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7/18 (忽必烈主播)
* 截至當地時間週六(7月17日)晚上9時,德國洪災造成的死亡人數已達143人,仍有大量民眾下落不明。
隨著降雨中心逐漸向德國南部和奧地利等地轉移,著名旅遊地國王湖所在地、巴伐利亞州上巴伐利亞行政區的貝希特斯加登縣當天宣佈進入「災難狀態」。當地一名發言人表示,洪水已造成大量泥石流,當地消防部門已經不堪重負。當地政府呼籲民眾避免待在地下室,同時不要上街。
德國洪災遇難人數升至143人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18-117044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泰國星期天(7月18日)新增1萬1397起冠病確診病例,連續第三天刷新單日新增病例數紀錄。
泰國單日新增病例連續第三天創紀錄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18-117044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根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發佈的最新數據,截至當地時間7月18日0時(新加坡時間7月17日23時),韓國新增1402起本土病例、52起境外輸入病例;死亡病例則增加2起。
韓國疫情自6月底再度惡化,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一路攀升,7月6日更飆升至1000起以上水平。韓國單日新增病例已連續12天保持四位數,時隔一周再創下週末最高水平。
自今年6月底到7月初,各級學校紛紛放假,不少家庭與年輕人聽到解封在即,趁著暑假開始前後,出外旅行或聚會飲酒。而各地零星感染持續,Delta病毒也趁機擴散,短短一週Delta已取代Alpha變種病毒成為主流,至7月10日為止,Delta病毒已累計有790人感染。
近兩週的確診者,絕大多數為10歲至40歲的青少壯年人士,大部分仍未接種疫苗。感染途徑不明的比例回升至30%,讓防疫部門如臨大敵。
儘管每天死亡人數都在個位數,醫療體系負擔照護重症病患的量能,當下仍屬充裕,但在南韓疫苗接種率才剛達到30%、只有歐美國家一半的情況下,青壯年人士若大規模感染,對已遭受摧殘的經濟與社會日常,將會帶來更多負面影響,南韓政府不敢掉以輕心。
韓國新增1454起冠病確診病例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18-117044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新加坡社區冠病病例再次激增,明天起堂食人數頂限回到兩人一組,但部分情況下對已接種疫苗者的限制維持在五人。受訪專家表示,首次實行差別待遇,有助激發公眾接種疫苗。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Paul Tambyah)昨天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援引法國的例子,在當地規定已接種疫苗者才能進入咖啡館後,疫苗接種率大幅上升。
新加坡淡馬亞教授: 最新防疫措施 實行「差別待遇」 可推動接種率 https://www.zaobao.com/news/singapore/story20210718-117033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逾千名國際專家指出,英國政府要如期於週一(7月19日)解除幾乎所有防疫措施的做法將對全球構成威脅,為可抵抗疫苗的變種病毒提供傳播的溫床。有科學家甚至形容這等同「蓄意謀殺」。
1200多名來自各國的科學家和政府顧問週五參加線上緊急會議,對英國解封計劃表達嚴重關切。他們警告,英國與全球連接,意味著任何新型變種病毒都可能通過英國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
專家:英群體免疫策略如蓄意謀殺
倫敦大學學院臨床作業研究中心主任佩格爾在會上說:「由於我們是全球旅遊樞紐,任何成為英國主要傳播毒株的變種病毒都可能傳到全球其他地區。英國的政策不僅影響我們,也會影響到其他人。」
這些專家認為,約翰遜政府宣佈全面解封是魯莽且沒有科學依據的決定。
哈佛醫學院前研究員哈茲爾廷說:「我擔心的是,美國許多州屬會衝動地效仿英國……英國人口的疫苗接種率和我們一樣,看到英國病例迅速增加,我感到非常沮喪。」
他指出,英國追求群體免疫的策略將導致成千上萬的人死亡。「我認為群體免疫的策略其實是蓄意謀殺……這項政策是災難性的。」
新西蘭政府的一名顧問科學家告訴與會者,他對英國採取的做法感到震驚。奧塔哥大學公共衛生教授貝克說:「在新西蘭,我們在科學專業方面一直以英國馬首是瞻,這就是為什麼當英國連基本的公共衛生原則也不遵守時,我們如此詫異。」
英國確診病例在解封前夕持續上升,週五新增5萬多起,是自今年1月15日以來半年新高。
就連英國首席醫療顧問惠蒂也不贊同政府的決定。他警告,英國可能很快再次陷入危機。「我們不應該低估事實,我們會以驚人的速度再度陷入麻煩。」
數據顯示,英國已有67.5%成年人口完成兩劑疫苗接種,87.6%接種至少一劑,尚未接種者很多是最近才納入接種計劃的年輕人。
為了不對醫療體系造成更大壓力,英國週六宣佈將把9月開始的冬季流感疫苗接種計劃擴大到3500萬人,包括高年級學童和所有50歲以上的民眾。
由於近鄰法國的冠病病例也持續激增,英國政府同時宣佈,解封後從法國回國的公民都必須隔離,包括已接種疫苗者。
逾千名專家指英國解封 將成病毒溫床對全球構成威脅 https://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210718-1170359?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國務院官員週五表明,美對派員訪華以及同中國之間的高層談判,美國持開放務實的態度。
美國國務院週四宣佈,副國務卿謝爾曼將從星期天開始訪問日本、韓國和蒙古,但沒有提到中國。當時有消息稱,因為中國拒絕讓謝爾曼與中國副外長樂玉成會面,美國因此暫停謝爾曼前往天津的計劃。後來,《南華早報》又引述消息,謝爾曼將在下周在天津會見中國副外長謝鋒,以討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會晤的可能性。
美副國務卿下周或赴華 探討布林肯王毅會晤可能性 https://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210718-117036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警告,德爾塔變種病毒已成為全球包括美國的主要傳播毒株,全美的冠病確診病例因此持續激增,而新患者多數尚未接種疫苗。當局因此呼籲人們趕緊接種。
CDC主任瓦倫斯基週五在記者會上說,過去一周國內的新增病例激增了70%,新增死例也多了26%。
