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在年輕時都會幻想自己是主角,但出社會後才發覺自己只是一個配角,甚至只是一顆小螺絲釘。因為不接受現實,依舊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因此,才會唸不得又經不起罵,以及不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等有了一定歷練後,才會接受現實,走出幻想,開始真正的人生,因此,若想要成長,每個人都勢必會經歷從水蜜桃進化成草莓,再從草莓進化成人的時期。
不過,我也不認為年輕一代有比較自大不禮貌的問題,活在自己世界,自大又沒禮貌的老一輩人也多得是,畢竟,不是年輕就代表沒教養,沒教養的人也會長大變老。
總之,一個人的智慧與素養以及責任心,不一定會隨著年紀增長,都是教養與歷練的問題,要從草莓進化成人,還是退化成豆腐,都由你自己決定,跟幾年級沒有關係。
--------------------------------------------------------
每個世代的人都有著不一樣的特色,1981年至1990年出生的人被稱為7年級生,而1991年至2000年的人則為8年級生,這兩個年代的人在職場上擁有什麼樣的差異呢?一名網友就發文提出這個疑問,好奇8年級生是不是真比7年級生勇敢。貼文曝光後,立刻引發熱議,有網友就回應,「是,多數比7年級生有種」、「那不叫勇敢,叫爽」。
這名網友在PTT的Gossiping板上,以「8年級在職場比7年級勇敢是真的嗎」為題丟出討論,根據他的觀察,8年級生如果在工作上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就會索性不上班,甚至還可能提出檢舉,反觀7年級生則比較會忍耐,「8年級在職場比7年級勇敢,請問是真的嗎?」
貼文一出,有網友就回應,「論奴性,是的」、「7年級還保有戒嚴時代培養下來的奴性」、「7年級比較憨厚,不太敢出頭」、「7年級比較奴」、「8年級都很有個性」、「真的,遇過3個8年級生跑個車去泡客戶的,真的不怕得罪人、被主管電耶」、「8年級大好大壞,神的很神、雷的很雷」、「我請好幾個8年級工讀生,有責任感的人是少數」、「8年級完全沒有職場倫理」。
原文網址: 8年級不爽就走!職場上「比7年級更勇敢」 網指1關鍵:沒社會化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1925960#ixzz6nejjCcFX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
被主管 電 ptt 在 藍白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逃避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一位記者朋友邀訪,他發現越來越多三十初頭的年輕人,寧可選擇職離旅行也不留戀於公司升遷,他想知道我的看法,甚至丟了一個難題「旅行是一種逃避嗎?」
我並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反問對方:「你覺得工作是一種逃避嗎?」
於是我想起自己在職場上逃避的那段時光。
當時我26歲,好不易容找到一份業務工作。但在之前剛經歷完一年的頹廢人生,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大多都在PTT打工版找零工,資訊展賣筆電、騎機車發IKEA型錄,同時也面試好幾間奇怪的公司,做幾天就閃人了。
每當親朋好友得知我的近況,都會替我捏把冷汗,勸我趕緊找份正職。
所以當有了正職工作後並且是上市公司,身旁的人都投以羨慕眼神,但這種虛榮感只維持一陣子,之後常常會感到莫名的沉重與鬱悶,始終找不到根源。
每早起床後,我會逃到公司,為的是不要遲到;每天打電話陌生開發,我會逃到電話筒裡,不想被主管盯上;晚上加班到八、九點,我會逃回家,去享受夜晚的破碎時光。
直到某天讀了一段話「數數一天之中有幾個微笑?這是最棒的生活石蕊試紙,可以測試自己的人生幸福感。」
我當下直覺自己活得好失敗,27歲的我除了工作之外還有什麼?
