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衝去電影院看完了最近討論度頗高的「尚氣與十環傳奇」。
接下來我的評論,有暴雷的可能性(雖然我會盡量避免談到劇情),如果你是連一點點雷都無法接受的,建議就先登出本篇文章吧。
好,我即將跨過分隔線評論喔。
.
.
.
.
.
.
再給你一次機會,無法接受那怕一點點雷的,就不要跨越分隔線呀。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說我一開始對尚氣勢不抱太大的期待,而且這次的主角演員─劉思慕......我沒有說她長得很像某國主席的意思,但不知是否我對華人面孔比較熟悉,這位老兄在預告中,我真心覺得他是我看過最路人臉的漫威主演。
(雖然劉思慕在演藝生涯中,的確接了「圖片模特」的外快,導致他成為圖庫素材中的路人之一......所以說他路人臉,還真沒冤枉他。)
然後好萊塢為了賺中國市場的錢,總是要參雜一些「中國」元素,而且有些還參雜的超沒意義。(比如在「哥吉拉:怪獸之王」,章子怡就硬要講一句中文,讓我聽到的當下真心想對製片大吼:「有這必要嗎!」)而以「中國」元素為主題的雷片,那更是雷到像在辱華,比如:長城......
(好奇怪喔,怎麼這部根本在惡搞中國文化的片,連麥特戴蒙在接拍當下都能立即肯定的爛片,居然可以在中國上映ㄟ?看來對岸對於中國文化的定義還挺變態的呀。)
這都讓我對尚氣本來不抱好感。
但我能告訴各位......開場戲以及前段的劇情內容,完全可以顛覆我以上的預設!
尚氣的前段,有帶到一個三代同堂的華人移民家庭,儘管只佔一個小篇幅,但短短時間就能呈現:最初移民謹守原鄉文化、第二代移民擁有兩種文化的混和,以及到了第三代幾乎脫離了祖輩們的文化。
甚至這當中的奶奶還說了句:「還沒結婚嗎?」
這句話真是精準的擊中華人,特別是較傳統的華人最為看重的價值!我看到這場景的當下,簡直都要歡呼了!
至於主演的劉思慕,他在前段的武打戲可以讓人感受到:這是一位有料的演員。別的不說,就他露出的腹肌......讚!而撇開肌肉,劉思慕也是有武術根底的,這使得他的打型顯得俐落又有力度。
但這部電影的最大亮點,無庸置疑的是梁朝偉!
撇除梁朝偉很會演,眼神很有戲(多提一句,他在開場戲中的有一段,挺像「一代宗師」裡,葉問與宮二對打的橋段,看得當下我都覺得:「梁朝偉應該是一回生二回熟,這段戲他拍起來太輕鬆自在又到位了」),他的腳色:尚氣的父親─文武,是一個能擊中觀眾內心的優秀反派。
漫威很多反派,都給人一種很免洗,或是完全沒有帶入感的疏離以及莫名其妙。就好像前一陣子「黑寡婦」中的反派,我真心覺得:「這反派的邏輯我真是搞不懂,自相矛盾的莫名其妙。」
而沒有優秀反派,就無法襯托主角的地位。(沒有小丑,蝙蝠俠還有那麼高大上嗎?)
文武的動機非常簡單易懂,而且其實我相信所有人都會遇到跟他一樣的動機:對所愛之物的執著。正因如此,我雖然不會同意文武的行為,但我卻可以理解文武的動機,甚至在某部分會同意他的觀點。
(以漫威的角色舉例,我不會同意薩諾斯的無差別消滅人口,但我理解人口持續膨脹下所帶來的資源匱乏;我不會同意洛基任意操弄人心並強逼人對他俯首稱臣,但我同情他幾乎沒獲得他人肯定以及關愛。)
另外,文武也很多時候演出華人父親的慣有特色,比如:既重視兒子卻又嫌兒子不爭氣、無法聽進子女或後輩的建議(當然以上只是大概率會出現,不代表每個父親都如此),這樣的角色塑造,讓我能感受到:漫威真的有用心觀察並經營出華人文化元素。
(但我要順帶Diss一下,同屬一個企業,怎麼迪士尼就可以把華人元素經營的像坨屎一樣?我說的就是「花木蘭」呀!這部片中充滿一堆「美國人自以為理解的中國元素」,那個土樓!那個超不合時宜的白話木蘭辭!那個莫名其妙的氣!Shit到了極點!讓我整部片隔三岔五的就感到尷尬癌或是想翻白眼。
話說迪士尼本身的創作能力,普遍來說真是越來越不行,而且它又很強硬地將自身文化套牢在不斷收購的企業或組織之中,某方面來說,真的是前途堪憂呀......這裡指的是創作,而不是指賺錢獲利。)
所以「尚氣」很棒嗎?
