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日講懷疑人生,多數都係講笑,因為真正懷疑自己的念頭,是苦不堪言。
明明做盡一切我以為是對的,我以為是好的,我以為不會出錯的事,人生卻偏偏脫離了軌道。世界原來不像你預期,人生遠不如想像簡單。在自憐自傷之間,我問:到底甚麼是真理?或許,人生根本無一套理念能夠立足。
懷疑再懷疑,就失去信任,對別人的信任、對自己的信任。人生不如3+2=5,變幻原是永恆。回歸最根本原因,是我們一直信奉的概念,一直行走的「正路」,甚至一直接受的「教育」,也一定有錯誤的部分,而我們從來沒有懷疑過。就如伽俐略以前的人相信世界是平的,太陽是附屬品一樣。當人的認知有限,錯誤就永遠存在。
大哲笛卡兒甚至懷疑,3+2未必等於5,我們看到鏡子裏的自己是幻象,火的溫熱感是惡作劇。如果我們都被惡靈蒙蔽,周遭一切都是幻象的話,我們還能夠相信甚麼是真實的呢?
至少,我們懷疑萬物時,我們確實在懷疑,所以,最底線的真實是:「我在懷疑」。有「我」,和「我的問題」相依為命。
「我思故我在」的道理,不是找到真理,而是知道真理並不存在,總是存疑。那麼人生豈非更痛苦嗎?問題是我們都在生命中追求智慧,從歷練中知道自己的無知愚昧,比較在平坦的人生中一路深信不疑,似乎更加令人成長。
就正如蘇格拉底提出的「自知無知」,比一切已有的答案,更接近真實。也正如在山岳中懷疑能否完走的人,更瞭解到自己的身體一樣。
「懷疑人生」是好事,不是壞事。
#人生低谷的生存哲學
蘇格拉底教育理念 在 Terry Chu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怎麼這樣po! 吼,你這樣po會掉粉啦!」
我被朋友狠狠的訓了一頓,
其主要原因是我在6月6日的時候為高雄朋友發聲,他們為民主做了最好的典範。然後刷了一聲,當天就有258人轉頭離開。
經過了兩天的反省,我覺得自己做對也做錯了這件事,先講 #做錯的部份。
當事件發生後,我不該發如此鮮明立場的文,傷害了那些朋友,導至他們頭也不回轉身離開。這樣子我在未來想要撰寫一些關於人權、關於教育、關於公益的文章,就沒有機會去影響到他們,讓他們透過文字、透過故事有所觸動,進而成為更好的大人。 (有空還是可以回來走走哦)
#做對的部份
星期日的時候我去參加一場名為#BLM (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的遊行。此活動地點在英國諾丁漢,現場大約4000多人,非常平和也沒有任何衝突發生。
活動過程中,主辦單位邀請民眾上台分享經歷與理念,其中我聽到兩段感受最深的分享如下:
1.這已不僅只是黑人的命也是命,有亞洲人、拉美人也長期受到歧視。種族歧視應該要在這個世代畫下句點,未來的孩子、未來的社會不該有種族歧視的發生。
2.教育是改變的機會,我們站出來對抗不公不義的事,對我們的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示範,也是最好的教育。
這兩段演講很快地把我拉回在學校演講的現場。我們之所以站在台上,是因為老師信任我們,給予機會傳遞正確價值觀。而我在台上所說的話,也成為孩子學習及模仿的對像,即便下了台,我的言行對孩子而言也是有影響力。
如果台上的人散播仇恨、挑起種族對立,這樣的行為對這個世界、對台下的每一個人沒有任何幫助,也不太合適。
所以不論6月6日的結果如何,我依然會告訴孩子,這就是民主價值!
「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教育理念 在 堅庭通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的黃金時代
周保松
忙亂了一整天,疲倦不堪。此刻終於能坐下來,整理一下昨天在法院所見所想。
昨天這場關乎雨傘九子命運的審判,對歷史對當下對未來,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對一場公民抗命運動來說,審判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抗爭,因為公民抗命的目的,是要彰顯制度不義,激發大多數人的正義感,從而推動社會政治改革。
是故一場審判如何進行,被告在法庭的表現,留下什麼重要言說和文獻,法庭、媒體和公民的反應等等,皆影響一場審判的歷史意義。
我昨天在現場見證,我必須說,這是香港史上意義重大的一場審判,而以不同身份參與其中的各方,皆恰如其份做到本份,因此事情便成了。此刻坐下來回想昨天發生種種,我竟有許多難以言說的感激。容我一一道來。
首先是法官陳仲衡。先不討論法官判辭的合理性,但他容許朱耀明牧師在被告席中站起來以粵語大聲宣讀他的《敲鐘者言──被告欄的陳辭》,真是相當難得。沒有這一幕,昨天的審判便無甚可觀。
也許這是法官應有之職份,但他容許朱牧在沒有時間和精神壓力下,從容宣讀陳辭,因而令朱牧本已極不平凡的人生有了最光輝的一刻,打動場內場外無數人(法庭真是哭聲一片,甚至有保安感觸落淚),並為我們留下極重要的一份歷史文獻,這是必須致謝的。我甚至覺得,這是判決以外的另一種公義。朱牧的人生,根本不需也不應由法庭來判。
