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思 ◎唐捐
現在
沒事了
你站
起來
又坐下
寫字
劃掉
站
不起來
卻走得
出去
地上有
鉛
Coca-Cola
明信片
坐下
假寐
而真想
就說沒
事了
捏,碎
又想它
復原
--
◎作者簡介
唐捐,本名劉正忠,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生於嘉義。國立台灣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現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曾主編台灣詩學學刊。曾獲梁實秋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高雄市文藝獎、一九九八年度詩人獎、五四獎之青年文學獎等。著有詩集《無血的大戮》、《暗中》、《意氣草》、《金臂勾》、《蚱哭蜢笑王子面》,及散文集《大規模的沉默》。
--
◎小編 #三進 賞析:
分行的藝術,就是流暢度控管的技術。應該不會有人想把流暢度搞壞吧?不,相反的,有時弄亂,反而更符合詩人要傳達的情境。
次元切割尊者唐捐(這我擅自取的),除了會在同一行文字中,切出子母畫面(比如〈無饜的青春〉、〈小賦別〉,請自行翻閱《金臂勾》)。還會透過分行,微操斷句,來達成效果。〈無意思〉即是最明顯也最具啟發性的作品。
#碎裂的技藝
〈無意思〉全詩切得細碎,兩到三字就分行,一句話砌成絆腳矮牆。恰如心緒不安、心神不寧時的狀態。
心中有個掛念的念頭,雖然企圖把注意力轉向身旁瑣碎的事物,想從煩躁中分心。想寫東西卻寫不出來、想出門透氣卻並不想真的走出去。唐捐刻意用極瑣碎的斷句來還原此狀態,讀起來斷斷續續(實際讀出聲音會更有感),即便你還沒讀懂文字的意思,感受上已經夠煩了吧?
反之,那些令你讀起來覺得身心流暢的詩句,或許就是詩人細膩安排分行的結果。
說到分心的企圖,唐捐〈無意思〉與楊牧〈蘆葦地帶〉那種,透過繁複的描述,以敘述把思緒拉遠的方式,恰好形成兩種絕妙的對比。(但毫無疑問都是傑作)
#你也來拆拆看
拿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來實驗,如果把大家都讀過的楊喚〈夏夜〉,拿來修改會怎樣。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
夏天的夜就輕輕地來了。
來了!來了!
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
變成:
當街燈亮起來
向村莊
道過晚安
夏天的夜就
輕輕地
來了
來了
來了
從山坡上
輕輕地
爬
下
來
了
切成這樣的夏夜,欲言而又止,你覺得是什麼,正在從山坡上,爬下來呢?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2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唐捐 #無意思
蘆葦地帶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水田地帶 ◎楊牧
下一個春天和下下一個春天
我站在微雲灌滿活水的田裡,想像
你是美麗的鷺鷥
潔白的衣裳
脆弱的心
而現在我們坐在田埂上
背後有人在順風焚燒一些稻桿
青煙吹在我們兩個人中間
下一個夏天和下下一個夏天
我可能再來看稻穗吹南風的海浪
看蜻蜓遮蔽半片藍色的天
你在另外一個國度
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
而現在我們沿著公路走
發現田裡不開花的是水仙
我們大笑,淡水河橫在左手邊
下一個秋天和下下一個秋天
我決心為他們扮演沈默的稻草人
可是我答應你了我絕對不嚇你
就有那麼幾個秋天
我這樣枯等著
而現在我們並立候車
交換著幾個月來聽到的故事
錯以為我們可以這樣把距離拉近
下一個冬天和下下一個冬天——
其實我已經覺悟再也不會有 下一個冬天。
他們在焚燒著
沈默盡職的稻草人
青煙在樹林子外盤旋
而現在我們在前往的船上
前往永遠不再的水田地帶
為了證明這是幻想不是愛
---
詩人李蘋芬賞析:
迂迴的臆測對方的心跡如何暗湧,揣想那人說的與沒說的,懂或者不懂。並肩談論過去與未來、分食彼此肌膚上的感知,然後,似是難以迴避的,迎來錯信與覺悟。〈水田地帶〉(1977)是這樣的一首情詩,允諾和幻滅同在,美麗與脆弱同舟。在田野風景的環繞中,詩人一再設想未來的約會:「下一個春天和下下一個春天」,如此遞進,夏天秋天與冬,分明都是落空,正是以一種否定來證明愛的方式。