這個嘛......請注意我剛剛都在誇前半段內容,除了梁朝偉的文武直到最後一刻都有優秀發揮,本片在中後半段進入相當套路化的環節。而且中後半段出現(或是強調)的中國元素,我都覺得非常的刻板,比如:氣、太極、神龍......有些出現的還非常突兀。
我自己是在觀看前半段時,給了有超過80的評分,但隨著劇情發展,除了梁朝偉總是讓我賞心悅目而且讓我有以一貫之的完整以及一致性,我覺得中後半段的劇情就不斷的平庸,乃至讓我不斷減分。
沒對比沒傷害,同樣擁有強烈異文化的「黑豹」,在各種方面我覺得都輾壓「尚氣」。
但漫威每位英雄的第一集起源故事,通常都比較平庸(像是美國隊長,我覺得也是相當平庸),而劉思慕也很明顯是還需要繼續歷練的演員,所以我覺得「尚氣」整體來說,是及格以上而且充滿不少驚喜(特別對華人來說)的元素。
最後我想說:我真心希望漫威能在「武打」這個特色上,對尚氣有更多的著墨,畢竟武打片是很多華人的成長記憶乃至於經典,這說不定會更能帶出這位華人英雄更與眾不同之處呀(畢竟尚氣原型,可就是功夫巨星李小龍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
「蒙太奇電影舉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討論] 十大電影Montage:蒙太奇-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摄影知识:什么是蒙太奇?—— 100年前的5种蒙太奇手法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蒙太奇效果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蒙太奇效果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以下蒙太奇表现手法的电影例子 :: 台北農林漁牧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簡述蒙太奇的三種論調- movie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蒙太奇藝術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蒙太奇藝術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疫情期間,讀了本和原先期待有些落差的書,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未來城市》。之所以會購買這本書,是因為介紹非常吸引我,我原本以為是建築學者針對眾多科幻作品中的都市設計做討論。沒想到翻開本書後,發現與我認知的有相當差距。本書並不只是針對科幻作品中的都市做討論,更是區別不同種類的科幻作品,並針對不同類型科幻都市的發展沿革、寫作年代背景及背後理論作敘述。
我人生中第一次為科幻都市感到驚奇,應該是1999年時進戲院看《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那卜星和塔土印星都不令我印象深刻,但是當金魁剛帶著孩提安納金回到銀河共和國的首都及經濟中心「科洛桑星」時,我其實不太敢相信眼前的景象。這是座以摩天大樓構成的都市,幾乎看不見地面。之後上映的《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又再次以科洛桑的夜生活為背景做舞台。那陣子我才認真查了查資料,科洛桑的歷史悠久,摩天大樓幾乎成為星球的一部分,高樓層族群與地面族群接觸甚少,歷經不知多少歲月,越是接近地面的族群,與高樓層生活的生物早有甚大差異。我從沒想過科幻故事中的都市建設,加上時間維度甚至能影響生物間不同的演化。星際大戰並非是我首次接觸的科幻故事,但這或許這是我對科幻作品興趣的啟蒙。去年底《CYBERPUNK 2077》上市時,齋主曾針對不同類型的科幻作品做簡易的分類介紹。
https://reurl.cc/AkR42Q
我對科幻設定有著無與倫比的喜愛。因此在我第一次看到《銀翼殺手》的未來洛杉磯、《水世界》的聚落、《異塵餘生》的新維加斯、《生化奇兵》的極樂城和新歌倫比亞、《駭客任務》的地下錫安、《地鐵》的莫斯科地鐵城市,還是《我是傳奇》中的廢墟。這些科幻作品除了故事本身吸引人之外,我認為這些都市的設定更讓我嘖嘖稱奇。
《未來城市》是本好書。書中針對水中、水上、空中、摩天大樓、地底、廢墟及重建等主題做分類,將此些類型的都市做討論,若你是個科幻迷,肯定對本書愛不釋手。齋主我雖自認是個科幻迷,不過本書帶來的資訊量還是太過龐大。
《未來城市》幾乎可以做為科幻作品的片單存在。隨意翻開本書任何一頁,作者都引用了至少兩到三部科幻作品,可能是電影、小說、遊戲也可能只是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都被作者列在書中。以空中城市為例,作者便從19是繼倫敦萬國博覽會中的水晶宮、興登堡飛船焚燒事件、柯比意的空中街道,談到近年新加坡竣工,上頭躺了一艘船的金沙酒店。並從1729年《格列佛遊記》的飛行島嶼「普拉達」,談到了《飛行城市四部曲》、宮崎駿的《天空之城》,以及《生化奇兵》的哥倫比亞。本書總共列出的作品何止百部,光是看作者列出不同類型的科幻都市作品,就已經十分過癮,若還有時間將這些作品全部看完,那肯定是人生中了不起的成就。
本來購買這本書,是為了看些科幻都市的討論。我沒想到的是,本書的閱讀門檻竟如此高,經常看到作者用以舉例的科幻作品非但沒接觸過,就連中文譯本都相當欠缺。但萬幸的是,至少能知道這些科幻都市想法的源頭來自何處。
《未來城市》算是我一時興起想先讀的書,原本排在這順位的是討論衛星、大樓和地底隧道的《世界是垂直的》一書。《未來城市》帶給我的收穫不少,但我期待未來能重看本書,我希望帶著更豐富的知識和科幻作品經驗,重新閱讀時能得到更多收穫。
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陳東東詩作後設敘事技法探討 ──以〈窗龕〉、〈旅行小說〉、〈未裝修〉為例 ◎楊凱丞
前言
陳東東是1980年代中國當代詩歌的代表性詩人之一,藏棣稱其為「漢語的鑽石」、楊小濱則關注其詩作中的後現代都市寓言,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詩作呢?在2020年7月的一則訪談中,他如是提及他的創作觀:
寫作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從世界之內去想像世界之外,去發現世界之外,把世界之外納入世界之內,擴展我們的世界之內,然後又從新的世界之內再次出發,投身進新的世界之外。
訪談中關於邊界、自我與世界之間層層包裹的結構想像,令筆者聯想到後設敘事的作品特色:透過自我指涉(self-reflexivity)凸顯其內容的虛構性,打破虛實的邊界,邀請讀者跟著作品一同進入作品嬉戲。
觀察陳東東於2001-2003發表的詩作,其中不乏出現近似於後設敘事的作品,本文試圖以〈窗龕〉、〈旅行小說〉與〈未裝修〉三首詩作進行分析,看陳東東如何將後設敘事技巧應用於詩創作中。
陳東東的後設敘事技巧分析
〈窗龕〉:框景邊界的建構與破壞
何謂窗龕?「龕」,是牆壁上的凹陷部分;「窗龕」,則是牆上凹陷的一扇窗戶。在詩的第一節是如此描寫窗龕:「現在只不過有一個窗龕/孤懸於假設的孔雀藍天際」讀者彷彿置身在一個建築內部空間,抬眼可見這個牆上的窗龕,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孔雀藍的天空,然而,要注意的,這是一個「假設的孔雀藍天際」,我們不禁要懷疑,此刻從窗戶外面看出去的窗框中的藍天是真正的現實嗎?或著這個藍天很可能是作者,也就是詩作第一節末行中的「建築師」,透過窗框,建構出一種「駭人風格」的景象?