其次是戴耀廷和陳健民教授。去到今天,我們應該見到,他們在整場審判中,其實有個深思熟慮的構思,並將這個構思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實現出來。
先是陳健民在審判中代表三子作供,解釋和平佔中的理念和籌辦過程,並為他們在整場運動的所作所為辯護。以我之見,陳健民在審判前夕於中大榮休的最後一課「毋忘燃燈人:向啟蒙者致敬」,也可視為審判的前奏。在這一課,健民告訴我們,他及他那一代爭取民主的香港人,受到什麼思想資源和歷史事件啟發,並怎樣跌跌碰碰走到今天。那是香港教育史上的經典一課。
我們需要感激燃燈人,因為沒有歷史沒有傳承沒有前人的努力,我們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也很難有持久及有生命力的社會運動。陳健民那場講座,值得大家重溫,並從中汲取養份。
然後是戴耀廷在12月12日,在法庭自己站起來做的「結案陳辭」。在演說中,戴耀廷引用馬丁. 路德. 金,為公民抗命的精神作辯護,並解釋他們為什麼選擇不認罪以及抗辯的理據,同時指出公民抗命在什麼意義上,不僅和法治精神不相違,甚至能夠促進和改善法治。
這是香港史上標誌性的公民自辯。我當天人在現場,近距離聆聽戴耀廷的演講,在結束時忍不住鼓掌致敬。那一刻,我想起二千多年前,雅典城邦蘇格拉底的廣場自辯(Plato, "Apology")。蘇格拉底在《自辯》中自喻城邦的牛虻,專門不討好地叮咬雅典公民,希望他們關注正義良善,而非整天汲汲於財富名利。Benny何嘗不如是。
去到最後宣判的昨天,陳健民和戴耀廷選擇不發言也不為自己求情,反而將整個法庭留給朱耀明牧師,讓他在這個至暗時刻,通過他一生的事功和信仰,為香港人做了一場激動人心的講道。
朱牧師不負所望,站在被告席,挺直身軀,以哽咽雄渾的聲音,告訴我們雨傘運動源於長久以來港人對政制發展感到無助、無奈和無望,並渴求命運自主。最後更道出心聲:他們三子至今沒有後悔, 沒有埋怨, 沒有憤怒, 沒有遺憾,沒有放棄。
他們有的,是對這片土地的愛。
真的,我們香港人,無論政見有多大不同,都必須感謝戴耀廷、陳健民和朱耀明牧師三位。他們將香港社會運動的水平,帶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理念,其行動,其策略,其言辭,其精神,其人格,如此完整地融為一體。他們是我見過最美麗的香港人。
然後是其餘六位被告,包括陳淑莊、黃浩銘、邵家臻、鍾耀華、張秀賢和李永達。我在現場所見,他們確實坦然無懼,平靜以對。即使在開庭不久宣佈所有人罪成的一刻,他們也沒絲毫懷憂喪志,反而帶著笑容不斷安慰身邊人。
他們磊落坦蕩,意志高昂。從他們的眼神面容,你看不到丁點所謂「犯人」的沮喪悔疚。他們內心如果不強大,不可能有這樣的狀態。他們每一位,因為雨傘,承受難以估量的個人代價,但他們一直挺著,而且挺得很直。
然後是所有前往法院的支持者。我昨天八時去到,法院樓下已全是人,少說有好幾百,裡面有許多我熟悉的面孔,包括學聯人、大學中人,社民聯、公民黨和民主黨的朋友,還有許多雨傘運動同路人。
最最令我感動的,是見到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他們從早上八點一直坐到下午五點,當朱牧師從法庭步出大堂,所有人齊齊起立鼓掌,眼泛淚光,高呼口號,長達數分鐘而不息。我和在場的張潔平和蕭雲說,這些公公婆婆,看似平凡,每位都是如此可敬,而且比大部份香港人有著更強的信念和更韌的意志。他們一定有著不平凡的故事,只是我們沒機會細心聆聽。
不要小看這些支持。一場運動,不是所有人都站到最前。沒有親友和市民的理解支持,我相信雨傘九子一定不會像現在這般自信自在。這樣的公民友誼,這樣的肝膽相照,在社會運動特別重要。
然後是法庭保安。昨天的審判,比平時多了許多保安。但他們沒有板起臉孔嚴厲執法,甚至容忍大家在大堂鼓掌喊口號。他們維持秩序,但與人為善。他們讓法庭不是那麼法庭,反而多了一分大家同是港人的情味。
然後是媒體。我沒時間看完所有媒體報導,但就我所見到的電視、電台、報紙和獨立網媒,都對這場審判做了相當完整的報導,甚至製作了精彩的特輯和專訪。他們讓香港人知情,同時為歷史留下紀錄。
還有一個人,是要特別多謝的,就是Fermi (王惠芬)。Fermi從十一月到現在,幾乎沒有缺席任何一天審訊,用笑容用愛心去照顧九子每一位和他們的家人,並每天一大早便到現場協調分配親友入場劵,確保他們同在。
告訴大家一個小故事。我昨天本來坐在家屬席,Fermi走來和我細聲說,你可以和另一位朋友調換一下座位嗎,因為某位被告希望等會宣判時,可在視線所及見到這位朋友。Fermi的熱情、細心和奉獻,是這場審判中一道美麗的風景。
還有,還有也要多謝昨天那些站在法院門外聲嘶力竭和幸災樂禍的愛國人士。沒有他們的可笑可憐,彰顯不出雨傘九子的可親可敬。
最後,我要多謝所有參與聯署《我們以你們為榮》的中大政政人。我們向鍾耀華和張秀賢致敬,是做了我們同門應做之事。有的事情,真是非如此不可。
上星期,在《我們有雨靴》的映後座談,戴耀廷說,香港真正的黃金時代尚未到來。我不確定他的真實所指。但在當下,因為不同香港人的努力,我們在這樣一場歷史性的審判中,確實見到最美麗最高尚的香港風景。
這樣的風景,由我們創造。如果我們見到,如果我們珍惜,這就是我們的黃金時代。
2019. 4. 10, 5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