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我的愚民政策— ◎#陳千武
我希望妳信神
雖然
我無信仰
但是
我喜歡妳信神
……………
妳就
不再跟我吵鬧了
--
◎作者簡介
陳千武(1922-2012):
本名陳武雄,另有筆名桓夫。南投縣名間人,後居台中,日治時期台中一中畢業。曾任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主任,笠詩社發起人之一。著有詩集《密林詩抄》、《不眠的眼》、《媽祖的纏足》、《安全島》等;小說集《獵女犯》,後改版為《活著回來——日治時期台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
另翻譯許多日文詩,以及參與翻譯《張文環全集》、《西川滿小說集2》等。
--
攝影提供:陳奕辰
美術設計:陳奕辰
--
◎小編賞析
以信仰來壓抑被統治者的思想,一向是統治者的拿手把戲。千百年來,多少起義、征戰是以宗教之名。有些統治者是虔誠的信仰者,不過對大多數統治者而言,神恐怕只是他拿來恐嚇平民的另一種方法吧。
其實在日治時代已經如此了。在神道教系統裡面,天皇便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在昭和天皇在1946年對全國宣告「天皇不是現世的神」之前,事實上全日本都當天皇是神明,而統治者(不一定是昭和天皇而已,他身邊的軍官也有很大責任)利用這樣的神性,要國民對神絕對效忠尊敬,也才能發動神風、玉碎、萬歲衝鋒等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軍事行動。
然而,當昭和天皇都否認了自己的神性後,也就明白地說了,他知道自己不是神,但他(或他身邊的人)卻以此來命令平民、壓制反對的聲音,表面的平和事實上是思想的恐嚇乃至實際的逮捕壓抑出來的。
之後國民黨來台,也用類似的招數將蔣介石神格化,但我們如今也知道,蔣介石其實也就是個人,魚兒往上游的故事甚至是抄襲其他故事的。但在那個當下,當其他人認為「蔣公是人類的救星、世界的偉人、自由的燈塔、民主的長城」時,光是崇拜就來不及了,怎麼會反抗?而那些識破者又在白色恐怖之中噤聲,直到後來時代漸漸轉變……。
這首詩有一點值得注意,裡面使用的「妳」是女字旁。除了對方是女性,還有一種情況會以女字旁直接稱呼,也就是指涉的事物是地方或國家。而在這首詩中,這個「妳」指的,應該就是我們的母親之島台灣吧。
這首詩很簡單,但在其中揭露的統治者的傲慢卻值得玩味。
另外,時至今日,雖然已經沒有統治者神格化的行為,然而地方信仰和黑道的複雜關係、或者許多人士藉由宗教斂財的案件也層出不窮。那些在上位者真的信仰神嗎?恐怕還不見得。
用這情況重新以這首詩解讀,又有另一番味道。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7/20150713.html
「萬歲衝鋒日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萬歲衝鋒日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萬歲衝鋒日文 在 [討論] 太平洋戰爭_日軍步兵攻擊戰術- 看板Warfare 的評價
- 關於萬歲衝鋒日文 在 日本!!!!萬歲~~~~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萬歲衝鋒日文 在 【#LikeJapan文化】 喺二戰史上「萬歲衝鋒」的確為交戰雙方 ... 的評價
- 關於萬歲衝鋒日文 在 萬歲日文發音 :: 農藥百科 的評價
- 關於萬歲衝鋒日文 在 衝鋒外套ptt-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萬歲衝鋒日文 在 衝鋒外套ptt-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的評價
- 關於萬歲衝鋒日文 在 one boy衝鋒外套ptt的推薦與評價 - 街頭潮牌網紅社群推薦指南 的評價
- 關於萬歲衝鋒日文 在 [WoWs] 200%券的小流言- 戰艦世界- WOT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萬歲衝鋒日文 在 日本!!!!萬歲~~~~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萬歲 ~~~~. Rumble578. Rumble578. 3.45K subscribers. Subscribe. <__slot-el>. Subscribed. 110.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
萬歲衝鋒日文 在 【#LikeJapan文化】 喺二戰史上「萬歲衝鋒」的確為交戰雙方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LikeJapan文化】 喺二戰史上「 萬歲衝鋒 」的確為交戰雙方都留下咗印象深刻嘅一幕。而整場太平洋戰爭當中,塞班島嘅「 萬歲衝鋒 」都算係規模數一數二嘅 ... ... <看更多>
萬歲衝鋒日文 在 [討論] 太平洋戰爭_日軍步兵攻擊戰術- 看板Warfar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拜網路資源豐富之賜,
最近閒讀日軍在太平洋島嶼陸戰的戰史,
主要是三場日軍主動攻擊的戰役(瓜島-亨德森機場戰役,塞班島萬歲衝鋒,沖繩總反攻).