在第二節,讀者化身為詩中的角色「你」,從建築師(作者)建構出的框景中,看見「另一個自己,笨拙地騎在翼指龍背上」,這似乎是一個超現實的虛象,而這個虛象的自己「衝鋒般地隱沒在大湖的玻璃鏡中」,湖面如同鏡面,主角看見自己衝進另一個鏡面世界中,然而下一秒卻「坐到梳妝台邊上」,帶著睡意回到現實。原本讀者以為窗龕外如鏡的大湖是虛象,但這個大湖卻又是通往現實世界的交界,那麼現在窗龕的兩面,到底哪邊是虛象,哪邊是現實?
同樣地,第三節中「你」又再一次「透過窗龕」,看見「一堆錦繡」、「內衣褲凌亂」、「一頭無聊偃仰的母獅」、「幽深的後花園」,隨著這些零碎的、蒙太奇式的、帶有性意味的畫面接連閃現,在第三節末行至第四節首行,「你」終於明白,窗龕外的景象是「你」「能預料、能虛擬」的,是被建構出來的虛象,是「魚池的反光」、是「一個倒影」、是「一個被幻想的幻想回憶錄」罷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詩的第五節中提到「語言與世界的較量」,「較量」帶著比較、對照的意味,好比是一條界線、一道介質將語言與世界這兩者劃分開來,而劃分的動作就如同窗龕隔開的「你」所認為的虛象與現實,如同詩人所說「窗龕的超現實/現在也已經是你的現實。」你透過窗龕所見的,並無孰虛孰實。但「你」感到困惑,在第六節「你」向設計窗龕的建築師(詩人)求證,建築師回答:要「自己俯瞰自己」,只要拉高視角,脫離窗龕之外,「你」就會發現,你窮極一生觀察、對照、試圖分辨的虛象與現實,語言與世界,一切都是「詞的蠻荒」,一切都混同在白日夢裡渾渾噩噩,無法分辨清楚。
如詩題名,「窗龕」是陳東東意圖在詩中建立真實與虛構交界。「窗龕」從本詩開頭被建立,一面暗示著其虛構性,一面又呈現種種無法分辨虛實的框景,在詩末最終被超越,瓦解,這種「自我指涉性」與「企圖消抹真實與虛構界線」的作法,是後設作品常見的特色之一。
〈旅行小說〉:時間之流的往返
詩的第一節開頭:「探勘者來信說不過是冰。」,暗示詩作中存在兩位角色,一位是探勘者,另一位是說出這句話,彷彿正讀出信件內容的收信人。
緊接著下句「不過是冰──」,破折號彷彿電影運鏡,讀者跟隨信件上的文字,進入探勘者的世界。詩人旁白提醒讀者:我們所見的「一艘破冰船」、「白晝」和「宇宙之光」並不是讀者所處的真正現實,僅是一封信件裡的「故事」、「紙張」與「言詞」所構成。
第二節中,這一封信在被閱讀、被「炫耀展現在現在」的過程裡,卻裂解出雙重的時空。一個時空是屬於探勘者的,是由「走馬燈」、「往昔盡頭」、「舊詞句縫隙」、「幻燈片」構築成的「過去時空」;另一個是讀信人專注閱讀信件的「現在時空」。
起人疑竇的是,在第二節倒數第二行提到這個「現在時空」是誕生在「記憶的晚境」,是誰的記憶?且在讀信人的專注中,竟包含著「探勘者蒼老的驚訝、恐慌與滿足」,我們不禁懷疑,讀信人與探勘者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時間關係,會不會其實這兩個角色根本是同一個人呢?
第三節詩出現了第三個角色,是一隻龍。這隻龍源於讀信時「驚訝、恐懼與滿足」的情緒,它是探勘者過去的歷險經驗,它從信件活了過來,跨越虛構(信件)與現實之間的「魔山刀鋒」、「彎曲的窟窿」,來到「閱讀的天窗」,以上帝的全知視角觀察那位正在讀信的人,竟是「當初未將自己捕獲的男主角」。
透過「龍(經驗)」的第三方視角,我們得以將「探勘者(過去時空)」與「讀信人(現在時空)」的身影重新疊合,原來讀信人即是過去在冰上歷險的探勘者,「讀早年的信」這動作意味著一種記憶的回溯,然而信裡提到的「冰」,其透明脆弱、會逐漸消融的性質也表現了記憶逐漸崩解、消逝的狀態。
詩題名作「旅行小說」,借著以上的線索,我們最終能拼湊出這個故事的全貌(圖一):一位垂垂老矣讀信人在書桌前,讀著自己早年在冰上探險的經驗:白晝下與嚮導犬的八萬里長征,沿岸看見的一艘破冰船,然而腦中逐漸衰退的記憶裡,卻只剩下一片白茫的冰,什麼都記不得了,只能發出咕噥的問句:為何……只剩冰。
( 圖一)
這種往返於時間之流的後設技巧,讓人聯想到張大春的《將軍碑》,讀者跟著失智(記憶逐漸崩解)的主角一同觀看、穿梭於現在與過去的記憶中。
將詩題與詩作整體來看,《旅行小說》呈現出一個故事(讀信人讀信)中包裹另一個故事(信中的冰上歷險),而這種如同俄羅斯娃娃層層疊套的敘事結構技巧,在《全裝修》中有更成熟的演示。
技法三:拉軌鏡頭(Dolly out)的視角轉變
在上一節中,我們提到故事包裹故事的敘事結構,《全裝修》的題記即引用W·史蒂文斯《彈藍吉他的人》的詩句:「詩是這首詩的主題。」開宗明義揭示這首詩本身帶有的後設性質。那麼在敘事層面上,詩人是如何處理一首主題為詩的詩?容我借用電影鏡頭術語「拉鏡頭(Dolly out)」來形容這首詩的後設敘事技巧。
「Dolly out」,意指攝影機架設在一條軌道上,逐步遠離被攝物的鏡頭運動,能夠呈現被攝物與周圍環境的關係,被攝物帶有渺小感、孤獨感與悲劇性。除此之外,這個鏡頭運動還能有後設敘事的功能,以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痛苦與榮耀》為例,在(圖二)我們所見是一對母子露宿於牆邊,但隨著鏡頭dolly out,在(圖三)我們改變對既有現實的認知,才意識到原來母子露宿只是一場戲,整部《痛苦與榮耀》其實是一部電影中的電影。
(圖二)
(圖三)
由上述舉例再看〈未裝修〉,從詩作的第一節的第一段到第三段,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月全食之夜的沙漠」,一名色目人正騎馬奔馳,讀者以為我們正身處在一個異國西域的世界裡,但在第三段末行,我們才意識到原來先前所見,只是在「衛生間牆上這片瓷磚的/裝飾圖案裡」,映照在磁磚上的「落日之光」,反射在客廳的「那個人」身上,第一節詩最後的畫面,定格在「那個人卻正以更為誇張的霓虹腰身/將腦袋頂入液晶顯示屏」。
