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考高分就能翻轉後半輩子?前提是你的人生沒被「偷走」】
現年36歲的陳春秀,在2004年高考被告知落榜後,她為了生計只能四處打工;為了一圓沒能完成的大學夢,2019年重新報考高考,她卻偶然發現自己的身份,早已被人冒名頂替。
但是,像她這樣人生被「偷走」的人,其實遠遠超過我們想像。
#在中國有好多好多陳春秀
1977年,當鄧小平恢復高考制度後,身為吉林省懷德縣的一名上海知青,張俊華突然覺得人生有了希望,如果能考上大學,就能「跳出農門」,實現自己考上博士的理想。
考完試後,張俊華收到了來自通知,說他沒能達到規定分數,因此大學無門。但通知上問說,他是否願意進一個叫「梨樹師範學院英語系」的中專。
當初身無分文的張俊華,得知能在師範免費學習,就一口答應了。但他不知道的是,分數被調包了。
#酒後吐真言的權力真相
1989年,張俊華已在德國攻讀哲學。當時他跟從上海趕來的老朋友一起進了餐館。可能喝了一點白酒的作用,這位老同學「酒後吐真言」,說他當初高考的分數是到了,只是後來被另一個高幹「調包」了。
雖然他對這酒後真言很感激,但為什麼老同學不在當初就說出口?也許,怕他馬上去講「公道」?儘管如此,因為他當初在半工半讀,實在忙不過來,所以也沒有進一步思考。
#被調包的人生與不公道的中國
但今天回想,上面提到的陳春秀以及張俊華,實在只是冰山一角。真正那些「埋在土裡」的,永遠無法得知的「冒名頂替」和「調包」的數量,遠超我們想像。
但要知道的是,敢「冒名頂替」和「換包」的人,大都與權力有關。能操縱這類事件的人是權力的象徵。若是如此,張俊華對於目前那種追查或是「高舉輕放」的動作並不看好。
因為,很多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不可能像他一樣偶然得到訊息。況且,已經得利的幹部及其子女,絕對不會向你主動懺悔。
但在中國,除了高考成績被高幹調包,政府欠老百姓的其實更多。中國自古就有「公道自在人心」之說,但在還一個公道之前,人民卻連真相都難以得知,比方說文革、比方說六四……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