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慢漫遊主持》
「從運動員成為藝術家,回來承接爸爸的琉璃珠藝術工作,其實就是本著,如果我不做就失傳了。」
🌟第二位職人:排灣族琉璃珠藝術家 呂鈞
來到太麻里,通常想到的都是第一道曙光,
而我這次來到這裡認識了在火光中淬鍊出新意義的琉璃珠。
排灣族的三寶:青銅刀、陶壺、琉璃珠。
這個象徵著裝飾日常、階級尊貴、男女互訴情意的琉璃珠,
畫上代表不同的圖騰,代表不同的含義。
(可以看呂鈞老師在跟我聊的時候的版板)
孔雀代表好人緣、眼睛之珠代表守護;
而我最近有很想要實現的願望,
所以我選擇畫許願之珠的圖騰。
🌟親手製作屠潔人生的第一顆琉璃珠
其實比想像中難,
超過500-600度的高溫,
琉璃變成了液態狀,就更難掌握它的流動;
老師細心的示範一次,
接著就讓我100%親手操作。
第一次的圖騰⋯實在是歪七扭八完全不成樣😂
但這就是琉璃珠有趣的地方,
新手有驚喜、大師求精細。
今年他們承接爸爸的夢,
打造了新的品牌 #角琉璃
鹿角本就有傳承、延續的意涵,
小小的工作室,
是一個排灣族的男孩,
從運動場回到家鄉的文化之路。
PS
主持訪談藝文節目真的是很母湯,
離開的時候馬上耳朵換了新耳環,
還另外又多帶了一副走。
我要先聲明,
是我自己花錢買的噢!!!
支持台東在地藝術家不是應該的嗎?
(啊!但我有神秘折扣🤣🤣🤣
角琉璃 JIAO #台東 #琉璃珠 #職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匯聚了包括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74件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藝術家青春炙熱追求藝術「不朽」的年代。除了展覽本身經典、精緻完整的企劃 #北師美術館 更邀請音樂人 #王榆鈞 為展覽錄製專屬的語音與音樂導覽,王榆鈞投入每個和作品對話的發想與時刻,共為展覽總共譜曲與錄製3...
藝文節目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主持人邱顯忠畢業快樂(灑花+感謝)
#想聽節目製播過程裡各種崩潰的事情就是這一集了齁
閱讀隨身聽一直以來的主持人邱顯忠,因為希望有更多時間照顧家人,選擇在第5季第1集畢業了(灑花和感謝)。本集邀請到繼任的主持人吳家恆與Openbook閱讀誌主編吳致良(aka閱讀隨身聽小編),一起來回憶過去4季節目的製播過程裡,有那些好玩、印象深刻的故事,也帶聽眾朋友一起認識新的主持人。
想知道藝文節目製作者的大腦想些什麼,或是探聽(?)本節目製作背後的各種八卦(才不是),請別錯本集精彩節目.......
吳致良:一開始我們曾設定找名人或明星來幫忙帶流量,後來發現這個想法不太成立,可能Openbook的讀者就喜歡聽我們談一些比較深入的業內故事。近期流量比較好的,是光磊版權的影視版權經紀人林珊珊那集,行人的總編周易正那集的收聽率表現也很好......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4968
———
💓閱讀隨身聽💓第1到4季:https://www.openbook.org.tw/podcast
———
💓閱讀隨身聽💓聆聽指引💓
Apple Podcast:https://pse.is/JRSSA
Spotify:https://pse.is/G6A8E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
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
https://goo.gl/Enkzy3
藝文節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爆氣一下。
我常常收到來自正義的網友( #聖母症 )私訊或留言,都是叫我不要給新醬看電視,因為看電視小孩會怎樣怎樣怎樣⋯
我自己從嬰兒時期就天天看電視,因為我的父母在電視圈工作,『看電視』這件事對我們全家來說是日常必須。
我愛看書,但我也愛看電視。
電視節目教會了我很多事情,我從小就喜歡看關於動物跟科學的節目,動態畫面能讓我得到更多書本裡沒有的知識。我還喜歡看旅遊、國際新聞,這些優質節目開啟了我認識世界的大門;藝文節目則是讓我了解到文化的重要性,音樂、表演藝術無不觸動人心。
長大之後我還愛上Video Game,所以看電視的時間更多了,而RPG電玩遊戲改變了我的人生觀,讓我能用更樂觀積極的態度看待人生種種。
看電視會讓小孩變過動兒?
看電視會造成近視?
看電視會讓小孩知覺協調異常?