在詩第一節,詩人利用空間的轉換,彷彿架設一條軌道,攝影機從一塊沙漠圖案的磁磚開始緩緩後退,接著衛生間逐漸進入畫面視線,攝影機持續後退,離開衛生間,進入更外層的客廳,看見一個彎下腰的身體,接著是整個人,攝影機繼續dolly out,我們最終能看見一個人沉迷在電子產品居家生活全貌。
第二節則在描述客廳裡的「那個人」,在魔幻虛擬世界(「帝國時代」、「海盜」、「追風馬忽必烈」)與現實居家生活(「溫州炒房團、衛生間、浴缸)兩者間來回穿梭,詩人透過「一個遜於現實之魔幻的/魔幻世界是他的現實」,這種循環結構的句法,讓讀者在第一時間閱讀時容易為了分辨其語意上的差異而感到混亂,達到了現實與魔幻無法分辨的效果。
到了第三節「這情形相當於一首翻譯詩」,我們原先認知的現實再度被推翻,攝影機再度dolly out,我們在前兩節認知的居家生活,是被翻譯過的,來自更外層的世界:「溜著小狗忽必烈的那個人/將一頭短髮染成了金色」。在這層世界中,染成金髮的「那個人」卻發現自己是「被設想的」,暗示了好像在這層世界之外,還存在著一位隱藏的作者正在虛構他。我們得以知道整體故事結構(圖四):
(圖四)
在第三節第二段到第三段,染成金髮的那個人,離開有電腦的客廳,走進浴室,凝視著牆上的那幅磁磚畫,彷彿又進入了「魔幻記憶」裡,但這個記憶會是誰的?是色目人的記憶裡嗎?於是騎馬的色目人、客廳裡的那個人、溜小狗的那個人,這三個角色原本看似各自獨立的現實,在此刻形成了空間輪迴的結構,也呼應了「現實之魔幻、魔幻之現實」的概念。
同時,我們也因為這種軌道鏡頭推移的敘事方式,認知視角必須跟著不斷轉變,無法判斷每一個閱讀當下是否為「最後真正的現實」,讀者只能跟著詩人進入他的敘事迷宮裡一同遊戲,如同詩末發出的那一聲驚嘆:「天啊,我在哪兒。」
結語
陳東東透過抹除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帶領讀者穿梭時空,並不斷改變讀者的認知視角打造了一座後設敘事迷宮樂園,邀請讀者一同嬉戲,然而只有嬉戲如此簡單嗎?世界之外還有世界,彷彿一則當代中國「全面監控」的社會情境隱喻,或許,他的詩作隱隱呼喚著當代中國人,去意識到那條看不見的邊界的存在,試圖消抹與解構,才能在時空歷史的洪流之下保持自我的精神性。
參考資料
專書
臧棣,《後朦朧詩:作為一種寫作的詩歌》,《中國詩歌 九十年代備忘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論文
楊小濱,〈驅力主體的奇境舞台:陳東東詩中的都市後現代寓言〉,臺灣詩學學刊第三十一期,2018年5月
姜濤,〈一首詩究竟又在哪兒──陳東東〈全裝修〉解讀〉,《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第2期
電子媒體
譚智鋒,〈陳東東:我不會允許我談論自己的詩歌寫作〉,《明報》,(來源:http://www.cnpubg.com/book/2020/0722/52204.shtml 2020.07.22)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東東 #窗龕 #旅行小說 #未裝修 #後設敘事
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剪輯: Bruce Lu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這部電影對於眾多諾蘭的觀眾來說,可說是代表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這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諾蘭的堅持以及他融合無可比擬的娛樂和深層議題的能力,
足以讓他成為電影業的救星。
但是《星際效應》這部電影,卻讓某些人開始對這個想法抱持懷疑。
如今,在《星際效應》之後,
你要不是認為他只會拿看似龐大的概念以及曲折離奇的劇情炫技,
加入Bravo Nolan的黑粉行列,
要不然就是更深沉地陷入它所營造的世界之中,成為忠實諾蘭腦粉。
究竟,這部電影到底是個前所未見的史詩級作品,闡述某種宇宙性的道理,
又能描述一個令人發自內心潸然淚下的父女故事,
又或者,這部電影,只是一部用力、刻意地擠出觀眾眼淚,充斥著炫技操弄之作?
就連另一名我很欣賞的導演,
因《水底情深》而得到奧斯卡的吉勒摩戴托羅都說諾蘭是個「情感數學家」。
我相信他這樣說是沒有貶意的,
但是用數學如此「公式化」的冰冷手法去營造「情感」如此不理性的概念,不是有些矛盾嗎?
確實,諾蘭電影之中的情緒往往都彷彿是經由精密計算,
已經都抓準什麼時候能夠產生最大效益,配合漢斯季默令人無從抵抗的配樂
一次次重擊觀眾的各種感官,雖然非常有效,卻也顯得不夠人性化。
又或者是他闡述的一些主旨,讓人感覺像是在講大道理。
像是這部的罪魁禍首,當然就是安海瑟薇的這句話:
"Love is the one thing capable of transcending time and space etc etc”
對...這句確實許多令人詬病之處
我先不暴雷我到底是屬於剛剛所提的兩種諾蘭極端派別的哪一邊,
但是這一整段獨白,用在這裡不僅有些突兀,甚至可說是無厘頭
尤其在這段出現之前,這部都非常細心的建立在紮實的科學根據來建構劇情,
怎麼突然跳到這種虛無縹緲的概念?
