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Jones 普立茲記者(Agnieszka Holland,2019)
Country:Poland
Score:7/10
真實故事改編,前英國記者Gareth Jones曾與希特勒共乘飛機,成為最早親身採訪到希特勒的記者之一,也預見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因為這號人物而爆發。而德國東方的蘇聯,因為史達林的五年計畫而在全世界經濟蕭條之際創造出奇蹟,軍事工廠、國家經濟飛快成長,爲了能夠與史達林結盟,驅使了Jones前往蘇聯採訪史達林,也是第一個不用化名,直接向西方世界報導烏克蘭大饑荒 (Holodomor) 的記者。
背景是一戰後,全球經濟蕭條,全球經濟陷入困頓,包括蘇聯在内。史達林開始發展「農業集體化」,不斷打壓富農,並將私人農場整併成大型農莊,期盼藉由機械化提升產量。害怕自己被歸為富農的農民們,不敢辛勤耕作,全國農作產量大降1/3。此時蘇聯更激進地將農具、機械、農地收歸公有,徵收農產品,禁制買賣,糧食統一運送到莫斯科,原本號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在1932-33年發生嚴重的大饑荒,據估計死亡人數高達數百萬人,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迫使官方下令立法禁止食用自己的孩子。除了最為慘重的烏克蘭外,其他地區,如:北高加索、伏爾加地區、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等地也發生嚴重的饑荒。
蘇聯完全掌控且封鎖消息,威脅利誘地讓外國記者只能正面報導國內的消息,如1932 年曾獲得普立茲通信獎 (Pulitzer Prize for Correspondence)的《紐約時報》莫斯科分部主任 Walter Duranty宣稱「Russians Hungry, But Not Starving.」,既得利益者,早已失去了記者的清高,甘願為莫斯科當局粉飾太平。歐洲各國面對納粹德國的野心與再次崛起的強大軍備,以德國為假想敵,作為鎮守東面戰線的蘇聯,是英美為首的國際聯盟不可或缺的盟友與戰力,即便各國耳聞饑荒消息或發現端倪,也不願揭陋蘇聯與其撕破臉,在政治上的考量下,烏克蘭大饑荒成了換取利益的犧牲品。
在詭譎的國際氛圍中,雖然Jones的這篇報導沒有辦法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也著實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勇者 Jones在年滿 30 歲的前夕在蒙古遭到謀殺(據説他當時的導游與蘇聯有關)。2002年起烏克蘭政府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六定為「饑荒紀念日」,波蘭與美國參議院也都公開聲援這個歷史事件,譴責蘇聯政府的不當政策,同時緬懷受難者。
「莫辛納甘烏克蘭」的推薦目錄:
- 關於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陸秀慧 Desiree's Plan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Q娜小姐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蔡易餘 家己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情報] 美國軍事智庫戰報(3/21):夢回一戰俄軍-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分享] 烏東民兵的"精良"裝備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老槍不朽!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繳獲的二戰經典武器,蘇聯 ... 的評價
- 關於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Re: [討論] 這次烏俄戰爭的鬼故事有哪些? - military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分享] 烏東民兵的"精良"裝備 - PTT評價 的評價
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Q娜小姐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要環遊世界必知~全世界到底有幾個國家 ?目前答案不一,至2016 年為止,全世界已經有近200個國家,因政治因素干擾,各國外交部承認之國家數略有差異,客觀來說,目前世界共有195個主權國家,其中193國為聯合國會員國,另外2個國家因國際強權打壓,尚未能被列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包括世界面積最小國家-梵蒂岡,及位居東亞洲的咱們中華民國(台灣)。
