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在中國的蘇祿王︱長知史
中國古代並非一個封閉的國家,古人除了探尋陸路上的外展,海路上也是不停地向外延伸。大家都知道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但其實早在秦漢時期,中國的航海者已經到達菲律賓群島。
隋唐時期,從中國南方到南海諸國,甚至印度的固定航線已經形成。而中國和當時的蘇祿國王,也就是今天的菲律賓國之間,有過一段故事。
-----------
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 ,蘇祿國三位國王東王、西王和峒王親自率團前往中國,由「地位最尊者」東王巴都葛·叭哈剌帶隊。據明代文獻《東西洋考》記載,這次蘇祿國使團規模不小,包含家眷、官員共340多人。這次的拜訪受到明朝永樂皇帝盛情款待。
-----------
當時蘇祿三王的使團循「東洋針路」,在南海望岸而行,途經渤泥(今文萊)、滿剌加(今馬六甲)、真臘(今柬埔寨)和佔城(今越南中部和南部地區)抵達中國南方。使團從福建泉州登岸,經蘇州、杭州,沿京杭大運河至北京。一路上,地方政府按朝廷指令,以國賓禮遇接待。
-----------
《明史》記載了蘇祿三王與明朝皇帝朱棣互換國禮的場景。三王向明帝「進金縷表文,獻珍珠、寶石、玳瑁諸物」。朱棣以「印誥、襲冠帶及鞍馬、儀仗器物」還禮。
蘇祿使團在北京逗留27天,踏上歸途。但使團行至山東德州時,東王巴都葛‧叭哈剌突患急症,不幸病逝。明朝廷極為重視此事,命以「王禮」厚葬之,專門派員赴德州,為東王舉行隆重葬禮。明朝廷在德州城北十二連城九江營的西南部擇址建陵,朱棣親自撰寫悼文,「聰賢德芳名流播後世,與天地相悠久,雖死猶生」,擬謚號「恭定」。
-----------
東王的長子都馬含隨後繼承王位。東王的王妃葛木寧、次子安都魯、三子溫哈喇以及侍從10人還按中國習俗留居德州守墓3年。由於當時的蘇祿信仰伊斯蘭教,為照顧守墓王妃、王子的生活,明廷特意安排三戶生活習俗相近的回民,從歷城遷至德州。這三戶人家免除雜差徭役,與蘇祿王裔「相兼看守王墓」,「供給王裔役使,耕種祭田,供王祀事。」
-----------
守孝3年後,東王親屬並未返回蘇祿,因為他們已適應中國風俗,並與當地回族通婚,在德州北營村繁衍生息。中國朝代更迭,對蘇祿王祭祀卻始終未中斷,也依然保持蘇祿國習俗,誦經紀念。
-----------
清朝雍正年間,蘇祿王后裔正式「以溫、安為姓入籍德州」,成為清朝編戶齊民。這也成為兩國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一段佳話。清朝德州詩人田霡訪謁蘇祿王墓時曾記錄下北營村「白帽相迎余裔在,松門北是九江營」的畫面。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