更何況,「愛情是一切的解答」,無論在音樂、文學、電影之中,都早已是陳腔濫調了。
那麼,總是求新求變的諾蘭,
究竟為什麼會拿一個如此老套肉麻的概念來做為這部星際電影的中心主旨?
在諾蘭的電影之中,主角們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被困在某種無形的「監獄」之中,
而這些監獄,多半是他們自己施加。
一個保險業務員在老婆死後給自己灑下的各種虛假線索,讓自己維持些許的人生目標,
一名魔術師,為了自己對於藝術的追求,而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分以及人性,
相信我不用繼續舉例了,你大概知道意思。
而他們,就像諾蘭本人,都執著於「做好自己的工作」,
這些Good Job,往往卻也都帶著無法彌補的個人犧牲。
而這種為完成任務而犧牲自己的最佳例子,莫過於《星際效應》的庫柏。
困住他的監獄,並不完全是來自於他自身,而是全人類的共同體驗,
這個監獄,也就是「時間」。
他不僅被時間所困住,還被如玩物一般折磨、操弄,
轉瞬之間,他對於女兒的承諾就這麼破滅,莫菲的年紀,已經來到當年離開時的庫柏。
他曾經的家,已然成為了陌生的領土,而當年哭喊著要他留下的小女兒,
已經成為了漠然,甚至失望的成年人。
庫柏看著已然是陌生人的兒女,不禁啜泣,卻也無力挽回。
但是,既然我們都被時間所掌控,無能為力地被拖著走,那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此時,因為過了23年,太空艘原料消耗不少,現在他們一行人必須面臨一個難題,
要選擇安海瑟威飾演的艾蜜莉亞前愛人愛德蒙斯,
還是「人類的模範」,整個計畫的核心人物曼恩博士?
這也讓我們再次回到她那句被許多人認為是謬論的說法,
也就是愛,愛是穿越時間與空間,維繫一切的最大力量。
想當然耳,這時後的庫柏,直接否定她所提出的理論,
只有能被客觀驗證、觀察與證明的科學,才是最終能夠拯救我們的答案。
一行人因此前往曼恩博士的星球。
不過...回到地球上,臨死前的布蘭教授揭露了A計畫只是個漫天大謊,
沒有黑洞之中的新資料,他其實無法真正解決重力的問題。
不僅如此,我們也發現了曼恩博士也在撒謊,他的星球根本不宜人居。
如果你看這個系列看到現在,你也會注意到在諾蘭過去的作品裡,
「謊言」以及「欺騙」也是其中的一大主題。
角色們時常告訴自己各種謊言來維持住自身的假想道德觀以及些微的理智,
他們的這些謊言是為了「保護他人的安全」、「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而《星際效應》直接顯現了,一切謊言都只是一時的,
在時間這無窮的監獄之中,這些謊言的表皮終究會逐漸脫落,顯露其空洞的真面目。
不過,謊言的本質也不總是惡毒的,布蘭博士對於所有人撒下的謊,
也促使世界各國再次團結一心,即使終究會滅亡,無庸置疑也是帶來短暫和平的關鍵。
諷刺的是,在人類的自私本質之下,
有時只能透過謊言來讓我們停止盯著眼前可見的膚淺目標。
就如電影中布蘭博士所說:
“I’m not afraid of death, I’m afraid of...time”
「時間」並不是克蘇魯般的宇宙恐懼,盯一眼就會讓人失去神智,
但是它在無形之中,在無意識之下,卻無時無刻不悄悄剝奪你的一小部分。
那麼,受困於這監獄之中,給予我們意義的,究竟是什麼?
你又猜對了,就是愛。
《星際效應》說明,愛正是在這廣袤無垠的囚牢之中,
牽引我們,引導我們的強大力量。
沒有時間,也不會有愛,這兩者就有如量子糾纏
(Will Smith: “Entanglement?”)
如果我們是那全知的五次元生物,同時能夠看到、存在於所有時間,
一切情感以及掙扎都會顯得毫無意義、微不足道。
就如天能解析影片提過,經典後現代小說《第五號屠宰場》之中能夠看到所有時間軸的外星人,
在被問到為什麼不阻止他們已經看到會發生的宇宙毀滅時,
只淡淡地回答:「事情就是這樣。」
反之亦然,如果沒有對於某樣人、事、物無法抹滅的熱愛,
時間的流逝就會失去意義,虛擲光陰也似乎是天經地義。
因此,時間雖然困住了我們,但是人不應該就這樣畫地自限,
正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正一步步地步向死亡,才讓這一切產生意義。
但是,時至今日,在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之時,我們對於時間的認知反而愈來愈低,
不斷地讓每分每秒充斥無意義的雜訊,
讓自己愈來愈忙碌,實際上在乎的,卻愈來愈少。
雖然說現實世界之中的NASA還在運作,但是庫柏說得對,我們只會盯著腳下的塵土。
他說「我們是先鋒、探險家、不是看護者」
但是對我來說,這句話也不完全是對的。
正是因為我們是「看護者」,有著在乎的心態,有著愛的連結,
才能夠驅使自己成為披荊斬棘的探險家。
《星際效應》所訴說的,其實在第一場戲就講明白了:
“Science is about admitting what we don’t know”
而世間觸手可及,但肉眼卻完全不可見的最大奧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科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科技終究是來自於人性,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情感,
唯有可見的科學以及不可見的人類體驗完全合而為一時,人類才能夠有真正的發現。
而回到動物最原始的情緒本能,不就是生存本能嗎?
