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被診斷為抽動/妥瑞症之後,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呢 ?
#妥瑞兒需要的照顧與支持
1. 避免給予孩子過多的壓力或責罵,尤其是針對抽動的症狀
2. 正常的生活作息避免晚睡,減少3C使用
3. 均衡飲食,盡量避免食用會興奮含有咖啡因的巧克力、可樂、咖啡、茶、糖果甜食和加工食品。
4. 讓孩子多運動,在專心運動時,症狀會較少出現。
#妥瑞氏症的行為治療
除非造成生活品質及社交的影響,很少需要使用藥物治療。
近來許多研究發現,行為治療法對於妥瑞氏症也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成為妥瑞兒的另一個治療選擇。
目前經常用於妥瑞兒的行為治療法 " 習慣反向訓練 " 包含3個部分:認知訓練、對抗反應訓練、社會支持。
#認知訓練
在抽動發生前,有些孩子會先有一些感覺,像是清喉嚨抽動的小孩可能會說喉嚨會有點癢癢的,聳肩抽動的小孩可能感覺脖子緊緊的,眨眼或是怪動作的表現的孩子,可能覺得眼睛或是鼻子癢養怪怪的,我們稱為這些感受為「前兆性的衝動」。
當患者感受到這些不舒服的衝動時,就會做出一個抽動,讓不舒服的感覺消失或緩解,因而增強了抽動行為的發生。
沒有特別前兆感覺的孩子,也可以讓他照鏡子幫助體會抽動前的感覺來認知隨之而來的抽動。
通常年齡愈大的孩童愈能清楚描述前兆性的衝動感受,在治療上也相對有效。 當他們瞭解並意識到自己的抽動感受及前兆後,就能開始進入第2步驟的對抗反應訓練。
#對抗反應訓練
教導他們當「前兆性的衝動」出現時,要做出一個與抽動相反或比較不會引起注意的動作,取代抽動的產生,使身體得到相同的緩解感受。 由於妥瑞兒的抽動反應很多,如果是多種類同時發生,就需要與兒童神經科及專業的復健治療師討論後,根據抽動的形式與嚴重程度來決定治療的方法和先後順序。
通常經過正確而持續的練習,大部分的抽動症狀都可顯著減少,甚至完全消失。
#社會支持
當孩子開始抽動時,父母應該提醒他多做對抗反應練習,而不是說「別再動了」,而當孩子成功覺察並使用對抗反應取代抽動時,父母應給予鼓勵,增加他們的正向感受,提高繼續練習的動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75的網紅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許多時候,你是否覺得孩子的行為很難改變? 可能你已經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似乎也看到部份成效,但最後還是沒有達到你想要的成果。 曾經是特教老師的我,在諮商實務工作中,接觸了許多兒童和青少年,關於孩子行為的改變,有一些個人的經驗和觀點,透過影片跟你分享應用行為治療方式來增...
行為治療 兒童 在 Bigfamilyz親子大碼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治療ADHD多管齊下,由「飲食及行為」入手】
ADHD(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並非不治之症,現今已有多方面的治療方法,若能及早發現問題,結合適當的治療方案,情況能大大改善。👉今期「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杜蘊瑜醫生👩⚕️會講解一下,行為治療能夠點樣幫助小朋友?父母又應該如何配合?亦會從飲食及生活習慣入手,分享能改善ADHD的方法💡。
📧家長如有任何有關ADHD問題,亦歡迎在此留言或inbox給我們。
#育兒健康 #ADHD #過度活躍 #專注力不足 #治療ADHD #兒童專科 #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 #杜蘊瑜醫生 #DrDoo #兒童發展及評估中心
行為治療 兒童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1HR】『心理諮商的內功:心理學與諮商理論裡,人是什麼的概念』
7/17(六)10:00-11:00(第一堂課)--目前場次已額滿
P1-10為投影片文字
此為心理師個人觀點,不能代表其他心理師。
。
P1
心理諮商的簡約概念=「以一種方式協助人們回到正軌」,類似一般說的「輔導」。
那麼接連三個問題:
(1)用什麼方式協助?
(2)什麼是正軌?
