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玉】有生命的寶玉
帶你認識珊瑚玉:
珊瑚玉是海洋的珊瑚叢經過地殼變動,讓珊瑚壓在地底下,經歷數億年的地殼運動、地熱煎熬、高溫高壓才能形成的化石玉。 珊瑚玉經過精巧加工令珊瑚玉呈現神奇的圖案,猶如朵朵菊花,所以得名“菊花玉”,專家起別名為“發財玉”,寓意花開富貴,長盛不衰! 珊瑚玉為億萬年天然有機化石,成年時間長,呈半透明狀,質地比天然翡翠硬度還高,硬度達到6-7度。 有些受其 特殊代替呈玉隨化現象,在國際黃石論述中稱之為“有機寶石”。
珊瑚玉還是珠寶界的新寵,在還沒有市場完全普及的情況下,現在是最好是收藏時機。 首先價格還是處於收藏的優勢時期。 珊瑚玉各種的等級還在工廠開發中,等級高的珊瑚玉還是可以很容易遇到,而且珊瑚玉的美是獨一無二的資源還處在開發初期,絕對是收藏投資的大好時機,相信隨著 珊瑚玉的進一步開發,會給人帶來更多美的體驗,更高境界的精神享受。 珊瑚是珠寶中唯一有生命且成品顏色及花色紋別均為"獨一無二"更是"唯一物"永遠不重疊也不重複更是的千年靈物,千嬌百媚、光澤鮮麗、晶瑩剔透、溫潤可人, 貴重珊瑚、珍珠和琥珀並列為西方三大有機寶石,在東方佛典中被列入七寶之中。 在古代珊瑚就被視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貴與權勢~又稱”瑞寶”是幸福與永恆的象徵。
珊瑚玉不可再生的資源現已採掘殆盡。 極為珍貴,是比和田玉還珍貴罕見的珍品,極有收價值.。 此玉只有台灣出產,是滄海桑田的見證。 故珊瑚化石玉在我國寶島台灣(海洋生物珊瑚石及化石二者均有)和美州大陸印地安人圖騰崇拜雕件到中西方科學界收藏界都被視作珍貴寶石而倍加崇尚,人稱 之為“紅色黃金”到佛經中被列為“七寶”之一;明代起珊瑚石便一直為皇家珠寶庫文化殿所收藏,現代古玩市場上那些精雕細琢、風格各異的珊瑚石及 珊瑚化石玉工藝品的商品價值在日趨上升,各地舉辦的拍賣會上,珊瑚石的成交價格常是高得驚人。
所以錯過了和田玉的收藏,走過了南紅的具漲,搶不到舒俱萊極品櫻花的時候,珊瑚玉無疑是你收藏入手的最佳新寵!
珊瑚玉主要產地:
印尼、顔色、礦產豐富
台灣、中國陝西寧強
台灣島嶼是億萬年前地殼變動將原是海地低的地層鄒隆起來的一座島嶼,所以台灣島嶼有豐富的海洋資源。
台灣海域是世界出名盛產世界級保護生物--珊瑚,周邊的地帶也出土不同海洋生物化石,其中包括珊瑚玉。
珊瑚玉為不可再生的寶石,近幾年大量的開採,現在資源開掘殆盡,使得近年價格急速上漲。
下邊帶你認識珊瑚玉是加工還有等級分類:
珊瑚玉是出土和加工
神奇的大自然在海洋裡孕育了成千上萬種品種的珊瑚,每一種珊瑚都美麗多姿,形態不一。 成群生長的珊瑚遇到地殼變動被壓在地底下,經過碳鈣的滲入,她形成了化石。 出土後是珊瑚玉原石還可以清晰的看到成群生長的珊瑚叢,還有形態豐富珊瑚枝。
看到現在成品朵朵花紋是菊花玉,你是無法想像珊瑚玉原石的形態。 粗糙石頭,像乾枯是樹枝,像樹上蜂巢! 讓你難以想像成品與原石的區別。 不是每一塊出土是珊瑚化石都可以做成成品,明顯的看圖有些珊瑚的原枝化石已經被風化了,為什麼? 因為在地殼變動的時候,珊瑚叢未能隔絕空氣被氧化後就不能形成實質體的珊瑚化石,成為鏤空狀態,所以珊瑚玉原石的自然因素會影響生產量,這也使得她價格一直高漲是原因 之一。
加工生產珊瑚玉的環節比較重要,必須精工細巧,師傅必須熟悉珊瑚的生產紋理,才能用最佳的切割角度切割原石,最後加工出來是珊瑚玉才能呈現出朵朵菊花紋。 珊瑚枝枝併攏成群向陽生長,形成化石她保持原姿態再次出現陽光下,加工就是利用珊瑚是生產特性,採取最佳是橫切面將成群的珊瑚枝橫斷切開,留下橫切面,這樣 就形成了遍野的菊花海。
珊瑚玉的顏色是根據珊瑚被億萬年被埋藏在地殼裡,被溫度熱化情況,氧化是情度,還有和其它礦物元素共生等條件而演變出同的顏色。 生存條件完善有機會把億萬年前珊瑚原來的鮮豔顏色保留下來,那是極具罕見珍貴是珊瑚玉。 與其它礦物質共生也會改變珊瑚玉原本的顏色,大自然創造新奇是顏色。 列如:與鐵共生會容易出現紅色,鐵元素的基礎顏色就是紅色,共生分量不同,顏色有深淺。 與鉻元素共生會出現⋯綠色,鉻元素是基礎顏色是綠色,翡翠和和田碧玉就是鉻元素形成......珊瑚玉是顏色等級,是顏色越鮮豔,顏色種類多,顏色分明清晰是為 高等級!
