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分享一下個人常用的介質!
或許很多人跟我當初的觀念相同,認為種植物不就是用土就好嗎?隨便路邊或是公園挖就有了,為什麼要另外買?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種類?
你會發現老手們通常習慣用「介質」來取代「土」來做稱呼,因為並不是所有植物都適合用土壤來種植。
我覺得從零經驗的菜鳥要進入到新手村,了解常見的介質種類和特性是非常基礎的必備技能,試想一個自認為了解種植的人,卻連常見的蛭石或珍珠石都不知道,那我們也只能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介質是我們在栽培植物時很重要的一個要素,能夠提供根部適合的生長環境及供給水分、養分等用途,當然還有固定植株和根部的作用。根是植物的根本,萬一選用了不適當的介質,無法提供良好的保水透氣性,導致根系發育不良或爛根,都會直接影響到植物的表現。
介質的種類非常非常多,以下僅針對我自己常用的作介紹。
1. 泥炭土
長年植物沉積在地層炭化後的有機物質,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通氣性也不錯。市售的泥炭土很多會在混些許珍珠石增加透氣排水,多數的觀葉植物我都會添加,是非常常見好用的介質。
2. 珍珠石
石灰岩經過高溫處理而成的多空隙白色粒狀物,我最常用來和泥炭土等介質混合用來增加排水性,近期也試過拿來做為無根植物發根時的介質,效果也相當不錯。
3. 發泡煉石
本身具有許多氣孔,表面又能夠吸附水分,市售通常種類有大小區分,大的可以用來放在盆底讓根部保持透氣通風,也有人會用來鋪在表面做為美觀用途,我個人比較沒有這樣做就是。小的可以拌入介質當中提高排水性,或是水耕時用來固定植株的根部。
4. 多肉介質
多種顆粒介質混合的統稱,有非常良好的排水透氣性,還有適度的保水保肥能力,各家出品的多肉介質都不太相同,大多會有火山石、蛭石、赤玉土、竹炭、沸石、發泡煉石、蘭石…等等,通常喜歡排水良好的植物或是放在室內種植的植物我都會添加高比例的多肉介質。
5. 赤玉土
較高單價的栽培介質,我目前只有比較高單價的植物或是火鶴才會使用,低肥、微酸性、透氣兼保水的特性,大部分植物都可以使用,澆水後濕潤的赤玉土顏色較深,乾燥後的明顯較淺,適合新手用來作為澆水的依據。
6. 椰塊
椰殼加工製成的產品,價格親民是一大優點,由於栽植孔隙度大,目前多用於氣根類植物的栽培。我最常使用的是深呼吸最小尺寸的椰塊,用來和泥炭土、珍珠石拌在一起就能做為大多數植物適合的介質,若喜歡澆水的朋友使用純椰塊種植也是一種選擇,種植鹿角蕨也可以和樹皮、水苔混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久了會有介質酸化的問題,要記得更換新的介質。
7. 水苔
是一種天然的苔癬植物採集加工製成的,最早接觸到水苔是因為要用來種植鹿角蕨,也常用來作為扦插繁殖時的發根介質。作為火鶴、蔓綠蓉穩根前的介質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認為了解介質的運用跟學會如何澆水一樣,都是易學難精,沒辦法在一時半刻就完全透徹,需要時間自己去體會跟融會貫通的。而介質也會需要隨著種植環境跟栽培方法的不同去做調整,最適合我的比例跟種類不一定適合你的環境,有了基本的觀念後再慢慢依照自己的環境和習慣去調整才是最正確的。
希望大家喜歡我這次的分享,也歡迎在底下留言一起討論,覺得有幫助的話歡迎幫我分享出去,大家的回饋是我最大的動力。
#植物 #植栽 #鹿角蕨 #臭植男 #臭植男知識佳 #我家門前有森林 #ビカクシダ #ビカクシダ普及委員会 #麋角羊齒 #觀葉植物 #植物のある生活 #platycerium #fern #elkhornfern #staghornfern #plants #plantsofinstagram #plantsagram #houseplants #indoorplants #indoorgreen
#urbanjungle #plantsmakepeoplehapp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代農夫是勇敢的工作,起碼在香港。 李學進(Peter)是個專業的年輕農夫,在美國修讀農業,深明農夫是一份高風險工作:「未有收成就要先付出成本與心機,十分考心理質素,沒有收成代表幾個月的努力都會白費。」即便如此,他卻因為一則網上留言而回港做農業。 Peter讀農業是誤打誤撞的。19歲到美國升學,原...
