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 #蛋白 營養比一比!🥚🥚🥚
#你愛吃蛋黃還是蛋白?
常常被問到 #吃蛋黃怕膽固醇高,
#只吃蛋白擔心營養不夠?
揪竟他們的營養差在哪裡呢?
#不容錯過的雞蛋
🥚雞蛋價格經濟實惠,有完整的蛋白質
🥚蛋白質效率(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4,為最高。
牛肉、黃豆皆約2.3。
(PER:對幼兒在熱量及其他營養素攝取足夠的條件下,視其攝取 1公克蛋白質 量所能增加體重之公克數。)
🥚雞蛋的蛋白質淨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 NPU )也是所有蛋白質最高!
(NPU:對攝取氮量之能被身體利用以合成而供建 造和修補身體組織的保留氮量之百分比值。)
🥚雞蛋消化吸收利用率好,煮法多變
經典便當菜看似簡單但每家味道都不一樣的番茄炒蛋、早餐荷包蛋、便利商店茶葉蛋、老媽的味道菜圃蛋都充滿美味!
#蛋黃蛋白營養比一比!
#熱量:蛋黃、蛋白都不是高熱量食物可以放心吃,超適合減重中的人
#脂肪:蛋白不含脂肪,蛋黃中的脂肪實際上對製造身體荷爾蒙,
增加葉黃素的吸收利用率也很有關係!
#蛋白質:蛋白質主要用作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修補身體組織。
把一顆雞蛋拆成蛋黃及蛋白來看,蛋白的蛋白質含量高,
難怪很多人的增肌減脂的首選是蛋白!
但其實若以相同重量的蛋黃蛋白比較,
其實蛋黃的蛋白質含量不輸給蛋白喔!
#膽固醇之謎
很多人怕吃蛋黃就是因為擔心膽固醇。
一般人可以不用一聽到是含膽固醇的食物就害怕不敢吃!
膽固醇是製造維他命D、膽汁和一些荷爾蒙的成分之一。
美國飲食指南已取消攝取膽固醇一天300mg上限。
多項研究發現飲食中的膽固醇對健康成年人血液中膽固醇濃度並沒有顯著影響。
七天吃七顆蛋(或以上)及每週幾乎不吃蛋(<1顆)比較發現,
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中風,及血脂濃度都沒有相關*
人體70%~80%膽固醇是自行製造,只有20%~30%來自食物。
但是300毫克雖然不是膽固醇每日攝取的上限,但也不是無上限。
#建議以下6種人膽固醇的攝取還是儘量能少就少:
1.血膽固醇已經偏高者
2.家族性心臟血管疾病史
3.肥胖高膽固醇
4.脂肪肝、脂肪肝加肝指數(GOT及GPT)偏高者
5.血脂異常例如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異常
6.天生代謝膽固醇能力不佳或合成膽固醇量偏多
雖然吃下膽固醇多身體就會自動合成少,但若天生代謝膽固醇能力不佳或合成膽固醇量偏多,不節制的攝取高膽固醇食物還是會造成血膽固醇升高。
#真正該少吃的是這個!
#飽和脂肪
飽和脂肪血液容易凝固,導致血管硬化、中風、心臟病等疾病,
並促使肝臟產生膽固醇,造成壞膽固醇上升,其不良影響比過量進食膽固醇還大!
高飽和脂肪食物:
奶油、蛋糕、糕餅、椰子油、豬油、五花肉、培根、可頌等。
#omega3脂肪酸蛋白沒有只有蛋黃有
蛋黃含有健康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減少體內發炎反應,
並降低罹患心臟病、癌症和關節炎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對認知和記憶能力也很重要預防金魚腦
#吃蛋黃強健骨骼預防骨鬆
蛋黃含有維生素D,如果是少曬太陽族群更要記得吃!
#吃蛋強力支援免疫力增強抵抗力
防疫期間大家都關心抵抗力,人體抗體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
若想要顧好免疫力,充分攝取優質好吸收的蛋白質是非常重要,
雞蛋就是最常見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是好選擇喔!
結論:我正常人我到底吃幾顆蛋?
一天一顆蛋是非常剛好又OK的喔(啾~)
上限的話建議一天不超過三顆蛋**
建議蛋白質來源飲食多樣化,豆類、海鮮、乳製品、肉類也是好來源!