過去一周出現新增病例大增的阿肯色、佛羅里達、路易斯安那、密蘇里和內華達等州,疫苗接種率都低於全國平均。
美冠病確診病例持續激增 新患者多數尚未接種疫苗 https://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210718-117036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新加坡裕廊漁港和芳林巴剎與熟食中心感染群擴大,病毒可能蔓延到其他巴剎與熟食中心,衛生部籲請公眾避開繁忙時間上巴剎或到超市購物。
漁港感染群或蔓延 衛生部吁公眾繁忙時間勿上巴剎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10718-117032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越南政府週六(17日)宣佈,從下週一起,南部16省將收緊管制措施以遏制冠病疫情。新管制措施將為期兩個星期。
75%的新增病例出現在南部,並以胡志明市最多。
越南南部16省下周起收緊管制措施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17-117032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根據一個由頂尖氣候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的快速歸因分析,如果沒有氣候變化的影響,6月底美國和加拿大部分地區創紀錄的熱浪幾乎不可能發生。由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變化使得熱浪發生的可能性至少增加了150倍。
分析:今夏極端洪水和高溫與氣候變化不無關係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17-117032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印尼國家抗災署週六(17日)通報,新增5萬1952起冠病確診病例,連續4天超過5萬起。當天新增冠病死亡病例1092起,連續兩天超過1000起。
印尼單日確診連續4天超5萬 死例再破千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17-117032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希臘度假勝地米科諾斯島確診冠病人數增加,希臘政府宣佈禁止島上餐廳和酒吧播放音樂,並限制遊人外出時間。
擔憂疫情 希臘富人度假島全天禁播音樂限制外出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17-117032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法國週六(17日)宣佈,來自六個歐洲國家,且還沒有完成冠病疫苗接種的旅客,入境法國時必須提供24小時內進行的冠病檢測陰性證明。
法國:歐洲6國未接種冠病疫苗旅客須提供24小時陰性檢測證明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17-117031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五角大樓說,為制定一套更有效對抗不斷崛起的中國的方案,軍方展開了衝刺。這一衝刺也許已經結束,然而隨著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不斷逼近,整場競賽還遠遠沒有完結。
五角大樓:與中國競賽須努力維持人工智能優勢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17-117031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今年初面臨冠病疫苗供應短缺的歐洲各國,如今開始面臨疫苗供過於求的現象,一些政府開始探討採取更強硬的措施,鼓勵更多人接種。
彭博社:法國政府已強制醫護人員接種冠病疫苗,法國總統馬克龍更誓言,要在夏天動員全民接種運動,甚至規定進入電影院、體育場等都必須出示冠病疫苗接種證明。
希臘、愛爾蘭等國也規定要在餐廳內用餐或光顧酒吧必須完成冠病疫苗接種,希臘還下令療養院工作人員必須接種冠病疫苗,否則可能面臨停職處分。
歐洲疫苗供過於求 各國政府威迫利誘人們接種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17-117030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德國西部以及比利時與荷蘭等地近日的致命洪水災情令人震驚,單是德國災區就有逾百人死亡,約1300人失蹤。氣候專家指出,引發這類罕見洪災的暴雨很可能因為全球暖化而變得更為頻繁。
科學家早已指出,氣候變化導致的暴雨會越來越猛烈。專家將針對氣候變化對此次西歐洪災的作用展開研究。
德比荷等地災情令人震驚 專家:洪災暴雨更頻繁或因全球暖化導致 https://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210718-117036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香港負責統籌免費疫苗接種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按現時情況推算,香港最快於9月底,便可達到七成人口接種的目標。
港官員:9月底有望達七成人口接種目標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718-117045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馬國新增確診病例達1萬3215起 96%是無症狀或輕微病患】馬來西亞冠病疫情持續惡化,昨日確診病例連續三天破萬,達1萬3215起,再刷新高,並且連續四天有110人死於冠病。
衛生總監諾希山與衛生部長阿漢峇峇召開聯合記者會說,在新增病例中,96%或1萬2684起屬於無症狀或輕微病患,僅4%或531起屬於重症患者。
他警告,由於傳染性高的德爾塔變種毒株可在5秒內通過空氣傳播,這將使馬國在來臨兩周面臨確診病例大增的問題。無論如何,若疫苗有效率平均為80%,而每日施打15萬劑次劑疫苗,他預測馬國能在10月降至單日少過1000起病例。
* 【世衛警告全球預計將會出現更危險的新變種病毒】正當一些國家還在竭力應對德爾塔變種冠病病毒引發的新一波疫情之際,世界衛生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警告說,全球預計還會出現新的且更危險的變種冠病病毒,使得阻斷這場大流行病變得更加困難。
