黨國學生,批判起孫文「這個小癟三」何等的誤國,黨團何等的糟蹋人,課後我們到教授家談古論今,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那是我求學最愉悅的時光,更使我瞭然人世間的真假與虛幻,年幼時的偶像經過爬疏後竟如此不堪,今宵酒醒何處,不該是曉風殘月吧!
中國古儒常說「讀萬卷書要行萬里路」,說「汲山水以澡心,擷山雲以練性」,我束髮以來即喜歡旅遊,那一年和研究所同學自助旅行到神遊多年的「故國」長沙,走遊馬王堆、愛晚亭、嶽麓書院、湘江賓館、魯肅墓等,在岳陽國校聽了當地一群耄耋勇敢臭罵國共兩黨做了多少慘絕人寰的往事,我終於知道往事真的如煙了;最後到了「小范老子」(原諒我用這名字)筆下傳誦多年的岳陽樓,我想吟詠「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那種氣象萬千的時節,才發覺騷人墨客時常會引發人有「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禪境,但那不是南島語族的後裔該追求的,我不要追尋天邊美麗但虛幻的彩虹,我要好好擁抱腳邊真實可愛的玫瑰,雖然玫瑰多刺。
現在的台灣常有人說「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脫離中國建立台灣國,是大多數正常台灣人的願景,「風和日暖」不是一蹴可幾的,教育子民保鄉愛國不懼怕的情操何等重要,當年美國獨立時潘恩寫成《常識》,德國統一運動時費希特「告德意志同胞書」,發揮了相當大的功能,台灣要建立正常的國家,深耕才是正道,有人說「如今台灣教育界、政治界、媒體界等最缺少自由思想、獨立人格」,不是嗎?不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嗎?或許媒體改造較容易,新聞不要每天都在報導凶殺案、車禍、災難等負面消息,台灣媒體界病得不輕,請多報國際新聞與台灣的良善故事,多報導好山好水的旅遊景點也不錯,事在人為,看主政者魄力了。
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歷史可以帶給人借鏡或教訓,可惜就像我欣賞的俾斯麥說的:「聰明的人以別人的經驗為經驗,傻瓜的人以自己的經驗為經驗」,歷史的可貴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民主社會與帝王時代當然不同,可是領導人物豈能不懂引領民意的方法?只懂權謀或利益分配是不夠的。看到總統下台馬上身陷囹圄,情治首長一換人,他就莫名奇妙被起訴,真為台灣人悲哀。領導人或許可以從中國的「貞觀政要」或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君王論》作品中得到一些啟示吧!我服膺馬基維利的那段話:「領導者要像獅子那麼凶猛,要像狐狸那麼狡猾」,善用公權力,塑造公信力吧!謙卑、謙卑、再謙卑,說說就好了!
天佑我永遠的故鄉——台灣!
西洋政治思想史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O Chef Lab - 食物研究所 - 中秋月餅套裝
https://www.hktvmall.com/hktv/zh/search_a?keyword=O%20CHEF%20%E6%9C%88%E9%A4%85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水門案記者
#美國總統大選
#習近平外交思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IaxD4Sl0Yc/hqdefault.jpg)
西洋政治思想史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稍早最新的消息,高中國文教學文言文比例維持原本國教院研修小組的方案,也就是兩年來經過各界專業學者多方討論、並經過一兩百場座談及公聽會得出的共識。在此特別要向在這次課審會企圖推翻原案的風波中挺身而出的老師、學者們致敬,這當中包括我曾在台大國文課上受教的中文系教授們,你們辛苦了!
在這裡並附上下午中視新聞來訪問我的片段。我指出,課審會提案要推翻國教院文言文比例者,說穿了其實就是要「去中國化」,因為一旦談起文言文的經典作品,無論是孔子孟子或唐宋八大家,都與中國古人切不斷、分不開,這就有礙於他們塑造獨立於中國的「台獨史觀」。
然而,文化本來就不能硬用政治意識型態來詮釋。任何文學素養的養成,當然要從她歷經時代淬煉的經典讀起。比如我出身外文系,我們在學習西洋文學的過程中,也必須要上溯到希臘神話、新舊約聖經,更何況是世界上唯一仍「活著」的古文明、老祖先傳給我們的中華文化。
當語文教育也要置入偏狹的意識型態時,自然就會有荒腔走板的說法出現,如所謂唐宋八大家是「造神」,讀文言文會被洗腦成封建腐朽的忠君思想......等等。因為找不到理由,又不好直接說是為了「去中國化」,於是便又拿出「台灣本土」作為正當性藉口。
然而,要談「台灣本土」,認識老一輩台灣文學家,就更必須打好文言文基礎,因為他們很多不擅長用以國語(北方官話)為基礎的「白話文」表達,但在書寫上卻是非常工整、正統的文言文。如日據時期台灣的仕紳代表林獻堂,當他與梁啟超在日本見面時,一個是台灣人,一個是廣東人,各自方言不同,但卻能用共同熟悉的文言文書寫溝通。又如連橫的《台灣通史》,絕對是台灣本地文學的經典之一,亦是以文言文寫作而成。
如果文言文底子不紮實,便很難走進老一輩台灣作家的「漢學」世界,甚至還會鬧出笑話,那便是年初總統府硬拗的「自自冉冉」,還說要以閩南語或客家話讀。但不論是閩南語、客家話或國語,「自自冉冉」與賴和所作的詩中的下一句「歡歡喜喜」在平仄上皆不合律,惟有「自自由由」的平仄才會正確,這便是對文言文不懂、卻仍要以政治凌駕文化的傲慢。
我在之前便已點破,這次課審會透過幾個小屁孩提案,就想推翻專業學者耗費兩年討論的結果,這場戲實在演得也太粗糙。也因為手法太過拙劣,才會引發海內外眾多中文學者看不下去,超越政治,共同發聲捍衛文化。從這點也可看出,民進黨全面執政大權在握,為了貫徹文化台獨,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這次的風波雖暫時告停,以民進黨的個性,未來勢必還要折騰,在此也奉勸你們這些人一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有朋友看出我背後的那幅字寫的是什麼嗎?)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CqQO2WXE2M/hqdefault.jpg)
西洋政治思想史 在 映像授業 Try IT(トライイット)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Try IT 視聴者必見】
★参加者満足度98.6%!無料の「中学生・高校生対象オンラインセミナー」受付中!
