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ker》的原型其實可追溯至19世紀的一部奇書,《馬爾多羅之歌》:
「我一生中看見雙肩狹窄的人們無一例外地幹出許多蠢事,用各種手段愚弄同類,腐蝕心靈。他們把自己的行為動機稱作榮譽。看著這些表演,我真想像別人一樣大笑;」
男主角Arthur真正的「病」,是他完全不能理解別人笑的原因。杜斯陀也夫斯基的《白痴》同樣有這麼一個角色,叫葉甫蓋尼,他一直在觀察別人為何會笑,卻百思不得其解,想到最底,他終於明白,女孩們的笑根本沒有任何滑稽的理由,而面對這滑稽理由的滑稽缺席,他笑了出來。
Arthur在棟篤笑沙龍也是如此,他永遠抓不住笑點,他的笑永遠滯後。他摘錄,他模仿,整齣戲他都在努力重獲一般人笑的能力,卻不得要領。在開始一幕,他在鏡中用兩隻食指探入口中,強行將嘴角提起,挈起了電影的主題。而在在希斯萊傑的版本,他不用食指,用刀,跟《馬爾多羅之歌》所寫的一模一樣:
「但是,這種奇怪的模仿卻不可能。我抓起一把刃口鋒利的折刀,劃開雙唇相交處的皮肉。我一時以為達到了目的。我在鏡中凝視我自傷的嘴。錯了!兩道傷口中流出的大量鮮血使我無法看清那裡是否確實顯出像別人一樣的笑。但是,比較了一會兒,我發現我笑得和人們不一樣,就是說我並沒笑。」
馬爾多羅歷盡滄桑,世道如此慘惡,你怎能笑得出來?最邪惡的那位,不就是電視機中那個任意命令觀眾開懷的金牌笑匠嗎?接下來這一大段,請你不要看:
「我看見面容醜陋、可怕的雙眼深陷在陰沉的眼眶中的人們比岩石更堅硬,比鑄鐵更呆板,比鯊魚更兇殘,比青年更蠻橫,比罪犯更瘋狂,比騙子更背信棄義,比演員更異想天開,比教士更具有個性,勝過天地之間最不動聲色、最冷漠無情的生靈。他們讓探索他們心靈的道學家疲憊不堪,讓上天無情的憤怒降臨到他們頭上。這些人我都見過,有時他們大概受地獄之鬼的慫恿,像一個邪惡的孩子反抗母親那樣向蒼天舉起粗壯的拳頭,目光充滿熾熱、仇恨的內疚,保持著冰冷的沉默,不敢講出掩藏在心中的廣泛而徒勞的沉思,因為其中盡是錯誤和恐怖,卻用一副可憐相使仁慈的上帝傷感;有時他們從早到晚、從幼年的開始到晚年的終結用難以置信、違背常識的咒罵來反對一切生靈,反對自己,反對上帝,糟蹋婦女和兒童,玷污身體上那個令人害羞的部位。於是,海水洶湧,把船板吞進深淵,颶風和地震推倒房屋,瘟疫和各種疾病
摧毀虔誠的家庭——」
請看緊接其後的下一句:
「但是,人們察覺不到這一切。」
馬爾多羅和Arthur的絕望是相通的,絕望在人人都看不見,如果他們能暫時收起不屑一顧的眼神看上一眼,世界就不會變得那麼差,現實卻是,他們都懶得看你一眼。對此,他們只求一件事:
「我向你乞求:給我指出一個好人吧!」
全戲唯一的好人只有一個,就是那個侏儒。一個所有人都取笑的對象,才有資格讓Arthur這種人感到同情,同情就是可憐自己——所以他親吻侏儒。
「但願你的恩德大大增強我天生的力量;因為,看到這個魔鬼的樣子,我可能會因驚訝而死——有人的死因更微小。」
Arthur改變主意,不自殺了,跟《Birdman》主角選擇以死令表演圓滿的決定相反;他處決了真正最邪惡的那位。只有這樣,人們才可重新察看這個世界,世界因此變改。
「Is it beautiful?」
作者
藏在心中的joker 在 浪跡旅攝 Well Kang To World/康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藏在心中的Joker
#暗黑劇情不喜請略過
#微雷
你我背後的陰影,可能都有一個Joker
原本,看完返校,今年就打算收山的我,卻被一部電影吸住了眼球,在我腦中徘徊了好幾天,終究還是抵不住誘惑,去家裡附近的戲院,買了通往深淵的電影票 — “#小丑Joker”
說到小丑有沒有想起什麼?