不久之後,我就跑去旅行了,身旁的人都認為我是逃避,我根本懶的解釋,因為越解釋越無力。
一年的旅行經歷有好有壞,旅行並沒有帶來多麼驚人的成長,在我看來只是比較多時間陪伴自己,懂得正視生命中的缺角,更重要的是會微笑了。
我的旅行是逃避嗎?當然是。
至少逃完後讓我看見工作很重要,工作可以讓你有能力照顧重要的人、工作能微笑,旅行才會大笑、工作是苦悶生活的試煉,旅行是快樂生活的考驗。
我認為這是一種重要過程,好比逃家的人會比較想家。
地球之所以是圓的,或許就是要讓人一直逃,最後才可以回到原點。如果我們能把事物看得圓融一點,也許逃避是個健康的缺點,反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文章節錄《給回來的旅行者》
購書任意門 https://goo.gl/u1a68j
(圖說:火哥爬山時也會想逃避爬山和穿鞋。)
被主管 電 ptt 在 藍白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逃避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一位記者朋友邀訪,他發現越來越多三十初頭的年輕人,寧可選擇職離旅行也不留戀於公司升遷,他想知道我的看法,甚至丟了一個難題「旅行是一種逃避嗎?」
我並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反問對方:「你覺得工作是一種逃避嗎?」
於是我想起自己在職場上逃避的那段時光。
當時我26歲,好不易容找到一份業務工作。但在之前剛經歷完一年的頹廢人生,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大多都在PTT打工版找零工,資訊展賣筆電、騎機車發IKEA型錄,同時也面試好幾間奇怪的公司,做幾天就閃人了。
每當親朋好友得知我的近況,都會替我捏把冷汗,勸我趕緊找份正職。
所以當有了正職工作後並且是上市公司,身旁的人都投以羨慕眼神,但這種虛榮感只維持一陣子,之後常常會感到莫名的沉重與鬱悶,始終找不到根源。
每早起床後,我會逃到公司,為的是不要遲到;每天打電話陌生開發,我會逃到電話筒裡,不想被主管盯上;晚上加班到八、九點,我會逃回家,去享受夜晚的破碎時光。
直到某天讀了一段話「數數一天之中有幾個微笑?這是最棒的生活石蕊試紙,可以測試自己的人生幸福感。」
我當下直覺自己活得好失敗,27歲的我除了工作之外還有什麼?
不久之後,我就跑去旅行了,身旁的人都認為我是逃避,我根本懶的解釋,因為越解釋越無力。
一年的旅行經歷有好有壞,旅行並沒有帶來多麼驚人的成長,在我看來只是比較多時間陪伴自己,懂得正視生命中的缺角,更重要的是會微笑了。
我的旅行是逃避嗎?當然是。
至少逃完後讓我看見工作很重要,工作可以讓你有能力照顧重要的人、工作能微笑,旅行才會大笑、工作是苦悶生活的試煉,旅行是快樂生活的考驗。
我認為這是一種重要過程,好比逃家的人會比較想家。
地球之所以是圓的,或許就是要讓人一直逃,最後才可以回到原點。如果我們能把事物看得圓融一點,也許逃避是個健康的缺點,反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文章節錄《給回來的旅行者》
購書任意門 https://goo.gl/u1a68j
(圖說:火哥爬山時也會想逃避爬山和穿鞋。)
被主管 電 ptt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前陣子Ptt論壇上,又出現了鄉民在討論「葉佩雯」的話題,我記得我在某支試駕影片結尾,有說要來聊聊這個話題。
來吧,就是今天。
內容請看影片,結論:
我相信每家都跟廠商合作過,但每次都雀屏中選?別想太多,這行業的景氣一直都沒那麼好。
---------
以下是影片內容的文字稿:
我們經常都可以看到某些影片或者是文章下面的留言,說這篇就是葉佩雯,然後開始批判這種收錢的行為,或是推論一些他收錢的可能性。
其實只要是經營媒體,不管是大企業的媒體,或者是個人經營的自媒體,跟廠商合作作業配,這都是無可避免的,而且有更多的時候,這是媒體必須賴以為生的謀生之道。
道理真的十分簡單,因為每天要發佈那麼多的訊息,或者是定期要發佈很多消息給沒有付錢的社會大眾知道,這些人力、物力,當然也要靠收入才能有辦法繼續堅持下去。
因為媒體提供的就是內容傳播,所以他們賣的就是消息的置入,他們不是實體店面,所以沒辦法從實際的商品中,跟消費者換取利潤。
也有部分媒體有從事實際商品買賣的項目,但是以公司經營的角度來說,實體銷售是實體銷售,媒體經營是媒體經營,這又在內部方向上面兵分兩路來進行。不要以為在公司內部從事實體銷售的部門,會跟產出內容的媒體部門,因為是同公司就能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這個事情是不存在的。
說到這邊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認同這個講法,但是一定也有人會說:
「業配沒問題,但是你不要假裝公正,但骨子裡其實是業配,這就是欺騙的行為!」
沒錯,我也認同這樣的做法,但事實上,這是非常難以執行的一件事。
因為廠商手下的行銷人員,他們希望的行銷模式,就是以有口碑的媒體人講出具有公信力或寫出具有值得信賴的話語,來推薦自家的商品。他們不希望內容像電視廣告那樣直白明顯,因為那樣的說服效果並不好。充其量,也只能說加深觀眾印象的效果而已。
舉個例子,你可以發現某些內容不是業配的時候,創作者他敢大膽地標明「這不是葉佩」,但其他被懷疑是有業配合作的內容出現時,你會發現並沒有人明顯的標注「廣告」之類的字眼。因為當廣告或業配的內容被明顯標示時,這個訊息就很容易被忽略跳過,或者是直接被判定為不具參考價值,這肯定不是廠商付費之後希望得到的結果。
有人會說,難道你們做媒體、記者,就沒有一些職業道德嗎?你不就應該替觀眾消費者把關嗎?
