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需不需要知道那麼多?-《威士忌雜誌》第44期
答案是:不需要!
這也就是為什麼威士忌的規範-我指的是大部分酒友都很熟悉的蘇格蘭威士忌法規,雖然製作時仍有種種要求,但酒標上只簡單的要求一定得標註這支酒的類型(單一麥芽、調和麥芽等五大類),不需要告訴消費者使用的穀物、酵母菌和水源,也不必透露橡木桶種類、尺寸或填裝次數,有沒有添加焦糖著色、是否經冷凝過濾,甚至生產的酒廠、產區、熟陳時間等等,通通都不必講。顯然立法機構認為除了與價格相關的必要資訊,如容量、酒精度及裝瓶地址之外,其餘都可以由消費者「盲飲」後,根據風味喜好來決定買不買單。
酒友們對於上段說明會不會感覺奇怪?這些資訊不是我們習以為常,且認為理所當然的嗎?沒錯,一般酒廠、酒公司或裝瓶商在設計酒標時,凡是有利銷售且合乎法規,通常都會標上酒廠名稱、酒齡、橡木桶尺寸、種類或使用方式等,如果是非冷凝過濾也沒添加著色劑,更要清楚宣揚。其道理也明白,消費者仍需要一些資訊來作為購買準則,舉個鮮明例子,過去曾因存酒不足而讓無酒齡標示的NAS大行其道,但酒廠加足馬力生產後,立即更換包裝用力彰顯酒齡數字,無非是酒齡在消費者心目中與酒質存在正比關係。
我於修撰《新版威士忌學》的橡木桶部分章節時,對於「消費者需不需要知道那麼多」的問題尤其有感。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任何場合談論起酒款,橡木桶的說明已經是標配,酒友們只要稍微認真,大概都能對波本桶、雪莉桶琅琅上口,甚至其他較稀有的波特桶、馬德拉桶、貴腐酒桶或水楢桶,以及各式各樣的葡萄酒桶都略知一二。部分酒款或許還公佈調和比例,如著名的麥卡倫Edition系列,或是布萊迪的經典來迪,成為鑽研有術的酒友喝酒之餘討論的重點。
不過橡木桶沒那麼簡單,大家應該知道波本桶是全蘇格蘭威士忌產業使用量最大的橡木桶吧?但是幾乎不會知道是由哪間酒廠釋出,因此也就不清楚過去曾裝過哪種波本威士忌和裝了多久,更不會知道橡木桶的製作方式,如橡木採收後是採用自然風乾或人工風乾?風乾時間多長?烘烤木板時採用明火、紅外線還是高溫蒸氣?烘烤、燒烤的溫度和時間?
舉格蘭傑的設計師桶為例,比爾博士曾解釋橡木來自密蘇里州的Ozarks的背陽林區,生長緩慢且毛細孔粗大,因此熟陳時酒液能萃取較多的橡木桶物質。砍伐下來的木材經過2年的自然水洗風乾,去除過多的單寧,而後裁切的木板利用紅外線做15~20分鐘的深度烘烤,再以明火做20~30秒的中度燒烤,目的在於加深熱裂解程度以釋放更多的香草、焦糖、奶油等風味物質,最後再交由傑克丹尼酒廠使用,所以嚴格說來並不能稱為「波本」桶。這些量身訂做的處理,假如比爾博士不說,我們毫無頭緒去追究,自然不會知道這些繁瑣的細節。
酒友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在網路上搜尋Vicard Cooperage的影片,這間現代化的製桶廠採用軟體控制升溫速率和時間,對橡木桶進行不同程度的烘烤,讓我大開眼界。但回到我的問題,消費者真的需要知道這麼多嗎?知道了對於喝酒有任何幫助?
我的回答如同本文一開始那樣斷然:沒有!想當然爾,我們知道某棵橡樹是砍伐自哪個NE座標又怎樣?但是我聽膩了酒廠-越大的廠越嚴重-長久以來都認為這些細節相互牽扯解釋起來太複雜(麻煩),消費者不需要知道那麼多,所以三緘其口、諱莫若深的搞神秘。但是作為一個認真的消費者,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應該由酒廠酒公司決定,而是消費者,儘管有興趣的人的確不多,不過把握合乎法規的大原則下,公開資訊並不會折損酒廠酒公司的威信,而是加強與消費者的互信-有問必答與問而不答,你認為誰比較容易討得消費者的歡心與喜愛?
蘇格蘭威士忌15年價格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威士忌應該多透明?-《威士忌雜誌》42期
長久以來,由於我參加品酒會時最愛舉手發問,成為很叫人頭痛的問題人物。不過我一直認為,在民智大開的今天,酒商再也難拿「消費者不需要知道那麼多」來當藉口,如果能透明一些,不僅能讓品牌更加掌握自家優勢,也能更坦然的面對消費者。
前些時候參加了一場布萊迪的品酒會,雖然早知道Classic Laddie 10可透過瓶身上的密碼查詢酒款資料,卻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詳盡、甚至繁瑣的資訊,不禁憶起一件陳年公案。話說2015年底,著名的裝瓶商Compass Box裝出了2款調和麥芽威士忌Flaming Heart以及This Is Not A Luxury Whisky,同時公開了調入的酒廠、桶型、酒齡及比例等資料。此舉立即觸怒了SWA,認為他們違反法規,因為眾所皆知的,蘇格蘭威士忌規範只能標示調和原酒的最低酒齡,顯然Compass Box意圖藉由公布配方來告訴消費者:這支酒調入不少高酒齡的酒喔!
