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鮭魚之亂,很多臉書粉專都出來玩了一波,想不到婦女用品的產品廠商,竟然低俗歧視與羞辱當有趣,寫出這種文案來 🤬 氣死!
誰在跟你臭?臭的是你的嘴啦!
#臨床工作20年極少被病人陰道臭過!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感染或陰道異物!
為什麼陰道要香?香給誰聞?莫名其妙!
還又香又亮咧?陰道點燈照亮前途嗎?莫名奇妙!
門診常常有反覆陰道炎的病人求診,除了熬夜、免疫力降低等因素之外,更常見的是長期使用護墊,陰道和會陰部長期處於潮濕與悶熱的狀態,或過度清潔,導致會陰部菌叢與酸鹼度失衡,我問「妳不是月經期間也每天用護墊嗎?」病人常常很訝異:「醫師妳怎麼知道?」因為我在妳會陰部看到「護墊形狀」的皮膚炎啊!
會陰部皮膚油脂分泌少,也並未接觸外面灰塵或髒污,皮膚上僅有汗水、自己的皮屑、陰道分泌物,和少量尿液與排便的沾污(而且尿液是無菌的喔!), #只需要清水簡單洗滌外面皮膚即可;過度清潔,反而會干擾皮膚菌叢平衡、洗去過多表面油脂,導致皮膚乾燥, #會更癢!
有些年長婦女因為更年期之後荷爾蒙減少,會陰部皮膚更薄更脆弱,用香皂或沐浴乳洗滌之後感到更加搔癢,然後就更認真洗、洗更多次,洗完更癢,以為「不夠乾淨」,就購買更多洗滌產品,或是用更燙的熱水「殺菌」,甚至淘洗陰道內部,結果惡性循環,搞到皮膚紅腫破皮,陰道內好菌被破壞,陰道炎反覆發作。
長期使用護墊也是。護墊廣告常常訴求「乾爽」、「潔淨」,其實,陰道外面如果長期墊著護墊,一片棉墊蓋在陰道外面,吸收了皮膚上的汗水、陰道分泌物,外面用一片塑膠片緊緊覆蓋上(護墊最外層是不透水的),真是皮膚上和陰道內細菌最喜歡的溫熱潮濕不透氣的環境,難怪陰道炎不會好!
病人說「我都有換啊!」是啦,勤快更換新的棉墊沒有錯,可是妳的陰道就只有更換的那個空檔透氣過,其他時候都悶起來,不是嗎?我其實都建議病人,除了月經或出血量多到會滲出褲子,必須使用棉墊之外,其他時候不要使用, #你以為乾爽其實只是更不健康 ,生育年齡女性因為月經週期、排卵或黃體期,本來就會有部分分泌物,這是 #正常現象;如果分泌物較多,造成困擾或者底褲潮濕不適,建議更換底褲或是使用旅行用的拋棄式內褲,覺得潮濕不適時更換一條即可。
月經期間或者少量出血的時候,必須使用棉墊,是現代社會的習慣,當然,這些生理用品的發明,是讓現代女性免於過去生理期的困窘與不便,是很棒的發明沒有錯。但是無限誇大女性對於會陰部和正常生理現象的焦慮,甚至用帶有歧視或恐嚇性的形容與言詞,來 #強化女性對於身體的羞恥感,真的,非常非常惡劣。
至於很多女生擔心是否受感染?女生不會閒閒沒事自己感染到什麼東西,要感染還不是來自於 #性伴侶不乾淨又不戴套子的生殖器。 用什麼不得了的東西洗,或是整天用護墊,不會減少你的感染。
不論細菌感染或是俗稱念珠菌的黴菌感染,女生陰道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因為陰道內環境失衡,好菌減少,細菌或黴菌菌叢才變多的;台灣本來就潮濕悶熱,陰道外面最好就是一層棉質內褲,比較透氣;必須穿褲襪或較悶的牛仔褲的話也請減少穿著時間。
寫完這個我知道這輩子不要想有女性清潔用品的業配了,但是這是應該提供的衛教。
