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完呢一個比賽好想講吓我嘅感想😭
首先多謝
@comradehk @rosema.ese
願意同我一齊搞呢一個比賽
我真係好開心可以同大家搞一個街舞比賽🙏🏻🙏🏻🙏🏻
再次感謝 @theforesthk 提供一個咁好嘅場地俾我哋真正跳街舞嘅人跳舞💥
多謝大家當日支持呢一個活動
呢一個係我七月負責嘅第二個活動 亦都將我做個MC嘅第一次俾大家😹😹唔好意思嗰日我太興奮講嘢有啲高音 多謝大家俾面支持 好感受到大家嘅掌聲同埋鼓勵
多謝當日參加嘅朋友
雖然人數唔多 但係大家都好充分比到Energy俾我哋 除咗係主辦單位外 當日喺旺角街頭上嘅人 都好感受到大家嘅力量
🔥真正街舞嘅力量🔥
我從開始跳舞嘅時候
一直抱住一個心態就係想多啲人一齊跳
我記得我細個玩乜嘢運動乜嘢興趣都係半途而廢 只係跳舞喎繼續堅持 因為我覺得跳舞好多人好開心 好想將呢份正能量分享比每一個人無論佢係唔係跳舞都好
文化係一個好空泛嘅詞語
我唔知我叫唔叫搞文化
你都唔係好在意呢一個字眼
我淨係知道 呢一個文化嘅存在係因為有大家 大家繼續跳緊舞 大家將跳舞呢一份熱誠比其他人感受到 大家就係文化
衷心多謝當日支持我嘅所有人🙏🏻
呢一個係一個真正嘅街舞比賽
街舞 唔係年青人用嚟逃避現實嘅藉口 我哋唔係街童 唔係爛仔 我哋只係鍾意跳舞 喺我哋呢一班人入邊一樣有人做醫生律師 一樣有人年薪搵幾百萬 只可以講街舞每一日都變緊 我都唔知10年後嘅街舞文化喺香港會進化成點樣 我只係知道街舞會係主流⚠️
(唔好消費街舞)
大家好 我係跳街舞的🙇🏻♂️
📸 @shawn.8
#streetdancehk
#streetdance
#hkdancer
#jazzfunk唔係街舞
街童意思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狂迷投稿】二刷《#一秒拳王》 文:Andy Mak
「好嘅電影絕對值得一睇再睇 ( 劇透 )」
前言: 有咩戲你會一再睇再睇?周星馳系列?
.
劉華套《嚦咕嚦咕新年財》我自己每年都會重搵一次;
.
如果要數入戲院重溫嘅,2018年嘅《逆流大叔》同今年嘅《一秒拳王》,個人都覺得絕對值得入戲院一睇再睇!!
.
一套好嘅電影作品,每次睇都會有唔同感受嘅,今次想分享吓以下呢幾場戲:
.
1.父子情永遠係最令人感動嘅:
.
周天仁同良仔就唔使多講;葉志信同爸爸雖然冇同場過,但戲入面多次到“我阿爸”(打拳唔係為打敗對手;打拳都要有步法,記住腳掌發力)
.
而就算阿信明知自己心理狀態會導致“扯蝦”,多年嚟都堅持為英毅作賽,目的就係為咗完成阿爸心願,直到最後天仁終於都完成咗,睇到呢度,相信各位都會不期然地受感動......
.
如果要計,Joe同祥哥都算係父子關係,因為言談間交代咗,Joe因為祥哥,由邊青街童成為一代拳王;成套戲可以話係圍繞住父子情加拳擊去發展!!
.
2.阿信嘅三次眼淚
.
第一次:
酒吧度小瑤話可以交租俾志信,叫佢放心搵阿仁代表英毅出賽...
.
第二次:
阿仁話要對打阿Joe,要証明俾人睇自己唔止得“一秒”,阿信答佢“避唔到一齊捱”
.
第三次:
天仁完成咗場拳賽,英毅終於一洗頹勢,鏡頭影住英毅拳館logo,阿信總算完成阿爸遺願
.
恆仔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真係要大俾like👍👍👍,真心期待你下個作品
.
3.“我都係鍾意努力緊嘅變形力加多啲”
.
除咗醫院良仔話“唔鍾意俾人叫聾仔”嗰幕(當然仲有“柒咗”呢幕😎😝),我覺得櫥窗睇到Hulk嘅公仔,明明想要但最後都拒絕咗老豆,呢幕都拍得好有意思
.
喺度要一讚劇組嘅心思,良仔不論手錶定書包都係Hulk嚟,同阿仁開場時買咗隻“好似你咁肥”嘅變形力加成強烈對比( 因為打拳賺到錢,終於可以買正版俾良仔)
.
話時話,拳套版變形力加真係可以出紀念品喎!
.