珊瑚玉的等級分類:
珊瑚玉主要分類按兩點:
1:珊瑚玉的石質質地:
珍品:完全玉化透光
上品:60%以上玉化透光
中品:30%以上玉化透光
下品:石質不透光
2:珊瑚玉的成色,分單色和多色,珊瑚玉顏色的形成主要因為不同礦物質的共生形成顏色的不同。 顏色則更艷麗,紅者如血,粉者如桃花,黃者大氣富貴,色白者如羊脂白;質地則更絕,扶之如凝脂,通透感強,堪比羊脂白玉。
單色分類:珍品:血紅,黃金色
上品:珍珠白、豬血紅、朱紅、芒果黃,深紫色,深藍色,深綠色
中品:粉紅、淡黃、淡紫色、淡藍色,藍墨色、淡綠色
下品:灰白,淺黑
劣品:石黑,麻石白,石黃!
還有更多的顏色以後繼續和大家分享!
珊瑚玉是花紋
珊瑚玉結構清晰迷人,或成放射狀,或呈卷紋狀,富於變化,或呈炫目指紋狀;珊瑚玉的花紋會因為珊瑚的大小、種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天然花紋圖案,而玉化 礦物的成分不同其顏色也多姿多彩,其中花型花瓣清晰、排列緊密惟妙惟肖彷彿一片菊花海洋的菊花化石令人愛不惜手,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級珍品,與其他玉石資源比,硬度較 高,不容易破碎,可以說,珊瑚玉的美是獨一無二的,不論是原石還是成品,可賞質色,賞紋理,仔細把玩中,感嘆生命的奇蹟,自然的偉大。
萊 佳 高壓氧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面對全球暖化溫室氣體排放量一直上升,科學家在擁核及反核中尋找核融合電廠第三條路
【核能源一直有著爭議性的歷史,但很多能源專家都說,核能對於全球能源及對抗暖化扮演重要的角色。法國能源科學家正努力以新科技讓核能源更安全、更便宜,也就是「核融合」。什麼是核融合?世界周報專題報導。如果我們能找到如何控制地表上核融合的動能,將可徹底改變全球能源供應。】
{內文}
一說起「核」這個字,你會想到什麼呢?
(耶魯大學氣候變遷傳播計畫主持人/Anthony Leiserowitz)
多數人一提起核子會先想到核戰,或是蕈狀雲,再加上一些大的核災事故,像是美國三哩島 俄國車諾比事件,還有比較近期的福島核災,這些事件使人們對核能科技的觀感發生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1979年的美國賓州三哩島事件,部分爐心熔毀加上放射性物質外洩,最後耗費10億美元善後,三哩島事件挑起全球對核安的恐懼,此後美國修訂更嚴格的核能標準,核電廠造價翻升也幾乎沒有再建。
美國自1996年以來,僅在田納西建了一座新的核反應爐,1986年的車諾比事件以及2011年的福島核災,讓核能推動越發雪上加霜,人們非常害怕,長期的輻射對人類造成的影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M. Sanjayan)
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家附近要蓋核電廠,我大概也會滿緊張的,然而身為一位環保人士,這讓我感到十分矛盾,因為核電廠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正是全球暖化的元凶
(影集《Years of Living Dangerously》)
發現林火不再是乾季的專利,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核子工程教授/Per Peterson)
當我們看著地球的極端氣候,我們應該要捫心自問,到底該如何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呢,如果摒棄核能不用,解決(氣候)問題將會困難許多
一些科學家開始跳脫框架思考,難道在擁核與反核之間,就沒有第三條路可走了嗎?其實不然。
當我們一講到核能發電,你大概會想到核分裂(nuclear fission) ,就是現在利用原子裂變產生能源,不過其實核能還有另一種型式,而且產生的能源更加驚人,各位觀眾,核融合(Fusion)
(托卡馬克能源物理學家/Melanie Windridge博士)
核融合被稱為是能源的「聖杯」
(托卡馬克能源物理學家Mikhail Gryaznevich博士)
我們每天都看到核融合在我們面前發生,因為太陽的能量就來自於核融合反應,只是我們要在地球複製太陽的核融合
核融合不是新的概念,早自1920年代起,科學家就不斷找尋實現核融合的方法,如果人類能夠造出一個「人造太陽」,地球上所有的能源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美國CNBC電視台,製作長達22分鐘的核融合專題,帶領大家認識這個,既可以解決地球暖化,而且幾乎沒有殘餘輻射的未來能源希望。
核融合必備條件為極度高溫以及極度高壓,如此一來氫原子(氘 氚)才能融合在一起形成氦原子,在這個過程中原子會失去一些質量,轉化成為龐大能源,核融合反應產生的能源,是現行核分裂發電量的四倍,更是燃煤或天然氣發電量的將近400萬倍。
(General Fusion CTO Michael Delage)
換個具體的例子,也就是2磅的熔合燃料產生的能源,等同於5萬5000桶原油生的電