被 謝金魚 呼喚了,認真寫一篇😉
圖片來自:
https://www.facebook.com/1089776446/posts/10224223541671454/?d=n
謝謝很多女生的不平之音。
衛教單上說這是正常現象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邱個Chill Chill der」podcast節目邀請了我大學的好朋友、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劉士嶢來破除關於孩童生長發育的迷思。從兒童重訓、拉筋會不會長不高?一定要喝轉骨湯、吃鈣粉?如何避免小女生性早熟?哪些環境賀爾蒙要小心?等主題,一路談到父母教養孩子的心態,內容多元豐富。
聽完這集,除了讓我有機會好好複習兒科知識,我也發現劉醫師提到的兒科百態,和我在產檢看到的現象有著巧妙的呼應。
首先,他提到在門診常有父母因小孩長不高,擔心內分泌出狀況來就診,但他細看才發現,大部分的小孩只是生長曲線沒有落在百分位前五十而已,其實發育都很正常。因此大部分的時間,他都在溝通及安撫家長焦慮的情緒。
這種覺得孩子長越高、越大就越好的心態,似乎從懷孕時就很常見。不少爸媽在產檢時,看到胎兒體重沒在生長曲線的前段班,即使醫師告知是在正常範圍,好像也會不自覺地開始擔心胎兒是不是發育得不好。也有媽媽很焦慮的問我,還有一個月就是預產期,胎兒腹圍還小一週,是不是要多吃牛肉、多喝雞精才追得上?
每次遇到這種問題,我都會開玩笑回應,大人吃肉都不一定長肉了,更何況是隔著子宮的胎兒,放心啦!有問題醫師不會藏著不說。因為生長曲線百分比的意義是跟跟同齡兒童的比較,但一個班級總是有學生高大,有學生矮小,不可能人人都是最高。就算大家都又高又胖,總
還是有人要當最後一名啊。所以,不管兒科或產科醫師,在評估胎兒或孩童發育是否正常時,最重要的不是跟其他人比較,而是去關注每一個孩子是否持續發展,好比生長曲線有沒有穩定地往上、是否突然停滯或掉出曲線外,更不會只看單一次的身高體重就判定異常。
劉醫師也提到街坊網路間很流行的轉骨湯、鈣粉,不僅沒有科學研究證明有效,其實隱藏很大的問題。他觀察到一些小朋友在門診追蹤時,莫名其妙骨齡超前。一問之下,原來是父母心急買了轉骨湯給小孩喝。雖然孩子短時間長高很多,但同時也造成生長板提早癒合。也就是說,本來有潛力長到160公分的孩子,可能反而因此只長到150公分,根本就是揠苗助長。
其實這也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案例,過去許多兒科、內分泌醫師都曾分享過類似個案。但無奈的是,因為這都是零星個案,且相關產品推陳出新,有時廠商賺飽一筆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在無法蒐證的狀況下,醫師根本無從檢舉,只能靠門診苦口婆心的衛教和提醒家長要提高警覺。
這也讓我想到,現在也有各種針對孕期而生的產品,比如美白的珍珠粉、號稱回春的膠原蛋白、或各種發奶產品、產後塑身衣等,其實也都是毫無實證根據。可能有些人會認為反正也不貴,就試試無妨。但在無法確切知道成分,甚至產品來路不明的狀況下,要是和轉骨湯一樣有反效果,豈不得不償失?