是的,他是蝙蝠俠故事裡的小丑,但又有點不一樣,角色背景有些改變,設定也有些許不同,不過,導演Todd Phillips 也說了這是角色刻畫電影,為了傳達某些理念,劇情上改編的,和DC宇宙的關聯性不是這麼大,基本上,沒看過蝙蝠俠也沒關係,#可以當作獨立的電影 來看。
這是個絕望中還有更絕望,悲慘中還有更悲慘,當一個人淪為社會落水狗,掉進無比深淵,又再度重生釋放的電影。
角色設定上,主角亞瑟是個生活在高譚市的社會底層,夢想是成為逗人發笑的小丑,劇情一開始也確實在做這工作,但可能是個性或天份,亦或,成長背景使然,雖然他很努力學習與鑽研,卻還是個失敗的戲劇演員,而且,還是社會的邊緣人,被身邊的人排擠、欺負、霸凌。
生活已經夠困難了,除了有憂鬱傾向外,還患有特別的精神疾病,三不五時,會沒來由的狂笑不止,總是遭到別人的異樣眼光看待,覺得他是個瘋子,離他遠一點比較好,但眾人沒看到的是,他藏在笑聲背後的悲傷與絕望。
「All I have are negative thoughts(我滿腦子只有負面想法)」
淒慘的處境後頭,等待亞瑟的只有更淒慘,絕望後頭的還是絕望,社會與身邊的人不只冷漠和漠視,甚至還在被後踹一腳,讓他成為社會底層中的極度邊緣人,生活中沒有任何快樂元素,觀眾只能看著亞瑟一步步掉入絕望的泥沼。
諷刺的是當亞瑟深陷黑暗深淵,當被整個世界遺棄,感到痛苦萬分之時,在一次意外事件中,他被解放了,脫離了大眾價值觀,他看世界的觀點有所改變,從深淵復活爬出,找到了人生舞台,跳著陶醉的舞蹈,向高譚市展示他的存在,他釋放了抑鬱的心情,並且以小丑的身份重生。
「I used to think that my life was a tragedy, but now I realize, it's a comedy. (我曾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現在我發現,其實是一齣喜劇)」
所有的負面情緒,用許多強烈反差手法加強印象,像是“快樂卻不快樂”、“想帶給人們歡樂,自己卻不快樂”、“笑著卻流著悲傷的淚”、“歇斯底里的絕望狂笑”。
更重要的是藉由演員Joaquin Phoenix的精湛演技,被負面情緒被拉到極致,把深深的絕望深植到每一位觀眾的心裡。
這是一部,探討社會陰暗面的電影,強而有力的述說,在權力結構與資源分配不均的社會,社會中的底層邊緣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世界如何冷漠的對待他們,可怕的是,這含有很大成份的現實。
體制的不公與冷漠,會不會是催生犯罪的幕後推手呢?若是著手改善,是不是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呢?這些問題都發人省思。
導演Todd Phillips說:「亞瑟在高譚市的社會裡顯得十分的疏離,依照我的觀察,在當今的社會中,觀眾對這種疏離感絲毫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它每天都在我們生活的四周圍發生。但當我們看到一個罪犯時,常常只看到他犯下的罪刑,鮮少有人討論他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導演希望透過《小丑》,這部衝擊性極強電影,喚醒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同理心。
比起蝙蝠俠的黑暗騎士系列,我給予《小丑》更高的評價,雖然,這片的接受度不會比前作好,畢竟,劇情太晦暗,看完會影響心情一整天,甚至數天,但也代表著它有多經典。
當我,帶著被拉扯到極致的糾結心情,離開電影院時,我知道奧斯卡得主已經確定了,這部片不只是堪稱經典的黑色電影,同時,也狠狠挑起當今的社會問題,發人省思的漣漪,可能還會持續好一陣子。
#近年看過最佳電影
#經典中的經典
#但劇情可能不討喜
#觀看前請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