真的應該是這樣沒錯,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教科書的內容,在現實社會上有時並不管用,聽起來蠻慘的,可是實際上就是如此。
尤其是當公司的盈利來源,有非常一大部分是廠商所提供的廣告支出時,這時候在接下業配時,想要堅持自己理想原則的底氣,當然是非常不夠的。
我也非常老實的承認,我在媒體公司上班時,也以爭取到廠商的預算為榮,只要能爭取預算進來,我在老闆面前就有面子,我在同事面前份量就更充足,我以爭取到廠商預算為優先考量,這個想法,最後出來的當然就是內容上面不敢得罪廠商,下筆之前三思而行,完全無可厚非的狀況啊。
沒錯,曾經我在剛入行時,也覺得應該就事論事,說實話做真正的媒體人、替讀者觀眾把關,但是當你的內容送到上面,被主管曉以大義之後,一年兩年三年下來,你也知道遊戲規則是什麼了。也有人會有所堅持,所以大致上當他感覺氣氛不對,很早也就離開這個行業了。所以說,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那麼業配,而是很多願意堅持原則的人,他們的確很有可能不會在媒體界流連太久。
所以我現在結論就是:媒體人就是拿錢辦事,毫無職業道德嗎?
當然也不是這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但是我們在面對這樣子艱難的環境中,如何能夠一方面生存下去,另一方面又不違背自己的道德良知,這就是一個輕重的問題。
是的,有時候你看到的是:重重提起輕輕放下,臨時失憶忘了提,形容詞好像模棱兩可,優點講了20分鐘、缺點講了20秒,這些拉拉雜雜的現象,就是輕重之間的拉鋸。
說重了,下一次的預算可能再也不會來了,說輕了,觀眾現在就用鍵盤好好給你上一課!
不過我真的跟大家講,有時候大夥期待媒體人該如何罵這台車或這件事,但對方卻沒有做出滿意的表達時,真的不是業配所造成的,只是長久以來,我們講話至少會比較文雅,有些形容詞會點到為止而已。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說的那麼激動~
真的不要跟我說有些網紅開口閉口都是三字經、很帶種,這在我們車界真的是完全不可能看到的事。
另外,跟廠商合作久了,彼此都是有交情的,所謂見面3分情,下手一定要砍到見骨才能停嗎?