小孩子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打電動!小孩子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
我是一個電視電玩兒童,或許我這個人對聖母症網友們來說很笨很糟糕,但我至少從來沒有近視(雙眼視力都1.2)、也沒有變成作奸犯科的人。
新醬又不是每天看8小時電視⋯我讓他看電視的時間只有幾十分鐘,但只要PO上網就會被某些人撻伐、放大檢視。
最好笑的是⋯連我媽 #譚艾珍 都會收到網友的訊息,叫她不要給孫子看電視、看電視不好、還說育兒專家的家裡都沒有電視⋯身為電視節目主持人、資深電視演員的阿嬤覺得無言又尷尬~😅
謝謝聖母網友們的建言。
妳們的小孩一定世界無敵優秀,出國比賽拿冠軍、考試一百分,孝順健康又能得諾貝爾和平獎。
附上一張正坐在懶骨頭上看電視的新醬的照片。
・・・
【補充】聖母症這個名詞我也是在網路上看到有人使用,覺得很貼切⋯😂
『聖母症』基本就是『媽媽界的 #正義魔人』,很喜歡到處去指點別人的育兒方式,但過度積極,而且自己的方式也不見得是對的、或是有科學根據的。
比較激進的聖母們甚至會做出網路霸凌的行為,用自己的立場去責罵其他家長,造成許多新手媽媽的嚴重產後憂鬱症。
以心理學觀點來說,這些聖母通常是對自己過去的育兒、甚至個人成長經驗有遺憾,才會變得偏激。
例如她們會覺得:「要是我當初有讓自己的小孩怎樣怎樣,他現在一定會更能達成我的期待⋯」
或是:「要是當初我媽媽沒讓我怎樣怎樣,我現在一定會更有成就⋯」
就因為有自卑的缺憾,使他們成為網路正義魔人,糾正別人來滿足自己內心。
・・・
#シンちゃん
#11M
藝文節目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匯聚了包括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74件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藝術家青春炙熱追求藝術「不朽」的年代。除了展覽本身經典、精緻完整的企劃 #北師美術館 更邀請音樂人 #王榆鈞 為展覽錄製專屬的語音與音樂導覽,王榆鈞投入每個和作品對話的發想與時刻,共為展覽總共譜曲與錄製31個語音導覽。
在過程中她試圖以音樂表現 #前輩藝術家 的思想與感知,以音樂與語音腳本為觀賞者創造一個與作品獨處、對望的寧靜時空氛圍。例如面對 #黃土水 的《#少女》胸像,是展覽走進的第一件最顯目的作品,她思考當觀眾站在陽光與玻璃窗前,應該以何種音樂開啟對於這趟「不朽的青春」的啟程。另外包括 #藍蔭鼎 的《#永樂市場》以電影感的方式詮釋人流的動態與市集的生活感。而在 #呂鐵州 的《#鹿圖》中,音樂則模擬鹿群在林中的穿梭跳躍的靈動感,以及 #陳澄波 的《#東台灣臨海道路》有海浪聲和 #鍾玉鳳 彈奏的琵琶聲,音樂性上可以辨識的傳統質地與其創新的意涵。和 #陳進《#山中人物》、《#山地門社之女》以音樂模擬女性藝術家在面對作品質地、筆法的思考。
王榆鈞在與藝術品對話的過程,重新思考藝術不朽的意義,也透過音樂配樂的編寫和閱讀前輩藝術家的史料中,感受到每個深刻面對自我創作的當下。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張玉音 Chang Yu-Yin、李孟學Li Meng-Hsueh
翻譯 Transla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
音樂Music|王榆鈞 Wang Yu-Jun、鐘玉鳳 Chung Yu-Feng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MoNTUE、王榆鈞 Wang Yu-Jun
📌相關閱讀|
📍《典藏ARTouch》「不朽的青春」相關書寫|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現代藝術的重探與再譯 http://bit.ly/3nFFdAC
👉江文瑜的陳進書寫:《山地門社之女》背後的女性系譜與陰性書寫 http://bit.ly/3i4UmKE
👉「地方」的現代性,林之助的風格變奏 http://bit.ly/3sjU5bg
👉以影像作為歷史書寫,「藝術很有事」:想像一檔藝文節目更優質的格局 https://bit.ly/3oDrtI3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展期|2020.10.17-2021.01.17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
📌V-Touch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展覽」作為一個通道,邀請各位在螢光幕前直擊展覽現場與幕後之後,走進展場,或再深掘相關議題。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https://bit.ly/30C4un3
藝文節目 在 宣傳| 全新文化藝術節目— 藝文館-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環星娛樂/環星音樂頻道全新文化藝術 節目 — 藝文 館2022年07月11日(星期一)晚上首播佬文青Maurice 及鍾家耀Dennis 主持訪問擅長於不同文化藝術範疇嘉賓逢 ... ... <看更多>
藝文節目 在 #台灣藝文節目 - Explore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藝術家的ESP|Artist's ESP Podcast is at 藝術很有事. ... #藝文節目 有沒有這麼難做? 藝術家的ESP邀請到公視《#藝術很有事 》製作人#徐蘊康 一起聊聊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