1.全球七大洲中,唯獨南極洲無國家。
2.俄羅斯地跨歐亞,但首都、政治及經濟重心皆在歐洲,因此列為歐洲國家。
3.土耳其亦地跨歐亞,但首都及97%領土在亞洲,因此列為亞洲國家。
4.賽普勒斯地理上屬亞洲,自然為亞洲國家。
聯合國官方資料共有195個國家
亞洲 :
東亞及北亞 :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日本 | 北韓 | 南韓 | 蒙古
東南亞 : 緬甸 | 汶萊 | 柬埔寨 | 東帝汶 | 印度尼西亞 | 寮國 | 馬來西亞 | 菲律賓 | 新加坡 | 泰國 | 越南
南亞 : 孟加拉 | 不丹 | 印度 | 馬爾地夫 | 尼泊爾 | 巴基斯坦 | 斯里蘭卡
中亞 : 哈薩克 | 吉爾吉斯 | 塔吉克 | 土庫曼 | 烏茲別克
西亞 : 阿富汗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巴林 | 賽普勒斯 - 北賽普勒斯 | 喬治亞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 | 約旦 | 科威特 | 黎巴嫩 | 阿曼 | 巴勒斯坦 | 卡達 | 沙烏地阿拉伯 | 敘利亞 | 土耳其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葉門
歐洲 :
西歐 : 比利時 | 法國 | 愛爾蘭 | 盧森堡 | 摩納哥 | 荷蘭 | 英國
北歐 : 丹麥 | 芬蘭 | 冰島 | 挪威 | 瑞典
中歐 : 奧地利 | 捷克 | 德國 | 匈牙利 | 列支敦斯登 | 波蘭 | 斯洛伐克 | 瑞士
東歐 : 白俄羅斯 | 愛沙尼亞 | 拉脫維亞 | 立陶宛 | 摩爾多瓦 | 俄羅斯 | 烏克蘭
南歐 : 阿爾巴尼亞 | 安道爾 |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 保加利亞 | 克羅埃西亞 | 賽普勒斯 | 希臘 | 義大利 | 馬其頓 | 馬爾他 | 葡萄牙 | 羅馬尼亞 | 聖馬利諾 | 塞爾維亞和黑山 | 斯洛維尼亞 | 西班牙 | 土耳其 | 梵蒂岡
大洋洲 :
澳大利亞 | 斐濟 | 吉里巴斯 | 馬紹爾群島 | 密克羅尼西亞 | 諾魯 | 紐西蘭 | 帛琉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薩摩亞 | 索羅門群島 | 東加 | 吐瓦魯 | 萬那杜
美洲 :
北美洲 : 加拿大 | 墨西哥 | 美國
中美洲-陸狹區 : 貝里斯 | 哥斯大黎加 | 薩爾瓦多 | 瓜地馬拉 | 宏都拉斯 | 尼加拉瓜 | 巴拿馬
中美洲-島嶼區 : 安地卡及巴布達 | 巴哈馬 | 巴貝多 | 古巴 | 多米尼克 | 多明尼加 | 格瑞那達 | 海地 | 牙買加 |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千里達及托巴哥
南美洲 : 阿根廷 | 玻利維亞 | 巴西 | 智利 | 哥倫比亞 | 厄瓜多 | 蓋亞那 | 秘魯 | 巴拉圭 | 蘇利南 | 烏拉圭 | 委內瑞拉
非洲 :
北非 : 阿爾及利亞 | 埃及 | 利比亞 | 摩洛哥 | 蘇丹 | 突尼西亞
西非 : 貝南 | 布吉納法索 | 查德 | 象牙海岸 | 甘比亞 | 迦納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賴比瑞亞 | 馬利 | 尼日 | 茅利塔尼亞 | 奈及利亞 | 塞內加爾 | 獅子山 | 多哥 | 維德角
中非 : 喀麥隆 | 中非共和國 | 赤道幾內亞 | 加彭 | 剛果共和國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聖多美普林西比
南非 : 安哥拉 | 波札那 | 葛摩 | 賴索托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史瓦濟蘭 | 南非 | 尚比亞 | 辛巴威
東非 : 蒲隆地 | 吉布地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肯亞 | 盧安達 | 塞席爾 | 索馬利亞 | 坦尚尼亞 | 烏干達
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蔡易餘 家己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出關播種下一步...我們主張投票年齡應降低到16歲,理由如下:
一、台灣是世界投票年齡第二高的國家,不符世界潮流。
二、民法第980條規定,男未滿十八歲者,女未滿十六歲者,不得結婚。表示十 六歲至少已經可以結婚,當然有絕對公民自主權。
三、督促政府對於年輕族群的重視,阻絕世代剝奪。
四、讓買票者成本增加,杜絕不公平。
理由陸續增加中
以下是世界各國投票年齡的限制..
