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應該都聽過一個傳說:懷孕的時候聽古典音樂,尤其是莫札特的作品,有助於胎教,讓寶寶大腦發育更好。
十多年前我老婆懷上第一胎時,對於這樣的說法雖然存疑,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反正聽古典音樂也無害處,於是自作主張燒了一片莫札特CD,讓她上下班可以沉浸在音樂中。幾個星期後...↘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坊間流傳,聽古典音樂可以提高小朋友的智商;懷孕時期聽莫札特作品作為胎教,甚至可以培育出天才BB,所以連港產動畫片《麥兜響噹噹》中的麥太,也要大住個肚跑去參加「莫札特效應學習班」。 雖然胎兒有聽覺和記憶力是事實,但所謂「莫札特效應」,到底有多真? 要拆解這謎團,便要從歷史講起。 在1991年,法...
「莫札特效應」的推薦目錄:
- 關於莫札特效應 在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莫札特效應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莫札特效應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莫札特效應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莫札特效應 在 Edmond Po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莫札特效應 在 [分享] 莫札特效應(轉自科景) - 看板NTUTO 的評價
- 關於莫札特效應 在 莫札特效應源於25年前的一項研究:... - 怪奇事物所Incrediville 的評價
- 關於莫札特效應 在 莫札特效應-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莫札特效應 在 莫札特效應-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莫札特效應 在 Re: [問題] 莫札特效應成人版 - PTT Web 的評價
莫札特效應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好的胎教音樂】
最好的胎教音樂不是莫札特效應,也不是水晶音樂,其實外界的聲響,寶寶是聽不到的。就像我們人在泳池裡面一樣,由於傳遞的介質不同,所以岸上的聲音我們也聽不太到。
只有一種聲音胎兒很容易聽到,那就是媽媽的聲音!媽媽的聲音,直接經由身體傳導聲波直通子宮。媽媽的歌聲,才是最好的胎教音樂啦!!
#快來練歌了
#搖籃曲你會唱嗎
莫札特效應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差不多醫生──希望大家都是「差不多孕婦」】 作者:楊濬光醫師
先來看看這段摘錄自中國名著《差不多先生傳》的故事: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媽叫他買紅糖,他買白糖回來。他媽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那一省?」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說:「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舖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嬉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行醫多年,發現到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為數不少的孕婦,會把對寶寶的關心,表現在對很多小細節的鑽研。這種態度不是不好,但是,往往在太過注意小細節的同時,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憂慮;甚至,忽略了真正該注意的大問題。
「醫生,今天寶寶多大了啊?」
「1400公克左右。」
「可是,書上說30周的寶寶應該有1500公克了耶。」
「差不多吧……」
「醫生,我吃的鈣片夠不夠啊?」
「每天900毫克,可以啊!」
「可是你的部落格上寫每天要1200-1500毫克。」
「差不多啊,又不是沒有吃其他含鈣的東西。」
「醫生,寶寶臉朝前或朝後有差嗎?」
「差不多,頭在下面胎位就是正的。」
「有書上寫說,寶寶臉朝前會生不出來,是真的嗎?」
「這沒有絕對的關係,生不出來與把寶寶養太大才有關。」
「醫生,我唐氏症篩選的機率是1/1150,會很高嗎?」
「不會啊。」
「可是我同學年齡跟我一樣,她的機率是1/1200。」
「差不多啊!」
「醫生,我買了胎教音樂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胎教音樂,我每天逼自己聽30分鐘,不知道夠不夠?」
「差不多吧,就別逼自己了。」
自從上個禮拜有一位熟識的孕婦給我一個「差不多醫生」的封號,我才驚覺,一天的門診我可能說了超過100次「差不多」!
到底是文明社會的競爭,還是少子化趨勢,還是輿論媒體加諸在大家身上的壓力,讓大家在懷孕中應該保持的放鬆、愉悅的心情,幾乎在現代孕婦身上都找不到。更多的營養品,只會讓大家成天覺得還少了補什麼營養;更多的檢查,只會讓大家對於檢查的結果充滿一堆疑問,而又創造出一堆問題。
有一位孕婦氣沖沖的跑來跟我說,她想要請之前產檢的醫生幫寶寶數手指腳趾,「他竟然回答我說:難道看到寶寶多一隻手指腳趾,妳就要把寶寶拿掉嗎?」這位醫生的回答當然太過於直接而聳動,可是,請大家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這是事實不是嗎?