萬代蘭水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全球首座"漂浮農場"荷蘭誕生! 新農業經濟對抗氣候變遷,年輕世代投入永續經營】
當2018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氣候變遷與成長理論領域時,氣候 創新科技 與經濟,注定成為人類最迫切的顯學,漂浮農(牧)場(Floating Farm)也因此成為焦點。
在荷蘭鹿特丹港口,這是全球第一座位於海上的"智慧漂浮農(牧)場"(Smart Floating Farms)。所謂漂浮農場的定義是,打破農場在陸地的限制,它在離岸的海中操作,利用佔地表近71%的海洋,於是能大量節省珍貴土地和資源,且大為縮短,產出食物和消費者間的距離。
(溫格登\荷蘭"海上農場"創辦人 & Beladon執行長)
(農場在海上)能多保留陸地的原貌,人類創新的利用不同的空間,才是解決未來人口增長的方法
剖析這座荷蘭的"智慧漂浮農場",是科技和永續能源系統的結晶,它由三層輕量型模組打造,每一層都是可透視的落地玻璃幕牆,地下層是海水淡化和處理奶源的水資源管理,地面層是畜牧場飼養40隻乳牛,牛隻可以自由漫步在地板鋪設特殊尿液處理膜的牛廄和擠奶區,還可以通過漂浮農場和陸地間的斜坡通道,在陸地休息。
(溫格登\荷蘭"海上農場"創辦人 & Beladon執行長)
在這個海上平台 養殖40隻乳牛以高自動化運作,擠奶機器人加上運送帶機器人
頂層則舖滿太陽能板和種植各樣牧草,這裡所有產生的有機廢棄物利用沼氣池,再轉換成可再生的肥料,增加自給自足的能力。這種"來自海上的農場和牛奶",預計今年底正式營運後,每天將生產800公升奶源,就地供應鄰近都市的需求。
(溫格登\荷蘭"海上農場"創辦人 & Beladon執行長)
將食物運往全球各地,是非常汙染的過程,不但有損食物品質,更造成食物耗損,所以我們必須發明不同的運送模式,以最短距離運送給民眾,這就是海上農場的目的,前所未有完全創新的模式
突破性的"海上漂浮農場",背後是與海爭地,解決人口急增糧食短缺,減少碳排,再加上對抗氣候變遷的四大概念。因為整座農場用錨固定於海底,房屋沉在水中約有1.5米多,即使颶風侵襲,農場最大擺動範圍也不超過幾毫米,保護動植物不受摧毀。
創辦人溫格登透露,2012年他就在紐約目睹颶風桑迪來襲,當時災難性洪水和大面積破壞,造成物流運輸和食物生產受阻,兩天內,紐約幾乎沒有新鮮食物,在荷蘭鹿特丹港務局的批准下,不受颶風或乾旱影響的"海上漂浮農場",於是應運而生。
英國BBC觀察,全球各國近五年來的創新農業型態不斷推陳出新,"海上漂浮農場",即是從"垂直農場"的創新農業型態而來。強調農勞人力能少50%,同等面積的農地 農獲卻高出120倍的"垂直農場",在全球各大城市掀起風潮。
(Spread影片片段)
座落在日本京都,這家企業歷經超過10年的研發,通過水耕法 和人工照明科技,創造出大規模"垂直農場"來栽培青蔬,每一天,21000份新鮮 水選 安全的萵苣,從"垂直農場"直送到全日本的超市
(CBS記者)
這裡就是"垂直農場"的樣貌,芝麻菜 甘藍 西洋菜全以室內種植,整個種植平台高七層樓 成果非凡,Aerofarm說,這裡每年能種出170萬磅的綠色蔬菜
(CGTN記者)
這種小規模的農業類型,專家說已經越發引起政府和地方團隊的興趣,中國大陸也躍躍欲試,中國地形上多低窪濕地三角洲,很多地理特質與荷蘭類色
據聯合國報告,全球人口在2050年,將從目前的73億人成長3成達97億人,為了餵養近百億人口,食物生產將必須比2007年增加70%,這將是面對頻繁極端氣候下的人類社會極大的壓力。日經新聞評論,未來的新農業經濟,一.必須對抗氣候變遷,二.皆能在各地複製,三.獲利和營運能吸引年輕人投入,四.能對環境友善永續經營。從垂直農場到漂浮農場從歐洲到亞洲,未來人類的農業經營,恐怕也將更創新更趨一致性了。
萬代蘭水耕 在 下班女子的討好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雄假日必去之一 勞工公園假日花市】
「在生命榮枯之間,長出勇氣與夢想」----小野
在繁忙的生活裡,抬起頭時能有美麗的花草相伴左右。
擁有自己的一畝綠意小天地,應該是很多人的小小心願。
透過栽種,與花草植物生命的對話,應該也能在看待生命榮枯之際,多長出些勇氣和夢想吧。
但無奈的是,人生海海,有時候在外打拼,自己的房間連個曬衣服的地方都沒有,廁所浴室說不定還要跟別的租客共用(住過雅房的人一定懂der),甚至連個床都不夠大了(誤
更何況是挪個空間,給這些小花小草呢!?
而且弄這些花花草草,肥料土壤,鍋碗瓢盆,很花錢吧?!如果不小心太忙了忘記澆水(話說我忙起來連自己都不會記得喝水阿~~),萬一養死了怎麼辦
:(
而且最重要的是,上班很累欸,
就是要睡到自然醒啊~!
就是要睡到自然醒阿~!
就是要睡到自然醒阿~!
