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 令人眼花繚亂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期,五代是唐朝滅亡後又在中原建立的五個朝代,而十國是同時期在全國內割據的十個政權。
五代十國雖然只持續了70多年的時間,但卻給全國人民帶來了不小的傷害,戰亂、飢餓接踵而來,亂世下百姓是最痛苦的。實際上在五代十國以前,還曾出現過一個分裂期就是兩晉十六國,這兩個混亂時代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其中的原因就說來話長了。
作為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之一,五代十國以其混亂無序而聞名於後世。
五代之前,盛唐以其統一的遼闊疆域和強盛國力而聞名於世。即便到了今天,外國的華人聚集區也被稱為唐人街,足見唐朝大一統時期的榮耀輝煌。
然而自唐朝之後,中原大地上硝煙四起,各個政權起起落落,如同走馬燈般換個不停,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依次粉墨登場,被後世稱為五代。
而中原以外的地區,還有諸多林立的小國,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國,則被後世史學家們統稱為十國。
同為亂世,春秋戰國的五霸七雄們雖然也是彼此攻伐,混戰不休,但也能做到守土尊禮,保一方百姓安定。
而五代十國時期則是烽火連天,一派混亂無序的景象—政權更迭頻繁,大國勾心鬥角,小國朝不保夕。
一、藩鎮割據埋禍根
五代十國如此混亂局面的形成,由很多複雜的因素導致,然而追根溯源,則是唐代藩鎮割據埋下的禍根。
《舊唐書》記載,藩鎮亦稱方鎮,由節度使掌管軍政大權,是天寶年間唐玄宗為防止異族來犯所設立。玄宗時期共設立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稱為天寶十節度。
然而設立藩鎮固然能抵禦外敵,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弊大於利。因為各個節度使掌管一方軍政大權,若是中央朝廷沒有管制的能力,則是養虎為患,遺禍無窮,導致節度使據地自專各自為政,肆意破壞法度的情形層出不窮。
自唐中期開始,節度使兼管地方民政、財政權,漸漸形成了可以與中央朝廷對抗的割據勢力,甚至威脅中央政府的統治。
譬如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便是最先按捺不住向朝廷叫板,公然發動叛亂。中央政府措手不及,玄宗也只得外逃入蜀躲避。
即使後來叛亂被平息,皇帝重回寶座,但藩鎮割據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唐朝後期,各個節度使陽奉陰違,雖然沒有公然發動叛亂,但都在自己轄區內做起了土皇帝。中央政府無力管轄,即便想要削藩,也是有心無力。
若是說藩鎮割據是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根本因素,那麼黃巢起義便是這一局面形成的最終導火索。
公元878年,繼王仙芝領導的起義失敗後,黃巢組織農民發動了唐末聲勢最浩大的一場農民起義。雖然這場農民起義以失敗告終,但它成了壓倒腐朽唐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史書有言:唐代自從唐肅宗以來,藩鎮遍布,久成分裂之勢,然而中央政府猶有表面上的名分。黃巢起事後則情形驟然改變。
在黃巢起義之後,唐王朝再也無力維持名義上的統治,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王:宣武節度使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帝,建立後梁;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之子李存勗自立為帝,建立後唐 ⋯ ⋯ 五代十國戰亂不休的局面開始形成。
著名歷史學教授張國剛曾說:五代的歷史,仍然明顯地受到唐代藩鎮割據的影響。五代十國時期的各個政權,與唐末的各個藩鎮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而五代十國禍亂不休的根源便是的唐末的藩鎮割據。
二、異族為禍中原亂
中國歷史上有句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按照今人的看法,此語有些過於偏激,畢竟人的好壞善惡與種族無關,不能一棒子打到一堆人。
然而古往今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局勢若是有外族的插手,則必然會增加許多紛亂爭鬥。與之相同,五代十國時期之所以如此混亂,與眾多外來異族的參與干涉難脫干係。
正所謂內爭必有外患,強盛一時的唐王朝忽然之間分崩離析,必然引來許多異族的虎視眈眈:西有吐蕃,南有南詔百越,而北方的契丹族則是異族裡最為強大的一個。