聽我唸唸
#有關動物福利人道飼養雞蛋
台灣90%的雞蛋多來自「格子籠」集約飼養模式,2~4隻母雞住在約A4大小的籠子裡,只能在狹窄的空間互相踩踏、產蛋><
比歐盟先行20年,1992年瑞士就立法保障「雞權」,禁止飼養格子籠雞!荷蘭也從在2012年起就禁止使用格子籠飼養雞隻,而歐盟自2012年起全面禁養格子籠雞,「非籠飼雞蛋」已是全球重視食品安全與動物福利的趨勢,#母雞的飼養方式決定雞蛋的品質。
有機Bio、放牧Freilandhaltung、平飼Bodenhaltung,不同的飼養方式,對雞的生活品質有不同影響,最主要是能讓蛋雞展現符合生理需求的自然行為,像是探索、扒抓、覓食等等,並且能享有足夠空間做沙浴清潔、棲枝於高處、跳躍奔跑等,讓雞保持健康,生出好品質的雞蛋。
大家買蛋的時候可以看一下
挑選時除了看保存期限,也可以看一下盒上註明的飼養方式喔!
*2020,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Authority Nutrition
-
更多營養知識點它點它
https://chahow.com
跟我ig跟我生活
www.instagram.com/chapap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的 #壞膽固醇 很高,要注意喔!」聽到醫師這句話,是不是會感到非常害怕呢?,因為膽固醇過高可能造成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的風險飆升2、3倍喔! 根據中研院國人健康分析資料統計顯示,台灣成年人約5成有膽固醇過高問題,卻有很多人豪不自知~除了到醫院檢查,日本醫學博士 内山明好 傳授一個好方...
血管硬化指數過高 在 紐西蘭愛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開賣了‼️就接連著斷貨‼️到貨‼️再斷貨‼️好了~現在大量到貨了‼️‼️
希望這次可以等客人下完單再斷吧‼️
短短一個半月經歷這麼多~像在坐雲霄飛車一樣😂😂😂
#還是趕快來下單吧 說是大量到了,我還是怕又沒了😫
#紐西蘭愛代購客人的最愛
#每次到一批就馬上賣光賣斷
店家說⋯這是一款 #閉著眼睛都會一直賣掉的好商品‼️‼️
#高含量 #高品質 #大品牌
Manuka Health 蜜紐康 蜂王乳1000mg 365粒
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他命、活性酶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不僅如此,蜜紐康蜂王漿還含有高於同類產品的10HDA和10H2DA。
10H2DA受到美容業界的高度推崇,因為它對膠原蛋白的形成有幫助,它的含量越高,就越能起到 #美容護膚的作用。 #醫學專家指出:蜜紐康蜂王漿有刺激間腦、腦下垂體和腎上腺的作用,因此對腎虛和 #慢性疲勞患者有一定的幫助。另外,蜂王漿是唯一的一種含有乙酰膽鹼的自然物質,乙酰膽鹼是避免記憶力減退的自然物質保障,它能夠 #促進激活腦神經傳導功能,#增強大腦記憶能力。
蜜紐康蜂王漿含大量的乙酰膽鹼,能夠提高信息傳遞速度,#全面改善腦功能。
蜂王漿是工蜂採擷花蜜後,以下顎混合唾腺分泌物,餵予幼蜂及女王蜂的的御用食品。
蜂王漿富含胺基酸、乙醯膽鹼、癸烯酸、維他命B1、B2、B6、礦物質鋅、錳、鐵及天然豐富的泛酸和類唾腺激素,#可幫助身體的新陳代謝並有助健康維持 #許多女性在月經期間或更年期前後,均服用蜂王漿以調節生理機能,#養顏美容,而人們也認為蜂王漿可使皮膚和頭髮更加美麗,蜂王漿不僅在女性中廣受歡迎, #男性也服用 它來 #補充體力, 癸烯酸10HDA是蜂王漿濃度與品質的主要標誌,每一顆蜂王漿膠囊,產品均經嚴格地標準化生產,含有高濃度的精純癸烯酸10HDA。
#臨床研究表明,蜜紐康蜂王漿膠囊對 #慢性疲勞綜合症、#過敏反應以及性功能不全疾症有很大的幫助,它能使您精力充沛,#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並 #保持血脂平衡。
✅可活化人體皮膚和器官功能,有效促進人體新陳代謝。
✅#抗衰老、#增強肌體免疫力、促進人體組織細胞分裂、增強細胞活力、#強化皮膚再生能力。
✅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安神助眠、#改善記憶力、消除疲勞、迅速恢復體力。
✅#抑制與清除體內自由基,降低黑色素,淡化雀斑,美白肌膚。
✅改善風濕和關節炎的症狀;
✅促進肝糖解放和新陳代謝。
✅控制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調節血壓水平;
✅#加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恢復並強健人體免疫系統;
主要成份:
新鮮蜂王乳1000mg、萃取成蜂王乳精華(蜂王乳粉)148.5mg、癸烯酸(10H2DA) 8mg、大豆油、明膠、植物油、甘油、蜂蠟、卵磷脂。
適用人群:適用於成年人群。
建議用量︰空腹吃 ,一天1~2顆
保存方法︰建議將蜂王漿放於冰箱內冷藏以維持產品的品質。
==========我是間隔線=========
#紐西蘭國宴品牌
黑蜂膠被稱為「紫色黃金」,其好處不用多說!