先講心得,
根據網路文章,分析日軍大正12年修訂的歩兵操典草案,
https://www.nids.mod.go.jp/publication/senshi/pdf/201503/04.pdf
日軍的步兵攻擊戰術,其實有跟上WWI後的變革.
主要變革有,
1. 重視各兵種的偕同,包含重機槍應從中距離(600m)改為近距離(300m),
使用步兵炮,迫擊砲支援連隊(中隊)攻擊,火力間隙由擲彈筒填補等細節.
2. 取消橫隊的正面攻擊,改使用間隔更寬,躍進的滲透攻擊.
(應該跟Bounding overwatch是同款概念)
3.廢止密集隊,最小戰術單位應該由營改為連隊(中隊),
中隊長以下可依狀況自行判斷如何實施攻擊.
但實際打仗時,以瓜島戰役為例,
卻因為中高級軍官指揮失當,
包含參謀,師團等級的情報錯誤,並訂定離譜的戰略目標[註0-1],
和聯隊長,大隊長只抱守上級命令,沒有適時調整投入的兵力[註0-2].
導致被聯軍評價素質不錯,日軍中隊長級別的軍官們,
只能以弱火力,帶領連級兵力作自殺式攻擊,沖繩戰役則有明顯改善.
軍備方針上,也是屢屢走偏,
典型的例子,作為填補連級重武器火力的擲彈筒,
竟一度替代迫擊砲的戰術定位.
以下將簡介上述提到的三場戰役.
[註0-1]
後面會提到的亨德森機場戰役,日軍因低估美軍兵力,竟訂定了在迂迴攻擊後,
僅1夜的時間,必須佔領亨德森機場,並清除機場西側美軍陣地和渡口.
但日軍在補給嚴重耽誤的情況下,連南緣的美軍防線都打不過去.
[註0-2]
日文wiki描述,日軍大本營在檢討瓜島陸戰失敗,
主要因素除了火炮不足(重型火砲含高射炮僅48門),情報失誤,
還有大隊長級別的指揮能力很差.而看了戰況,會發現聯隊長更差.
第一場是瓜島攻防戰的亨德森機場戰役(23–26 October 1942),
日軍精銳的第二師團,
制定一個山區迂迴的攻擊策略,
但在幾乎無火炮,重機槍,迫擊砲支援,和無效的情蒐下[註1-1],
只拿著皇軍三寶(步槍,輕機槍,擲彈筒),
以植物大戰殭屍的模式,以多波次步兵衝鋒,
把2個聯隊7000人中的3000人送光,2個聯隊長戰死,美軍僅傷亡約200人.
這麼沒有效率的攻擊,
還真的有造成2次重傷美軍的機會!
卻因為缺乏應變的指揮而失去了[註1-2].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www.history.navy.mil/research/library/online-reading-room/title-list-alphabetically/g/guadalcanal-campaign.html
[註1-1]
日軍在制定戰略時時間壓得太緊,
大部分火炮無法到達戰場(very little artillery or mortar support),
又日軍為了保證攻擊的奇襲性,
只在攻擊前夕派出1個小型的巡邏隊,
因強度太低,
對美軍防線的部署強度毫無所悉.