睡到下午這樣花市還會有開嗎?
然後花市旁會有好吃的早午餐嗎?
不然要特別跑一趟嗎?好麻煩!!!
於是乎,我們終究在這抱怨不滿的超負向輪迴之中,難以脫身!
好險,這個時候,我們有"勞工公園假日花市",它位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一個好地方!
以下整理幾個假日必去"勞工公園假日花市"的理由
1.時間巧 :)
從早上9點開晚上6點,睡到自然醒再去那裏散散步,完全不用有壓力!然後再順道去附近吃晚餐~多美好!
2.交通便 :)
位置方便,開車族到現場還有停車場,沒開車的朋友可以搭乘捷運,到捷運獅甲站下車,即可步行抵達!
3.省荷包 :)
攤商整齊有規劃,花卉植物盆器品質不錯,價錢又合理(請看照片)
*多肉植物們*
三盆100元!!!!!
*第一排右二*
滿天星 20元!!!!
*第一排右四*
薰衣草 10元!!!!
4.賞心悅目眼花撩亂 :)
現場有水耕植物、蘭花、可食用植物、樹種栽種、插花盆器、肥料介質、還有最近很夯的多肉植物。逛餓了旁邊還有烤香腸、芋仔冰、豆花可以解饞~~
5.附近可逛可吃可玩地點多 :)
逛完花市,抱著一堆花花草草一定很累了!不用擔心,附近離"IKEA"非常近,可順道買買小物!也可以考慮到高雄新景點"台鋁購物商城"、夢時代走走晃晃,看個電影再回家!
是不是一石二鳥、一箭雙鵰、一舉兩得的好選擇呢!
一趟旅行一定可以讓你"收穫"滿滿~
緊繃一週的身心靈也得到舒緩不少~
心動了嗎!?有空就來勞工公園的假日花市走走吧!
※小提醒※
1.勞工公園的假日花市
高雄市前鎮區一德路與復興路交叉口(捷運獅甲站)
營業時間: 每週六日 09:00–18:00
2.高雄台鋁MLD購物商城影城
高雄市前鎮區忠勤路8號
3.高雄IKEA
高雄市前鎮區中華五路1201號
萬代蘭水耕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現代農夫是勇敢的工作,起碼在香港。
李學進(Peter)是個專業的年輕農夫,在美國修讀農業,深明農夫是一份高風險工作:「未有收成就要先付出成本與心機,十分考心理質素,沒有收成代表幾個月的努力都會白費。」即便如此,他卻因為一則網上留言而回港做農業。
Peter讀農業是誤打誤撞的。19歲到美國升學,原打算讀工商管理,因學分問題而臨急決定讀較冷門的農業科,期望自己在某方面一支獨秀,十分切合那時愛跳街舞的他的想法。課餘時間他幫忙打理大學的溫室,那兒設備完善先進,讓他喜歡上生產,也首次接觸上番茄種植,埋下今天的種子。畢業後在美國打工,偶爾間在一則農業新聞留言,說自己即使讀農業專業也難在香港發展,剛巧被他今天的拍檔林德煒(Derek)看到,彼此成為網友討論農業發展,慢慢萌生了在香港種植的意念。一年後,Peter決定回港與Derek一起做水耕種植。
第一次見面。Peter比Derek只少6歲,但Derek第一眼看到身穿輕便運動裝,頭頂反過來的鴨舌帽的Peter,不禁心想:「這個小伙子行不行?」聊開才知道小伙子直率且擁有專業知識,Peter也因覺得Derek誠實可靠,兩人一拍即合,開始在工廈嘗試種水耕菜。
本着做實驗的精神,兩人由工廈搬到二千呎溫室,試溫度、種子等等,精細地記錄下來,因水耕菜技術較低,市場混亂,Peter提出「不如種番茄」,技術高不易被複製,二人開始實驗性地試種溫室番茄,研究設備、種子,更跑到荷蘭、泰國、日本視察,參考他們的貨源與設備,慢慢建成了他們今天的過萬呎溫室,Peter也由兼職轉成全職培植者(Grower),大多數時間一個人待在過萬呎溫室,與番茄及負責授粉的歐洲熊蜂為伴:「有時會悶的,所以想加裝個大喇叭。」Peter說着又搔搔頭不好意思地笑笑,直率天真。
他們的番茄正打算把Peter的笑臉貼在包裝上,告訴你本地人在種本地番茄,可以追本溯源。Derek相信,香港人也能種出好質素的番茄,不必追崇外地進口的,而且本地種植保證新鮮,熟透才摘下來送到市場。問Peter想做到怎樣的成績?「想做番茄達人,起碼有一樣東西是我最叻的,哈哈!」他又笑道,也許這是他勇敢的理由。
HydroGro水糧莊溫室
地址:粉嶺坪輋水流坑村近坪洋村
電話:63596193
銷售點: https://www.facebook.com/hydrogrohk/
採訪 郭雅揚
攝影 周文禧 謝致中
剪輯 謝致中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iG8d5GWSa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