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運報名到«不確定時代下的正念生活»線上公益講座,
聽Bob Stahl、Jan Laundry與胡君梅老師分享,
在這段疫情打亂世界節奏,充滿變動不安的狀態下,
正念能如何幫助我們安穩下來。
感謝華人正念減壓中心舉辦這麼好的活動,還有公益中英翻譯,
也想要簡短記錄與大家分享心得。
✔️ 主動與當下相遇
我們先一起正念靜坐10分鐘,
提醒自己帶著正念回到當下,沒有要去哪裡,也沒有要成為誰,
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感覺、情緒、想法。
Jan分享一位禪師每天提醒自己的語句:
「願我與當下相遇,願我與當下相遇都是友善的」
這句話相當觸動我,
彷彿在每天提醒自己,不僅是被動地希望自己遇到友善、美好的人事物,
而是要「主動地」打開感官與覺知,友善、美好的眼光去看待當下經驗。
✔️ 正念防疫,練習與不確定共處
Bob分享正念的基礎就是在感受身體、情緒與心智的領悟,幫助我們與不確定共處,幫助我們永遠都有機會回到此時此刻,把身心感受扎根於現在,回到內在的平衡安詳。
病毒喚醒我們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提醒我們不論性別、位階、國籍、宗教、種族,我們就是人;也提醒我們,彼此之間是相關且連結的,地球一端發生的事,也會影響到地球的另一端。帶著正念、友善的心,能幫助我們面對不確定的現況,更能專注於當下重要的事物,安撫、減緩不必要的焦慮不安。
Bob提到很棒的經驗分享,現在他的正念練習,就是正念地洗手、覺察自己的雙手是否碰觸臉部,以及帶著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心意,尊重保持社交距離,表達關心與慈愛。
✔️ 覺察與維持自我照顧
Jan提到因為疫情,現在大家多了很多時間在電腦螢幕前面,試著讓自己保持正念練習,覺知自己的健康與安全,並帶著大家體驗正念伸展。人在哪裡,心在哪裡,感受此時此刻,而不是只擔憂未來。
Jan鼓勵我們即便每天都在快速變化,仍會有美好的事物發生,試著記錄下來,注意到那些看似微小、卻意義重大的美好事物。讓我想到花園的比喻,當我們能將注意力灌溉與照顧花圃中的花朵,就能開出美麗的花,若灌溉雜草,可能就長出不想要的事物。
✔️ 保持正念,培養慈心
君梅老師帶著我們一起做身體掃描,
最後讓我們用雙手旋轉的方式來祝福彼此,
讓我想起之前參加梅村正念禪修時,
也是用同樣的動作表達繁花盛開、表達歡喜與祝福,
不自覺地微微一笑,
也提醒自己,記得微笑 :)
講座結束,也再次被同理,正念最難的就是「處在此時此刻」,但當我們發現自己沒有在此時此刻的時候,其實就是正念的展現了!重要的是,如何練習正念的態度、發展慈愛的心,對自己與他人,都可以溫柔、和善些。
然後,也想分享心得與祝福大家,
此時此刻,留給自己一點點時間,
關心、祝福自己,
關心、祝福他人。
文、圖/洪千惠心理師
#心理師的日常
#正念防疫
#正念的與不確定共處
「華人 正念 減 壓 中心 靜坐」的推薦目錄:
華人 正念 減 壓 中心 靜坐 在 郭葉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忙中來添亂」
梅芳的爸爸已無意識的臥床好一段時間了。她拿了紫微斗數命盤來給我看,但要我看的是她媽媽的命盤:「我爸爸反而比較好照顧,我媽媽就很難了,她老是叨叨唸唸這家怎樣,那家怎樣,大家都很忙,我又不認識她說的那些人,誰有心思聽她講不認識的人家裡的閒事呢?
要她講點別的,她不開心,就打電話抱怨說我們不聽她講話,不肯掛電話。
人家在忙抽痰她就偏偏要擠在旁邊,又拍又打,我爸都沒意識了拍打有什麼用呢?
