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迦耶見 』與『 補特伽羅 我執』的差異~日宗仁波切教授《略論毘缽舍那02》2011 03 19. 1.9K views · 4 years ago ...more ... ... <看更多>
「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 在 [心類] 薩迦耶見- 精華區Buddhis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 在 『薩迦耶見』與『補特伽羅我執』的差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 在 補特伽羅vs. 薩迦耶(上)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 在 如果你了知了各部派對薩迦耶見和無明的解釋 的評價
- 關於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 在 謂於俱生我執所緣的名言之我,執有自性成就。 薩迦耶見 的評價
- 關於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 在 Re: [地道] 身見,又稱為薩迦耶見,見道時斷除- Buddhism板 的評價
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 在 補特伽羅vs. 薩迦耶(上)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源自中道佛學會攝大乘論第六十四講,如源法師主講. ... <看更多>
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 在 如果你了知了各部派對薩迦耶見和無明的解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而《廣論》p171-6,承許八識的隨教行唯識派,它們承許無明跟薩迦耶見是異,它們所立的理由是,薩迦耶見有它很清楚的耽著境——補特伽羅獨立實體有我。薩迦耶 ... ... <看更多>
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 在 謂於俱生我執所緣的名言之我,執有自性成就。 薩迦耶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意謂薩迦耶見唯緣於我想而生之唯名言之我及唯自補特伽羅而為所緣,故薩迦耶見唯緣自相續。自相續是說, 依自己的蘊體而安立為我,不會依他有情的蘊體而安立為我。 ... <看更多>
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 在 Re: [地道] 身見,又稱為薩迦耶見,見道時斷除- Buddhism板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此由法與補特伽羅有差別故,當知有二名,法無我及補特伽羅無我。」 (諍論 ... 然非補特伽羅我執,皆是薩迦耶見。 若爾,何為薩迦耶見我執?薩迦耶見 ... ... <看更多>
補特伽羅我與薩迦耶見我有何區別 在 [心類] 薩迦耶見- 精華區Buddhis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摘自:《心類學》
雪歌仁波切
聞法動機
我們現在學習的是《大乘五蘊論》與《集論》裡的「心所」這部分。心所,非常重要
。因為,補特伽羅生生世世內心裡都有一個我,無始無終就有一個我,我這個續流,依靠
什麼?或者說,我這個續流的善惡好壞、快樂或痛苦,依靠的是什麼?依靠的是「心王」
。因此,心王很重要。雖然心王是影響我內心善惡、好壞、苦樂的主要影響者,然而,心
王卻必須依靠心所,換言之,心所會影響心王。所以說,我的好壞是靠心王的好壞決定,