我認為整集最重要的觀念是,不管是孕婦、孩童或是一般人,想要促進健康的概念都是一樣,好比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多運動以及不要給自己或別人過多的壓力。尤其對兒童來說,一定要有健康的身體,才有機會把基因發揮到極致,長到自己原有的身高。
這些基本功聽起來老掉牙卻也最難做到,我在門診就常遇到媽媽一日三餐都不均衡,卻花很多心力研究哪個品牌的保健食品最厲害,讓我在心裡吶喊「這樣根本本末導置啊!」因此我也一直堅信與其鑽牛角尖在懷孕什麼可吃什麼不能吃,倒不如搞清楚何謂均衡飲食,該如何養成吃健康營養的習慣。因為這些好習慣不僅終生受用無窮,還能延續給下一代!
最後劉醫師也語重心長地表示,許多孩子的壓力都是父母「比」出來的,我聽了也頻頻點頭。因為不僅是兒童長高,很多媽媽從懷孕開始就不斷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好比我懷孕怎麼吐這麼慘、我的寶寶怎麼比姊姊的小、奶量好像比不上隔壁房的媽媽、她產後肚子怎麼消那麼快!這些比較不僅對事情沒幫助,反而會增加壓力和焦慮的情緒,更糟糕的是,還可能讓各式行銷策略見縫插針,大撈一票! 講了這麼多,我還是要強調,不管是胎兒出生體重、母乳量、減肥瘦身,和兒童長高,都會受到基因影響而有個體差異。我們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毋需一味比較逼死自己,也逼死自己的孩子!
邱個 Chill Chill der Podcast
衛教單上說這是正常現象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腦中小劇場 第64場 破解工具人的練愛困局:投報不等值】
「工具人不委屈」
這款神秘的APP只有六個字,光看名字就不太稱頭,但它的副標卻有點搞頭,精準控管戀愛成本。
軟體簡介如下:
「工具人不委屈」從戀愛經濟學的架構,協助用戶計算客製化的「戀愛成本」,以合理的支出營造雙贏局面,數字運籌,理性停損。在暈船之前,我們送你上岸。
最後兩句,讓你相信這世界有上帝。
接著你滑到「戀愛成本」的頁面,底下有幾組待填欄位,包括用戶年收、約會餐點類別、特殊節日禮物成本、對方薪資所得,以及你的負荷期望值等。
填寫完畢後,軟體會根據約會對象的財務結構,計算出一組符合用戶經濟水平的戀愛成本。每周更新,即時監控,一旦超過負荷期望值,軟體便會送出「跳船警示」,舊愛斷捨離,方能不委屈。
然而你卻就此打住,陷入沉思,不委屈就夠了嗎?那下一次呢?
從念書到出社會,自己就是工具人的命。什麼脫單聖典都是贏家寫的自傳,只有搶著買單才讓約會延命,然而噴錢不打緊,對方總是心不在焉才教人心寒。
能夠不委屈很好,但你更想知道自己出了什麼差錯?苗頭不對就跳船確實明智,但一直割腫瘤止血,終究無法改善體質,最起碼你得明白,自己的投入與回報為何總是不等值?
投報不等值的主因
● 內建程式出包:
「付出越多 → 收到回饋的機率越高」
多數工具人在出廠之際,大腦都會被植入這套內建程式,倘若談的是物理現象,這種線性連動或許能成立。可惜戀愛是化學現象,不是用力催油門,整台車就會飛起來,畢竟從油門到儀表指針,一條路走到底,
但感情不是。
想收到回饋,甚至對方的青睞,完全取決於對方的感受。然而「自身的付出」和「對方的感受」不一定存在線性連動,而是雙方的主觀感受各自運作。這是兩條獨立通道,接得上是運氣,接不上是天命,因此你只能控制如何輸出,但無法控制對方如何讀取。
也就是說,你的付出,不一定能符合對方「需求」。
為什麼會出這種包?