唐中期時,契丹曾和安祿山交過幾次手,雖有過幾次勝仗,但苦於唐朝強盛的國力,契丹始終被禦於國門外。
而到了唐末,前面說過,各地節度使各自為政,唐王朝已經是名存實亡,契丹開始蠢蠢欲動,希望藉著各藩鎮混戰之際能謀得些漁翁之利。
在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首領後,契丹戰士們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南下掠奪一番。然而阻隔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一道天塹,那就是幽州。
幽州古稱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北一帶。由於中間有太行山、陰山等山脈阻隔,加上唐朝時期的加固,幽州可以說是抵禦外敵的一道堅實堡壘。有幽州阻擋,契丹族想要南下掠奪,也只是癡人說夢。
然而日防夜防,家賊難防。賣國賊的存在讓這一切成了現實。後晉皇帝石敬瑭不顧廉恥自稱「兒皇帝」,親手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致使契丹鐵騎可以毫無阻礙的越過幽州,奔馳南下,在中原大地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
除了契丹吐蕃等族,五代十國時期還有諸多少數民族登上中原大舞台。譬如羌族、匈奴、鮮卑、柔然、沙陀等。
在今天看來,這些曾經的異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然而在當時漢夷分明的情況下,這些進軍中原的少數民族像是倒進油鍋裡的一盆水,讓原本就動盪不安的中原之地變得更加沸騰。
三、禮樂崩壞尚武力
《三國演義》裡劉備認為天下禍亂的根源在於人心喪亂,欲取天下必要先取人心。劉皇叔雖然權謀武藝並不過人,然而這番想法卻是十分有理。
中國歷史幾千年,歷經商周至明清等諸多封建王朝,歷朝歷代所真正奉行的並非法律條文,而是禮儀道德。即便是有如《唐律疏議》、《宋刑統》、《大明律》等諸多法典條文,其立足的根本也是傳統的道德而非公正的律法。
自孔子創立儒家思想以來,經過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倫理道德便是歷朝歷代維護統治所奉行的正統思想。
然而帝王們大肆推崇三綱五常、君權神授這些思想道德倫理,並非真正相信這些,只是為了藉此用作維護統治控制思想的愚民政策。
說白了,在封建農業社會,只要廣大的下層農民們要聽話守規矩,好好種地幹活,自然國泰民安,動亂息止。而讓這些農民聽話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接受道德倫理的約束,即要尊長愛幼,侍父奉君。
細觀歷史上的諸多盛世譬如文景、開元、康乾等等,其繁榮興盛都離不開思想上的統一。
而道德崩壞,思想的多元則是亂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周朝末年,禮樂崩壞,宗法不復,百家思想爭鳴,迎來了春秋戰國的大變革時代;漢末分三國,傳統儒學被挑戰,佛學興起,玄學道教的老莊思想佔主導,使得魏晉南北朝紛亂數百年。
與以上兩個亂世相同,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也與思想文化有關。然而所不同的是,春秋戰國與魏晉時期的文化思想是多元化的,各種學說雖然衝突不斷,但卻是欣欣向榮。而五代十國時期的文化卻是極度衰弱,與之相對的,是對武力軍事的崇拜。
歐陽修曾說:「五代是干戈不息、亂賊橫行的世道,禮崩樂壞,三綱五常滅絕,前朝的制度文化都消失殆盡了。」
五代時期各個政權的統治者們不受儒家傳統倫理道德的約束,不明禮樂,輕視文人。他們在意的是武力,是軍事。
《舊五代史•史弘肇傳》裡記載,當時人們認為平定禍亂,安定百姓,只有用刀劍拼殺,文人的禮儀教化不管用。正是這種傳自少數民族的尚武風氣盛行,讓五代十國的中原秩序混亂,戰亂不休。
因為五代時期尚武風氣太重,宋朝建立後大改風氣,重文輕武,武官受文官節制。這導致了宋朝軍隊積弱,戰鬥力低下,最終被蒙古騎兵所滅。極度尚武或是崇文都是極端,治國安民都不可取。
四、紛爭繚亂蘊變革
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十分混亂,亂到史學家們也很少去專門研究。因而對五代歷史的介紹大多附在隋唐史之後,往往是蜻蜓點水般的一帶而過,缺少系統的介紹
其實五代雖亂,卻是亂中有變。各個政權混亂地彼此攻伐間包含著社會結構的大變革。所謂不破不立,在這一場曠世少有的大紛亂之後,迎來的是宋元明清幾個世紀的輝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英雄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他究~竟是天水麒麟兒,還是天水小白兔?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Allen 河北第一猛將麴義的故事▶ h...