法新社:世衛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週三(14日)召開會議後於週四發表聲明說,「冠病大流行還沒有看到盡頭。」
目前,四個變種冠病病毒被列為須關切病毒,那就是最早在英國發現的阿爾法變種毒株(B117)、最早在南非發現的貝塔變種毒株(B1351)、最早在巴西發現的伽馬變種毒株(P1),以及傳播速度最快、最早的印度發現的德爾塔變種毒株(B16172)。
* 【哈芝節來臨 南亞國家人員流動成防疫隱憂】回教盛大節日哈芝節(也稱宰牲節)來臨,節慶期間人員流動激增對防疫是一大隱憂,可是在疫情嚴峻的南亞,不是所有國家都採取相應的限制。
巴基斯坦政府衛生顧問蘇丹週四說,當局將在哈芝節期間收緊防疫限制,並呼籲民眾在「有限與封閉的環境」中過節。他指出,德爾塔變種毒株導致病例激增,數據顯示巴基斯坦開始進入第四波疫情。
哈芝節是回教在開齋節以外另一最盛大的節日。今年,多數國家的哈芝節假期定於7月20日至23日之間。
* 【李顯龍:新加坡將通過COVAX捐贈疫苗】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昨晚通過視訊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指出,新加坡打算透過冠病疫苗全球獲取機制(COVAX),把疫苗捐給其他國家。他說,各國可從三方面深化合作,一起學習與冠病病毒共存,以及為後冠病時代做準備。其一就是事先做好準備,合力應付下一場流行病。
* 【APEC將加快冠病疫苗生產及分配】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昨晚舉行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重點商討如何抗擊冠病疫情,並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支持。會議達成共識,決定加快冠病疫苗的分配,以強化抵御當前疫情威脅的力度。APEC領袖們會後發表聯合聲明說,APEC鼓勵經濟體成員在彼此認可的前提下,自願轉移疫苗生產技術,同時在不影響抗疫的情況下,為安全恢復跨境旅遊鋪路。
* 【澳洲疫情再暴發 莫里森面對民眾強大壓力】澳大利亞冠病疫情再次暴發,總理莫里森和各州州長面對民眾的強大壓力,想方設法去扭轉疫情。莫里森面對各方責難,要他加快接種冠病疫苗的速度。澳洲防疫為人詬病的幾個因素,除了沒有提早訂購所需的疫苗之外,政府對接種疫苗的指令經常改變,導致許多澳洲人對接種疫苗猶豫不決。另外,官方的封鎖措施被指過於寬松,並且沒有嚴格執行國際入境的隔離措施。
「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問題] 衛生技術與衛生行政工作內容- 看板Examination 的評價
- 關於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衛生技術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衛生行政衛生技術ptt的推薦與評價, 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以健康經濟學來看,該報考「衛生行政」還是「衛生技術」呢? 的評價
- 關於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高普考】110衛生高普考【生物技術學-康情】考前猜題 的評價
- 關於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請益] 衛生行政及一般行政工作情形? becky06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高普考衛生技術介紹】衛生技術考試科目、薪水、錄取率資訊 的評價
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女生要當兵嗎?一個預官的反思與建議。
#女生應該當兵嗎? #我們真的要上戰場 ?
#不怕排長帶你們衝哎哎哎步槍兵人勒
好友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前天在節目上公開提到恢復徵兵制以及女生可服義務役,也引起和王浩宇議員之間的論戰,這是個很好的公共政策議題,事後和她及其他幾位朋友也對此有所討論。
身為剛教召回來、戰事發生時要帶著後備部隊衝第一線的步兵預官,也想藉這個機會談談實務面自己看到的問題,與提供改革解方的思考。
先講結論,我支持 #朝全徵兵制方向 去思考改革,為什麼?
落實全民國防、軍愛民民敬軍,也要民先懂軍啊。
➽
1⃣️ #徵兵募兵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我國從過去到現在實行的兵制嚴格來講其實是「#徵募併行制」,國防部以前也發布過新聞稿澄清外界以為國軍要進入「全募兵制」的錯誤看法。實際上依照《兵役法》的相關規定,83年次以後出生役男仍依法服4個月常備兵役軍事訓練,也是屬於徵兵制義務役的一環。
上次推行的兵制改革主要是著眼於加強常備部隊的專業戰力(就不會一直在訓練新的一年兵時間到又退伍造成戰力青黃不接),因此常備部隊也走向全志願役、專業化的「募兵」方式來吸引專職當兵的人,只能說這些都是在「#徵募併行制」的框架內所做的調整。
但巧芯所提到的「徵兵制」就稍微不太一樣了。
嚴格來說,男女都要當兵屬於「#全徵兵制」,就是除了專業職業當兵的人以外,所有國民不分性別都要服兵役的義務役,並接受長期(1-3年)的軍事訓練,除了貫徹全民國防的精神戰力,也是實務上讓「國防軍事」落實到全民的生活中。舉例來說,以色列🇮🇱、挪威🇳🇴等國家是實行「全民皆兵」,男女都要服義務兵役,而且是偏向軍事的,#女生也要拿槍打仗。
以色列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是因為它強敵環伺、屢戰屢勝的關係(還有IG上很多...以色列女大兵?),挪威在2013年國會投票通過時除了防範俄羅斯以外,有一個很大的目的是 #推動真正的男女平權,也使得挪威成為第一個強制兩性服役的歐洲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瑞典🇸🇪也在2017年宣布恢復徵兵制,且徵兵不分男女,理由同樣包括 #促進軍中性別平等。
其他實行義務徵兵制且強度比較高的國家包括南韓、瑞士、新加坡、越南、泰國(抽籤徵兵)等等,役期從一年、一年半到兩年不等。就連法國都在去年重啟兩階段的徵兵制(但內容多樣包括社工服務等)。以色列則是男生3年,女生2年,超硬。(不過以色列今年七月才剛正式宣佈男性役期從32個月調降到30個月,女性一樣24個月,許多軍方將領反對認為會造成人力短缺)
美國🇺🇸歷史上一向是承平時期採取募兵制,戰時改為徵兵制。不過,韓戰結束至北部灣事件,兵役登記系統繼續徵兵,1954至1964每年大概140,000連冷戰平時美國還是有繼續徵兵的動作。(感謝 #方恩格 提供補充)而美軍徵兵的對象男女不拘,不過目前還有少數戰鬥工作不對女性開放。
有很多的聲音認為台灣的兵役與後備制度應該改革,要改什麼?
