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和不在黃金計畫的足球人談黃金計畫?
其實這正凸顯了黃金計畫的問題所在!
這週五上午,我和 邱顯智、時代力量智庫執行長 李兆立,邀請了 臺灣女子足球員工會 總幹事 楊玉鈴、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CTFA 副秘書長 焦佳弘、知名足球球評 石明謹 ,以及體育署競技組長藍坤田,一起來討論「黃金計畫的下一步」。
這個禮拜,總統府才剛為東京奧運代表團選手盛大舉辦了凱旋派對,小英總統強調,2024 巴黎奧運黃金計畫將會持續下去,而且會越來越好,為選手及後勤團隊提供更多支持。
我們完全同意黃金計畫必須要持續下去,不過,我們必須要了解的是,黃金計畫的內容與規模,在國外其實是「常態性的基礎建設、配備」,延續下去是應該的,而且,還應該擴大,讓更多人、更多項目,都可以被納入黃金計畫。
這場座談會中,我們和 3 位不在黃金計畫內的足球人一起討論黃金計畫,便凸顯了黃金計畫的問題所在。
以本屆東京奧運來看,代表團總共有 68 位選手,然而,黃金計畫中卻並未把 68 位選手全部羅列在內,如果黃金計畫將奪牌熱門選手做為標的,難道是預設其他沒被選進計畫中的選手就不會奪牌嗎?同樣都是奧運代表團,我認為,應該不宜有這樣的差別待遇。
除此之外,黃金計畫未來有沒有機會擴散到其他更多的項目?放寬奪牌熱門的標準?把這些資源分佈出去,讓更多選手受益,藉以提升整體的環境呢?對於未曾進入過奧運殿堂的項目,難道黃金計畫就永遠輪不到他們嗎?那我國的這些項目選手,又要何時才能有奧運殿堂的機會呢?
從數據上來看,這次的東京奧運,我們的參賽項目確實比起過去幾屆有了蠻大幅度的成長,我相信這一定是大家所樂見的,不過,我們還是有非常多的項目,似乎永遠勾不著奧運的邊,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據我所知,像排球、足球,甚至是3對3籃球等,其實有許多熱門的團體項目,台灣並不是沒有機會前進奧運的,但黃金計畫似乎看不見這些選手的可能與需要,把他們排除在外,我們這樣是非常可惜的。
我們是不是能把黃金計畫的「奪牌目的」稍微放寬一點點,不要把奪牌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是可以針對不同項目有不同的目標規劃,讓所有的運動項目,都能有進步、提升的機會,我覺得會是比較正確的方向。
除此之外,在這場座談會中,與會的來賓也提出了許多想法,以下分享給大家!
➤ 奪牌大國≠運動大國
奪牌大國是政府將大量資源集中投入在頂端少數有機會奪牌的選手身上,但整體社會運動習慣和底蘊依舊欠缺。反之,運動大國是讓運動成為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參與運動的人口很多,能夠參加國際賽事的選手自然就多。 而台灣應朝著運動大國持續努力。
➤ 「學校本位」的體育政策,不利運動人口金字塔化
當前體育政策多以學校本位的角度出發,大幅限制台灣成為運動大國的可能。當選手不在學校內,似乎就無法獲得政府體育政策的支持,不利於民間的運動社團發展,阻礙台灣邁向體育人口金字塔化。
➤ 黃金計畫屬於後端政策,且制定過程、周延性待調整
黃金計畫是偏短期,且屬於後端的體育政策。此外,黃金計畫也涉及分配不均、不夠周全,過度聚焦在有奪牌可能的選手及項目的問題。
在後續制定類似計畫時,應該從幫助各項目頂尖選手的角度出發,而不只是注重奪牌選手。計劃制定的標準及過程透不透明,審核標準的寬鬆,是否需要經過專家會議,也是需納入考量之處。
➤ 體育預算增加,錢卻沒花在刀口上
近年來,政府的體育預算確實有明顯成長,但仍舊出現各種支援不到位的狀況,凸顯問題並不只有經費,而是錢沒有用在刀口,特別是無法用人性化的角度給予選手及教練協助。
以女足國家隊為例,今年八月女足到國訓中心集訓,發生國訓中心以防疫為由拒絕女足使用國訓中心設施,經女足工會反映仍未果的狀況。此外,國訓中心改制為行政法人後依舊僵化,原本該給各項目選手的彈性和客製化支援,反而要透過黃金計畫補足。
體育署競技組組長藍坤田表示,體育署將針對各界關心世界盃女足培訓隊的津貼、基礎設備問題進行檢討,並請國訓中心納入選手建議後進行評估調整,也承諾體育署會在現有條件下,檢視各類計畫的有效性及專業性,盡力滿足選手們的需求。
我們希望延續東京奧運的動能,透過檢視黃金計畫以及其他體育政策,從觀念的變革帶動制度改革,持續改善國內體育環境,才有機會讓更多人投入,使台灣的運動人口,能夠逐步達成金字塔化的目標。
🎬 黃金計畫的下一步|座談完整直播:https://reurl.cc/Q91822
行政法人 工會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代力量智庫於9/3舉辦體育改革系列座談第一場「黃金計畫的下一步」,由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邱顯智 、王婉諭,臺灣女子足球員工會楊玉鈴總幹事、中華民國足球協會CTFA副秘書長焦佳弘、知名球評石明謹與體育署競技組長藍坤田,共同探討「黃金計畫」後續如何延續東奧熱潮,促進台灣整體運動發展。