蜀 國 北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五代十國分別是 哪五代哪十國?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宋朝,五代結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宋朝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形成了與契丹( 遼)對峙的局面。
五代十國是哪五代
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一、後梁
後梁(907年—923年),即梁朝,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國號大梁,史稱後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實行兩京制,東都開封(今河南開封),西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梁王朝自梁太祖朱溫開國之前,就長期與後唐前身即河東的晉國爭霸直至亡國,共歷三帝,前後17年。因為皇帝姓朱,為與南北朝時的南梁相區別,故又稱朱梁。
二、後唐
後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傳二世四帝,歷時一十四年。
後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統治疆域最廣的朝代。「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時梁晉吳蜀四分天下,後唐以一滅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891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封晉王,建立前晉,從此割據河東。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後梁,晉國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期間晉國視梁朝為閏朝,仍奉唐朝正朔。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勗即晉王位。
923年李存勗在魏州(今河南安陽)稱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國號,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同年底李存勗滅後梁,定都洛陽,史稱後唐;926年滅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從誨內附;930年南楚馬希聲內附;936年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借遼兵攻入洛陽,稱帝建立後晉,後唐滅亡。
三、後晉
後晉(公元936年—公元947年)是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朝代,從公元936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滅後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後晉,一共經歷了兩帝,十二年,另別稱為石晉,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後遷都開封(今河南開封)。
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並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於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後晉。不久攻入洛陽,滅後唐,石敬瑭割地稱兒的做法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包括他自己過去的親信。
石敬瑭死時,立侄石重貴為繼承人。登基後,石重貴決定漸漸脫離對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孫,但不稱臣。公元944年契丹伐晉,雙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南)交戰,互有勝負。
公元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貴親征,再次戰敗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這樣後晉的主力就喪失了。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後晉覆滅。
盛時疆域約為今河南、山東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河北、寧夏、湖北、江蘇、安徽的一部分。
四、後漢
後漢(947年—950年),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中原王朝,都城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
後唐覆滅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命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公元947年,契丹滅後晉後佔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後攻克並定都於汴州。
公元948年,劉知遠第二子劉承佑嗣位,即漢隱帝。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漢隱帝命郭威平之,但漢隱帝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就此滅亡。
五、後周
後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後一個中原王朝,從951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建國,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至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共計歷經三帝,享國10年。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是後漢的開國功臣,受後漢高祖劉知遠重任。郭威是劉知遠臨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之一,他奉後漢隱帝劉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鎮叛亂。郭威登基後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減輕和免除了許多徭役,同時整頓軍紀和管理機構內部的腐敗。
柴榮繼位後不久親自領兵抵抗北漢的進攻。在高平之戰中他親臨戰場,在出師不利、己方右翼潰退的情況下扭轉戰勢,擊敗北漢軍隊。隨後乘勝追擊,一直攻到太原。從955年到958年他三次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稱號、幾乎將所有長江以北地區割給後周。
959年柴榮再次北上攻遼,軍隊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幾乎攻到幽州。不久柴榮病逝,其幼子柴宗訓登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結鎮、定二州將謊報說遼國和北漢聯合進犯,領兵到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後周首都是開封,統治範圍包括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
五代十國是哪十國
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最後於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
