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陳毓襄「似曾相識」》
*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自戀的社會。
力比多首先被投注到了自我的主體世界中。自戀(Narzissmus)與自愛(Eigenliebe)不同。自愛的主體以自我為出發點,與他者明確劃清界限;自戀的主體界限是模糊的,整個世界只是「自我」的一個倒影。他者身上的差異性無法被感知和認可,在任何時空中能被一再感知的只有「自我」。在到處都是「自我」的深淵中漂流,直至溺亡。—Byung Chul Han 德國新生代思想家
* 在費奇諾看來,愛情是「所有瘟疫中最嚴重的一種」,它能直接導致「變形」,讓一個人拋棄他的本性,教他「容納陌生的東西」。變形和傷害,都體現出一種消極性。這種消極性在越來越強調愛情的積極面和順從性的今天已經逐步消失。
人變得越來越相似,在他者身上也只是找尋和確認他們自己。—Byung Chul Han德國新生代思想家
* 不管一個人取得多麼值得驕傲的成績,都應該飲水思源,應該記住是自己的老師為他們的成長播下了最初的種子。——居里夫人
* 我只有一個知己,那就是黑夜的寧靜。為什麼它是我的知己?因為它保持著沈默。
——克爾凱郭爾《非此即彼》
* 遭受挫折後首先該做的是保持冷靜,而不是謾罵和發怒。要保持尊嚴,讓智慧來指導行動。——路德維希《拿破侖傳》
* 雖然每個靈魂原本都閃耀著美德的光輝,如同一把新刀,但是,如果不勤於磨礪,它就會失去光澤。如他們所說的"自身的鏽跡",它和刀上的鏽跡一樣有害,因此人們必須像磨礪刀劍一樣對待自己的品行。光輝的靈魂一旦被鏽跡掩飾,所有需要做的就是再磨礪一次。—-《菊與刀》
* 愛就像一棵樹,它自行生長,深深地扎根於我們的內心,甚至在我們心靈的廢墟上也能繼續茁壯成長。這種感情愈是盲目,就愈加頑強,這真不可思議。
它在毫無道理的時候反倒是最最強烈。——雨果《巴黎聖母院》
* 是的,我真正渴慕的,不是文學,而是可以擁有一間房間,讓我單獨與自己的思緒相處。——-奧爾罕 帕慕克《別樣的色彩》
* 沒有可怕的深度,就沒有美麗的水面。
——尼采《尼采遺稿選》
* 人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傷害,但人的虛榮心卻很難被傷害而改變。—-尼采《善惡的彼岸》
* 人最不能原諒的莫過於被迫從真誠的熱情中醒悟,明白那個曾令他們寄託全部希望的人,正是他們失望的人。—史帝芬·茲威格《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 如果你說你在下午四點來,從三點鐘開始,我就開始感覺很快樂,時間越臨近,我就越來越感到快樂。
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小王子》
* 如果我們只是為了物質利益而工作,我們就給自己建造了一座監獄。錢財本是身外之物,根本不能給你提供任何有價值的生活,只能使我們互相孤立。——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風沙星辰》
——陳毓襄去年八月底與國台交合作一連串音樂會:其中之一:Rachmaninov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謝謝日本!但讓他們這麼念念不忘的『恩』到底是什麼? 🐱吉卜力的這兩部作品完美詮釋了『恩』,而且竟然是同一個宇宙喔! 🐱其實是故事中的故事?阿雯的築夢過程?小春的貓國之旅?新影片告訴你他們的關聯! 最近來自國際朋友們的關照,相信對大家來說,是疫情爆發以來難得的好消息了!在許多日本網友的留言裡,看到...