而心王的好壞,則靠心所的好壞決定。因此,心王有多重要,心所也就有多重要。我們必
須好好學習心所這一塊。
正講
《集論》云:「於五取蘊有二十句薩迦耶見,謂計色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
在色中。如是計受、想、行、識是我,我有識等識,識等屬我,我在識等中,於此諸見,
幾是我見?幾是我所見?謂五是我見,十五是我所見。何因十五是我所見?由相應我所故
,隨轉我所故,不離我所故。薩迦耶見,當言於事了不了耶,當言於事不得決了,如於繩
上妄起蛇解。」P12-13
首先,我們要抓到的重點是「薩迦耶見乃輪迴之根本」。這個輪迴的根本,會一直不
讓我們脫離五取蘊的狀態,換言之,只要有我執存在,就無法脫離五取蘊的宿命。五取蘊
的取,即「輪迴」之意,也可以說「受到業與煩惱的控制」、「由業與煩惱造出來的」。
由業與煩惱造出來五蘊之後,它是我們所要取的、所要成熟的,它是我們要接受的。因此
,果報出來的時候即變成「五取蘊」。
五取蘊的「取」字,有時我們解釋為「所取」,有時則解釋為「能取」,本身這二種
都可以解釋。所取而言,業與煩惱造出來的五蘊,即曰「所取」;能取而言,業與煩惱造
出來的這個有漏的五蘊本身有一種體性,即「會不斷的再給我們有漏的五蘊」、「會不停
的讓我們造業、生起煩惱」,此有漏的五蘊本身就有這種體性。因為有這種體性,所以,
它的後面一定會有所取的五蘊。
五取蘊,既是所取也是能取,意指「它是因,也是果。」又是因又是果,就變成永遠
沒有一個結束,也就是「會不斷再輪迴」之意。因此,從五取蘊的「取」字這裡,即知它
又是因又是果,也就代表「輪迴」的意思。此即五取蘊的意義。
那麼,該如何解釋五蘊與我之間的關係呢?五蘊,與「我」有關,但是,這個關係是
「依五蘊上假名安立一個我」的關係。我,只是假名安立,而非自性存在、能獨立實質有
。然而,雖然我的體性是非自性存在、非能獨立實質有,但凡夫眾生如我等,卻不如此看
待,我們總是誤解了我跟五蘊之間的關係。因為誤解,所以很執著;因為執著,結果就一
直不停的流轉生死輪迴,一直不斷地取這個五蘊,故曰五取蘊。
由此可知,我執與五取蘊(輪迴)有關係。關係是什麼呢?即我執所緣的我,與五蘊
中間有一個關係,但我們在完全不清楚的情況下而錯認了它們的關係,這種認錯的見解,
即薩迦耶見。
薩迦耶見,也有人譯為「壞聚見」。五蘊就叫「壞聚」。聚,即五蘊,而壞,則是薩
迦耶見,即錯誤之意。怎麼樣錯呢?也就是把五蘊看成是很堅固、不容易壞滅的,而且,
也將依五蘊而存在的我視為能獨立實質有、有自性的一種我,這種錯誤的見解,即曰壞聚
見。換言之,薩迦耶見你所想的「五蘊」或「聚」是堅固的、不會壞的,但實際上,這五
蘊很容易毁壞,一點都不堅固啊。現在你們懂了吧?薩迦耶見是完全不清楚五蘊與我之間
的關係而有的一種錯誤見解,故名壞聚見。
壞聚見,會帶來一種…不好的夢!哈哈,或者說是…一種幻覺,此即輪迴。首先,薩
迦耶見錯認了五蘊與我之間的關係,而無始以來,此執著的因不斷的一直種下去,最後就
結果出這樣一個「奇怪的輪迴」、一種「幻覺」!平時,我們多把輪迴比喻為「如幻化」
,意思就在這裡。
如何終結這幻化的輪迴?《廣論》毗婆舍那有關「趣入真實性的方法」的段落裡,談
到應先辨認何謂真實性與不真實性。真實性,即法性、佛的法身、佛的果位,它是我們心
的本性;不真實性,就像業與煩惱二者的果報,即三界輪迴。因此,談到心原來的樣子時
,我們不說心的本性是輪迴,而是說佛性。所以,心的本性是佛性,即代表真實性裡有佛
,心原本的位置就有佛。
輪迴,不是真實性,它是像夢般的幻覺。雖說輪迴是幻覺,並不代表它不存在喔!輪
迴在量中也是存在的。那麼,該如何結束輪迴幻覺呢?首先要去除薩迦耶見。
輪迴的根源,就在於「沒有認識自己」、「不了解真正的我是什麼樣子」。我,並非
如薩迦耶見認為的那樣自性存在或獨立實質有,真正的我,是「自性空」。雖說我是自性
空、空,並不代表我不存在喔。自性空或空的意思是…它廣到無法計量,故名為空。也可
以說,緣起太寬廣了,因為很廣所以說是空。平常我們都說,修空性的人,心胸會很寬大
,就是這意思。因此,我們不能說空等同於不存在、沒有。
心的本性或我的本性,是一種「無我」。所謂無我,即超越我的情況,它的能力或力