4.真正嘅勝利係體育精神
天仁嘅堅持贏得全場嘅掌聲,仲有阿Joe扶佢一下,都代表佢Joe對佢嘅佩服......Ending收得好好,唔刻意去交代輸贏;阿仁堅持到最後一秒;阿Joe完成咗一場真正嘅拳賽,Win-win!!
.
最後要一提張建聲飾演嘅“遨揚”,正如上個影評一樣,呢個角色值得有更加多戲份,可以係真正同Joe打一場?又或者係後期加入同阿信一齊train阿仁?
.
睇到第二次,雖然冇導演親身謝票,不過都有演員錄片段多謝大家支持,今晚嘅觀眾都坐到尾,雖然觀眾比上次睇嘅含蓄,但岑珈琪嗰幕都識一齊大笑
.
有啲戲,點都係要入場睇先開心嘅。
.
700萬喇!700萬喇!留名睇《一秒拳王》票房過仟萬,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好嘅香港電影!!
#一秒拳王
#初衷一戰
#港產片
#支持香港電影
.
×☝🏽☝️☝🏼多謝投稿!有嘢想講,都歡迎各位投稿分享你嘅睇法~×
.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傾講電影有你起頭!
.
*追蹤 instagram【 madman.movie 】有你著數!
*// https://www.instagram.com/madman.movie/ //
*
*緊貼【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獲得最新電影資訊!***
------------------
░電影資訊 ░獨家影評 ░幕後製作 ░戲院優惠
Fb專頁【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
MM2 Entertainment Hong Kong
一秒拳王 One Second Champion
趙善恆 恆仔@ToNick
張建聲 Justin Cheung
街童意思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五歲立志的兒童人權之父】
《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本來是我七月最想談的一本書,結果因為太想了,結果就成了七月底才談到。
1.
二戰期間,可歌可泣的事蹟很多。但是我自己最先想起來的,是兩個波蘭人。
雅努什.柯札克( Janusz Korczak)正好是其中之一。
柯札克生於十九世紀末,是一位醫師、作家,也是終身關注兒童權利和教育的社會運動家。
在中華民國建國的1912年10月,他就開始在華沙經營一個四層樓,觀念、組織和方法放到今天都仍然可謂先進的「孤兒之家」。
而隨便在網上查一下,就可以知道他畢生關注兒童人權與教育,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就是照著他的理念制定。
換句話說,柯札克是引領整個二十世紀兒童權利和教育觀念的先鋒。
2. 納粹佔領華沙後,柯札克和他收容的猶太孤兒,不得不被迫搬出他經營數十年的「孤兒之家」,進了華沙的猶太隔離區。
他們在猶太隔離區裡待了兩年時間,直到1942年。
那年七月到九月,納粹每天從隔離區送幾千人到特雷布林卡集中營,前後達二十六萬人。而柯札克所收容的大約200名孤兒,是被要求在八月的某一天送走的,先到烏姆許拉格廣場,再被載走。
柯札克本人本來是可以不在其列的,但他選擇主動陪同孩子擠上一輛載運家畜的貨車,一起去了集中營。
因而我們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孩子舉著旗幟,帶著最喜愛的玩具和書籍,互相手牽手前行。走在前排的,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有人臉上帶著笑容,像是要去遠足。而陪同他們走在最前排,讓他們緊緊拉著手的,是一位戴著眼鏡,身形瘦削,微低著頭的老先生。
柯札克會做出那個抉擇,陪孩子一起去集中營,不論當時他是否知道那實際上是滅絕生命的地獄,都是出於一個信念:他無法讓這些孩子孤獨地踏上那段黑暗之路。
二戰結束七十多年,但柯札克陪同孩子走向死亡的形像,成為永難磨滅的勇者與聖者的象徵。
3.
然而,波蘭一位研究柯札克的學者在這本書的導讀裡寫了一段話:
「我們對柯札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最後走向烏姆許拉格廣場的傳說,這傳說後來不斷在詩歌和文章中被重述。然而,傳說掩蓋了他的人生、事蹟和創作。」
他說,「這種想法基本上是對柯札克這個人的侮辱,是對關於他的記憶的不尊重。 眾人眼中不凡、英雄式的舉動,對柯札克來說是理所當然、再自然也不過的,完全符合他的人生觀和教育宗旨, 他無法做出其他選擇。」
換句話說,與其注意柯札克那英雄、聖者的一幕,不如更了解柯札克這個人,他平凡的一面,人性與包括脆弱與陰暗的一面,但又為何及如何從中生出他終生堅持的價值觀。
《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正好提供了一些我們可以近距離觀察柯札克的機會。
4.