菊與刀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舊作選篇(之48)
面子文化vs 恥感文化
(此文發表於2018年10月16日。)
三十多年前,一位台灣旅美作家在大陸生活了幾年後,跟我談到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見不得人家比自己好」,「見不得人家比自己差」,也「見不得人家跟自己一樣」。換句話說,就是永遠在同別人比較中「自我感覺良好」。
最近中共官媒的兩篇文章〈日本諾獎「井噴」背後潛藏危機〉、〈股市重挫暴露美國隱憂〉,盡顯這種性格。中美貿易戰,中國經濟不停下滑,美國卻一直向好,突然有一天股市大跌,於是中國忙不迭幸災樂禍:「你也有今天」。
「井噴」原指開採油井突然爆噴石油,中國大陸把它用在形容某種「量」的突然激增。在講日本諾獎那篇酸葡萄文章中,把日本長期持續在科研上的努力,形容為「井噴」般突然,把從2000年以來日本連年獲獎,說成不是反映今天而是反映30年前的科研成就,那時日本經濟如日中天。又把日本人對近年科研水平下跌的自省,說成是因為缺錢。於是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最近十幾年大舉投入科研經費,「未來中國應該也會湧現一些諾獎得主」。
對中國和日本的社會、學術環境稍有了解的人,是不是覺得很可笑?中國假博士、假論文氾濫,科研經費60%用於開會、出差(趁機旅遊)。若政治體制不改變,科研水平莫說幾十年,怕一百年都追不上日本。
日本作為一個1.26億人的島國,在18年間拿下18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一些諾獎得主是外國到美國的移民。日本並非移民國家。因此,日本是真正本土科學家得到的諾獎。
日本獨特的精神文化,來自傳統並已經內化成日本民族性格的「菊與刀」。恬淡靜美的「菊」是日本萬世一系的皇室家徽,兇狠決絕的「刀」是武士道文化象徵。這種民族性格的內在對立性,具有由情感因素所促成的自反而轉化的動力,就是日本獨特的「恥感文化」。
「恥感文化」使日本人愛作自我反省。在上世紀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的八十年代,哈佛教授Ezra Vogel 1979年出版一本書《日本第一》,轟動西方,但日本官方民間並沒有沾沾自喜,反而引來警覺和自省。日本影視界和出版界接連推出了一批憂患反省之作:《日本沉沒》、《日本即將崩潰》、《日本的危機》、《日本的劣勢》等等。
到19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出現大倒退,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國際媒體這二十多年一直報導日本經濟不振,中國輿論反復說日本失去二十多年,對於國際輿論「唱衰」日本,日本人極少反駁,社會也沒有因為經濟長期走不出蕭條而恐慌,相反日本人也應聲附和,自己唱衰自己。日本的「恥感文化」,認為沒有做好一件事,是自己的羞恥,與他人無關,唱是唱不衰一個國家的。
受經濟低迷刺激,日本經恥感自反而轉化為「刀」,即投入最大資源於科學研究,磨練現代的刀——科學的利器。
與恥感文化相對的,是中國人的面子文化。日本18年出了18位諾獎得主,原因很多,若從民族性來看就是恥感文化的動力;而中國酸葡萄的文章,引用日本的自反論述,來講日本的「潛藏危機」,就是面子文化的表現。恥感文化帶來動力,面子文化就為國民製造自慰器。
菊與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真愛有一個特性,就是總能夠帶出更好的你。
The unique thing about true love is its ability to bring out the best of you.
心之谷 (Whisper of the Heart), 1995
YouTube影片:http://lessons.piee.pw/3hqms8
🐱謝謝日本!但讓他們這麼念念不忘的『恩』到底是什麼?
🐱吉卜力的這兩部作品完美詮釋了『恩』,而且竟然是同一個宇宙喔!
🐱其實是故事中的故事?阿雯的築夢過程?小春的貓國之旅?新影片告訴你他們的關聯!
最近來自國際朋友們的關照,相信對大家來說,是疫情爆發以來難得的好消息了!在許多日本網友的留言裡,看到他們用『回禮』、『必還恩情』、『加倍奉還』等等用語來支持疫苗的贊助,都讓我們備感溫馨。
例如在震災發生之後,日本廣告設計師木坂麻衣子,就集資刊登了感謝台灣的半版報紙廣告。後來幾年裡,只要兩國發生天災,也都會互相支援救護團體,甚至是號召捐款。直到今年台灣鳳梨被中國片面暫停進口,也有日本民間團體響應採購。
當年311震災的關懷之舉,被日本人深刻銘記到今日,就連我們自己都感到很訝異,記得每次去日本時,都會看到店家張貼著謝謝台灣的海報;如果發現我們是台灣人也都會特別地親切。當如今兩國同樣因為疫情,而水深火熱之時,日本的雪中送炭,更讓我們感動,也因此聯想到了吉卜力的《貓的報恩》這部動畫作品。
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會先介紹這部作品特別的背景故事,分享它的核心訊息。最後則會用《菊與刀》以及《上一堂最好玩的日本學》來嘗試理解為什麼日本人這麼重視『報恩』與『回禮』喔!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按下小鈴鐺,並且開啟中文CC字幕。也歡迎到各大podcast平台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我們聊更多吉卜力的作品喔!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點擊圖片可看完整影片>
菊與刀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謝謝日本!但讓他們這麼念念不忘的『恩』到底是什麼?
🐱吉卜力的這兩部作品完美詮釋了『恩』,而且竟然是同一個宇宙喔!
🐱其實是故事中的故事?阿雯的築夢過程?小春的貓國之旅?新影片告訴你他們的關聯!