糖尿病人服用最好了,高濃度的,還對俗稱的「三高」有很好的療效! #擴充血管、#提高免疫力、#抑止血糖高、#抗癌抗腫瘤、#內黃銅含量高,#促進腸胃蠕動,都知道它的好!
蜜紐康 BIO30黑蜂膠膠囊 500粒
(高含量活性成分,類黃酮含量至少30mg/g)
黑蜂膠產量較少, #黑蜂膠中的類黃酮類物質含量比較高。
100%純天然紐西蘭特純黑蜂膠
紐西蘭蜜紐康蜂膠來源於紐西蘭這片潔淨、自然的綠色淨土。蜜紐康蜂膠是由蜜蜂從新西蘭的樹木植物幼芽及樹幹採集而成,並混入鄂腺分泌物和蜂蠟等加工而成的一種具有芳香氣味的膠妝固體物。
蜂膠功效:
*抗病毒
*有助於人體的消化系統;
*抗癌抗腫瘤;
*幫助治癒感冒,發熱,增強身體免疫力;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減輕呼吸道疾病;
*疾病預防和處理;
*鎮痛作用;
*精神安定作用;
*抗潰瘍作用;
*增強免疫力;
*防治血管硬化及微血管障礙;
*預防並緩解糖尿病症狀及其併發症;
*可用於有雌激素紊亂者和習慣性流產的婦女;
*減輕X光放射線或放線療法之副作用;
成分:
【什麼是BIO?】
BIO指數是指蜂膠中所含的類黃酮(bioflavanoids),蜂膠所含有的各種成分中,豐富多量的類黃酮(bioflavanoids)是一大特徵,蜂膠中的生物類黃酮約可細分為20-30種,有強化細胞膜的作用,使細胞全體功能活性化,讓細菌、病毒難以侵入,防止傳染病感染,抑制惡性酵素,防止致癌物質形成,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對糖尿病、高血壓、循環器官障礙等都很有效。還可預防支氣管收縮、皮膚發疹及過敏疾病的發生,能讓神經組織的副交感神經放鬆,有抗壓作用,對於因壓力引起的腸胃潰瘍、神經性疾病很有效,還有抗菌、促進傷口愈合和抗炎症等功效。
適宜人群:
更年期男女;新陳代謝慢;女性週期不適;精力不足、容易疲勞的上班一族;抵抗力弱;病後體虛;營養不良,體質虛弱、多病的老人等。
食用方法:每日1-4粒,隨餐服用,切勿過量服用,或隨醫囑。
注意事項:少數過敏人群若服用蜂膠類產品出現過敏症狀請停止服用; 若您對蜂蜜類產品有過過敏病症歷史紀錄請不要服用此產品。
【儲藏方法】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照。
#蜂王乳 #蜂王漿 #蜂膠 #黑蜂膠 #增強免疫力 #養眼美容 #男女皆可
血管硬化指數過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晚來個問題測驗~
天氣好熱啊!你喝水喝得夠嗎?正常人飲水量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30cc,(心臟病腎臟病患者需限制),如果以70公斤計算那至少要喝2100ml。
解渴是喝開水還是飲料?你愛喝含糖飲料嗎?你會喝酒嗎?喜歡冰涼的啤酒嗎?你喜歡吃火鍋、帶(剝)殼的海鮮、內臟、精緻食物嗎?有沒有偶爾覺得腳的大拇指或手指頭關節紅腫痛?你抽血驗過尿酸嗎?
今天訪視一位新個案,阿公80多歲,中風臥床有鼻胃管,可以稍微應答但是沒辦法很清楚,護理師職業病掃描第一眼評估就看到個案右手肘如柳丁大小的痛風石,我問:很痛嗎?阿公點頭。女兒在旁邊「加強」說:少年愛喝酒,痛一輩子,沒辦法啦!吃藥會稍微改善,但是一直拉肚子(秋水仙素),手腳關節好一點結果換屁股痛(腹瀉),現在要人照顧,我也很累,看他痛捨不得,吃了藥,尿布一天換7.8次,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醫師也沒招了!