我想知道她怎麼會有這些和一般人不一樣的反應。」
我原本猜想是不是失智症的前兆呢?但又不太像。大概詢問了一下梅芳媽媽的生活功能,過去爸爸還清醒時和爸爸的關係,排除了失智症的可能性,我把我看到的跟梅芳說:「你口中的媽媽很像幼兒園的小孩。
幼兒比較自我中心,叨叨絮絮的講不停,不會管你聽不聽得懂,也不會管你有沒有興趣。
幼兒想要幹什麼受到阻礙,就會毫無遮掩的通通丟出來,沒有溝通的意圖。
幼兒想表現他喜歡你或想照顧你時,又抓又捏又打臉,不會控制力道。
這樣描述,你覺得你媽媽有像幼兒嗎?
妳媽媽以前就這樣,還是最近變嚴重?」
梅芳問說:「以前就這樣。她幫我爸爸換藥的時候就像小孩一樣,不專心,隨便貼,一直講話。」
我說:「聽起來那就是她的個性,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之所以現在會爆發是因為以前的戰場是在你爸爸媽媽之間。現在你爸爸臥床了,戰場移到醫院而已。」
梅芳說:「我媽媽應該是不會改了,我該怎麼調適呢?她來醫院時我整個神經繃得緊緊的,如臨大敵,不曉得她等一下又要幹麼了。」
我說:「可以試試看把妳媽媽當幼兒嗎?」
梅芳:「都幾歲了怎麼還會是幼兒?她是媽媽,是我爸爸的太太。」
我說:「從妳的描述中,我感覺妳爸爸是個教官形象的男人,講話很大聲,所有的人都要照他的意思做,而他也把大小事照顧得很好,有沒有可能因為這樣,妳媽媽就一直停留在幼兒被管、被照顧不用長大的狀態?
再加上老年之後腦部抑制功能退化,她就更像幼兒了。
如果妳能夠用要求幼兒的標準去要求你母親,或許就比較不會因為期待的落差而覺得很火大。」
梅芳說:「我也想不要火大啊,但是在第一時間眼睛看到她的行為時,整把火就燒起來了。」
我說:「有沒有可能妳太累了?
你記得你兒子小時候,同樣不收玩具,有時候你會覺得,啊,算了算了,有時候則是暴怒到你老公問你說,啊有那麼嚴重嗎?會有這樣的差別和你的身心狀況有關。
情緒是要保護你的,當你容易暴怒時,就是身心在告訴你我需要被拍拍。試試看吃好,睡好,找朋友去吃下午茶,去洗spa,去上瑜珈。除此之外試著在醫院照顧之外有自己的生活,讓自己有成就感。當你把自己的身心弄得舒舒服服的,即使看到什麼脫軌的行為,也就比較不會那麼暴怒了。
有機會可以去上上正念課程更好。我說的正念不是正向思考,也不是靜坐什麼都不想,而是靜靜坐著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呼吸。有念頭有情緒來時,看到就好,不去跟他們糾纏。發現自己開始東想西想時,輕輕的把注意力帶回來放在呼吸上。」
梅芳問:「這個練習可以讓我不整把火就燒起來嗎?」
我說:「會啊,因為靜坐時間越長,你腦部管理理性決策思考的前額葉灰白質就會越厚,越厲害。
青少年會沒腦暴衝就是因為他的前額葉還沒有長好。
雖然我們是大人了,但這部分沒有特別去訓練,很容易明明知道說出什麼或做出什麼會把事情搞砸,仍然忍不住衝口而出或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
我自己做正念練習以後發現,碰到衝突時,我的腦袋好像多繞到前額葉去走了一圈,多了一些理性,有能力在權衡利弊之後勒住舌頭、停下攻擊。」
正念訓練現在好多地方都有,我自己因為在大學任教,目前還沒有能力開課。你可以用關鍵字「正念」搜尋看看相關課程。
我女兒是在台灣正念工坊上的課,華人正念減壓中心也很棒。如果你有情緒過不去的困擾,或許可以考慮試試看。
萬一沒有機會去上課,至少沒事就試試看文中所說的:
找個地方好好坐著,把注意力放在呼吸。
有念頭有情緒來時,看到就好,不去跟他們糾纏。
發現自己開始東想西想時,輕輕的把注意力帶回來呼吸。
每天沒事就這樣做個幾次,你會發現好像不斷的在充電,你的心情會比較輕鬆自在,也比較不會覺得眼前的事情正在失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