於座談中,邱委員、王委員、與談人與來賓不約而同地指出當前體育政策與黃金計畫的幾項問題,包含:
📣奪牌大國≠運動大國
奪牌大國是政府將大量資源集中投入在頂端少數有機會奪牌的選手身上,但整體社會運動習慣和底蘊依舊欠缺。反之,運動大國是讓運動成為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參與運動的人口很多,能夠參加國際賽事的選手自然就多。 而台灣應朝著運動大國持續努力。
📣「學校本位」的體育政策,不利運動人口金字塔化
當前體育政策多以學校本位的角度出發,大幅限制台灣成為運動大國的可能。當選手不在學校內,似乎就無法獲得政府體育政策的支持,不利於民間的運動社團發展,阻礙台灣邁向體育人口金字塔化。
📣黃金計畫屬於後端政策,且制定過程、周延性待調整
黃金計畫是偏短期,且屬於後端的體育政策。此外,黃金計畫也涉及分配不均、不夠周全,過度聚焦在有奪牌可能的選手及項目的問題。
在後續制定類似計畫時,應該從幫助各項目頂尖選手的角度出發,而不只是注重奪牌選手。計劃制定的標準及過程透不透明,審核標準的寬鬆,是否需要經過專家會議,也是需納入考量之處。
📣體育預算增加,錢卻沒花在刀口上
近年來,政府的體育預算確實有明顯成長,但仍舊出現各種支援不到位的狀況,凸顯問題並不只有經費,而是錢沒有用在刀口,特別是無法用人性化的角度給予選手及教練協助。
以女足國家隊為例,今年八月女足到國訓中心集訓,發生國訓中心以防疫為由拒絕女足使用國訓中心設施,經女足工會反映仍未果的狀況。此外,國訓中心改制為行政法人後依舊僵化,原本該給各項目選手的彈性和客製化支援,反而要透過黃金計畫補足。
體育署競技組組長藍坤田回應與談人意見,表示體育署將針對各界關心世界盃女足培訓隊的津貼、基礎設備問題進行檢討,並請國訓中心納入選手建議後進行評估調整。而藍坤田也承諾,體育署會在現有條件下,檢視各類計畫的有效性及專業性,盡力滿足選手們的需求。
時代力量舉辦體改座談,是希望延續東京奧運的動能,透過檢視黃金計畫及其他體育政策,從觀念的變革帶動制度改革,持續改善國內體育環境,才有機會讓更多人投入,使台灣逐步達成體育人口金字塔化的目標。
在首場活動結束後,時代力量體後續將再針對國內體育設施不足的問題以及《國體法》再修法的議題舉辦體改系列座談活動,邀請不同背景的產官學界體育人士,一同彙集對體育政策的想法,為台灣邁向運動大國的目標前進!
行政法人 工會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益求精 給千萬勞工最完善的職災保險!
行政院25日通過「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草案,讓 #職災保險單獨立法 的腳步又往前跨了一步,雖然肯定行政院聽見並回應勞工心聲的做法,但我們認為,政院版草案仍有部分未臻完善。
隨著社會變遷,出現不少斜槓工作者等非典型勞動者,政院版草案雖然擴大納保範圍,但對於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勞工,卻限制由雇主或職業工會投保;且草案中仍未要求雇主「應」辦理加保,難以保障所有勞工「 #有工作就有職災保險 」,政府也應研擬更簡便的投保方式,讓勞工投保不必看雇主臉色。
在職災 #傷病給付 方面,政院版草案雖將給付提升為平均投保薪資70%,然而剩下的部分勞工仍須向雇主爭取,容易造成勞雇關係緊張,因此我們認為 #傷病應全額給付 ,讓勞工可以安心休養,也能減少勞資爭議不斷的情形。而在 #醫療給付 中,我們也主張勞工若需聘僱看護,可以請領照護給付,減少因職災對勞工家庭造成的影響。
此外, #職災的預防及重建 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職災保險基金中雖有部分作為此用,但政院版草案中並未明訂撥款下限,我們認為應 #成立專門行政法人 ,運作職業災害的預防、通報、個案服務及重建,並從職災保險基金撥出至少10%,確保有足夠財源;至於雇主未加保導致勞工領不到保險給付的罰則,比起勞動部2019年草案罰鍰10萬至300萬元,政院版草案僅剩2萬至10萬元罰鍰,罰則實在過低,難以督促雇主確實為勞工加保。
職災,是所有勞工都不願意遇到的事,但當意外來臨時,政府應該要提供勞工朋友們最完善的照顧,我們樂見政院推動職災保險單獨立法,但是「好,還要更好」,民眾黨團本會期也提出了草案,希望在各界集思廣益的討論下,不僅讓這部攸關上千萬勞工的法案順利通過,更要能提供勞工們最完整的保障。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立院黨團
行政法人 工會 在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關係企業工會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關係企業工會, Taipei, Taiwan. ... 根據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資料,軍公教在民國89年以後,一共調薪過5次,分別是90年、94年、100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