產前檢查要做的是確保孕婦以及胎兒的健康,不是保證完美無缺!在科技一日千里之際,「健康」與「完美無缺」,距離好像越來越近了。這是好事嗎?我完全不能同意,等到幾年以後產前檢查可以測出智商超過180的寶寶的時候,你我只能慶幸早40年出生,不然都可能是淪為被「拿掉」的那一個!
講一個笑話。一天,有一位老婆婆對我們超音技術師非常的不滿意,於是跑去跟醫生告狀:「為什麼其他的病人都做20分鐘,而只幫我做3分鐘?」
「做20分鐘的是因為是孕婦,要看寶寶的構造,才會花多一點時間啊。」
「可是,在我前面的那個沒有懷孕的小姐也做得比我久,還找了十幾張照片,為什麼只給我照三張,你們評評理……」
「因為你的子宮和兩個卵巢都正常,而且沒有長什麼東西,所以照片三張。前面那一位小姐子宮長了很多肌瘤,所以多照了很多張,妳想要照很多張嗎?」醫生笑笑說。
有經驗的醫生,只要把握重要的項目問診與檢查,也許三分鐘的時間,在談笑中,就能完全掌握病人的情況。千萬不要以醫生看您的時間久不久,有沒有很詳盡的向您解釋,做為這個醫生好不好的唯一判斷依據。
醫學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一個醫生的養成需要花很多年的時間,而當中也充滿著許多的細膩的判斷。當一個「差不多醫生」,聽起來似乎很糟糕。對我們來說,孕婦的血壓高一點點,我們就要斤斤計較;如果加上出現了蛋白尿,那就「差很多」了!超音波檢查,若有前置胎盤,那對於胎盤的關注,就要放的比胎兒還多很多了。寶寶的胎動如果和以往「差很多」而沒有馬上來檢查,換來的一定是醫生板起來的面孔,這可不能差不多就可以的。我寧可花更多的時間,好好的判斷產婦的產程,而非斤斤計較胎兒體重到底是多少。很多很多的細節,絕對不能馬虎的!
希望各位孕婦保有「固有美德」差不多先生的心情懷孕,當個「差不多孕婦」就好,這樣媽媽心情愉快,寶寶最健康!
莫札特效應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坊間流傳,聽古典音樂可以提高小朋友的智商;懷孕時期聽莫札特作品作為胎教,甚至可以培育出天才BB,所以連港產動畫片《麥兜響噹噹》中的麥太,也要大住個肚跑去參加「莫札特效應學習班」。
雖然胎兒有聽覺和記憶力是事實,但所謂「莫札特效應」,到底有多真?
要拆解這謎團,便要從歷史講起。
在1991年,法國醫生Dr. Alfred Tomatis提倡運用莫札特音樂去治療自閉症和其他學習障礙問題時所創造,但真正令這概念發揚光大的,卻是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Dr. Frances Rauscher……
參考資料
Lise Eliot, What’s going on in there: How the brain and mind develop in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life. Bantam (1999), p. 449-451.
F. H. Rauscher et al., “Music and spatial task performance”, Nature(1993), p.611; “Listening to Mozart enhances spatial-temporal reasoning: Towards a neurophysiological basis”, Neuroscience Letters(1995), p.44-47; “Music training causes long-term enhance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s spatial-temporal reasoning”, Neurological Research(1997), p.2-8.
Abbott, Alison. "Mozart doesn't make you clever". Nature. com. Retrieved 2009-05-22.
John Medina, Brain rules: How to raise a smart and happy child from zero to five. Pear Press(2010), p.22-53.
Steele K.M. et al., “Prelude or requiem for the 'Mozart effect'?”, Nature (1999), p.827-827.