➽
2⃣️ #後備現在是什麼狀況啊喂
台灣社會對於國軍的看法以及在陸軍當中服役的經驗觀感網路上很多,這裡就先不展開。
美國人其實近年來講了很多次認為國軍後備戰力不足、應該改革的情況,請自己參閱(bit.ly/3ieOUU2),儘管美國人有他們自己的國家利益考量,但內容很多地方我認為是值得參考的。
(之前寫《中共攻台大解密》而在台灣有一定知名度的美國軍事智庫研究員易思安 Ian Easton曾經在蘭德撰文寫過〈Transformation of Taiwan's Reserve Force〉,有興趣的可以參考,bit.ly/3l0xRGO)
近期的《新新聞》也出了一篇專門談後備制度改革,大家可以先看看(bit.ly/2SmeFr7),包括國防部長最近說後備要優先召集一年義務役....但這群人數量已經從69萬人下降至47萬人,軍事訓練役則將逐年成長,到民國115年(2026)就會消失,接下來還有少子化的問題,如何保持後備戰力?後備戰力又有無必要?
政府看起來現在在做行政制度調整的準備,要加大投入資源跟提升後備位階,但對我一個第一線的排長來說,重視的還是實際訓練內容以及士兵的戰鬥認知有沒有跟上。
先講一下自己的體驗。
以前大家普遍認為回去教育召集就是重溫「陰間」生活、上課很涼等等,甚至很多人一接到教召令就買機票出國或是跟公司報出差來逃避⋯⋯個人非常反對這種作法,不只愛不愛國的問題,而是這會傷害台灣整體的軍心士氣與實際戰力,近年國防部有對此作出一些改革來限制,很棒。
平均來說現在是退伍後八年內會召集至少兩次,每次一週(軍士官七天、士兵五天),而我這次回去已經很充分感覺到跟以前不一樣,實戰科目很多,滿滿的行軍、操課與打靶,沒有什麼休息時間。不只是帶隊的義務役軍士官,接訓協訓的志願役軍士官也非常辛苦(感謝他們為國辛勞)(敬禮)。坦白說,確實讓我感覺到兩岸情勢是真的緊張,為什麼?
中華民國在台灣目前是一個 #海島國家 的狀態,過去到現在的防衛指導主要都是「嚇阻+殲敵於海上&灘岸」,很多聲音都認為「加強海空軍實力就好,一旦海空軍打光讓老共上岸就完蛋了,也沒什麼好守的;而過去大陸軍主義在新的情勢下也應該被揚棄⋯⋯」
這些說法都不是沒有道理,也因此台灣的海空軍無論在裝備、素質以及國際交流等層面確實都是很優質的,陸軍尤其是一般部隊普遍就稍微辛苦一點。但近期兩岸緊張對峙的情況以及當時在部隊裡接收到的一些資訊跟訓練內容,其實都讓我感覺得到國防部確實有認真陸戰的心理與實際準備。國軍當然也不是笨蛋,五六年前服役時陸軍訓練的科目主流就是城鎮戰為主了,但一直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
除了大家都認為戰爭似乎很遙遠以外,沒有全民皆兵也導致軍民分家,人民不關心軍務,如何熟悉與落實全民國防?陸軍才是跟廣大民眾比較相關、也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
➽
因為不能詳述後備的真實狀況以免洩露軍機,直接講小結:
a.#戰時接到動員令要不要裝死?
我和同為預官排長的朋友都會建議你最好要出現才比較可能活下去,不要以為躲在家裡會很爽。
戰時一切軍管,躲在家裡等被炸/等投降不一定比較好,更不用提被憲兵or警察抓走軍法審判以及失去反抗的機會。
雖然也有論點認為不要拿槍以免在戰時被當成軍事人員攻擊,但我個人是反對甚至有點鄙視這樣的看法,命運要自己掌握,槍在手比任人宰割好。
b.#後備部隊戰力如何?
身為要帶兵的軍官....坦白說,後備部隊扣除志願役幹部以外,整體戰力的訓練還有不小的加強空間。其實就我的感受,如果是在被入侵而被迫要防守的情況下,我所在的部隊 #戰鬥意志都還算堅定,但技術的部分,主要還是訓練時間太短以及間隔太長,所以不夠熟悉戰鬥技巧與進入那個「知道自己現在是要上戰場的戰士」的狀況,這也是國防部從去年底開始就加強教召訓練內容的原因,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血濺車籠埔、魂斷金六結、歡樂斗煥坪」這種事,基本上到哪裡都是一個 #血濺魂斷 的狀態,後備的實力有在增強,這一點要再次給國防部與基層幹部們掌聲。
c.#後備部隊的任務?