「いま取り組むべき受験勉強法」や「効率的に点数を上げるテスト勉強の仕方」、「モチベーションの上げ方」まで、超・実践的な学習法をあなたに徹底解説します!
今月・来月のセミナー内容や日程は、トライさん公式LINEからご確認いただけます。
↓↓友だち登録はこちらから↓↓
https://liny.link/r/1655096723-1GOJPwzq?lp=gcZxVv
■■■■■■■■■■■■■■■
この映像授業では「【日本史】 近現代の文化19 明治の芸術1」が約8分で学べます。この授業のポイントは「①絵画(日本画) ②絵画(西洋画)」です。映像授業は、【今回のポイント】⇒【ポイント①】⇒【ポイント②】⇒【ポイント③】⇒【今回のまとめ】の順に見てください。
この授業以外でもわからない単元があれば、下記のURLをクリッ
クしてください。
各単元の映像授業をまとまって視聴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日本史」でわからないことがある人はこちら!
・日本史 導入・旧石器・縄文文化
https://goo.gl/78tpGX
・日本史 弥生時代
https://goo.gl/mYOAw4
・日本史 古墳時代
https://goo.gl/mOLXBo
・日本史 飛鳥時代
https://goo.gl/5UzFFL
・日本史 律令制度
https://goo.gl/vr18Mk
・日本史 奈良時代
https://goo.gl/wA0BtB
・日本史 平安時代
https://goo.gl/eRSrFe
・日本史 荘園公領制
https://goo.gl/3ZZze1
・日本史 院政と平氏政権
https://goo.gl/QyUATq
・日本史 鎌倉時代
https://goo.gl/Ax80Xb
・日本史 建武の新政と南北朝の動乱
https://goo.gl/I5Xzrq
・日本史 室町時代
https://goo.gl/HNXJSL
・日本史 戦国時代
https://goo.gl/kWnCyH
・日本史 ヨーロッパ人の来航
https://goo.gl/mPx31c
・日本史 織田信長と豊臣秀吉
https://goo.gl/AS34In
・日本史 江戸時代初期(家康~家光)
https://goo.gl/NG2UO8
・日本史 江戸時代の社会経済
https://goo.gl/7ZpyNH
・日本史 文治政治と三大改革(家綱~家慶)
https://goo.gl/hHLONd
・日本史 開国と幕末の動乱(家慶~慶喜)
https://goo.gl/cWJlpS
・日本史 明治維新
https://goo.gl/TvqIuE
・日本史 明治維新初期の外交
https://goo.gl/Tm9z5g
・日本史 自由民権運動と政党の結成
https://goo.gl/6sFm5M
・日本史 明治初期の経済
https://goo.gl/1avHYF
・日本史 内閣・憲法・初期議会
https://goo.gl/HyLY3c
・日本史 日清戦争
https://goo.gl/mzmdvj
・日本史 明治時代の産業発展(産業革命)
https://goo.gl/XMPjJQ
・日本史 日露戦争
https://goo.gl/vRLIJN
・日本史 大正時代
https://goo.gl/sCYlYs
・日本史 大正デモクラシー
https://goo.gl/v0jz6r
・日本史 昭和戦前
https://goo.gl/dsBgFF
・日本史 占領下の日本
https://goo.gl/ve5e4N
・日本史 高度成長から現在の日本へ
https://goo.gl/oDRMqA
・日本史 飛鳥文化・白鳳文化
https://goo.gl/iIhqNv
・日本史 天平文化
https://goo.gl/ntg732
・日本史 弘仁・貞観文化
https://goo.gl/61kwgC
・日本史 国風文化
https://goo.gl/1EGv1a
・日本史 院政期の文化
https://goo.gl/eNJvHw
・日本史 鎌倉文化
https://goo.gl/rMgpT8
・日本史 室町文化
https://goo.gl/Sbc5rJ
・日本史 桃山文化
https://goo.gl/3m5141
・日本史 江戸時代の文化(寛永期の文化~元禄文化)
https://goo.gl/gLEYDA
・日本史 江戸時代の文化(化政文化)
https://goo.gl/a7kimo
・日本史 江戸時代の文化(儒学)
https://goo.gl/I3HeXr
・日本史 江戸時代の文化(儒学以外の学問)
https://goo.gl/Zf8AcV
・日本史 文明開化と明治の宗教
https://goo.gl/JdJzDK
・日本史 明治時代の文化(思想・教育・学問)
https://goo.gl/WwRcC0
・日本史 明治時代の文化(新聞雑誌・文学・芸術)
https://goo.gl/YtJ0zf
・日本史 大正・昭和戦前前の文化
https://goo.gl/DkTo2m
・日本史 昭和戦後の文化
https://goo.gl/L8vJY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seK0yLd_K0/hqdefault.jpg)
西洋政治思想史 在 【政治哲學開箱系列】政治思想的全球轉向:為何轉?如何轉?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如果說,許多今日習以為常的 政治思想 ,當年都是誕生於帝國(主義)的脈絡中,並通過暴力和殖民來到東亞及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那我們又該怎麼面對這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