Compass Box當然不服,因為這是他們行之有年的做法,於是在2016年初發起「透明運動」,廣招酒廠、消費者一起簽署,希望透過群眾力量迫使SWA修改法規,想當然爾的我也簽署支持。但是對酒廠而言,過於透明的標示並無好處,譬如,假設A牌的15年酒款調入10%的20年原酒,但B牌並無,如果兩者價格相同,消費者當然趨向選擇A牌,在這種情況下,B牌只得降價搶市,或更換配方調入7%的25年,如此一來,惡性競爭伊于胡底?SWA主導的產業一向同心協力的擴張勢力版圖,因此到頭來只有天生反骨的布萊迪響應,6個月後運動以失敗告終。
不過並非所有的酒廠或裝瓶商都反對,事實上,許多無酒齡標示(NAS)的酒款,很希望偷偷告訴消費者瓶中調和了不少高酒齡原酒,只是在SWA的嚴加看管下選擇默不吭聲。透明運動雖然失敗,但Compass Box和布萊迪依舊堅持,SWA居然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不再以法規脅迫,才能讓我們有機會一窺調和的奧秘。另一方面,我心目中最透明的瑞典高岸酒廠,從建廠之初便將所有資訊毫不保留的公開在網站,酒友們如果有興趣,可連結到Compass Box及高岸的官方網站,或輸入布萊迪瓶身上的密碼,便可查知各種資訊。底下便以3款酒做個簡要說明:
1. Compass Box No Name No.2:以體積為基準,調和了75.5%卡爾里拉Refill Sherry butt、10.5%泰斯卡Recharred American oak hogshead、13.5%克里尼利基Recharred American oak hogshead,以及0.5%的調和式高地麥芽Custom French oak cask heavy toast,不過缺少用桶的桶數以及酒齡資料。
2. Classic Laddie Batch 15/304 2015:總共調和了84個橡木桶的原酒,分別來自4個不同的年份、使用2種不同的麥芽,並熟陳於11種不同的橡木桶中,但由於資料太多,請讀者直接上官網查詢。
3. High Coast HAV:由76,82%的非泥煤威士忌與23,18%泥煤威士忌組成,其中66,85%熟陳於小型匈牙利及瑞典橡木桶5個月,而後再轉換到波本桶平均熟陳6.09年;30.84%的威士忌全熟陳於波本桶,另外2,67%的威士忌則以40公升的匈牙利橡木桶做過桶處理。上述200公升的波本桶來自肯塔基州,40公升的瑞典橡木桶由瑞典的Thorslundkagge製桶廠製作,而40公升的匈牙利橡木桶則購自匈牙利。
高岸HAV的透明化已經做到極致,甚至在官網中將麥芽種類、發麥廠、酵母種類、發酵時間、水源、批次量、酒心切點以及詳細到年/月/日的時間,所有消費者可能有興趣知道的資料通通公布,但是,消費者真的有需要知道這麼多嗎?
每間酒廠一定有個龐大的資料庫,儲存歷年來製作、調和的所有細節,屬於酒廠持續營運的最重要資產,無怪乎許多酒廠視之為嚴防外洩的機密,偏偏高岸毫不吝惜的將所謂的機密公告周知,只代表酒廠強大的自信,因為:就算你知道了又如何?沒錯,這些資料對其他酒廠來說毫無用處,因為一方面無從複製,例如酒廠的熟陳環境就是絕大的難題;二來就算複製,也不過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凸顯不出自我風格。從這個角度來看,老實說,SWA的擔心確實是多慮了。
蘇格蘭威士忌15年價格 在 酒心智庫 Spirits & Wisd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威士忌讀報 :
威士忌愈來愈貴了嗎?
10年的威士忌價格高過於12 年?
稀有威士忌、單桶原酒和獨立裝瓶價格確實是愈來愈貴的。
但是蘇格蘭的原廠標準裝瓶在過去的數十年間,卻是保持非常穩定的價格,如果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很多入門款的威士忌價格甚至還降低了。
威士忌的價格與威士忌的品質、品牌地位和年份有關,但是年份高低不見得是絕對的指標,根據whisky.com的報導,在最暢銷的60款ABV在40~46%,容量為700ml的威士忌中,10年威士忌的平均價格略高於12年。
這可能與某些我們熟知的幾款知名威士忌有關,像是Ardbeg 10年和Talisker10年。也和市場上12年威士忌的供應量有關。
在陳年12~15年威士忌的這個區間,除了一些高價品牌以外,平均價格的成長還是相當平穩,代表我們可以用相當平實的價格買到15年以內的威士忌,但是一旦超過15年這個門檻,尤其到了21以上,威士忌的平均價格就一路飆升。
高年份的威士忌愈來愈難以親近,所幸入門款的價格還是一貫的平實,在當中還是可以挑出許多優質的威士忌,讓想入門威士忌的人,有很多好選擇。
原文連結 : http://sc.piee.pw/v3uf4
「未成年請勿飲酒,開酒不開車」
#酒心智庫
#威士忌讀報
#威士忌你學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