一、南吳
吳國(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政權之一。為楊行密所建,又稱「楊吳」,亦稱「南吳,弘農,淮南」。
919年(唐天祐十六年),獨立建國,改元建制,但統治者並未稱帝,僅稱吳王。927年(吳順義七年),楊溥稱帝。937年(吳天祚三年),吳帝楊溥禪位於徐知誥,吳國滅亡,歷4主,立國35年。
二、吳越
吳越(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吳越先後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為正朔,並且接受其冊封。
吳越強盛時擁有13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省全境、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東北部(福州市)一帶。吳越國曆三代五王,至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立國七十二年。從唐景福二年(893年)錢鏐為鎮海軍節度使算起,至滅亡前後存八十六年。
三、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十國政權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於成都(今四川成都)。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主,共十八年。
前蜀盛時疆域大致在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帝,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後,少有大規模戰爭,社會生產基本上能正常進行,但王建統治時賦稅很繁重。王衍繼位後奢侈荒淫,營建宮殿,巡遊諸郡,耗費大量財力,加重人民的負擔。太后、太妃賣官鬻爵,臣僚也賄賂成風,政治十分腐敗。
公元925年,後唐莊宗李存勗發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滅。
四、後蜀
後蜀(934——966),又稱孟蜀,是五代十國之一,孟知祥所建,定都成都。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比前蜀要小,東線和北線最為顯著。東由襄陽退至重慶一帶,北也由甘陝退到廣元。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發兵攻伐後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將當地所有反抗全部鎮壓下去。
五、閩
閩(909年—945年),五代十國之一,先後定都於長樂(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甌)。
909年,王審知被後梁封為閩王。後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
後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審知次子王延鈞殺死王延翰奪位,並於長興四年(933年)稱帝,建都長樂,年號龍啟,之後閩政變內亂不斷。閩天德三年(945年),閩正在打內戰時南唐出兵將其攻滅。
六、南漢
南漢(917——971),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政權之一。位於現今天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面積約40多萬平方公里。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今廣東封開)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
劉謙死後,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一嶺南,進位清海節度使。公元907年,劉隱受後梁封為大彭郡王,公元909年改封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
劉隱死後,其弟劉陟襲封南海王。劉陟憑藉父兄在嶺南的基業,於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東省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號「大越」。
次年十一月,劉陟改國號漢,史稱南漢,並更名劉岩,後又更名劉龔,終名劉龑(音岩)。史稱南漢高祖。971年為北宋所滅,歷四帝,五十四年。
七、南平
南平(924年-963年),又稱荊南、北楚,高季興所建,為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南平都城為荊州,轄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
其子高從誨繼立,後經高保融、高保勗,直到第五主高繼衝,於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納地歸降。
八、馬楚
楚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湖南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稱馬楚,又稱南楚、馬楚國、馬楚政權,長沙為王都。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楚全盛時,轄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連、昭、宜、全、桂、梧、賀、蒙、富、嚴、柳、象、容共24州,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
楚自896年馬殷任命節度使到951年楚國滅亡,共存世56年,在湖南歷史上產生重要影響。
九、南唐
南唐(937——976),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權,定都江寧(今江蘇南京),後遷都南昌。傳三世一帝二主,享國三十九年,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
南唐雖偏安於淮河以南,卻是五代十國時期經濟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對後世宋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南唐最盛時幅員三十五個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約500萬,為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十、北漢
北漢(951——979)是五代十國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史稱北漢。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領土為十二州,大致位於今天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北漢依附於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後被北宋所滅。歷四帝,共28年。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蜀 國 北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武帝西域戰略:C形包圍圈與「絲路基金」(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這是一封兩千年前的情書。
用今天的流行用語,就是「姑娘,約嗎?」如果只是鄰家男女打情罵俏,倒也罷了。問題在於,它除了是一封情書,還是一封國書。
寫它的人,姓攣鞮,名冒頓。收它的人,姓呂,名雉。
這封「情書」的背後,關係到兩個帝國的戰和興衰。
在冒頓寫這封信之前,劉邦去世了。漢朝被託付給他的妻子。呂雉這年46歲,新寡。她無法忍受匈奴王的褻瀆和輕慢,她要斬使者,發兵北向,擊之!樊噲在一旁請命:願帶10萬鐵騎,橫行匈奴中!季布連忙喝止:當年高祖親率漢軍32萬,被匈奴困在白登,你樊噲作為上將軍,尚不能救,今安敢妄言以10萬橫行!
