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C校園聯賽第四屆 賽事簡介與隊伍介紹
我自己從去年進職業隊後
就很少看 LSC 了
但還是認識不少裡面的選手
所以能稍微帶大家看看
畢竟現在台灣沒有次級聯賽
校園聯賽與亞洲盃將取代成為
台灣職業隊伍最重要的人才庫
我個人是希望這兩個賽事可以考慮像北美一樣
將職業二隊與業餘賽事做合併
成為一個次級體系
不然在人才持續被挖走的情況下
不用多久台灣LOL職業就會惡性循環到死
然後這篇介紹是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新秀們
---
LSC - League of Legends School Championship
是由 TESL 所主辦的台灣校園聯賽
---
第一屆S1 2018
冠軍:北城科大(北城蒼鷹)
這屆是高中大專混和對打
當年北城是真的很強
還去對岸打兩岸交流賽
也成功拿到冠軍(亞軍是我 = =)
之後中下野三人被挖去 GRX 二隊
但去 ECS 後成績不好就是了
---
第二屆S2 2019
高中冠軍:東泰高中(東泰太陽)
大專冠軍:中州科大(中州奇林俠)
這屆開始採取分級高中大專分開
東泰這年有 Advt、Maoan、Patience、Likai
幾個曾經或現役的職業選手
基本囊括所有業餘賽事冠軍
在 LSC 還打出21連勝奪冠
簡單來說就是今年春的 PSG
年末取得世界中學錦標賽資格並奪冠
雖然在六都因為茂安開金人沒A主堡倒在都冠賽
中州的選手就沒什麼名氣
其中也沒有人有前進職業或打出名號的
當年大學端強的都被職業隊挖走
應該是歷年大學最弱的一次
與東泰的團練印象中都被輾壓
雖然話是這麼說 但冠軍還是挺強的
---
第三屆S3 2020
高中冠軍:東泰高中(東泰太陽)
大專冠軍:萬能科大(萬能雄獅)
這年東泰在幾名選手進軍職業後開始採用新血
僅打野為 HKA 今年開季那個 Patience(劉軒)
導致這年宰制力就沒這麼強
不過選手還是台服菁英等級
萬能這年做了大大補強
將東泰畢業的下路 Advt
與曾在 ahq 二隊的莊敬輔助 Dino 兩人引入
搭配本來在 LSC 表現就出色的 Cheng9、NaiG
還有賽評 ZOD 的執教 最終奪冠
---
第四屆S4 2021
本屆取消了高中大專分組的賽制
並從今年起有校園次級
我本來就很不看好高中大專分組
在很多鑽石選手充斥下的賽事強度已經不高
還把各自強的隊伍拆散真的很不明智
還有一說是大專會虐高中 我就想說奇怪
高中生在我印象怎都比大學老屁股強
還好今年取消掉了
目前正在打的是例行賽
資格公開賽前陣子剛打完
然後因為才剛開賽
就簡單介紹8隊中我認識的
選手陣列圖
*牌位由官方提供的為主
-
三信家商(三信戰鷹)
首度參賽
教練為一個素人
拿過兩次六都都冠軍
一次台中(2020)、一次高雄(2019)
但今年除了中野都畢業到弘光科大了
這兩人與輔助就很值得注意
中路 Babyhong2(宏兒)
曾為 JT 練習生
韓服之前長期在大師
也有登頂過台服第一
原先打上的他 打法也是相當古怪
輔助 Epoch 天賦挺高
S9台服白金 S10就衝上菁英前10
今年也打上菁英
未來應該還會繼續進步
中野兩人在1.2年前 都是血洗業餘
但近年疏於練習
便衰弱了一些 有些可惜
-
幼華高中(幼華戰龍)
S3高中組亞軍
教練為前立志中學校際盃冠軍中路 HappyDayz
他們曾在第二屆例行賽打出18勝0敗的全勝戰績
但最終在季後賽輸給當年冠軍東泰
其中叫 Likai 的上路並不是 MCX 那個
然後裡面我只知道下路 Cryscata(水晶霖)
去年六都訪問的時候他韓服200分