非常詭異,每一次的遞進,都帶著疑信參半的態度:可能、也許、決心、錯以為,且一次次深重。有趣的是,與戀人的焦灼看似相反的,是詩人戮力追求整齊的形式,他在季節變換中安置著「現在」的動態:「我們沿著公路走」、「我們並立候車」、「我們在前往的船上」。彷彿唯有清淨有序的形式,才能將那紛亂的內在梳理清楚,乃至形諸文字的表意過程。
詩中,所有看上去曖昧的躊躇、反覆,在最終行「為了證明這是幻想不是愛」,得到萬事揭曉一般的徹悟,幾乎伴隨著痛而來。楊佳嫻曾將〈水田地帶〉裡姿態做盡的矜持、一廂情願的滿足一種美,視為情詩的經典樣式之一(注一), 如果愛情是詩人們不能繞開的主題,愛被詮釋的形貌,就有無限的可能性。譬如這裡,「稻草人」的形象在第五節之後出現:「我決心為他們扮演沉默的稻草人/可是我答應你了我絕對不嚇你」;第七節「他們焚燒著/沉默盡職的稻草人」,原是為了威嚇鳥類的而「假裝」人類的稻草,可以和詩的開頭將傾訴對象「你」喻為白鷺鷥相聯繫——「你」是年年遷徙的鳥,「我」在原地恆久枯等。
稻草人表面沉默不語,內裡是一顆揣測著愛的心,卻在即將來到的冬天被焚燒,詩行一再預示讓「我」浮想聯翩的此地,事實上是「永遠不再的水田地帶」。以四季來寫愛情,很容易使人想起〈讓風朗誦〉(1973)(注二), 同樣都是傾訴體,季節序的安排反映出截然不同的戀情氛圍,〈讓風朗誦〉組詩依照夏、秋、冬、春行進,最後浸淫於春天萬物萌動的韻律中,情事如大自然的節奏,毫無窒礙,於是詩收尾在一甜美的寧靜中:「我把你平放在溫暖的湖面/讓風朗誦」。
與此相較,本詩的情意更委婉迂曲,愛情的在與不在都是命題,但後者更易於成為詩句的匯流之處,詩中的時間看起來一直往前,甚至出現了「前往的船上」,實際上都在表明愛情的不在與不再。最後,參看同樣寫於1977年冬天的〈蘆葦地帶〉(注三), 依創作時序安排在和〈水田地帶〉相鄰的位置,那結尾如此表白:「我知道這不是最後的/等待,因為我愛你」,都是否定語法,都亦步亦趨的試圖接近愛情,〈水田地帶〉則讓「等待」來證明幻想,進一步證明幻想並非侷限,而是解釋真實的一種途徑。
注一:楊佳嫻:〈心事未敢透明:讀張錯〉,「博客來OKAPI・詩人╱私人.讀詩」,網址: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9051。
注二:楊牧:〈讓風朗誦〉,《楊牧詩集I》,頁490-495。
注三:楊牧:〈蘆葦地帶〉,《楊牧詩集II》,頁79-84。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水田地帶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李蘋芬
蘆葦地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雨.語錄.書房繍毬花》
* 如果我真的對雲說話,你千萬不要見怪,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生活的地方。——梭羅
* 贏得人心的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讓自己變成值得別人愛的人。
——毛姆《面紗》
* 父親給了我一顆心,可是因為你,它才跳動。——巴爾扎克《高老頭》
* 清淨就是不被人注視的那種溫馨感覺。人的眼光是沈重的負擔,是吸人膏血的吻。——米蘭·昆德拉
* 青澀的歲月常常是一生人最緬念的歲月。未必都是密樹濃蔭遠山含翠的金粉記憶;也許是一個看雲的心願在嚴師的書齋里破滅,也許是一次黃昏的約會在聽雨的殘荷邊落空,幾十年後對著飄霜的兩鬢細細回想,心中塵封的懊恨一瞬間竟給冉冉飄起的暖意蓋掉了。— —董橋《從前》
* 人類的快樂,不是靠理性、電腦、物質,而來自情感、直覺、本能、快樂行動。 凡永恆偉大的愛,都要絕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會重獲愛,重新知道生命的價值。——木心
* 一個人從事任何專業或職業,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要瞭解這個領域醜陋的一面。——詹姆斯·鮑德溫 《假如比爾街可以作證》
* 《花園》
在湖邊,在無花果樹和銀楊樹的深處,
在牆和籬笆的遮擋下,一座花園
如此精心地佈置著每月盛開的花,
使得它從三月到十月都繁花怒放。
在這裡,在早上,不太經常地,我坐下
希望我也永遠可以
在所有氣候裡不管是好是壞
都展示愉快的一面。—— 貝爾托·布萊希特(德國詩人)