因為這套程式的設定原理,是藉由橫掃每份帳單,包攬所有差活兒,每日照三餐問候,以一條龍式的服務精神,來建立「體貼且體面」的形象。表面看似光彩,但它最大的漏洞,就是自我感覺至上,完全忽略了「對方的需求」,尤其是「心理」需求。一旦打不中對方的心,換來的只有不甘心。
付出越多,不甘心的機率可能比被愛的機率還高,這才是現實世界。
● 錯失停損時機:
同樣都被植入程式,但此類工具人比較像某種「中途覺醒」的狀態,也就是「發覺一直買單不是辦法,想要求AA制(均分),但就是開不了口」。
開不了口,正是讓裂口擴大的主因。
一般而言,見面三至五次後,基本印象就大抵成型,若想反口要求AA制,這是最後的黃金時機。有些人之所以抱著「想悔棋但怕壞名聲」的心情苦撐,就是不幸錯過了停損點,導致錢一直丟,血一直流,告白時開不了口頂多窩囊,想反悔卻開不了口才叫地獄。
不甘願的怨,是分手的必要條件。
● 歸因模式僵化:
當對方回饋不如預期時,有些人擔心破壞關係,索性把矛頭全都指向自己,進行「內在歸因」(Internal attribution),就是俗稱的「一定是我不夠好,對方才沒感覺」。因而加倍付出,希望能補回進度。
可惜,這假設只對了一半。
因為除了內在因素,還有「外在」因素。除了自己的問題,也可能是雙方人格特質、價值觀,以及生活習性出現歧異。事出有因,冷靜分析絕對勝過自行背鍋,但歸因模式的僵化,會讓人朝著狹隘的假設前進,錯失了岔口的指引。
把問題往自己身上攬,有時不是體貼,而是判斷力與自信心的退讓。
● 沉沒成本謬誤:
當一段關係前景堪憂,某一方卻還不斷付出時,通常是因為「沉沒成本」(Sunk cost)謬誤所致,也就是「之前付出了太多,至少要扳回成本」的心態作祟。
把感情當成投資沒問題,但它最大的風險是「難以脫身」。一旦以數字操盤戀情,就會讓人一直耗在賭桌上,為了將先前押上的籌碼一併討回,不得不拼命加注,這種賭徒心態,正是「沉沒成本」的餘毒。
事實上,你為對方噴出去的錢,都是一種「已確認的損失」,這些損失原本就是戀愛的一部分,一旦抱著回本的期待,互動只會淪為算計。
倘若真要投資,也得評估前景。有遠景,可視為成本,沒有遠景,就只是「沉本」,死命硬撐,情場終究淪為修羅戰場。
畢竟,用投資心態去操作一段感情,只會讓人糾結成本,而非經營關係。
如何調適心態,破解困局:
● 幫自己開箱:
在傷口擴大前,首要的止血步驟,就是先試著理解「付出越多 → 收到回饋的機率越高」這套程式帶來的風險。
當你決定仰賴這套程式走跳情場,唯有幫自己開箱,徹底透視自己的工具人體質,才能「預見」將來會遇到的各種衝擊,包括你可能會忽略對方的心理需求、錯過要求均分的時機、進行無效的內歸因,甚至在情路走到盡頭時還不肯收手等。
這是一種類似「症狀衛教」的做法,也就是把整個病程的走勢圖,直接攤在案主面前,讓他看清楚接下來會遇到的關卡,並為此做好心理準備。你勢必要接受某些事實,但也可以趁此修正路線,避開難堪的場面,只要做好衛教,就能有效降低衝擊。
順帶一提,我們早在上一段幫你開箱了。
● 替對方解鎖:
倘若「對方的回饋不如預期」時,除了自己不夠好,依照對方的立場,或許還有以下幾種可能:
■ 輕忽:這是最常出現的類型,也就是對方的回饋,不一定體現在「帳面」上。對方的時間成本、陪伴品質,或是對你的關心深度,都是另一種回饋形式,只是它們很容易被認為理所當然,因此被你輕忽了。
■ 性格:倘若對方「原本就這樣」,可能生性害羞,或者天性淡漠。但無論如何,你該思考的都不是如何改變對方,而是選擇適應對方,或直接下莊。