其實有同樣是後備部隊的一些預官、士兵有在網路上講他們接收到的大致任務內容,我覺得國防部可能要好好巡邏一下。但是就內容而論,本質上就是兩個字「守土」(少部分會有別的任務),而目前的後備部隊如果要按時完成這些任務,我認為訓練跟準備是稍嫌不足的(主要是戰鬥,其他還好),從動員、集結、整隊、領裝、動員、了解任務到實踐任務內容,特別是任務性質的關係可能會影響到部隊的信心,那平時的戰鬥意志培訓、尤其是作為底氣的戰技訓練就很重要,才能在戰時發揮戰術價值,不是單純上去當砲灰。
昨日也看到新聞國防部長表示已經研擬改革方案,將加強召訓天數與頻率,這是對的方向,但我更期待訓練科目內容能否更靈活、符合現實。
之後的訓練建議科目上還是要變成「#任務導向」,而不是為教召而教召、科目本身強度變強而已。戰場的經營、熟悉以及實地跑一遍大地,都有助於戰時真正要上場時的信心、存活率與任務成功率。
➽
3⃣️ #台灣兵役制度該怎麼改
a.#心態與內容:
我覺得在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家常常把「當兵」這個詞窄化為「#拿槍上戰場」,也因此一談到「女生要當兵」就引起很多爭議,但其實軍隊有非常多其他事情可以做,幾乎也涵蓋社會上大部分職業(也因此就沒有所謂女性不適合當兵的問題,女性在許多事情上可以比男性做得要好)。
有興趣的人看看這篇《美華軍語辭典》(bit.ly/33c6ELq)提及的職業及術語就可以知道軍隊任務涵蓋的內容有多廣。
以色列新創科技產業如此成功,正是因為軍隊根本就是他們的先進職訓所,一退伍就創業搞網路公司研發軍事用軟體與無人機的比比皆是,畢竟科技進步的動力往往來自於軍事發展,網際網路(internet)也是冷戰時期從美國國防部的內部軍網演化而來。
而美軍退伍後除了聯邦政府的福利cover與各種社會職涯的申請優惠以外(比如免費或減免大部分學費上大學),大多也不怕依照他們在部隊的專長找不到工作,這是國軍已經有在模仿但需要更深化改革的重點。
簡單說,台灣社會要先改變「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以及「當兵就是打仗、開槍」的心態,才會覺得當兵是一件普遍可以接受甚至對職涯有幫助的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台灣普遍都認為學歷史好像很沒用。但在國外很多部隊或美軍來說,讀歷史可以去做戰史研究、情報分析、聯絡官甚至協助寫作戰規劃,搞得不錯的還給你獎學金進修以後到陸海空軍軍官學校教戰史、教軍事策略。
學工程和化學的除了搞爆破玩炸藥,更可能要懂如何蓋房子,因為你要知道如何用最少的炸藥摧毀最多的房屋結構,退伍以後去當工程師、當建商或是教化學當絕命毒師(?)都可以。
並不只是大家都要當兵或懂開槍而已,
這才是「#全民皆兵」、「#寓兵於民」的最高境界。
➽
b.#役期與內容:
有鄉民在PTT上分享「外國有強大外敵鄰近的國家」的兵役役期(bit.ly/3cEyX8i),相對來說台灣現在四個月的軍訓役是真的很短,而且完全不構成戰力,下部隊基本上只是搞事而已。除了適當延長役期以外(我個人認為起碼還是要恢復到一年),也有很多聲音強調重點不是役期的長短,而是訓練內容應該要朝實戰化來做改變,不應該還在用美軍二戰前後的單戰(單兵戰鬥教練),喊些脫離時空背景又實用性低的口號。這一點已經非常多人都公開提過了。
(這邊有篇美軍退役士官Allen Lin對國軍新兵訓練的單兵戰鬥教練評論,http://xn--bit-9u3ey63rpnc20p93e.ly/2G09quB)
某種程度上我同意這樣的看法,畢竟這些東西雖然對進入戰場狀況有點幫助(主要是活用聯絡手勢之類的),但到了真實戰場地形上其實很難應用,還不如好好訓練基本體能和移動中射擊、經營與自己後備部隊相關的戰場場地,了解哪裡有加油站、哪裡有軍營、哪裡有重要機關、不同類型道路移動方式到時怎麼處理?怎麼跟上級單位聯絡?停電了大家到時候聯絡方式備案為何?會用無線電的人有多少?知道不要亂開無線電免得被敵軍鎖定的人有多少?
我想,這些東西可能有許多後備軍士官並不清楚,但對一個排長來說,了解這些資訊遠比背單戰重要太多。各位士兵也不希望帶你打仗的排長一問三不知吧。上戰場,最重要的不只是完成任務,還有負責任地帶大家活下來啊。
此外,假日開放軍營靶場讓民眾體驗電子或實際打靶、廣推生存遊戲活動甚至編組民兵團都是實際可行、民間軍武圈也有能量可以培養並支撐起來的東西。把生存遊戲或打靶當成一種全民運動來推廣,#把國防生活化,可能比精進教召內容的成效更大。
➽
c.#軍事訓練交流
這個東西有點敏感,包括美軍在台小規模協訓的狀況最近雖然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喂),而實務上這個想法應該會因為觸碰到中國大陸甚至美方的外交政策底線而無法很快實行⋯⋯
不過以前在某地實習的時候,曾寫過一篇報告談國軍可思考仿照新加坡來台灣的「星光計畫」一樣,將不只是精英部隊,而是成建制擴大將一般志願役甚至未來全徵兵義務役的軍士官兵都有機會到國外盟國輪訓半年到一年,除了可以獲得接近實戰的訓練經驗外,更可加強語言能力,藉此吸引有志從軍的年輕人與優秀人才。
如果加入國軍不只是掃地出公差搬庫房,而是可以學得實際戰鬥能力與可應用的外語能力,國家還付你薪水,誰不搶著要?