* 如果我們不想對人事失望,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對它寄予任何希望。這不是絕望,這是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徑,亦是獲取幸福感的前提。—— 七堇年
* 人在寫作時,總是孤身一人。作品實際上是個人的獨白,是一些發出的信。我覺得自己太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我相信,這是寫嚴肅文學的人共同的體會。但是這個世界上除了有自己,還有別人;除了身邊的人,還有整個人類。寫作的意義,就在於與人交流。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在寫。 —— 王小波
* 旅行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它的過程。遇見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種種的困難,聽聽不同的語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樂。雖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況世界不止是一沙一花,世界是多少多少奇妙的現象累積起來的。我看,我聽,我的閱歷就更豐富了。—— 三毛
* 我的身體走過那麼多路,那麼多摔倒和迷失,它長大是為了遇見你。——加萊亞諾《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
* 在喧譁後
沒入永恆之海
海洋浮滿,愛
愛到髪絲
全白
濛濛雨中
手握著手
靜靜地變成
骨骸
偶爾朋友到來
唱著歌
唱完所有的
年代
—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
* 蘆葦地帶—楊牧
那是一個寒冷的上午
在離開城市不遠的
蘆葦地帶,我站在風中
想象你正穿過人群—
竟感覺我十分喜歡
這種等待,然而我對自己說
這次風中的等待將是風中
最後的等待
我數著陽台裡外的
盆景,揣測榕樹的年代
看清晨的陽光斜打
一朵冬天的台灣菊
那時你正在穿過人群
空氣中擁擠著
發光的焦慮
我想阻止你或是
催促你,但我看不見你
我坐下摩挲一把茶壺
觸及髹漆精緻的彩鳳雙飛翼
和那寓言背後的溫暖
滿足於我這個年紀的安詳
我發覺門鈴的意像曾經
出現在浪漫時期,印在書上
已經考過的那一章
我翻閱最後那幾頁
維心的結構主義,懷疑
我的推理方式是不是
適合你,只知道我不能
強制你接受我主觀的結論
決心讓你表達你自己
決心讓你表達你自己
選擇你的判斷,我不再
追究你如何判斷
你的選擇,歲月
是河流,忽陰忽陽
岸上的人不能追究
閃爍的得失
甚至我必須
像你學習針黹
一邊鈎毛線一邊說話
很好很閒適的神色
只是笑容流露出
些許不寧,有時
針頭扎疼了纏著線團的
食指:是的你也和我一樣
強自鎮靜的,難免還是
難免分心
那是一個寒冷的上午
我們假裝快樂,傳遞著
微熱的茶杯。我假裝
不知道茶涼的時候
正是彩鳳冷卻的時候
假裝那悲哀是未來的世界
不是現在此刻,雖然
日頭越升越高,在離開
城市不遠的蘆葦地帶
我們對彼此承諾著
不著邊際的夢
在比較廣大的快樂的
世界,在未來的
遙遠的世界
直到我在你的哭聲中
聽到你如何表達了你自己
我知道這不是最後的
等待,因為我愛你
—楊牧
蘆葦地帶 在 張艾嘉、劉若英朗誦楊牧作品《蘆葦地帶》 | 甚少人知道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張艾嘉、劉若英朗誦楊牧作品《 蘆葦地帶 》. 甚少人知道,台灣著名詩人楊牧,在三十二歲前是葉珊, 又更少人知,他的本名-王靖獻。 ... <看更多>
蘆葦地帶 在 詩聲字- 楊牧〈蘆葦地帶〉 一那是一個寒冷的上午在離開城市不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楊牧〈蘆葦地帶〉 一那是一個寒冷的上午在離開城市不遠的蘆葦地帶,我站在風中想像你正穿過人羣── 竟感覺我十分喜歡這種等待,然而我對自己說這次風中的等待將是風中 ... ... <看更多>
蘆葦地帶 在 楊牧〈蘆葦地帶〉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一那是一個寒冷的上午在離開城市不遠的 蘆葦地帶 ,我站在風中想像你正穿過人羣──竟感覺我十分喜歡這種等待,然而我對自己說這次風中的等待將是風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