好der~為了避免大家以後痛風纏身,請仔細注意每日飲水量,不要吃太好,不要吃太補,不要喝太多酒或含糖飲料,火鍋少喝湯底,海鮮選擇種類,帶殼的控制一下,內臟類偶爾就好不要貪口,維持理想體重。希望沒人因為痛風發作而受苦,真的很痛,沒騙你。
—————以下轉貼網路文章—————
一. 前言:
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貴病」,因為此症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使他無法走路和騎馬領兵上陣。頗為有趣的一點是在歷史上,患上痛風曾一度被認為是一種社會嚮往的疾病,因為只有達官貴人,有權有勢的上流社會人士才有機會患上痛風(高尿酸飲食多數只有富人才負擔得起)。此外,亦有認為痛風的發作是可預防癱瘓和中風等更嚴重的疾病。
痛風」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醫學典藉裡,因其疼痛來得快如一陣風,故由此命名。古代又稱「痛痹」,明朝虞摶所著醫學正傳云:「夫古之所謂痛痹者,即今之痛風也。諸方書又謂之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於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名之耳」。
二. 介紹:
痛風(Gout; 學名:metabolic arthritis)是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使尿酸累積而引起的疾病,屬於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女性一般在50歲之前不會發生痛風,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後會增加發作比率。由於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裡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趾關節(這種情況稱為podagra),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於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於下肢的關節。
三. 流行病學:
說起「痛風」,在早年被民眾視為是「富貴病」,主要是因為它最容易出現在常吃大魚大肉的貴族或有錢人身上,也就是說對一般的平民百姓而言,根本是一種終身不可能罹患的疾病,就台灣地區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很少有痛風的病例發生。
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地區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經濟大幅起飛,民眾的生活水準自然改善不少,優裕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與毫無節制,使得昔日被稱「富貴病」、「帝王病」的痛風,有不斷增加、逐漸普遍化的趨勢。目前痛風在台灣地區已經不再是什麼稀奇的疾病,不但人數越來越多,發病年齡也越來越下降,據資料顯示最年輕的患者只有九歲,值得警惕;也因此現在痛風已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搖身一變為應酬族、酒仙、肥胖人士常見的健康問題。
四. 引起的症狀病因: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風的主因。研究指出在男性身上,血尿酸濃度愈高者,出現痛風症狀的機會愈高,血尿酸濃度超過每公合9毫克者,4.9%會出現痛風。近年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痛風與飲酒(尤其是啤酒)、過量的肉類海產(尤其是內臟及帶殼海鮮)攝取有關,近來的研究指出高糖(如碳酸飲料及果糖)會導致痛風。另一方面,維生素C,咖啡和奶製品則可能對阻止痛風的發生有所幫助。
酒精引發痛風的原因是因為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大量吸收水份,使血濃度加強,使得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症。一些食品經過代謝後,其中部分衍生物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並加重關節炎。此外,劇烈運動、肥胖及壓力亦會導致尿酸濃度上升,誘發痛風。
五.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包括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腎臟病變和尿路結石。臨床上可分幾個階段如無症狀症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中間緩解期和慢性痛風。
1.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是指血中尿酸濃度過高,但無臨床症狀。此種狀態以後易引起急性痛風或尿路結石,且尿酸值愈高者愈易引起,但少數人則可能終生無症狀。在門診常可見病人把一切的關節或軟組織症狀,歸咎於尿酸過高,事實上有不少病人其尿酸過高是屬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風:是因沉積的尿酸鹽被白血球吞噬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易侵犯中年男性和停經後的婦女,早期時下肢關節較易受侵犯(少數病人則可能先侵犯上肢的關節),且愈周邊的關節愈易受侵犯。發病初期以侵犯單一關節為主,多以在第一蹠趾間關節(腳的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以後則可能有數個關節受侵犯。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發熱及嚴重疼痛,此時任何輕微的碰觸都會使疼痛加劇。痛風大多侵犯大腳趾關節,其他如足背、踝、膝、腕關節都可能發生。