阿富汗: 18
阿爾巴尼亞: 18
阿爾及利亞: 18
美屬薩摩亞: 18
安道拉: 18
安哥拉: 18
安圭拉: 18
安地卡及巴布達: 18
阿根廷: 18
亞美尼亞: 18
阿魯巴: 18
澳大利亞: 18 (對於所有18歲以上的公民都要強制性投票,否則干犯刑事罪行)
奧地利: 16[1]
亞塞拜然: 18
B[編輯]
巴哈馬: 18
巴林: 18
孟加拉: 18
巴貝多: 18
白俄羅斯: 18
比利時: 18
貝里斯: 18
貝南: 18
百慕達: 18
不丹: 每個家庭在村選舉有一票投票權
玻利維亞: 已婚者18,未婚者21。
波士尼亞: 18,但16歲至18歲的在職者亦有投票權
波札那: 18
巴西: 16 (強制投票:18至70歲,但軍人不可以投票)
英屬處女島: 18
汶萊: 沒有選舉權
保加利亞: 18
布吉納法索: 18
蒲隆地: 18
C[編輯]
柬埔寨: 18
喀麥隆: 20
加拿大: 18
佛德角: 18
開曼群島: 18
中非共和國: 21
乍德: 18
智利: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 18
哥倫比亞: 18
葛摩: 18
剛果民主共和國: 18
剛果共和國: 18
庫克群島: 18
哥斯達尼加: 18
象牙海岸: 18
克羅埃西亞: 18
古巴: 16
賽普勒斯: 18
捷克: 18
D[編輯]
丹麥: 18
吉布地: 18
多明尼加聯邦: 18
多明尼加共和國: 所有18歲或已婚人士皆有強迫性普選權利,但軍方及國民警察不能投票
E[編輯]
東帝汶: 17
厄瓜多: 18
埃及: 18
薩爾瓦多: 18
赤道幾內亞: 18
埃立特里亞: 18
愛沙尼亞: 18,適用於所有愛沙尼亞的公民
衣索比亞: 18
歐盟: 18
F[編輯]
福克蘭群島: 18
費羅群島: 18
菲濟: 21
芬蘭: 18
法國: 18
法屬蓋亞那: 18
法屬波里尼西亞: 18
G[編輯]
加彭: 21
甘比亞: 18
喬治亞: 18
德國: 18 (16歲適用於Lower Saxony, Mecklenburg-Western Pomerania, North Rhine-Westphalia, Saxony-Anhalt及Schleswig-Holstein州際選舉)[2]
迦納: 18
直布羅陀:年滿18歲及英國公民住滿六年有普選權。
希臘: 18
格陵蘭: 18
格瑞那達: 18
瓜德羅普: 18
關島: 18歲有普選權;,美國公民,不包括美國總統選舉。
瓜地馬拉: 18 歲有普選權(軍人不得投票以及在投票期間只可留守兵營)
根西島: 18
幾內亞: 18
幾內亞比索: 18
蓋亞那: 18
H[編輯]
海地: 18
梵蒂崗: 只限80歲以下的樞機投票
宏都拉斯: 18
香港: 18
匈牙利: 18
I[編輯]
冰島: 18
以色列: 18 (市議會選舉則是17歲)
印度: 18
印尼: 17歲或已婚者
伊朗: 18 (於2007年開始把投票年齡從15歲調高至18歲[3])
伊拉克: 原來投票年齡是18歲,被美國侵略後未有選舉
愛爾蘭: 18歲
曼島: 16歲 (2006年以前為18歲)
義大利: 18;但參議院的投票權是25歲。
J[編輯]
牙買加: 18
日本: 20
澤西島: 18
約旦: 18
K[編輯]
哈薩克: 18
肯亞: 18
吉里巴斯: 18
朝鮮: 17
南韓: 19
科威特: 21; 適用於所有並非在軍隊服役的男性及所有女性 (以2005年5月16日的情況為準); 所有投票者都必須具備公民資格達20年。現時有建議把限制降低至18年[4]。
吉爾吉斯: 18
L[編輯]
寮國: 18
拉脫維亞: 18歲,所有公民皆有普選權
黎巴嫩: 21歲;所有男性皆必須投票,女性必須要有小學教育程度才可以投票
賴索托: 18
賴比瑞亞: 18
利比亞: 18
列支敦斯登: 18
立陶宛: 18
盧森堡: 18
M[編輯]
澳門:
直接選舉:所有18歲而具有永久居留權的市民;
間接選舉:只限於257個已註冊之團體及300名從地區團體、市政組織及中央政府委任的特定人物。