[註1-2]
請看參考資料中的Map 13,
https://i.ibb.co/WnZGq5s/1111.jpg
第一次機會,
是日軍以第16聯隊的2個大隊,發動第一次攻勢.
聯隊長下令全面進攻後,
自己也帶著衛隊往美軍陣地衝鋒...
其中左翼有部分未知人數的日軍,
穿過美軍部屬失當的空隙(陸戰隊跟陸軍交代不清,導致西側與南側交界露出缺口),
並滅了美軍1個砲兵觀察小組,
日軍穿過空隙的路徑,請參照圖上最左側的紅色虛線.
但因不明原因原路離開,
美軍直到當次攻勢結束的隔天早上,
才發現曾有大批日軍穿過這個空隙!
要是日軍繼續往縱深前進,
會直抵美軍的海岸砲兵陣地和司令部.
而能做出反應的日軍前線指揮官,第16聯隊聯隊長,
在一開始的衝鋒後就失蹤,之後被判戰死...(WTF)
美軍立刻填補了這個空隙[註1-3].
第二次機會,
參照圖上中間兩條粗的紅色實線,
是日軍以第29聯隊為主,發動第二次攻勢,
經過三波自殺式衝鋒,150名日軍竟站上了稜線.
這個缺口僅有100碼,時間約為凌晨2點,
而美軍直到破曉才湊齊兵力反擊,但缺口內還是這150名日軍!
這代表了日軍有3-4個小時,可以往這個缺口繼續灌輸兵力,
但日軍沒這麼做,而是繼續攻擊其他打不動的區域.
同樣地,沒把握機會的日軍前線指揮官,第29聯隊聯隊長,當晚戰死...(WTF^2)
[註1-3]
日軍原訂計畫中,有1個獨立支隊(約1個大隊)要在第一次攻勢就攻擊該區域,
但它遲到了一天,而美軍已填補了這個缺口,
日軍依然發動自殺衝鋒,結果被美軍2個重機槍班(1挺能用1挺故障)和砲兵火力,
在15分鐘內滅了2個中隊.也提供了美國太平洋戰爭影集的素材XDD
影集片段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D3F16J42Eo
史實上也是美軍2個班在5分鐘內,用各種槍械掃平日軍1個中隊衝鋒,
而日軍又投入1個中隊,被美軍的砲兵火力炸好炸滿.
第二場是塞班島最終的萬歲衝鋒(06–07 July 1944),
日軍殘兵4700人,無高級軍官指揮(下令總攻擊後自己就切了XD),
輕機槍可能有10挺,重機槍1挺,坦克1輛,
頂著美軍一整晚的砲轟,秘密在美軍前方集結.
用有效的試探攻擊[註2-1],
探得美軍2個營之間500碼的巨大空隙,
在凌晨發動多波次的萬歲衝鋒,
並僅以少量兵力佯攻美軍防守最強處[註2-1].
15個小時之內,以陣亡4300人以上的代價,
衝垮(Overrun)美軍2個陸軍營,1個陸戰隊炮營,
美軍至少傷亡1145人,2名營長和多名連級指揮官戰死[註2-2],
是日軍極少有實質傷害的玉碎攻擊.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www.nps.gov/parkhistory/online_books/npswapa/extContent/usmc/pcn-190-003123-00/sec7.htm
https://www.nationalww2museum.org/war/articles/banzai-attack-saipan
https://historyofyesterday.com/saipan-banzai-charge-on-tanapag-plain-4d35d1caa616
[註2-1]
根據美軍紀錄,日軍在當夜先發動一次全線射擊,但不衝鋒,
實際是為了火力偵查,因而偵知美軍第1,2營之間的空隙,
日軍破曉時發動萬歲衝鋒,就將主力放在美軍的火力空隙間,
而只用1個中隊(100餘人)攻擊美軍火力最強的右翼高地(第3營).