(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專案負責人/Mark Herrmann)
核融合發電也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核融合所需的燃料垂手可得,地球上每個角落都有,即使有輻射也是半衰期極短,而且不會熱失控就是那麼安全的系統
目前最接近核融合這個夢想的,是正在法國興建的ITER計劃。
國際核融合實驗反應爐計劃(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簡稱ITER,目的是建造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核融合反應爐。ITER的源起要追溯到35年前,在日內瓦的一場領袖高峰會,到現在 中國 歐盟 印度 日本 韓國 俄羅斯和美國都共同出資,建造這座地表最大,托卡馬克核融合反應爐。反應爐現在仍在興建中,一旦完工,將比現有最大托卡馬克反應爐大上兩倍,將可產生500百萬瓦的能量,火力發電則為50百萬瓦,ITER首階段目標並非產生能源,雖然計劃最終是希望能夠商轉。
(ITER電子迴旋部門負責人/Mark Henderson)
我估計ITER的托卡馬克核融合反應爐,將在2024年建成,目標是在2035年進行核融合實驗,大概在2040年,聽起來是很久以後的事,我們就能搜集到足夠的數據,以建造下一個世代的實驗爐
這是一個長遠的計劃,不過即使ITER計劃都如期進行,如何把這個裝置轉化成商轉的反應爐,目前還尚未可知。但是為了讓地球不在極端氣候中毀滅,同時確保全球能源穩定供應,挑戰核融合是值得的。
(ITER電子迴旋部門負責人/Mark Henderson)
目前ITER計劃耗資200億美元,如果把當年送阿姆斯壯登月的金額,換算成今日的價格大約是1200億美元,我們還差的遠呢
截至2019年為止,全球31個國家有450座核電廠在運轉中,在部分國家 例如法國 匈牙利 斯洛維尼亞和烏克蘭,全國有超過50%的電力來自於核能發電。現今核能發電約占全球總電量10%,單以低碳發電量來說 占比為29%,若光以美國的低碳發電 則占比為55%,中國大陸 印度和俄羅斯,仍在積極快速興建新核電廠,但是在美國,全國1/3因效能不佳,面臨提前退役的困境,氣候變遷運動人士說,這世界必須要減碳,善用我們手邊的資源趁現在還不算為時已晚。
(ITER電子迴旋部門負責人/Mark Henderson)
我們必須轉向核融合發電,轉向太陽能 風電,轉向地熱 轉向水力發電,我們必須盡全力擺脫排碳
(紐約大學新聞系教授/Charles Seife)
我認為實現核融合發電的快慢,取決於政治人物的一念之間,端看我們的政府願意花多少錢來資助
中國大陸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對核融合的研究。1999年正式立項,建造托卡馬克裝置,創造「人造太陽」。目前 大陸中科院等離子體所,自主發展了68項關鍵核心技術,建成了20個國際先進的平台和系統,創造了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的世界紀錄,在可控核融合領域,中國正在完成由跟跑 並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
(大陸中科院等離子體所副所長/宋云濤)
我們夢想就是把這個任務,在2020年底要完成工程設計,同時我們要自主一些關鍵的大部件的研發,我們想到那個時候,我們能夠具備建造中國核融合工程反應爐,如果這個建成了將是世界上第一個
核融合研究通常由政府的實驗室主導,像是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或是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但是近年來 一些私人企業也加入戰局,包括加拿大的General Fusion,目標是在2030實現核融合發電。還有一些巨擎加入行列,像是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以及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還有Paypal共同創辦人Peter Thiel,數十家企業都在追尋,找出煉製這個能源靈丹妙藥的終極之路。
(General Fusion創辦人/Michel Laberge)
地球上的能源市場,大約是一年一兆美元,只要我們能夠分個一小口,就能從一兆美元分到可觀的利潤
(ITER電子迴旋部門負責人/Mark Henderson)
如果你問我研究核融合最大挑戰在哪裡,我不會認為如何放火,燒出1億5000萬度高溫是挑戰,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我們的意志,核融合或許不會在我有生之年實現,但是我的孫兒輩或曾孫輩能夠成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OhtuLQ0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