馬其頓共和國: 18
馬達加斯加: 18
馬拉威: 18
馬來西亞: 21
馬爾地夫: 21
馬利: 18
馬爾他: 18
馬紹爾群島: 18
馬提尼克: 18
茅利塔尼亞: 18
模里西斯: 18
馬約特: 18
墨西哥: 18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18
摩爾多瓦: 18
摩納哥: 18
蒙古國: 18
蒙特塞拉特: 18
摩洛哥: 18
莫三比克: 18
緬甸: 18
N[編輯]
納米比亞: 18
諾魯: 20
尼泊爾: 18
荷蘭: 18
荷屬安地列斯: 18
新喀里多尼亞: 18
紐西蘭: 18
尼加拉瓜: 16
尼日: 18
奈及利亞: 18
紐埃: 18
諾福克島: 18
北馬里亞納群島: 18歲,有普選權。雖然所有原住民皆為美國公民,但沒有權選美國總統。
挪威: 18
O[編輯]
阿曼: in Oman's most recent Majlis al-Shura elections in 2003, suffrage was universal for all Omanis over age 21 except for members of the military and security forces; the next Majlis al-Shura elections are scheduled for 2007
P[編輯]
巴基斯坦: 18歲有普選權; 但對女性及非穆斯林教徒作出限制。
帛琉: 18
巴拿馬: 18
巴布亞新幾內亞: 18
巴拉圭: 18
秘魯: 18歲有普選權,直到70歲為止(軍人及警察不能投票)
菲律賓: 18
皮特凱恩群島: 18歲有普選權,另加住滿三年
波蘭: 18
葡萄牙: 18
波多黎各: 18歲有普選權,島內居民是美國公民,不會在美國總統選舉投票。
Q[編輯]
卡達: 18
R[編輯]
留尼旺: 18
羅馬尼亞: 18
俄羅斯聯邦: 18
盧安達: 18
S[編輯]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18
聖露西亞: 18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18
聖文森與格瑞那丁: 18
薩摩亞: 21
聖馬利諾: 18
聖多美普林西比: 18
沙烏地阿拉伯: 21或以上的成年男性
塞內加爾: 18
塞爾維亞: 18
塞席爾: 17
獅子山: 18
新加坡: 21
斯洛伐克: 18
斯洛維尼亞: 18歲(如受僱為16歲)
索羅門群島: 21
索馬利亞: 18
南非: 18
西班牙: 18
斯里蘭卡: 18
蘇丹共和國: 17
蘇利南: 18
史瓦濟蘭: 18
瑞典: 18
瑞士: 18 (但在格拉魯斯州,當地之市議會及區議會之投票年齡為16歲[5][6] [1/26])
敘利亞: 18
T[編輯]
台灣 (中華民國): 20 (有建議把投票年齡下調至18歲)
塔吉克: 18
坦尚尼亞: 18
泰國: 18
多哥: 18
托克勞: 21
東加: 21
千里達: 18
突尼西亞: 20
土耳其: 18
土庫曼: 18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18
吐瓦魯: 18
U[編輯]
烏干達: 18
烏克蘭: 18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8
英國: 18
美國: 18
烏拉圭: 18
烏茲別克: 25
V[編輯]
萬那杜: 18歲
梵蒂岡:最老年齡投票資格是80歲
委內瑞拉: 18歲
越南: 18歲
美屬維京群島: 18歲有普選權,選民是美國公民,但不包括美國總統選舉。
W[編輯]
瓦利斯和富圖納: 18
西撒哈拉: 未有
Y[編輯]
葉門: 18
Z[編輯]
尚比亞: 18
辛巴威: 18