[註2-2]
美軍最前線的2個營傷亡918人(第105步兵團),
第1營除了1名連長,其餘連級以上指揮官戰死,
第2營除了營長,其餘連級以上指揮官和營部人員皆戰死.
後方1個陸戰隊砲兵營也被衝垮,傷亡127人,營長戰死.
第三場是沖繩島戰役,日軍最後的總反攻(04-05 May, 1945),
日軍派出預備隊,是以24師團為主的4個大隊(計畫中應是6個),
在日軍所有重型火炮和坦克支隊的支援下,
以正面滲透的戰術,且盡力攜行重武器[註3-1],輔以小艇載兵繞背,
反攻剛爬上嘉數高地,正在前田高地跟日軍拉鋸的美軍.
這是在太平洋戰爭後期,
被認為有高戰術水準的日軍步兵攻擊.
但因為準備時間太短,加上炮擊雖猛烈卻無效[註3-2],
日軍還是損失了5000餘人,而只讓美軍傷亡700多人[註3-3].
主要參考資料,
1. https://history.army.mil/books/wwii/okinawa/chapter12.htm
2.《沖繩決戰-高級參謀之手記》八原博通
[註3-1]
根據美軍紀錄,這次的日軍總攻擊,
有超過400名日軍成功滲透防線(實際是1個大隊主力,630人),
不但攜行重機槍,迫擊砲,還有1門75mm榴彈砲,以及若干美軍衝鋒槍,
而不再是只帶輕武器從正面衝鋒的低效攻擊.
這也看得出當時中隊級別的主要重武器,92式重機槍和97式曲射步兵炮(即迫擊砲),
雖然重達60-70kg,但有心要抬還是抬得動.
積極的將重機槍和迫擊砲做抵近射擊,才能發揮最好效益.
[註3-2]
具八原博通回憶,4月24日,第62師團從嘉數高地撤下後,
與援軍防守前田高地以及首里防線.
4月29日,大本營人員即到達戰場,傳達必須總進攻的命令,
日軍只有1周不到的時間可以準備.
或許因準備不及,以及總指揮牛島滿預期不會成功,
將總進攻的部隊從6個大隊減少到4個大隊左右,
而美軍紀錄中,日軍火炮支援雖猛,落彈達13000發,但亂打一通,只造成輕微傷亡.
[註3-3]
日文wiki轉述美軍資料,日軍在此戰中驚人的陣亡6237名!若真的損失這麼重,
那24師團基本上就壞滅了,但實際上它並沒有立即性的失去戰力,
這邊採用八原博通的說法,損失5000餘人.
而美軍傷亡,其實包含了5月4日防守(傷亡370餘人)和陸戰師進攻時的傷亡,
可見日軍雖然戰術上大為進步,但攻擊力量仍然不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202.196.6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625218679.A.AA3.html
美軍2個營的編制應為1200人,日軍在人數上有4:1的優勢.
但日軍這4700人的處境,十分淒涼.
因此時的日軍主力,已被困在塞班島北部,一小塊失去至高點的控制區.
據美軍片段的紀載,
這4700人中超過3000人是輕傷兵.
而且指揮官齊藤義次,在6日下午,下達隔天凌晨總進攻的命令後,
就跟南雲忠一一起切了,指揮系統就此中斷.
各路日軍是像鄉民參加演唱會,各自前往集結點,
該集結點是一個離美軍僅2公里不到的村落,
所以美軍有發現日軍不尋常的集結,
從6日晚上開始,砲兵,艦砲炸炸炸,一直炸到午夜,
但日軍捏著不動聲色,繼續集結.
終於捱到要總進攻了,按日軍編制,
應要有300挺以上的輕重機槍,卻可能只剩輕機10,重機1,和1台拼湊的坦克.