現在雖然不知道多少
但實力應該不差
昨天看了一下他們比賽
只要他沒Carry就不會贏
所以他打的很激進
就變成下路版楓之雪 一直送 ==
-
立志中學(立志猩勢力)
S1四強 S2高中組四強
教練我不清楚是誰
他們曾拿過2017校際盃冠軍
當年打野為現 BJD Enso
不過現在整隊我都不熟 就不細談
-
東泰高中(東泰太陽)
S2高中組冠軍 S3高中組冠軍
教練為去年世界賽45歲下路 DEE
雖然現在陣容換新不少
實力理所當然有下降
但有個選手我覺得值得期待
就是其中路 Hongsuo(一律轟鎖)
去年曾登頂台服第一 韓服據說也上大師
是繼 Biven、JimieN、Maoan 後的
東泰四代目中路
前人進職業一直被詬病
他未來蠻有機會打職業的
希望能由他來洗刷此汙名
-
健行科大(健行熊)
首度參賽
健行與 JT 有著建教合作
故教練為前 JT 實況主 GY 祥
去年健行我覺得爭議很大的點是
當時下路為高端洗分王真難受
很多觀眾在聊天室刷半天也不換 ㄏㄏ
最終不知道誰去官方檢舉
(真的不是我 跟我又無關)
過了一陣子才被禁賽
隊伍有兩個值得關注的選手
中路 Mike(拿手絕活)
是高端著名的上千場玩家
不過在多年的練習下有所成長
現在算是隊伍大腿了
輔助 Winnie(維尼)
S8台服第一、狗哥的御用輔助
當時我有寫一篇菁英榜介紹
隔年去到 GRX 二隊
但隨著隊伍解散
也沒繼續挑戰職業
實力還夠 蠻可惜的
-
萬能科大(萬能雄獅)
S2大專組亞軍 S3大專組冠軍
教練為知名賽評 ZOD
從2019開始帶隊就屢獲佳績
隊伍主要依賴下路 Cheng9 的發揮
他在去年用實力將 Advt 趕去替補
然後搭配前 ahq 二隊輔助 Dino
打出制霸賽場的成績
今年萬能再度補強
將前 ahq 二隊中路 NuL1(中路型玩家)
是從莊敬畢業後招攬而來
還有去年亞洲盃跟五毒教組隊的業餘打野 Hotpot
讓火鍋與原先的打野 NaiG(奶雞兒)輪替
雖然火鍋當時亞洲盃那表現是慘不忍睹
但今年導入校隊較嚴謹的練習後
依舊可預見今年萬能也是劍指第一
Dino、NaiG、NuL1 三人牌位雖顯示鑽石
但都有韓服鑽一以上的實力
-
遠東科大(遠大鷹)
S3大專組亞軍
教練為 Jian(老V)
他因為前陣子把中路噴到離隊
只能自己下去打(還在補大3大4的課)
結果發現自己雖然27歲了
還是屌打這群小朋友 真強 ==
隊伍有幾人值得注意
打野 RainyDay(下雨天、翁暟陽)
他在業餘名氣響亮
拿過很多業餘賽事前段名次
也曾打過 ECS 應該在聯賽內能輾壓
上路 AmaZF
去年在亞洲盃、六都參賽
隊伍:來點毛毛力量
表現算是亮眼
雖然牌位顯示僅鑽石
但實際是菁英水準
上路 LDD
蝴蝶兒的騎士團之一
去年他們在亞洲盃被超負荷打下去時
其上路就是他
算是業餘新生代優秀的上路之一
韓服也曾打上大師
-
黎明技術學院(黎明企鵝)
首度參賽
隊伍沒有教練
畢竟選手資歷太顯赫
檯面上根本沒人管的動 不如不找
就全倚靠選手臨場的發揮
其隊員無疑是全聯賽最豪華
上路 DreamSha(夢隕)
前 MSE 上路 知名戰役泡麵頭搶巴龍
之後輾轉多支 ECS 隊伍
可惜成績依舊沒有起色
最終來到校園虐菜
上路 2188(Ninuo、黃金隆)
前 FB 上路、揭穿 JGY 的男人
去年好像沒有職業隊找
就來到校園聯賽
雖然成績並不是輾壓級的
但就是能很穩定的領先
打野 RB(阿逼)
前亞運打野、六都都冠軍、阿倪前男友
現知名實況主、K7的狗、圖奇男妓
去年也曾短暫加入過 ALF、JT
我認為是 LSC 這屆最強的選手
雖然現在牌位僅大師
依舊不影響我對其的評價
去年他在 ALF 團練(當時我是分析師)