量超級強!哈哈,也就是它的能力…不可思議,完全無法量解(無法以量去認知)。因此
,要還原心的本性(無我),必須去除薩迦耶見。如果我們仍保有薩迦耶見錯誤顛倒的見
解,將無法脫離五取蘊的狀態。
你們要知道,有時我用「五取蘊」,有時則用「五蘊」,這二個不一樣喔!有些人會
誤以為五蘊和五取蘊是一樣的,其實不然。五蘊而言,佛也有五蘊,因為佛也是補特伽羅
;但五取蘊來說,則只有輪迴裡面才有。因此,講補特伽羅,就代表是五蘊,而非五取蘊
。但現在,我們是五蘊跟五取蘊都連在一起…站在一起,但這不代表五取蘊結束時,五蘊
也一併結束。五蘊一直會在,但五取蘊,則有結束的一天。
總之,我們對「我」執著,視之為有自性、能獨立實質有,這個時候,我們是先在五
蘊上執著,接著在我上執著,而且,二種執著是連結在一起的,並非前面是前面,後面又
是另外一個新的東西。不是這樣子的。
五蘊上的執著與我上的執著連在一起,是什麼樣子呢?《集論》談到了四個,即「色
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色受想行識五蘊裡,每一蘊都是如此。以色蘊
為例,我與色蘊,都是在有關係的當中執著,而不是沒有關係下的執著。《入中論》科判
裡,你們有注意的話會發現,我與蘊在體性異的情況下也會有一種執著、我執。所以,《
入中論》就提到了五種我執,第一「色是我」,第二則是「我與蘊體性異之下的一種我執
」,第三是「我有諸色」,第四是「色屬於我」,第五是「我在色中」。其中,第二種「
我與蘊體性異之下的執著」,乃外道的主張,他們認為我與蘊體性異的情況下我是有自性
的。因為這屬於外道的看法,所以,《集論》就沒提這點,僅談到我與蘊體性一之下的四
種我執,即「色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
「色是我」這種執著,比較簡單,大家容易理解,但第二跟第三,就有點麻煩了,因
為,對我們內心的想法而言,這二個道理有點難以區別,但實際上,就內心的執著來說,
這二種是不一樣的。「我有諸色」意思是我與色法「同時存在」、「同時有具備」,沒有
前後之別;「色屬於我」,則是「色法依賴我、依靠我」的意思。執著的時候,就不一樣
。接著,「我在色中」,即「我依賴色法」,這比較容易理解。
無論如何,雖然我與色蘊有體性一的關係,但此關係的同時,還是有一個「能獨立實
質有的我」的執著。《集論》屬唯識宗的觀點,因此,現在不談「自性有」這部分。總之
,我是能獨立實質有的執著,由何而來?它是受到什麼影響而有的呢?這是由於,蘊本身
是實質有,而我與蘊乃體性一的關係,所以,我自然也是實質有了。
實際上,蘊與我,有點不一樣。比如說,手在這裡,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指出來,然而
,我在哪裡?卻指不出來了。因為,我,有時是心的感覺,有時是頭腦的感覺,有時甚至
無法指出來…,因此,我是一種名言安立的法,但我的手,則不然!手是實際上可以指出
來的。所以說,五蘊本身是實質有,但我則非實質有。
但現在,因為五蘊是實質有,所以就影響到我也變成實質有了,為什麼會如此?這是
受到「我與蘊體性一」的關係所致。因此,我與蘊體性一的關係下,會產生我是能獨立實
質有的這種執著。我們要知道,我與蘊體性一,這沒有錯,然而,若是在體性一的情況而
執著我也是能獨立實質有,那就不對了。
「色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這四種執著裡,第三與第四相互對照下
,很容易理解。色屬於我,即色依賴我之意;我在色中,則是我依賴色的意思。但對照「
我有諸色」與「色屬於我」,則很容易搞錯,因為看起來實在差不了多少。但實際上,還
是有差別的。我有諸色,即我與色同時存在;色屬於我,則是色依賴我,也就是先有我後
有色依賴我。可以理解嗎?色蘊理解了,其他的受想行識等蘊,也可依此類推,都一樣的
。
問:您說…我有諸色,即我跟色其實是同時存在,也就是說要不這二個同時存在,要不
然同時不存在,是這個意思嗎?那色屬於我,您說是色蘊依賴我。所以,我若不存
在,色蘊也不會存在。那後面的我在色中,則是反過來。可以這樣理解嗎?