活下去的原始動力就是人們創造力的最大來源,
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無法掌控時間的恐懼,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大原因。
庫柏對於家人的牽掛原本是個累贅,
但他對於女兒的愛,對於女兒的承諾,對於時間將他與這個承諾拉得愈來愈遠的恐懼,
才使他成為這個故事之中的英雄。
「愛」這個難以用言語形容,卻又無可撼動的力量,
正是穿越時間與空間,將我們牢牢穩固的船錨。
但是,愛的「概念」,難道足以彌補時間所造成的損失嗎?
如庫柏,世上所有身為家長的人們,應該都能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逝,
轉瞬之間,你已然成為了孩子的鬼魂,當然不是字面上意義的鬼魂
(雖然說如果你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卻仍然認真看這部影片,我當然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晚上不要託夢給我我已經很常失眠了謝謝)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緣分穿越蟲洞然後降落到超靠近黑洞的星球上,
但是為了工作養家而錯過自己孩子的成長,卻是大有人在,
一不注意,他們已經離開家裡,出了社會。
即使庫柏拯救了全世界,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在沒有自己的情況下老去的這個代價,值得嗎?
也許他這樣的犧牲是必須的、甚至值得推崇的,
但對於困在超立方體內(oh yes) 的庫柏,絕對...不值得。不可能值得。
最後,這橫跨宇宙的史詩故事,也回到了諾蘭最原始,最平凡無奇的主題-
家。
諾蘭的每一部電影的主角,幾乎都急切著尋求自己曾經擁有,或是從未擁有的家。
這講述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一個地方,有可能是任何人事物,
甚至是你自己腦海中的一小角。
敦克爾克看著地平線的士兵、
《記憶拼圖》萊納為了尋求意義而給予自己的謊言、
蝙蝠俠不惜一切代價所保護的高譚市。
而《星際效應》所講述的悲哀,就是時間對於「家」所造成的改變,
有時候,你在隔了一段時間回到家,回到你曾經熟悉之處,
卻發現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這並不見得是壞事,畢竟我們的骨子裡都有一個冒險者,「改變」就是人們的命運。
時間是個監獄,但是唯有認知到生命的短暫,一切轉瞬即逝的變化性,
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得到自由。
這種先鋒的精神,是我們此刻最需要,但是也最匱乏的。
而這種精神最大的推動力,也就是無可預測、無從觀察,但是卻真切存在的愛。
在你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們都老了20分鐘,更靠近死亡20分鐘,
但是《星際效應》訴說了,
我們不應該因為這樣的恐懼而停止仰望自己在星空之中的位置。
沒有人能夠逃離時間,但是我們能做的,是記錄下它、超越它,
就如電影最後太空站的還原房子之中大大小小的螢幕,播放著紀錄片。
我們也許現在不知道對於身邊的人的愛,以及這些紀錄能夠帶來什麼,
但是正如史帝夫賈伯斯所說:
「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
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而諾蘭也一樣,堅定地透過他最懂的語言來傳達這點,
電影,在本質上就跟愛一樣,其中闡述的想法也是超越時間以及空間的
而諾蘭竭盡一生試圖保存,對於電影的愛,已經愈來愈不受重視,
現代商業大片幾乎只求效率以及一時的歡笑、緊張,觀眾們都說「開心就好」,
但是,曾經,電影也是啟發驚奇、探索未知的最佳先鋒之一,
現在卻成為了不斷地繞著原地旋轉的遊樂園,短短十分鐘就能「看完」,大家也滿足了。
而正如住在四次元空間,但是只能掌控三次元的我們,
電影不也是用一塊二次元的銀幕來塑造充滿無限可能的三次元世界嗎?
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槍砲病菌與鋼鐵
─────
你知道隋煬帝楊廣為什麼要蓋運河嗎?難道他不知道修建大運河可能勞民傷財,民怨四起,導致帝國毀滅嗎?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隋煬帝之所以決定修建運河,其實根本是不得已的。
因為先前南北朝時期,連年征戰,為了一統天下,軍隊規模已過度膨脹。
而此刻天下太平,不再需要那麼多軍隊了;
留著他們,軍餉將拖垮國家財政;但要是讓他們全都解甲歸田,則等同於製造大量失業人口,導致社會問題。
束手無策之餘,只好開個運河工程讓大家來做了。
沒錯,這是一種解釋──而且是一種經濟學上的解釋。
修建運河,其實正是隋煬帝為解決民生問題,不得不採取的「擴大內需」措施。
我們暫且不去論斷此種說法的對錯──無論如何,用這種角度來理解歷史,是不是也給我們打開了不同的視野呢?
而類似瘟疫流行這種大規模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事實上也特別適合讓我們拉遠距離,從更大的巨觀尺度上來理解它。
這正是一種「大歷史」的概念。
讓我們先從這種概念的科幻版本開始吧──首先,伊格言提到,瘟疫時期,我們應當讀讀科幻大師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作。
這位俄裔美籍科幻大師出生於1920年,是美國科幻的代表人物之一。
看看他本人,是不是長得很像電影裡那種瘋狂科學家的樣子呢?
在他的經典小說《基地》三部曲中,艾西莫夫設想了一門全新學科: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
這是一個有趣的想像。「心理史學」是什麼?
那是一種用以**測度群體眾人之心理傾向與集體選擇**的統計學──它假設,如若群體人口夠多,則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什麼意思?這乍聽之下匪夷所思,然而不難理解──
舉例,你無法預測伊格言今天晚餐會吃什麼,因為單一個人的選擇變數太大,無從評估。
然而,如果要預測整座港島今日晚間約有多少比例人口以撈麵為晚餐主食,則相對容易得多,誤差也小得多。
以此類推,當群體數量夠大,當數據蒐集夠多,我們將可預測集體的心理傾向;而當此類計算愈趨精密,則終有一日,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聽來是否似曾相識呢?
對的,於《基地》系列成書之一九五〇年代,我們叫它「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叫它──**大數據**。
伊格言提醒我們,對,這不就是大數據的概念嗎?
在數十年前,人類蒐集資料的能力有限,所以也不容易蒐集到堪用的、數量如此龐大的數據。
而現在,這已經一點也不奇怪了──記得武漢封城初期,網路上相傳來自支付寶後台的那張「逃離武漢落點圖」嗎?