前線指揮權的部分,
照美軍訊問戰俘的口供,
此時的日軍沒有統一指揮,是各個小部隊的軍官一起協調,
包含集結,火力偵查,總進攻,再集結進攻(針對陸戰隊砲兵營)等行動.
所以,日軍沒有大隊/聯隊級的指揮官,還真的比較強.
24日晚上,日軍第一次攻勢,
是由第16聯隊聯隊部率領第1,3大隊發起全線攻擊(第2大隊25日拂曉才到),
聯隊長失蹤後,直到日軍撤退前都沒找到,被判定戰死.
文中所提,折返的紅色虛線,是只有部分日軍穿過缺口,不是整個聯隊,
因為美軍到早上才發現曾被侵入,故不知道人數多少.
而第16聯隊在攻擊失敗後,
留在戰場上會合第2大隊和後續的第29聯隊,
指揮權則由第29聯隊長負責.
擲彈筒就是請敵軍吃芭樂海的手榴彈發射器,
它在600公尺以內就可以使用(89式擲彈筒),
掩護步兵持步槍和機槍進攻(300公尺以內).
日軍一個小隊就有三具,裝備率高,單兵即可操作.
盟軍也對日軍擲彈筒的評價很高,
可參考這篇農場文,
What Made the Dreaded Type 89 Knee Mortar So Damaging
https://warfarehistorynetwork.com/2017/05/23/what-made-the-dreaded-type-89-knee-mortar-so-damaging/
但作為主要的重型步兵支援武器,
是能在1000公尺以外射擊,
高裝藥的迫擊砲和步兵炮.
擲彈筒,榴彈發射器這類的,只算是在輕/重武器之間,
也塞一些支援火力.
一開始日軍自己有意識到,擲彈筒算是擋一下支援火力不足的情況,
但看滑膛打不準,炮彈損耗快的迫擊砲越來越不順眼,
導致迫擊砲的裝配,從30年代後就跟不上潮流.
先是連級(中隊)的輕迫完全沒有,
營級(大隊)的81mm九七式迫擊砲,原本只做防守用,沒有廣泛配發.
同為營級的步兵炮,又只有92式步兵炮2~4門.
日軍大隊編制比其他國家的營級大,
步兵的支援火力密度極度不足,
導致太平洋戰爭前期,
日軍步兵多仰賴擲彈筒,作為主要支援火力.
之後才隨著戰爭校正回歸,大量配發97式迫擊砲.
可參照wiki,
97式迫擊砲1938年8月開始量產,
到1942年10月前,整整4年時間,
要用不用的產了1238門.
但應該是發現,從1942年8月開打的瓜島戰役,
日軍步兵的支援火力太過悲劇,
才卯起來生產,5個月就產了888門.
只節錄連級規模的部分又簡化它,大項目參見P23,歸結三點的內文位置,
1. P6 ,P8 ,P16. 2. P6, P7, P8. P12, 3. P5, P24, P25
每每感覺日軍在做軍備準備時,被落伍的觀念打偏,
過度追求"最少彈藥消耗",
不廣泛裝備可量產的迫擊砲甚至衝鋒槍.
雖說也做出還可以的狙擊槍,
瓜島戰役中,據美軍紀錄,
日軍狙擊手對美軍造成的威脅,比正面攻擊還大[註1],
但日軍沒有發展狙擊戰術,
只有將狙擊手的腳綁在樹上,直到戰死的酷設定.
[註1] 本文中提到的亨德森機場戰役,
日軍有對美軍正面戰線(西側,與日軍對峙)發動佯攻,
包含至少1個大隊和9輛坦克,
結果被美軍反坦克炮,野戰砲,榴彈砲炸翻,
美軍估計日軍被炸死600人(或數百之說),坦克全毀.
而自己只有2名陸戰隊輕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