最近來自國際朋友們的關照,相信對大家來說,是疫情爆發以來難得的好消息了!在許多日本網友的留言裡,看到他們用『回禮』、『必還恩情』、『加倍奉還』等等用語來支持疫苗的贊助,都讓我們備感溫馨。
例如在震災發生之後,日本廣告設計師木坂麻衣子,就集資刊登了感謝台灣的半版報紙廣告。後來幾年裡,只要兩國發生天災,也都會互相支援救護團體,甚至是號召捐款。直到今年台灣鳳梨被中國片面暫停進口,也有日本民間團體響應採購。
當年311震災的關懷之舉,被日本人深刻銘記到今日,就連我們自己都感到很訝異,記得每次去日本時,都會看到店家張貼著謝謝台灣的海報;如果發現我們是台灣人也都會特別地親切。當如今兩國同樣因為疫情,而水深火熱之時,日本的雪中送炭,更讓我們感動,也因此聯想到了吉卜力的《貓的報恩》這部動畫作品。
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會先介紹這部作品特別的背景故事,分享它的核心訊息。最後則會用《菊與刀》以及《上一堂最好玩的日本學》來嘗試理解為什麼日本人這麼重視『報恩』與『回禮』喔!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按下小鈴鐺,並且開啟中文CC字幕。也歡迎到各大podcast平台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我們聊更多吉卜力的作品喔!
【吉卜力系列】
《天空之城》 ⇨ https://youtu.be/_rbDVph_dwk
《神隱少女》 ⇨ https://youtu.be/gFC0_03zsOc
《神隱少女:毀你三觀的三大隱喻》 ⇨ https://youtu.be/L91G7pCcilQ
《神隱少女:成人版三大隱喻》 ⇨ https://youtu.be/OufDaCcXhUQ
《魔女宅急便》 ⇨ https://youtu.be/rgxjg5KGphM
《霍爾的移動城堡》 ⇨ https://youtu.be/u1kjgyfftd8
《霍爾的移動城堡:原著與電影差異》 ⇨ https://youtu.be/ib9-JPiHWGs
《霍爾的移動城堡:霍爾的四角戀情》 ⇨ https://youtu.be/3BzkSF0Du_c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貓的報恩
#心之谷
#吉卜力
菊與刀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872224322931227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非暴力的力量》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1.14 - 2021.1.21
👏感謝 商周出版的熱情贈書
-
鬼滅之刃五大呼吸法還是學不會? 試試LG PuriCare之呼吸!
產品購買處: https://www.lg.com/tw/small-appliances/lg-ap300awfa
#LGPuriCare口罩型空氣清淨機 #好空氣戴著走
本集節目由LG冠名贊助播出
-
本集關鍵字:
#炭治郎 #鬼滅之刃 #柳田國男 #黑格爾 #潘乃德 #土居健郎 #佛洛伊德 #克萊茵 #巴特勒 #列寧 #神道教 #姊妹神 #碇真嗣 #武藤遊戲 #工藤新一 #柯南 #菊花與劍 #恥感文化 #罪感文化 #依愛關係 #須佐之男 #天照大神 #神隱少女 #鋼之鍊金術士 #寄生獸 #陰屍路 #五月廣場母親 #布爾什維克黨 #鬼殺隊 #黑暗騎士 #憂鬱心理位置
-
參考資料:
土居健郎
2006,《日本人的心理結構》,商務印書館
2005, Understanding Amae: The Japanese Concept of Need-love :
Collected Papers of Takeo Doi. Kent, UK: Global Oriental.
舍人親王
2019,《日本書紀》,四川人民出版社
柳田國男
2020,《女性的力量》,北京師範大學出版
Benedict, Ruth
2018,《菊與刀》,遠足文化
Butler, Judith
2020,《非暴力的力量:政治場域中的倫理》,商周出版
Conklin, Beth
2001. Consuming Grief: Compassionate Cannibalism in an Amazonian Society.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Davies, Roger & Ikeno, Osamu
2013,《頑張り:28個關鍵字解讀當代日本文化》,遠足文化
Freud, Sigmund
2018,《重讀佛洛伊德》,心靈工坊
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2019,《精神現象學》,五南
Klein, Melanie
2009,《愛、罪疚與修復》,心靈工坊
Morse, Ronald
2015, Yanagita Kunio and the Folklore Movement: The Search
for Japan's National Character and Distinctiveness. Routledge.
Roland, Alan
1996, Cultural Pluralism and Psychoanalysis: The 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Experience. New York: Routledge.
菊與刀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中華民國總統
#恥感文化
菊與刀 在 菊與刀序章安正6年12月,京都,西洞院通附近民宅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菊與刀 序章安正6年12月,京都,西洞院通附近民宅,夜。 雪停了,幾乎所有的人們都已經進入夢鄉,幾盞零星的燈籠也搖曳著疲憊的光芒打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