■ 習慣:當你決定整組撩下去,就不能期待對方會手軟。他可能會開始習慣的付出,胃口逐漸被養大,這是一種類似「耐受性」(Tolerance)的現象。除非你改變做法,否則對方的回應慢慢失去熱度,也是剛好而已。
■ 暗示:很簡單,對方正在暗示,希望你知難而退,所以擦乾你的淚,往前看吧。
● 套用預期價值論:
當你砸了一堆銀兩,關係卻還是苦無進展時,預期價值論(Expectancy-Value theory)或許會是你的苦海明燈,它的公式如下:
追求動機 = 對方的價值 x 建立關係的成功機率
意思就是,當我們展開攻勢前,除了對方的吸引價值,還必須考慮「成功機率」。不可否認,「顏值」往往是追求動機的最大吸力,也是粉紅泡泡製造機。這種泡泡往往具有自我催眠的神效,催眠到後來還會出現那種一看就是在做夢的畫面,因此大腦一旦被粉紅泡泡佔據,除了壓縮智力,還會壓縮我們對成功機率的判斷力。
事實上,兩個人「聊得來、個性合」,才能提高建立關係的成功機率,讓關係走得更穩健,因為這代表「人生興趣」與「價值觀」的相契。依據人際吸引理論,這兩項條件是鞏固關係的地樁,交往時間一久,反而能促進顏值的耐看度,但若單看顏值,並無法促進雙方「人生興趣」與「價值觀」的契合度
因此,掂掂自己的斤兩,仔細評估成功機率,你該觸摸的是真實世界,而不是一廂情願的平行世界。
● 不甘願,就喊停
只有一個條件,能決定你是否要喊卡,那就是「甘願程度」。只要心甘情願,情場沒有極限。然而當你結帳時會下意識翻白眼,大腦自動跳出算式,就代表你們該好好聊一聊了。
鼓起勇氣,好好說出你的困擾,就當作替這段關係進行「體檢」。這樣做不僅能幫自己開箱,也替對方解鎖,有機會澄清彼此的想法,至少不會心懷怨懟。若有共識是命不該絕,但即便退場,也好聚好散。
● 交心才是王道:
數字固然能讓你的戀愛成本不委屈,然而不斷排除對象,並無法讓你學會如何維繫關係。因此與其執著數字的運作,不如悉心觀察交往時的互動細節,「謀定而後動」,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你必須從眼神、語氣、動作以及對談內容,仔細認識一個人,嚴謹地分析雙方的價值落差,再衡量自己的「口袋深度」與「甘願程度」,以不逞強的態度,來決定你想掏出的籌碼。
這時候你才發現,交心比交錢辛苦多了。
所謂對的人,是你願意為他調整價值觀,修正內建程式的人,一旦走到這一步,才稱得上是客製化。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需要被認真地對待,即便投報不等值也很正常,因為他不是你,你也不是跟鏡子交往。
反過來說,倘若對方無心戀棧,只吃定你的荷包,趕緊認賠殺出,然後找個兄弟到快炒店喝到掛,至少明天過後,你還能學到如何排除人選。
戀愛經濟學有時還算管用,可惜化學反應講的是默契,一旦默契(tacit agreement)被寫進數字,到頭來只會剩下契約(agreement),
而且還是讓人想違約的那種。
(全文刊於張老師月刊2020年11月號) 張老師文化讀家粉絲團
#預期價值論
#沉沒成本
#歸因模式
衛教單上說這是正常現象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門診醫療緊湊,衛教資訊龐大】 【在這裡與您分享,門診不能說的事】 ... 像是這類「典型瘦多囊性卵巢患者」來說,她們的排卵失調原因,與「體重過高」、「胰島素阻抗 ... ... <看更多>
衛教單上說這是正常現象 在 看板Gossiping - [問卦] 都市傳說:用牙線導致牙縫變大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