但這個政策顯然會因為其他因素而暫時無法實行,只能等待時機成熟了。
#題外話,有看到媒體報導政府明年將派3員到以色列考察後備動員制度(bit.ly/34bwfTR),我猜應該就是要成立全動署的那幾位長官(?),但真心建議如果政府可以的話,希望多派幾位員額且包括基層幹部,才能廣泛收納基層真實狀況與意見並根據這些意見來吸收以色列的制度哪些是可以照搬回來、哪些是需要調整才能適應我國後備制度的。
另外也懇請注意不要只學到器物制度沒有學到理念,畢竟以色列面對的狀況跟我國不同,多去理解他們的宗教、文化、建國歷史、制度淵源,才能真正理解以色列軍隊的建軍思想以及他們之所以強大的原因。
➽
4⃣️#女生可以做什麼🙋?
國高中上軍訓課的時候,女同學大多要了解與學習的是護理與急救方面的知識,但也有國防教育知識以及高中畢業前會有打靶的體驗,但就僅止於此了。如果未來女生也要服兵役或類似替代役的軍事役別,現在比較常見的建議包括服半年到一年的軍事/社會役,學習包括醫療衛生、戰場救護、後勤經理、通信、電子、情報等在內比較不需要用到太多體力的任務。
不過,也有對於男女一視同仁朝 #以色列化 的想法,除了訓練成步槍兵外、戰車/機駕駛、醫護兵、狙擊手與觀測手等戰鬥兵科可能也相對適合女性。
我覺得以台灣目前的社會情況暫時應該很困難,民眾大概沒辦法接受這麼劇烈的轉變,以及軍方對於這方面的硬體、軟體與制度上的準備也還嚴重不足。近年敵情升高,也許台灣社會開始願意思考這件事,如果真的要推動,現在就必須開始認真討論。
美軍近年的女性比率約是15%,國軍呢?也是14-15%。根據媒體報導:「早期女軍人多半限於『辦公室單位』任職,近年愈來愈多職缺開放給女性。例如,陸官畢業的女生,原本在戰鬥兵種(步兵、砲兵、裝甲)中只能選砲兵,否則就要選化學、通信、工兵等支援兵種;如今各兵種都已開放,連戰車乘員都已出現女性。以往女性飛官多限於駕駛運輸機、直升機,近年起也開始加入戰機單位。」
(本段節錄自 程嘉文,〈國軍女官兵人數 突破2萬大關〉,《聯合報》,20180405。)
所以整體來說是朝一個女性越來越多也撤除差別待遇的方向走,我認為這也才是一個健康、正常的發展,無論對戰力、士氣、促進女權與性別平等來說都是好事。
➽
➽
➽
以上,已經太長了,就先寫到這裡為止。盡量用很淺顯直白的方式去談我自己對這些議題的看法,還有許多細節未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一起關心國防議題的改革。而兵役制度,除了能夠達到國防的目標,更應該注重給予軍人應有的待遇、尊嚴和榮譽,否則即便募兵,能夠吸引優秀的人才投軍嗎?拼招募的績效數字是如何來的,基層心知肚明。
如同一同討論的友人所說,「可以的話當然是以募兵的精銳為主力培養對象,但重點在於讓不打仗的(台灣這點與美國不同),人一樣可以得到尊重、榮譽以及好的待遇,培養全民國防的精神與意志。」但很矛盾地,如果不讓全民都感受到當軍人的辛苦與風險,前述的想法也很難被推動。
自己是軍人家庭出身,也因此當兵時決定考預官盡一份心力。無論你的國家認同為何、是哪幾個字,這無關「政治」,是有關於 #我們能否繼續保衛我們生活的方式。
沒有人會故意希望打仗,除了少數可以因此得利的人。一直煽風點火的人,真的要好好看看他們究竟是站在哪一邊。那要探討這件事,就該務實一點檢視現況、理性討論解方,希望有更多人一起討論與支持國軍的改革,而不是單純爭吵、嘲笑誰是什麼役,要不要上戰場、愛不愛國而已。
畢竟一個以不當兵為榮的國家,大概很難不被滅亡。
如果這幾年要打仗,就是我們這一代要上戰場。台灣不是靠口水就能保衛,希望那些叫囂戰爭卻又不願當兵、不願付出的人可以知道這一點。
#支持中華民國國軍 🇹🇼
#預官102之2梯機械化步兵少尉排長報到
(影片與留言處圖片為本人2019年3月參訪以色列看到的情景,女生要拿槍當兵,也可以當得很好,還有戰場被擊毀的戰車殘骸、戰爭下的青年塗鴉訴說對戰爭的厭惡與無力感的遺跡,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
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瘟疫的元兇:氣候變化
2019-nCoV病毒疫情肆虐,每天新增確診個案高達4000宗,不幸累積死亡人數亦已超過500。情况表面看來很嚴重,但我不太擔心。因為以應較準確的湖北以外數據來看,新增懷疑個案似有見頂迹象,更重要的是死亡率只約0.16%,不算太嚴重。當然這跟湖北尤其武漢市內的死亡率超過3%,相差甚遠,何解呢?有很多不同理論,但我較相信港大醫學院長梁卓偉的電腦模型推算,疫症個案數目被嚴重低估,早在1月25日,在武漢的病毒感染者可能已高達約76,000人(當然死亡人數也可以不準確,可以被低估,但理論上必比個案總數為準)。以外國撤僑的測試來判斷,感染率高達3%至5%,即是單以武漢約1000萬人口來計算,現在感染人數可能已高達30萬至50萬。如屬實,即或此2019-nCoV疫症的真正死亡率實遠低於3%,可能只略高於每年在全球肆虐的甲型流感,約0.1%。無論如何,現在為時尚早,無法下準確定論,一切仍以小心為上。遲些有機會,可再討論疫情、政策和對經濟的影響。
全球注意力都放在2019-nCoV疫情,但有沒有留意到東非的另一宗新聞?近日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和肯亞等東非國家,正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蝗蟲數目高達數千億,將嚴重威脅今年農作物收成,最差情况可導致饑荒!