那張圖,和後來中國各地肺炎的感染數據,是否可能直接相關呢?
所以,理論上,在當初,我們是否能從那張圖相當程度地「預測」或「演算」出後來中國各地的病例數字呢?
對,瘟疫聽來科幻,一種全新的、無解藥的傳染病聽來科幻,
但我們終將承認,我們竟是如此真實地生存於科幻之中──那不正是這個世界給我們的一記警鐘、一紙訓誡書嗎?
所以,讓我們也來讀讀賈德‧戴蒙的經典名作《槍砲、病菌與鋼鐵》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摄影知识:什么是蒙太奇?—— 100年前的5种蒙太奇手法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什么是 蒙太奇 ? ... 100年前的5种 蒙太奇 手法. 10,581 views10K views. Jul 7, 2021 ... 少了「攝影操作員」的 電影 ,觀眾還有辦法入戲嗎? ... <看更多>
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蒙太奇效果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蒙太奇电影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蒙太奇片段、蒙太奇效果、主題蒙太奇就 ... 不同、不同方法拍攝的多個攝影下來的短鏡頭組合使用來編輯成一部有情節的電影。 ... <看更多>
蒙太奇電影舉例 在 [討論] 十大電影Montage:蒙太奇-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QHlCaSR_w
1920年代,一群俄國的電影理論家,
為了使電影真正地跟其他藝術媒介做出區隔,
在不停爭吵中創立了蒙太奇.
Montage,蒙太奇,是指將數個片段穿插在一起,
再由觀眾的大腦做出連接,
以創造出更多的畫外之音.
Cinefix將蒙太奇的用途加以分門別類,
再從這十類挑出每一類的頂尖.
這就是[十大電影蒙太奇]!
1010101010101010(00:18)1010101010101010
一開始,我們要先問,蒙太奇可以做些什麼?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可以把一段較長的故事,
切成數小段快速交代完畢.
例如Casino(賭國風雲,1995),
喬派西的崛起;
Goodfellas(四海好傢伙,1990),
勞勃狄尼諾的清掃行動;
The Hudsucker Proxy(金錢帝國,1994),
呼拉圈的發展過程;
Watchmen(守護者,2009)的開頭;
或是The Rules of Attraction(愛情磁場,2002)的歐洲之旅.
但是第十名必須是Up(天外奇蹟,2009)的開頭.
幾乎每一個畫面都暗藏一些細節,
顯示他們的希望,夢想,轉變與傷痛,
然後在最後一刻重擊你的心.
你有沒有為這兩夫妻掉過眼淚呢?
9999999999999999(01:20)9999999999999999
當然,不是每個蒙太奇都是悲傷的故事,
有些反而成為笑料百出的橋段.
例如Ace Ventura: Pet Detective(王牌威龍,1994)中找戒指的橋段;
WALL-E(瓦力,2008),
想把伊芙喚醒卻一再失敗的瓦力;
還有刻意諷刺蒙太奇的兩部電影:
Wet Hot American Summer(哈啦夏令營,2001),
和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美國賤隊:世界警察,2004).
Fight Club(鬥陣俱樂部,1999)片中數不清的蒙太奇,
我們最喜歡艾德華諾頓找人打架的部分.
但魏斯安德森才是這領域的高手.
The Royal Tenenbaums(天才一族,2001)的搗亂日,
Rushmore(都是愛情惹的禍,1998)的互相報仇,
以及第九名:同一部片的主角介紹.
就如同其他Wes Anderson的電影,
剛好配合的音樂,刻意格格不入的服裝設計,
主角死盯著前方的畫面讓我們無法忍笑,
更何況這些荒謬的經歷!
8888888888888888(02:22)8888888888888888
蒙太奇做得更好的就是壓縮時間,
把潛移默化的改變作得更加戲劇化.
這就是很常使用的[訓練蒙太奇].
從Dirty Dancing(熱舞17,1987),
The Karate Kid(小子難纏,1984),
Batman Begins(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
Mulan(花木蘭,1998),
School of Rock(搖滾教室,2003),
Clueless(獨領風騷,1995),
到Real Genius(天才作反,1985),
甚至The 36th Chamber of Shaolin(少林三十六房,港,1978)!
但我們並非每一次都以藝術價值做評分,
有時某些電影不得不上榜.
對我們來說,那就是[洛基]系列.
若要從該系列最普通的訓練橋段排列到最佳的,
那會先是Rocky Balboa(洛基:勇者無懼,2006),
然後是Rocky 3(洛基3,1982),
Rocky(洛基,1976),
Rocky 2(洛基2,1979),
(我們假裝某一集不存在)
以及我們的第八名:Rocky 4(洛基4,1985).
整部片有31.9%花在蒙太奇上頭,
不只是冷戰的意識形態之戰而已,
而是一個退無可退的失敗者,
為了復仇,也為了證明科技不是獲勝的唯一條件,
而在雪地中努力奮鬥著.
7777777777777777(03:33)7777777777777777
有時蒙太奇也可以把多個故事串在一起,
達成比原來更豐富與精采的效果.
例如Magnolia(心靈角落,1999)的人物介紹;
V for Vendetta(V怪客,2006)的骨牌戲;
尤其是Kill Your Darlings(愛殺達令,2013),
同志性愛,毒品,謀殺與悠揚的背景音樂.
然而第七名是Donnie Darko(怵目驚魂28天,2001)的結局.
即使你被複雜的劇情搞得頭很痛,
這一幕還是能夠撼動所有人的心.
我們感受到了某件事的深刻與悲劇性,
即使在最後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
尤其是觸動人心的背景音樂,
保證令你難以忘懷!
6666666666666666(04:28)6666666666666666
將不同的時間,地點,人物並列時,
蒙太奇還可以使對比明朗化.
例如The Departed(神鬼無間,2006),
麥特戴蒙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對比;
Groundhog Day(今天暫時停止,1993),
比爾莫瑞的各種自殺;
以及Edge of Tomorrow(明日邊界,2014),
湯姆克魯斯的各種被殺.