關節炎常在夜間發生且症狀產生極為快速,病人常在睡夢中被痛醒。急性痛風可能由於外傷、酒精、藥物、外科手術或急性內科疾病而誘發。這種突然的發作在數天到數周後即消失,但一年會發生數次,不過也有時候幾年才發生一次。
3. 中間緩解期:指二次急性痛風中間之無症狀期間,病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急性痛風發作之間隔時間差異頗大,可長達十餘年亦可短至數個月,但往後之無症狀期可能愈來愈短。
4. 慢性痛風:痛風者未經適當治療可能會變成慢性痛風,此時病人除有慢性關節疼痛外,亦常有痛風石沉積於關節內或軟組織。由於關節受破壞和慢性發炎反應常導致關節變形。 患者的關節、耳輪、皮下組織甚至內臟器官,因為尿酸鹽的沉積形成粒狀或球狀的凸起,稱作痛風石。痛風石沉積在關節會造成痛風關節炎,導致關節變形。若沉積在腎臟亦會影響腎臟功能。
5. 痛風性腎病變:尿酸鹽可能因沉積於腎臟而引起腎臟病變。痛風病人亦可能是因年齡增加、高血壓、尿路結石、腎盂炎等其他因素引起腎臟病變。
6. 尿路結石:痛風病人常發生尿路結石,且其機會隨著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而增多。
7. 其他相關疾病:痛風病人常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硬化和高脂血症。
六. 結語:
40歲以上者應定期健康檢查,接受血中尿酸值檢查,預防痛風。若患上高尿酸血症,除了在醫師指示下服用降尿酸藥物,將尿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外,亦必須從生活與飲食杜絕一切痛風的誘因。減少進食動物性的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內臟類、非素食的高湯,植物性的高嘌呤食物則不必擔心),也需避免飲用過量酒精飲料,尤其是啤酒是痛風患者的禁忌。以長期來說更有效的飲食是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的飲食(低飽和脂肪、低鈉、低升糖指數、低精緻糖、蛋白質不要過多或過少,腎功能損失已經到一定程度的患者鉀及磷也不能過多),這樣也容易維持理想體重,減少肥胖問題。切勿暴飲暴食(包括盡可能的經常飲水、不要到口渴才喝水、用少量多次的飲水來達到充足的飲水)、飢餓過度,運動不足及激烈運動也會增加痛風風險。
若痛風已經發作,則須立即檢測尿酸濃度、腎功能、血壓血糖及接受治療,並開始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第一次痛風是要開始預防這些疾病的信號),以免引起心肌梗塞、腦栓塞和痛風性腎病等併發症。
https://www.scmh.org.tw/dept/lab/show/Preview/page-137.html
血管硬化指數過高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的 #壞膽固醇 很高,要注意喔!」聽到醫師這句話,是不是會感到非常害怕呢?,因為膽固醇過高可能造成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的風險飆升2、3倍喔!
根據中研院國人健康分析資料統計顯示,台灣成年人約5成有膽固醇過高問題,卻有很多人豪不自知~除了到醫院檢查,日本醫學博士 内山明好 傳授一個好方法,只要捏捏腳就知道!
趕快坐下來測測看喔!
1.坐在椅子上,把腳抬起來
2.掐住腳踝後面,阿基里斯腱最細的地方。
3.測量手指捏出的厚度,如果大於1.5公分,就要注意可能膽固醇過高!
這是因為小腿後方的阿基里斯腱,平常要承受人體大部分的重量,很容易受傷,當人體自行修復時,附近血管的膽固醇很容易累積在阿基里斯腱,也就是說,腳踝後方捏出來的肉越厚就越危險!
如果你的測試結果是膽固醇過高的高風險族群,日本營養師一政晶子提醒,多吃蔬菜、選擇橄欖油、把紅肉換成魚肉、少吃精緻糕點、養成運動習慣,謹記5大守則幫助擊退膽固醇!
【相關影音】
烤香蕉:倍增腸道益菌、排多餘膽固醇
https://youtu.be/jrf6k4r0e7s
一招為蔬果抗氧化,讓它為你抗老降膽固醇
https://youtu.be/4wIsF2rRrSQ
蘋果醋,穩血糖還能改善睡眠!
https://youtu.be/dstTQ2DpG8M
【相關文章】
薑黃竟然輸了?美研究:吃這水果一個月減40%壞膽固醇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404
酪梨籽別丟!煮成燃脂通便茶,2週狠甩8公斤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137
吃蛋=膽固醇過高?完整揭開膽固醇指數的真相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996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FW69VC6F9o/hqdefault.jpg)
血管硬化指數過高 在 膽固醇過高患者沒症狀其實血管正悄悄硬化健康2.0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血脂膽固醇 指數 標準都會搬龍門美國指引20歲就要開始驗膽固醇?壞膽固醇每降一度心 血管 疾病風險降20%|王建芳醫生心臟科吳基恩醫生|人類健康研究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