數周前,全球焦點也曾放在澳洲破紀錄的山林大火,波及面積近19萬平方公里(約兩個葡萄牙),超過30人喪生,動物死亡數目估計10億以上(計埋昆蟲?)!
東非蝗災澳洲山火 皆源自全球暖化
病毒疫症、蝗災、大火災……聽來有點像新約聖經啟示錄的四騎士預言,莫非真的世界末日已近?
我並非教徒,不會以宗教來作解釋,但我堅信科學,必有更合理的科學解釋。這次2019-nCoV疫情,當然有很多特殊成因,可能包括武漢街市的衛生情况欠佳,不同野生動物交叉感染,基因變種,終變成可感染人類的病毒。這當然並非第一次,SARS、MERS、伊波拉和其他新病毒的起源都差不多,原先蘊藏在蝙蝠和其他野生動物體內,然後變種經豬和雞等禽畜傳播到人類。
但這些疫症背後的最根本元兇,其實是氣候變化。最直接原因是全球暖化對細菌(雖然病毒並非生命)滋生有很大幫助,在熱帶地區尤其明顯。但近日有研究發現,即使在西藏高原的冰川因全球暖化而加速融化,因此發現20多種本來被困在萬年冰層內的原始病毒,如傳播到現代人類,不堪設想。
全球暖化亦大量改變和摧毀自然生態環境,加上人類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縮小野生地區面積,亦同時縮短野生動物和人類生活的相隔距離,病毒交叉感染的機會和頻率當然大大提升。全球貿易和交通發達,亦加劇病毒散播的速度和範圍。
東非蝗災和澳洲山林大火又跟氣候變化有何關係?近年海洋學家發現一個"Indian Ocean Dipole"(IOD,印度洋偶極)現象,類似太平洋的南北El Nino(厄爾尼諾)現象,原來印度洋東西邊的水面溫度差別,亦有一個以年計算的不規則周期性震盪(oscillation),而近年因氣候變化,西印度洋溫度不正常地較長期處於"positive phase"(正相),即西印度洋水溫高於東印度洋,濕度亦上升。東非地區去年第四季本應是旱季,但反而變得潮濕多雨,有利滋生蝗蟲,規模超龐大的蝗災提前來臨!
相反東印度洋那邊,水溫偏低,因此澳洲乾燥大旱,所以山林大火就特別嚴重!
氣候變化是一件千真萬確的事,且後果非常嚴重,足以消滅全球大部分動物,包括人類。只有極愚蠢的人如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才會漠視所有科學證據,抵賴它的真實性。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可能是特朗普最錯和製造最大傷害的一個決定!
愈來愈多人,包括商界,已開始感覺到氣候變化的威脅,知道口唇服務(lip service)已不足夠,必須馬上採取行動。掌管7萬多億美元的貝萊德老闆Larry Fink,在給投資者的年度通訊中已明確指出,如何對抗氣候變化,已成為每一間企業、每一位高管和每一位投資者的責任。哈佛對耶魯美式足球賽,是一次過百年歷史的學界體壇盛事。去年底比賽中場休息時,兩校學生湧到球場上,展開橫額,大聲呼叫,要求哈佛和耶魯兩家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endowment funds(留本基金),公布所有與石化能源有關的投資,並且要求他們盡快拋售這些投資。
但說教是沒用的,經常造出反效果。瑞典小女孩通貝里(Greta Thunberg),成為了對抗氣候變化的代表臉孔,是一件不幸的事。她是位Asperger Syndrome(亞斯伯格症候群)的病患者,加上年紀實在太輕,態度太過偏激,演說中充滿憤怒,把成年人變成敵人,很難說服他人成為一齊對抗氣候變化的伙伴。最近有一個叫Babylon Bee的網站,故意惡搞,假稱在民調中,87%的被訪者寧願被因氣候變化而引發的海嘯淹死,也不願聽氣候變化激進分子的訓話!這是個笑話,當然不可太認真,但也的確道出不少人的心聲。
名利雙收 可吸引企業投資ESG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投資已逐漸成形,不再只是小眾的時髦潮流。但如何才能真正成功推動ESG成為投資主流?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利誘,如既能賺到錢,又贏得社會認可,兩者皆得,何樂而不為?