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分享] 烏東民兵的"精良"裝備 - PTT推薦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手持莫辛納甘步槍,頭戴前蘇聯的鋼盔, 如果不是有穿防彈背心,還以為是群去 ... ssarc 05/15 10:05只要我能打到入侵者烏克蘭,拿菜刀上戰場我也願意. ... <看更多>
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老槍不朽!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繳獲的二戰經典武器,蘇聯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蘇聯在二戰後將包括波波沙衝鋒槍在內的大量武器援助第三世界國家,目前中東和阿富汗戰場上偶爾還能看到波波沙、 莫辛納甘 步槍等經典老槍。 ... <看更多>
莫辛納甘烏克蘭 在 [情報] 美國軍事智庫戰報(3/21):夢回一戰俄軍- 看板Militar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s://isw.pub/RusCampaignMar21
地圖:
--
俄軍21日並無任何顯著進展。
俄軍在基輔西北和東北持續炮擊城市和加強陣地,但並未實施重要攻勢。
俄軍在烏克蘭東北各城市也都沒有發動攻勢。
俄軍持續壓縮馬里烏波爾口袋且數次攻擊盧甘斯克州、頓內茨克州但無果,
也並無進攻赫爾松周邊。
重點
- 俄軍並未在基輔西北發動攻勢,而是進一步加強防禦陣地
- 俄軍並未在烏克蘭東北發動攻勢,且持續無法解決後勤困難
- 俄軍持續緩慢而穩定的推向馬里烏波爾和炮擊民生建設
- 俄軍和親俄民兵在頓內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發動幾次失敗的進攻
- 俄軍持續投入低素質後備,包含東部軍區的支援性和低戰備單位,以補充前線損失
- 烏軍警告俄國試圖刺激白俄羅斯參戰,
但白俄羅斯仍不太可能進攻烏克蘭西部或進攻得手
烏軍繼續警告俄國試圖拉白俄羅斯參戰。
烏軍20日午夜報稱俄國「高機率」刺激白俄羅斯以促使後者參戰並進攻烏克蘭西部。
白俄羅斯在19日以「工作環境過於惡劣」為由把使館從基輔遷往摩爾多瓦。
烏軍安全局也報稱逮捕一名探查沃倫州烏軍部署與裝備的白俄羅斯間諜。
白俄羅斯民間也觀察到白軍裝備出現在距離烏克蘭邊境七公里處(布雷斯特地區)。
俄國可能試圖促使白俄羅斯參戰以支援俄軍,但白國總統盧卡申科應仍在抗拒俄國施壓。
俄軍和白軍向烏克蘭西部進攻的新軸線不太可能成功。
俄軍和白軍將面對頑強烏軍抵抗,以及和其他俄軍同等或更嚴重的士氣與後勤問題。
烏軍首次提及俄軍正在投入支援單位參加「直接戰鬥行動」,細節不詳,
以及俄軍持續投入中央與東部軍區的後備兵力。
烏軍繼續警告俄國試圖促使白俄羅斯參戰。
烏軍在20日午夜報稱俄國「高機率」刺激白俄羅斯以促使後者攻打烏克蘭西部。
烏軍情報局進一步提及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徵兵政策。
據報,俄軍正在加大徵召55歲到65歲的男人,以及更積極徵召18歲學生。
烏軍情報局報稱頓、盧人民共和國的士兵被給予1970年代的裝備,
民間情報顯示新兵裝備著莫辛納甘栓式步槍──首次生產於1891年,1973年停產。
烏軍報稱在烏克蘭的俄軍「亟需武器與軍事裝備的維修和重建」,
以及俄國的關鍵軍事工業因為缺乏舶來品零件而生產緩慢。
烏軍也稱俄國正在減少使用載人飛機,改使用無人機,
可能肇因於飛機機體和飛行員的持續損失和耗損。
主戰場:基輔
西岸
俄軍並未發動任何基輔西北的攻勢。
俄軍持續投入工兵裝備去加強基輔周邊的前沿陣地,以及改善後勤。
英國國防部稱俄國主要的軍事目標仍是包圍基輔,但幾周內應無法達成。
烏軍報稱基輔西北的俄軍持續準備重啟重大攻勢,但不成功。
俄國國防部宣稱佔領烏軍一處指揮所,位於基輔正西30km處,
智庫無法獨立證實此一宣稱。
俄軍日益著重炮擊基輔的主要民生建設和殺死平民,