我們車界的媒體人,說真的比較老實,就像直男一樣,不像政論節目的名嘴,充滿了誇張的綜藝效果及表演慾,所以麻煩不要期待他們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表演,想要看罵人,不如到大型論壇看車友的留言回覆,那樣比較過癮也比較快。
一定也有人會說,我看有些車界媒體人上了電視,倒是挺會演的啊。沒錯,當到了電視這個平台之後,電視製作單位要的就是那樣的效果,我相信那些政論節目名嘴,私下跟他講話一定沒那麼激動,但沒辦法,這就是遊戲規則。能照著規則走的人,就能夠在那個平台繼續留下來,如果像我這種講話平淡無奇的,就只能留在自己的網路世界,這一切都是很公平的。
其實,每個人都在被現實所支配,營利單位就被營收支配,就算是上學的學生,也要聽師長爸媽校規的規範,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想做就做,可以完全不考慮後果。
我相信上班族一定很多時候的人覺得上面的主管很瞎,或是主管也會覺得下面的手下怎麼老對著幹,但是真的不爽,難道就離職嗎?或者是把那個傢伙給開掉嗎?不都是還有一大片模糊空間,彼此都在妥協,都在拉鋸或是磨合中。
業配就是這樣,你覺得這家伙沒有道德底線、或是沒有良心,但他也有很多無奈,我們看不到,只有他自己默默的吞下去。所以我們在看任何消息時,都可以持著保留的態度,可以參考對方釋出的訊息,也可以堅守自己的印象,但是留言攻擊一下對方,其實也不是那麼必要。
有很多朋友喜歡猜測我們車界的影片都是收了業配錢才播出或發布的,我可以很老實拍的胸脯跟你保證,有部分是業配收了錢,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沒收錢的!
真的每支影片都能收點錢,那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看到就有很多同業消失了、幹不下去了、轉行了、倒閉了,車商真的錢多到這樣子亂撒嗎?
這行業真的這麼幸福美滿?
這簡直是幻想的太離譜了。
很多沒收錢的內容,被大家看起來像是業配,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因為擔心說話太刺激被廠商討厭,以至於以後沒有合作的機會,加上彼此之間本來就是互相認識的,所以下手就會有輕重,言語就會帶保留,只是如此而已。
當然,有很多同業朋友她本來說話就是那麼的溫文儒雅,並不是什麼業配的問題,他的談吐本來就是比較溫馨,這都不用懷疑他們的內容都是收過錢的。
就我自己的例子,我剛才不是說過我以前在公司以接到葉配為榮嗎?那現在為什麼不去找葉配了呢?不是我良心發現,或者是我知道悔改了,而是我實在是了解在這個業界要接到廠商的業配錢,實在是有夠有夠難啊!
我的個性說白了、不是那麼隨和的人,所以我知道我一個人獨立作業肯定是拿不到錢,既然拿不到,那就乾脆別拿,想都不要想,自己不要去跨那一步,這樣子活得會快樂些。
我在業界也有一段時間了,看過很多同行絞盡腦汁跟廠商爭取預算,但最後廠商就是一年只給個3、5萬,合作個一次 ,然後剩下的日子完全不做任何配合,就算你提了再好的合作案,對方都是敷衍你,不給你合作的機會。這樣子真的很磨人!
給的錢少的可憐,然後接下來的一大段日子,你很多事情的報導方向就會語帶保留,怕傷了和氣,破壞下次的合作。其實廠商也真的沒有付錢給誰~
於是當我獨立出來作業後,我不想再過那樣的日子了,所以才會說我要找另一個營收的管道來支撐我自己做下去。
如果真的每次影片都能收錢,你以為我會像現在這樣孤零零地一個人過著嗎?我的影片還會保持中立、有時講出廠商不想聽的話嗎?我有那麼神聖嗎?我自己都不這麼認為。
有錢能使鬼推磨,鬼都能動了,何況我還是個人。
最後這段話留給廠商的行銷人員:
其實產品能不能賣,真的不能只想靠包裝。
本來就是能賣的產品,之後再加上好的包裝才會賣得更好。
我看過有廠商找周杰倫來當代言,或是找車界大咖來做業配,但後來這些產品真的都大賣了嗎?
並沒有啊。
原本產品設定是能賣的,之後再找口碑人士來行銷,等於是錦上添花;而原本產品設定就不到位,找誰來都無法起死回生的。
另外,總是要求媒體人員把業配內容包裝成真實客觀的樣子,但其實現在的觀眾讀者都很聰明,一眼就能看穿這個伎倆,這方面真的不要太天真,倒不如把產品的規格配備、價錢,一開始就真真實實的弄好一些,這樣子我們在幫忙做業配的時候,講出來的話、寫出來的字,才更有底氣更加具有說服力。
推薦閱讀:第一美人「葉佩雯」出席各類媒體活動...
https://bit.ly/2EGDoD7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