這本書是柯札克在他人生最後三個月時間裡寫的。
在隔離區裡那段時間的柯札克,又累又弱又病。
一位幫他看病的醫師如此記下他的模樣:
「他很削瘦,臉頰長滿紅斑,眼睛很紅, 說話很小聲,呼吸困難。 X光顯示他胸腔有積水。柯札克醫生對此毫不在意。他問, 積水到了哪裡,當他得知,積水還沒到第四肋骨,他擺擺手表示這只是小意思。」
但是這樣狀態的人,在他開始寫日記的時候,透露了他有著多麼熱情的寫作構想。
有一本厚厚的書,關於孤兒院的夜晚和孩子們的夢。
有一本上下兩冊的小說,關於巴勒斯坦的故事。
有許多科學家和思想家的故事。
有下一個五千年,在最美麗的奧林匹克,詩人和音樂家的戰爭。
又因為他手上有五百筆關於孩子身高體重的資料,「我怎麼能不寫一本書,談談人類那 美麗、堅定又愉快的成長? 」
最後,他說要寫「自傳。 是的,關於自己,關於渺小又重要的我。」
他寫的這三個月日記,幾乎把這些層面都觸及到了。
他不只是記錄了在猶太隔離區的日常,也在以文學的筆觸描繪時代的容貌;他不只寫那三個月,也在寫他自己一生;他不只寫孩子,也把自己真實的喜怒和個性都寫出來。包括他隨身帶著自殺用的毒藥,以及伏特加為他舒解壓力的感受。
他的寫法也跳躍得很大。有沉思、自語、流水帳、故事、憤怒的渲洩,還有夢想,以及文學的筆觸。
像是某種預知,日記的最後一篇是這樣寫他看到的一位納粹軍人。結尾有像沈從文小說《邊城》一樣的韻味:
「我在澆花。窗後是我的禿頭,真是個絕佳的瞄準目標。 他手上有槍。為什麼站在那裡靜靜地看?
「目前沒有命令。 也許他之前是個鄉下的老師,或是一個公證人,或者是萊比錫的掃街工友,科隆的服務生? 如果我對他點頭,他會怎麼做?或是友善地揮手? 「或者他不清楚目前的情況?
「也許他昨天才從遠方來…… 」
5.
整本書最多,也最主要的,還是他隨時對孩子的關心:
「床上好軟,好溫暖。起床對我來說會是件難事。但是今天是星期六———星期六我會在早餐前給孩子們量體重。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對本週的結果不感興趣。他們應該 要長胖。(我不知道為什麼昨天晚餐孩子吃生的胡蘿蔔。) 」
柯札克不只關心自己照顧的兒童,連看到街上垂死的兒童,他也會思考:
「這些街童要送去哪裡。不能把所有人送到同一個機構,因為單一機構無法負荷,應該要分散送到不同的機構。哪些機構要收?誰要去護送這些孩子?孩子暫時安置在警局時應該獲得什麼照顧?警察該如何對待這些孩子?醫院應該要有什麼設備?這許多許多的小細 節,柯札克都會仔仔細細地思考、規畫。 」(譯者林蔚昀整理的話。)
我一直很好奇像柯札克這樣的人,他對兒童的各種權利和教育有這麼無所不至的關切,這種個性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他的日記也有一些披露。
「我應該在(五歲)那時候,就在私密的談話中告訴了外婆我改變世界的遠大計畫。我的計畫不大也不小,就只是把所有的錢捐出去。要怎麼捐,還有要捐到哪,捐了之後要怎 麼做,我那時候還不知道。........而我想要解決的問題很困難:要怎麼做,才能讓世界上不會有髒兮兮、衣服破破爛爛、飢餓的孩子? 」
一個人在五歲的時候就立了這個志向,他終生實踐,也就多少可以理解了。
而柯札克對兒童的權利與教育之重視與實踐,其影響之大,可以從林蔚昀談到的一個例子得到反證。
「許多讀者(尤其媽媽)都對我說,雖然知道柯札克的理念很棒,她們也認同,但不敢看柯札克的作品,因為無法做到他書上說的,會覺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譴責。」
6.
最後來談談怎麼讀這本書。
林蔚昀的建議是:「讀這本書的最好方式是隨機翻開,每晚讀一點,就像柯札克每晚寫一點一樣,然後慢慢地去理解。」
她說在給這本書的翻譯收尾的時候,剛好是武漢肺炎開始在全球蔓延的今年二月。當時雖然每天外在的生活都有許多不安,但每天晚上打開檔案,翻譯柯札克的作品,「卻讓我有一種平靜的感覺,雖然我知道那裡面寫的是比現在更可怕的黑暗幽谷。」
接著她寫了自己的感想:
「那種平靜感從何而來?我想,那是因為柯札克讓我看到,在不安和絕望中,依然 要坦然面對當下的生活,做好每天該做的事。不管怎樣都要努力,直到最後一刻,畢竟最後,能夠穿越黑暗的不是苦痛,而是光。」
我很同意她的說法。
只是我自己還是一口氣讀完了。就當讀一本意識流的文學。
雖然很多地方也許來不及消化,但我迫不及待地想多了解這個人一些,多體會他那獨特而珍貴的價值觀,是如何形成又展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