City of God(無法無天,巴西,2002)的公寓戲,
將各事件的前後做對比,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但Cinema Paradiso(新天堂樂園,義,1988)的結尾,
各個舊電影中形形色色的愛情橋段,
才是我們的第六名.
雖然要看完整部電影,才能感受到完整的情感,
但直接看這段不看前面,
還是會受到情感的渲染.
這既是對電影史的一封情書,
也是給觀眾的一封情書.
5555555555555555(05:38)5555555555555555
如果把每個長期的關係挑出數個時刻,
再以蒙太奇的方式呈現,
既可以讓觀眾知道細節,也能一次反映全體.
例如Annie Hall(安妮霍爾,1977)的結局;
Raging Bull(蠻牛,1980)的婚姻回憶;
Casablanca(北非諜影,1942)的巴黎回憶;
[天才一族],女主角的性生活;
Amelie(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法德合作,2001)的童年時光;
兩部電影的床戲,後者啟發前者:
Out of Sight(戰略高手,1998),
和Don't Look Now(威尼斯癡魂,1973);
還有Looper(迴路殺手,2012),
喬瑟夫高登李維變成布魯斯威利的過程.
然而,第一部使用這種方式的電影,
到現在卻還有衝擊力,那肯定要加以表揚了.
因此第五名是Citizen Kane(大國民,1941)的早餐桌橋段.
由六個吃早餐時發生的事,呈現歐森威爾斯的婚姻,
從一開始熱情的新婚生活,到最後歸於冷淡.
服裝,髮型,化妝,光線和擺飾都逐漸改變,
但鏡頭位置直到最後才回到一開始的位置,
直接在數分鐘以內對比前後,惆悵感更加濃厚.
4444444444444444(06:53)4444444444444444
第四名與上述的第五名相反,
每個畫面都暗示了比原畫面更多的大背景.
例如[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性高潮片段,
捕捉了整個城市那方面的活力;
Manhattan(曼哈頓,1979)的開頭,
捕捉了整個城市的美麗,卻暗示了更多;
Do the Right Thing(為所應為,1989),
批評性別歧視的橋段也毫不遜色.
但說到史派克李,他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
當然是25th Hour(25小時,2002)中,
艾德華諾頓對鏡子飆罵時穿插的橋段.
看著主角從全球民眾一路批評到個人瑣事,
從對世界的偏見到對個人的錯誤.
Spike Lee精準地捕捉了911事件後的紐約,
對全球多元文化的難以適應,以及人們真正的想法:
不是真正的痛恨全世界,只是自己害怕罷了!
3333333333333333(08:10)3333333333333333
當然,並非每個蒙太奇都要有意義,
有時反而可以聚焦在普通的事物上,
呈現我們習以為常的細節之美.
最著迷於此的人可說是維爾托夫,
他的其中一部電影全部聚焦在這方面上,
稱為Man with a Movie Camera(一個持攝影機的人,俄,1929).
但我們更喜歡其他人達成的效果,
例如Lord of War(軍火之王,2005)的開頭,
一個子彈的旅程;
或是Beginners(新手人生,2010),
主角看著相簿回憶過去的畫面.
而第三名,讓我們最驚豔的,
是I Wish(奇蹟,日,2011)的其中一幕.
不用多說,看就對了,保證有令人放鬆的效果!
2222222222222222(09:08)2222222222222222
第二名,我們很驚喜地發現,
蒙太奇很適合捕捉人的心理狀態.
較常使用在成癮狀態上,
例如Trainspotting(猜火車,1996)的海洛因,
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兩根槍管,1998)的酒精,
和Requiem for a Dream(噩夢輓歌,2000)的毒品.
還有Apocalypse Now(現代啟示錄,1979)的開頭,
馬龍白蘭度腦中揮之不去的戰爭意象;
或是[25小時]的結尾,
主角父親對兒子曾有的想像.
但American Beauty(美國心玫瑰情,1999)的結尾,
男主角去世前的人生走馬燈,才是我們的最愛.
即使我們在開頭獨白就知道他會死,
但等到他死的時候,還是有不少人掉下眼淚.
這要歸功於配樂,羅傑迪金斯的攝影,
感人的獨白,以及凱文史貝西戲精上身的成果.
這個片段同時呈現了生命的美好,
以及把它們丟下的哀痛.
1111111111111111(10:18)1111111111111111
第一名是艾森斯坦所說的[智慧蒙太奇].
簡單來說,就是把兩樣基本上沒有關聯的東西,
硬是放在一起比對,再由觀眾的大腦自行連接.
Sergei Eisenstein本人做得最好的,
是Strike(罷工,俄,1920),被鎮壓的人與被宰的牛.
[現代啟示錄]的結尾也用了相同的手法做為致敬.
其他還有Spring Breakers(放浪青春,2012),
彈鋼琴的優雅與暴力行動的殘酷;
以及The Social Network(社群網戰,2010),
傑西艾森柏格的宅男生活與派對上的歡樂.
而我們最愛的是The Godfather(教父,1972),
將受洗嬰兒與血洗敵人的橋段擺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謀殺的部分,
才有推進劇情的功能,
受洗的部分只是為了呈現蒙太奇的藝術而存在.
配合艾爾帕奇諾的心理轉變,
與管風琴的經典配樂,
第一名當之無愧!
----------------本文結束----------------
後記:
1,我把所有能找到的片段都放在一起了
https://goo.gl/JnJxgV
或許因為版權問題吧,有些片段並沒有被完整上傳,
我只好放上不完整的版本了.
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鬥陣俱樂部]和[神鬼無間].
如果你最愛的蒙太奇沒有被提到,歡迎在推文補充,
我會幫忙加上去的.
目前有[波坦金戰艦] [驚魂記] [奪魂鋸]
[活人甡吃] [終棘警探]和[全面突襲2]
2.一定有人會噓同志電影或床戲.嗯,隨便你們吧.
3.有人會縮網址嗎?播放清單的網址好像太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78.19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50632849.A.E22.html
已採用
我有把原文做一些刪減,再加上自己的想法
所以本文與原影片會無法配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