在此時刻,Elon Musk帶領Tesla崛起,正是一場最佳的及時雨。Musk已完全取代Steve Jobs(喬布斯)的潮流教主地位。而且老實講,Musk對科學和科技的知識水平、想像力,甚至工程和商業上的執行能力,都遠高於Jobs,個人魅力也很足夠(衣著品味也不錯,經常穿Belstaff外套),唯一相對差一點的只是公開演講能力。
Musk是一個充滿野心的狂人,他的夢想是拯救地球,推動再生能源革命,停止氣候變化。他很年輕時已因賣出他有份創辦的Paypal股份而發了達,但他追求的遠不止財富,所以決定取難不取易,跳進實體電動車製造業這個火坑,Tesla是數十年來的第一家美國汽車公司。初時面對極多巨大工程設計、生產技術和財務挑戰,即使只一年前,華爾街仍有很多分析師對它極度悲觀,不停警告Tesla隨時破產,更吸引了不少投資者沽空Tesla股票,包括明星級對冲基金經理David Einhorn和我的朋友,曾揭發Enron騙局的著名空投專家Jim Chanos等。
Musk在2018年8月時亂發出將以420美元一股,把Tesla私有化的假消息,弄出軒然大波,事態非常嚴重,隨時可以坐牢。最後美國證交會(SEC)網開一面,只罰Musk和Tesla各2000萬美元,和迫使Musk放棄董事長或CEO其中一職。這可算是Musk和Tesla的最低潮,但也是一次當頭棒喝,喚醒了Musk的奮鬥心,請來一位新董事長,自己專注當CEO,反而非常有效地減低成本,提升Model 3產能,和推出極吸睛的Cybertruck。最重要的是接受了中國邀請和過百億人民幣的貸款援助,成立了第一間全外資汽車公司,不到一年內在上海建好Gigafactory 3,開始交貨,正式打入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從去年中起,業績和最重要的現金流開始明顯改善,股價亦從177美元的低位開始反彈。到了上海車廠開幕時,股價更開始瘋狂飈升。全年業績公布,不止全年銷售量達標,連續第二季有盈利,正現金流更高達10億美元,且宣布將提前在3月交付Model Y車。Tesla股價開始如火箭般直線上升,比Bitcoin最瘋狂時更厲害,最高峰曾升至968美元,市值超過1700億美元!周三股價終於大跌17%,主要藉口是上海工廠因疫情停產,證明一如我上周所說,Tesla已成為一隻最重要的中國概念股!即使回調後,今年至今Tesla仍升了80%!
有些讀者看完我上周文章,不知為何有錯覺以為我對Tesla悲觀。我不想解釋太多,但不少人應該知道我是香港最先駕駛Model S的其中一人,對Tesla長期發展一直非常有信心;近日即使被疫情困擾,心情仍非常不錯!
Tesla電動車外形性能俱佳吸客
Musk的成功在於明白苦口良藥是錯的,良藥必須是甜的,所以一開始設計,就非常着重性能。隨便一輛Model S,加速已快過大部分超跑,價錢又低一半以上,買傳統車還有甚麼意義?Tesla的最先一批買家,主因是性能,其次是省汽油錢,外形亦美觀,而非關心環保。到了現在,連美國很多球星和KOLs都成為了鐵粉,Tesla已成為aspirational luxury product(有抱負奢侈品)。
未來如何發展?Tesla已成為The Cult Stock,沒有之一,PE超過100倍,估值已沒甚意義。CNBC的Jim Cramer已宣布Tesla成為了下一間亞馬遜級數的企業(他亦宣布化石能源已玩完,看石油和汽車公司股價,有理),將證明所有負評者都是錯的。Musk曾說Tesla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公司,不容易也不是一定,但不是無可能。
多年前我已解釋過,再生能源其實需要一個"Holy Trinity"(聖三一):太陽能、電動車和儲能電池。本來Musk分別控制Tesla和Solar City,但後來因財困而合併了,另外亦有跟Panasonic的電池合作。Musk近日已說,今年亮點可能是Solar City,他現在有呼風喚雨之力,所以太陽能板塊也值得留意。如成功,這聖三一將可取締汽車、化石能源、發電機、發電廠,甚至電網等多個巨大行業,總收入以數十萬億美元計,如Tesla只佔數個百分點,已可達萬億營業額!
買Tesla絕非價值投資,但現代投資邏輯確有點不同,既然Tesla這麼重要,TAM更近無限大,怎可能不值千億以上?這級數才可開始吸引機構和ESG投資者。
我也希望ESG投資對阻止氣候變化有點幫助。但如萬一不成功,四騎士瘟疫繼續接踵而來,唯有希望能趕上買到去火星的SpaceX火箭票!
(中環資產持有亞馬遜及Tesla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衛生技術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想問高普考,衛生行政衛生技術的補習費,今天去問三元及第學費$60000一年,然後志光也要$42000,但三元的衛生類科比較強,不過$60000實在是有點難負荷,想問還有別的 ... ... <看更多>
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以健康經濟學來看,該報考「衛生行政」還是「衛生技術」呢?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衛生行政 僅要求大學學歷,但是歷年名額較少;衛生技術有限制醫藥衛生科系畢業,不過名額較多,相對的在專業科目如生物技術、分子生物、微生物學、免疫學等的挑戰十分 ... ... <看更多>
衛生行政 衛生技術差別 在 [問題] 衛生技術與衛生行政工作內容- 看板Examinatio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小妹是醫學檢驗科系畢業,之後想報名國考
但是對於"衛生行政"跟"衛生技術"的工作內容並不是很了解 (已爬文)
又加上兩項考試科目有一些差異,所以遲遲無法決定要專心準備哪一方面
看了許多相關網頁後,知道"衛生技術"較偏向研究性質
但是近年來似乎實驗方面已經外包,因此有些疑惑是否衛生技術也偏向行政了?
那工作環境還是在實驗室嗎?
而"衛生行政"主要是策畫性質與管理,聽起來好像都是坐在辦公室裡?
希望各位大大能幫我解答m(_ _)m
先謝謝各位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99.2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