莫札特效應 在 Edmond Po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恐怖在線 www.edmondpoon.com
逢星期一至五 晚上十一點半到凌晨一點
每日免費收睇直播
視像月費重溫$35
聲音月費重溫$25
莫札特效應 在 莫札特效應源於25年前的一項研究:... - 怪奇事物所Incredivill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莫札特效應 源於25年前的一項研究: 他們發現在聽了莫札特的雙鋼琴奏鳴曲後學生竟然出現腦力增強、思維加快考試都考一百分的神奇效果這結果發表後,全球50億人都驚呆了 ... ... <看更多>
莫札特效應 在 莫札特效應-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莫札特效應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莫札特生豆、莫札特巧克力、莫札特魔笛咖啡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莫札特效應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莫札特效應 在 [分享] 莫札特效應(轉自科景) - 看板NTUTO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應用科學:莫札特效應真的有效嗎
編輯 John C. H. Chen 報導
兩位心理學家針對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作了研究,發現「莫札特效應」可能變成部份美國人對教育失敗的因應作為。
在一九九三年,一篇在NATURE的論文表示聽莫札特的的音樂或是其他古典音樂可以提高智商或是增進學業表現,自此之後,「莫札特效應」便立刻風靡了許多家長。不過也有不少學者對這篇論文的可信度提出懷疑,因為在論文中受測人員的年齡分布不均,只有大學生,而沒有年紀較小的幼童,同時只聽了一段莫札特的鋼琴奏鳴曲,研究也僅針對某項行為作比較。另外智商的增加幅度也不大,而且很快就消失。而在1999年的一篇評論文章表示至少有超過十二個研究組重作了他們的實驗,不過都沒有辦法達到類似的結論。
「莫札特效應」的效應風靡了美國許多地方。美國許多團體宣稱「莫札特效應」對幼兒有效,有些州甚至由州政府補助托兒所播放古典音樂,但這卻是沒有被實驗證實過的,至少在最早的那篇論文沒有被提到。
史丹佛大學的Chip Heath和一位瑞士心理學家Adrian Bangerter仔細研究了「莫札特效應」自1993年至2001年的發展,他們發現在美國教育問題較高的幾個州,例如喬治亞州和佛羅里達,「莫札特效應」被報導的次數最多。他們認為這是因為「問題需要有答案」。因為教育成效不彰,所以「莫札特效應」成為了解決教育問題的救星。某種程度上,這顯示出了家長對教育問題的焦慮。
「莫札特效應」我們可以發現一篇科學論文,很有可能變成許多人情感投射的目標,進而產生出超乎預期的影響力,即使這篇論文的可信度及再現性相當有問題,其效果仍是不可忽視。
原始論文
The Mozart effect: tracking the evolution of a scientific legend.
A Bangerter, C Heath -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4
參考來源:
The Stanford Daily: “Mozart Effect” theory evaluated
相關連結:
Mozart Effect Resource Center
醫學:重新檢視莫札特效應
編輯 John C. H. Chen 報導
德國政府委託一個委員會徹底檢視與「莫札特效應」相關的文獻後,認為「莫札特效應」並不存在。
在1993年,加州大學的Rauscher在NATURE上發表一篇論文,認為兒童聽了莫札特的音樂後可以增加其智力。從此之後,許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小孩能夠更聰明,於是便開始給小朋友聽莫札特,而更多商人則看準了這點,進而推出相關的產品而大發利市。
為了徹底了解音樂與智力發展的關係,德國政府指定了一個九人委員會,成員包含神經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及哲學家。更重要的,這九位成員都對古典音樂有相當的認識。
成員之一的德國Humboldt University的Ralph Schumacher表示,他們閱讀了所有目前為止所有和莫札特效應相關的文獻。結論是,莫扎特效應不存在。
大部分與智力有關的音樂研究,不是無法重複,就是效應在聽完音樂後的二十分鐘便迅速消失。而就算有些效果,那也不一定要聽莫札特:聽任和一種音樂都差不多,甚至聽故事也有類似的效果。
而聽音樂對幼兒的智力發展的?他們認為效果很難確認,甚至可以表示對IQ的長期發展沒有影響。但是他們表示有一兩個比較大規模且嚴謹的研究結果顯示,聽音樂對IQ的發展有很小但是確實存在的幫助。
在這個委員會仔細而徹底的文獻整理後,基本上已經可以認為莫札特效應並不存在。另一方面也顯示要研究這個效應,必須要有大規模、長期並嚴謹的研究,不然很難做出正確的結論。這應該是這個委員會對有志於研究莫札特效應的最大貢獻。
原始論文
Rauscher F. H., et al. Nature, 365 . 611 (1993).
參考來源:
[email protected]: Mozart doesn't make you clev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68.19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