答:嗯…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這三個,乃「我所的薩迦耶見」,色是我,則
是「我執的薩迦耶見」。後三者,都是我與蘊連在一起的執著,即我所的薩迦耶見。
所以,我所的薩迦耶見執著的時候,就可如你所說的,可將我與蘊區分為同時或不
同時。若同時,則是第一個( 我有諸色 );不同時,即後面兩個( 色屬於我及我在
色中?)。
問:體性一,跟廖老師翻的「體一」和「同體」,意思是一樣的嗎?
答:一樣。
《集論》云:「如是計受想行識是我,我有識等識,識等屬我,我在識等中,於此諸
見,幾是我見?幾是我所見?謂五是我見,十五是我所見。」P12五蘊裡,每一個蘊都可
以區分出這四個執著。第一個「色是我」,乃「我執的薩迦耶見」,即「我見」,而後三
個「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則是「我所的薩迦耶見」,即「我所見」。我所
見有三,乘以五,即有十五個我所見;我見有一,乘以五,即五個我見。大概是這樣。
《集論》云:「何因十五是我所見,由相應我所故。隨轉我所故。不離我所故。薩迦
耶見,當言於事了不了耶,當言於事不得決了,如於繩上妄起蛇解。」P12-13
薩迦耶見,即壞聚見,它是完全錯誤的一種想法。薩迦耶見一詞,應該是梵文直接音
譯,而梵文的原意,則是「壞聚見」的意思。無論薩迦耶見也好,壞聚見也好,直接從字
面上即可理解到「薩迦耶見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為什麼?一如前述,壞聚的壞本身,即
容易壞滅的、不堅固的。但薩迦耶見,卻不這麼看,薩迦耶見顛倒地把它看成是堅固的、
不會壞的性質。一樣的道理,「薩迦耶見,當言於事了不了耶,」意思是…它是理智性能
夠觀察的嗎?還是理智性不能夠觀察的?答曰:「當言於事不得決了,如於繩上妄起蛇解
。」薩迦耶見,禁不起理智性的觀察,因為它完全是錯誤的,只要一觀察即破綻百出,一
觀察就能抓出它的錯誤而破除它,故曰不得決了。所以,薩迦耶見,像什麼呢?即如於繩
上妄起蛇解。我們凡夫都知道把繩視為蛇的心或認知是完全錯誤的,大家都知道的。同理
,薩迦耶見也是如此,它是完全錯誤的,完全不得決了的錯誤認知。
問:您剛剛說,五取蘊只有輪迴才有,五取蘊結束後五蘊都還存在,那為什麼無色界的
眾生就沒有色蘊呢?
答:應該這樣子說,無色界的眾生只是暫時沒有色蘊而已,並不代表他永遠都沒有色蘊。
說是無色界的眾生,就只是暫時是無色界而已,因為他還在三界輪迴之中。但無色
界最後,也是成佛嘛,他成佛的話,一定有五蘊,一定有五方佛,所以也會有色蘊。
問:他為什麼沒有色蘊呢?
答:他只是暫時沒有色蘊而已。為什麼呢?應該這樣子說,無色界的眾生呢,好的色蘊
沒有出現,壞的色蘊也暫時停掉了,大概是這樣的一個階段。色蘊,可分為「有漏」
與「無漏」二種。無漏的色蘊,成佛才會有,但有漏的色蘊,則存在於欲界與色界
之中。因此,無色界的眾生,既沒有無漏的色蘊,也沒有有漏的色蘊。雖然無色界
裡沒有有漏的色蘊,但這只不過是暫時的一種現象,不代表他們將來完全都不會有
色蘊,不是的。就像我們吧,過去生也都去過無色界,然後,又從無色界回來而有
現今的色蘊。因此,色蘊來說,只是到無色界那邊暫時停掉而已,不能說永遠都沒
了。
對於無色界的眾生而言,有漏的色蘊為什麼會結束呢?這是因為他一直反感種種樂
受、享受。當他由初禪二禪…一直往上走的時候,對於外在的色聲香味觸,甚至連
內心的感受、樂受,都十分反感、討厭。定力愈高,就愈反感,甚至完全不能接受。
這個時候,連外在的色聲香味觸,都會暫時停掉。
轉自:道次世界
https://lamrimworld.org/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13703179.A.192.html
※ 編輯: cool810 (123.205.66.248), 10/19/2014 17:01: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