包含20日晚間攻擊波迪爾區的大型商場。
烏軍20日午夜報稱俄軍持續炮擊和空襲住宅區,以「震懾民眾和削弱烏國經濟潛力」。
智庫此前判斷俄軍幾周內將推進到火炮射程內,準備擴大炮擊和飛彈攻擊基輔。
切爾尼哥夫和蘇梅
烏軍報稱擊退了俄軍向羅伐利的攻擊(基輔東北)並造成敵方大量損傷。
俄軍並無其他主要戰鬥行動,這應該只是局部戰術攻擊而不是重啟重大攻勢行動。
俄軍並未進攻切爾尼哥夫但持續炮擊城市密集人口區。
烏軍報稱基輔東北的俄軍持續重整和集中兵力以重啟攻勢,
但未能組織起大規模行動所需的高水準後勤支援。
蘇梅周邊的俄軍也並未發動攻勢。
烏國民間情報另外展示蘇梅州的幾輛已毀俄軍裝甲車,應來自第四近衛戰車師。
俄國國防部宣稱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在蘇梅化學廠刻意釋放氨氣。
智庫持續觀察俄國可能在準備實施的嫁禍化學攻擊。
次戰場:卡爾可夫
烏軍報稱俄軍並未對卡爾可夫或烏克蘭東北發動攻勢,且持續「暗中準備」重啟攻勢。
俄軍持續炮擊烏軍防禦陣地和城內民生建築。
俄國民間情報證實烏軍在15日擊斃一名俄軍上校團長,但是其單位的描述有分歧,
可能是第252近衛摩步團或第137近衛空降團。
俄軍另外連兩日向卡爾可夫東南的伊久姆發動數次攻擊,但並無進展。
次戰場:盧甘斯克州
俄軍與親俄民兵繼續在盧甘斯克爭奪魯別日諾耶,但並無重大攻勢。
烏軍邊境部隊報稱在盧甘斯克州俘虜一名攜帶炸藥和手榴彈的俄國間諜。
民間情報20日顯示有三十輛俄國卡車插著車臣旗幟出現在盧甘斯克以西,
可能為車臣國民衛隊單位。
次戰場:馬里烏波爾和頓內茨克州
馬里烏波爾周邊俄軍連兩日持續從東西兩面攻城並攻擊民生建築。
烏軍20午夜報稱俄軍並無進展且蒙受高昂損傷。
網友定位到車臣領袖小卡迪羅夫上傳的車臣兵影片,證實車臣兵參加攻城。
俄軍向馬里烏波爾以北的頓內茨克州陣線兩日內數次進攻。
烏軍20日午夜報稱擊退俄軍在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的一日內七次進攻,
摧毀12輛戰車、九輛步兵戰鬥車、兩架飛機,和擊斃約170人。
烏軍後來在21日中午報稱俄軍繼續進攻但無法突破烏軍防禦。
俄國國防部宣稱俄軍幾乎打敗位於頓巴斯的「民族主義者」且推進12km。
次戰場:赫爾松以北以西
俄軍並未於南線發動攻勢,赫爾松周邊的俄軍面臨更強的烏國群眾抵抗。
烏軍在20日午夜報稱俄軍在赫爾松和紮波羅熱州投入國民衛隊,
對平民進行鎮壓以壓制佔領城市內的抗議。
俄軍21日在赫爾松向抗議者開槍並突襲當地商家。
一名支持當地親俄傀儡市府的副手於20日被不明人士槍殺。
民間情報顯示俄軍20日在別爾江斯克毆打抗議者。
俄佔區日益提高的烏克蘭群眾抵抗可能迫使俄軍投入更多兵力維持後方安全,
進一步削弱能用於攻勢的戰力。
尼古拉耶夫周邊的俄軍並未發動攻勢,優先改善防禦陣地。
烏軍報稱俄軍暫停以補充補給,但面臨更嚴重的士氣低落和逃兵率。
烏克蘭空軍仍在尼古拉耶夫上空活躍,摧毀幾輛俄軍車輛。
當下展望
- 俄軍數周內或將佔領或迫降馬里烏波爾
- 俄軍將加大空襲、飛彈和炮擊烏克蘭城市
- 俄軍或將持續推向克利福洛並孤立紮波羅熱
- 基輔周邊俄軍會繼續推進到距離市中心在火炮有效射程以內
- 俄軍會持續壓縮切爾尼哥夫和蘇梅
- 俄軍佔領區內日益提高的烏克蘭群眾抵抗或將佔用俄軍戰力到後方安全任務
--
60歲老人和18歲學生,穿著老舊軍服、挺著莫辛納甘步槍衝鋒,我的老天爺啊,
難道普丁打這場戰爭就是為了想看「大敵當前」的真實版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33.80.128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47924312.A.260.html
※ 編輯: jimmy5680 (76.33.80.128 美國), 03/22/2022 12:47: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