以及更根本的,(3)你怎麼知道人們「需要輔導」?人家說時間會撫平一切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才能在茫茫大海(社會衍生的各種人際問題)裡,讓助人者自己有個定錨,不會亂了陣腳
學功夫,需要從內功開始,不是從套招
。
P2
心理諮商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心理學則是由哲學裡衍生
回答「人是什麼?」、「如何發展?」及「追求/完成什麼才能成熟自主?」
沒有價值信念,諮商很容易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讓當事人適應社會模型」,維持表面和諧而已。也影響我們怎麼看待「精神疾病(非常態)」的人
這些價值信念會自成一個系統觀去解釋「人的行為」
。
P3
心理學把簡單的事物還原成「複雜系統」
你所看見的「人們的行為」,其實只是他身心靈與環境互動的「最終產物」
影響人們決定與行為的「全方位系統」有哪些?(圖1)
這些分別的項目成為心理系四年裡的不同學科(圖2)
心理學,是人類行為科學,這些研究、實驗的結果,有助於改善人類社會
EX:『霍桑效應』—從工廠實驗中可知,想讓員工工作效率提升,不是需要「監視」,而是「關注」。給予工人們自主權與公平制度,彼此合作,長期而言就能提升效率。
。
P4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有實證研究,提供數據與量的變化
那麼心理諮商呢?改變一個人,有科學方法嗎?
這是屬於「質」的改變,很難做研究,但是可以傳遞成功故事或失敗故事,由人們自行思考,從中得到他想要的。
試問「讀小說可以獲取人生經驗嗎?」,你說呢
。
P5
心理諮商有四大學派,但也有諸多小學派,百家爭鳴。
主要的四大學派意旨都要協助人們改變,跳脫現在的困境,但是人性假設的前提卻有關鍵性的不同。
我這裡以「時間關鍵點」作為區分,方便大家理解。
(1)精神分析:過去經驗的重要,矯正情感經驗
(2)認知行為:現在當下的重要,習慣可以調整
(3)人本主義:未來發展的重要,促進自我成長
(4)後現代:時間是一條延續的長河。家族系統、焦點解決、敘事治療
。
P6認識各學派的重點
宇宙觀、人性論、發展觀、診斷(阻礙是什麼)與處方。
以阿德勒為例,為什麼說是「被討厭的勇氣」(其實阿德勒沒有說這句)
理論內功帶出了諮商目標、心理師角色、諮商策略與技巧
。
P7諮商的應用
兒童、特教
(1)藝術治療—非語言的
(2)具體指導—行為治療
(3)文化差異—鬼壓床?精氣神?
。
P8
整合:心理師自己的核心論與組合技
這麼多家理論當然背不起來,也不可能仿如字典對照般使用。心理學知識的整合,在我看來,是激發心理師去思考與選擇個人立場,組織出自己的核心論及組合技。
有核心論,才能「個案概念化」(圖3)
組合技,是自己創造的針對那個案主的有效的方法
。
P9 心理師的養成之路
教科書沒說,現實很少「典型個案」。讀書考證照,就跟參加駕訓班考駕照一樣,實際馬路跑一跑,你不撞人,別人也會撞你。實際接案才是考驗的開始。
以己身為工具,實踐與反思,心理師自己走到哪,才能帶個案走到哪
有些案主甚至能得到啟發,青出於藍勝於藍,要為案主感到高興
。
P10 我的諮商信念 評估的格局(如下圖)
「沒有人願意這樣」:理解一個人的系統與局
「別自我/倫理受限」:對他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界線一定要有,但別受限
「教游泳當然要涉水」:深化的諮商關係,必定生命影響生命,助人者也能受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越遠的關係越沒有威力。
你想站在什麼位置助人?又希望案主怎麼一起合作呢?
。
#報名單2021/7/9(五)開放連結
#費用100元,因為人家第一次用線上開課
行為治療 兒童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許多時候,你是否覺得孩子的行為很難改變?
可能你已經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似乎也看到部份成效,但最後還是沒有達到你想要的成果。
曾經是特教老師的我,在諮商實務工作中,接觸了許多兒童和青少年,關於孩子行為的改變,有一些個人的經驗和觀點,透過影片跟你分享應用行為治療方式來增進孩子的正向行為,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http://www.doctseng.com/
立即追蹤我的youtube頻道,或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即短片 http://bit.ly/doctsen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jB65Z1jzN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