呂雉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胸懷,與一個女人的隱忍。在那一刻她是偉大的。回信裡這樣寫:國寶給你,且先放過我們這初建的國家吧。然而我國本無罪,你若想踏塞而來,也得掂量下自己的斤兩。這回信不卑不亢。後人皆稱漢朝為「強漢」,殊不知在匈奴帝國的強壓下,也必須學會韜光養晦。
權力與實力成正比。國與國之間,向來是叢林法則。今日是,他年也是。冒頓有資本羞辱漢朝的皇太后。此時的匈奴帝國,已經佔有東至大興安嶺,西至蔥嶺,南至長城,北至貝加爾湖的廣闊領土,「控弦之士30萬,諸引弓之民俱為一體」。這意味著所有草原部落都將為匈奴提供兵源與賦稅。根據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法則,匈奴人已足以和中原王朝大兵團抗衡。
從地緣角度看,匈奴還給漢朝布下了一個「C形包圍圈」。這個包圍圈共有兩層。內層是河西與漠南:河西地(今甘肅境內黃河以西)駐有匈奴右部的修屠王、渾邪王,可以直接威脅漢朝隴西;漠南地則以河套平原為核心,駐有白羊王、樓煩王,威脅漢朝的代郡(今河北蔚縣)、雁門(今山西代縣)、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上郡(今陝西榆林市)等。尤其是河南地,距離長安只有不到500公里,匈奴騎兵跑快點兒,兩天就到了。
外層是河湟與漠北。河湟在青海東部,駐牧有大量羌人部落,通過河西走廊,與塞外的匈奴聯合行動;漠北則是匈奴王庭所在地,單于在此遙制諸部。
匈奴除對漢保持軍事壓力外,還積極培養第五縱隊,與趙、吳、楚等藩王暗通。幸而七國之亂很快平定,否則帶路黨交相呼應,北騎直入,漢地江山不保。
對於初生的漢朝來說,和親,納貢,賞賜,也許是唯一的辦法。然而,韜光養晦之外,強漢的力量在積蓄。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漢朝的反擊即將到來!只不過匈奴居無定所,漢與匈奴的大規模戰爭,即便取勝,或能傷其四肢,卻不能斷其根本,茫茫草原,蒼蒼大漠,幾百萬平方公里,如何犁庭掃穴?
上天給了漢朝君臣一個機會。
漢武帝從匈奴降卒口中得知,匈奴襲破了一個名叫大月氏的游牧民族,將他們國王頭顱製成了飲器。大月氏國恨家仇,希望與他國結盟,共擊匈奴。要通使大月氏,必須取道匈奴,一路凶險,說不定就交代在路上了。朝廷發布了招募令,一個叫張騫的郎官應聘。
張騫是漢中人,此地南接巴蜀,北望關中,屬於通衢,這開闊了張騫眼界。而擅長武藝與騎射,也是作為郎官的必備條件。張騫的使團有100多人,從隴西出發,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這裡的使團,除漢使的隨員、將吏之外,可能還有民間企業家——富貴險中求,只有高額的利潤才能驅使人走上絕域。隊伍裡既有漢廷的賜物,也有商人的貨品。
史書上記載,張騫一行不久就被匈奴兵抓住了,還被帶到王庭,單于親自質問他:大月氏在匈奴西北,漢使想作甚?假使我派人出使南越,要經過漢地,你漢朝願意麼?張騫被困在匈奴十幾年,娶妻生子,但力保漢節不失。隨著看管日益鬆懈,張騫和部分隨員逃出了匈奴,西行數十日,來到了一個國家。這是大月氏嗎?不是。這裡叫大宛,張騫向大宛王闡述了漢廷的意圖,並描繪了漢朝的富庶,希望與之通好,大宛方面便嚮導指引張騫一行,經康居到達大月氏。
此時的大月氏已經佔據了中亞國家大夏的領土,肥沃安逸,已無復仇之志。張騫呆了一年,遂經南山(崑崙山)回國,途徑青海羌人地區時,又被匈奴捉住,乘單于新死,國內大亂之際,才與匈奴妻子、嚮導甘父回到長安。出發時的100多人,只剩下張騫與甘父兩人了。
(三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蜀 國 北漢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他究~竟是天水麒麟兒,還是天水小白兔?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Allen
河北第一猛將麴義的故事▶ https://youtu.be/7Mam0zBBSM0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劉禪
#諸葛亮
#姜維

蜀 國 北漢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horts短片第二彈!還記得那位從黃巾賊到蜀漢滅亡、看盡三國大起大落的廖化嗎?過了一年多,再回頭看看結尾的那段故事,真的是看一次哽咽一次啊QQ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Allen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廖化

蜀 國 北漢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張嶷,你在說什麼傻話?你才不是一無所有呢,你不是還有生命嗎?
訂閱追蹤頻道|https://goo.gl/rB4ayd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劇:阿睿
剪輯:Erin
威震華夏的關羽竟然有當配角的一天?▶ https://youtu.be/0iEJhAKmV1w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趙雲
#姜維
#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