壓制前世界冠軍 Blank 的畫面我還歷歷在目
中路 We12he(煒哲)
全隊唯二純業餘選手
本來是打上的
但隊伍原先中路 13arry 太爛
所以緊急轉換到中路
他本身就會玩一些中上錯位角色
所以表現還可以
中路 13arry
另一個純業餘選手
之前我還常玩台服的時候
印象他是玩李星的打野
不知道啥時轉去中路
也聽說打的挺差的
在煒哲轉路後 應該很難有上場空間
下路 RweiQQ(冠緯)
前 RNG 練習生、六都都冠軍
現 FW 旗下實況主
本來是玩打野 但因為 RB 的關係
從去年亞洲盃起被擠到下路去
他的下路實力應該都是與妹子玩的時候所累積
之前就在想他怎這麼多時間陪女的玩
真不愧是 AR當歸 ==
以上玩笑 還是要替他說句公道話
幾年前我跟他都還在打職業的時候
與其雙排他玩AD居多
還真的是能屌打韓服鑽一的
實力應該不用太過擔心
(雖然曾經戳掉我一個大師BO)
輔助 Tuna(鮪魚)
前 TFA 隊員、前 ahq 輔助
他在職業並沒有留下什麼代表作
自S9離開職業後 就在校園打滾
也因為沒什麼熱情 成績僅是一般
現在留了一下巴鬍子 挺帥的
---
以上就是 LSC 的介紹啦
感謝大家耐心的看完
必須稱讚一下主辦
招商廣大 廣告比 PCS 多不少
推廣與賽事也做得不錯
尤其有文章與影片並行 品質也好
讓現在許多學校都很積極的想要加入
雖然背後原因脫離不了補助 咳咳
總之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這些新秀
並期盼有朝一日次級聯賽能重新復活
畢竟有新秀也要有舞台發揮與磨練
最終讓 PCS 持續強大
ps: LSC主辦看到要用直接拿去
我沒在收錢的 說一聲就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荷比法雄獅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Errr
【破解流言】母獅子發情遭拒就會咬公獅子的蛋蛋?! #假的 #照片裡的只是調皮的女兒#阿黃金蛋就很好玩呀 這組照片前陣子網路上流傳得很紅,因為那頭雄獅的表情實在太生動厭世,連我都忍不住笑出來。不過!就在前幾天,國外的這個粉專又把這組照片張貼出來了:https://www.facebook.com/GGTTW5/photos/a.1043781442480608/1363192697206146 貼文竟這樣寫道:「當母獅子發情的時候,一天要交配非常多次,可能多達20~40次,因此母獅會是那個有強烈性需求的那一方。當公獅子體力不太行,沒辦法這麼多次的話...母獅子就會咬公獅子的蛋蛋!」 看了差點沒昏倒。第一、這不會是我認知裡母獅求歡的行為。第二、這頭咬蛋蛋的獅子一臉菜逼八樣,不像成年的母獅。金害的是,這則po文的影響力超級誇張,已經有25萬次分享了,然後twitter等其他社群也被推爆(卡提諾昨天也分享了,不過小編很用心立馬修正了,超棒!)。
所以...這組照片究竟是哪裡發生的?又是什麼奇特的行為呢?請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好佳在,照片的拍攝人和拍攝地點沒有亂寫,拍攝者是Johanna Kok,拍攝地點是荷蘭鹿特丹動物園。原始照片連結在這邊:https://www.flickr.com/photos/jakok/49868474968/in/album-72157628132664039/ 照片中這些是瀕臨絕種的亞洲獅(Panthera leo persica),鹿特丹動物園目前僅有一隻雄獅,名字是阿波(Aapal),就是這隻臉看起來很衰的雄獅。 另外有三頭母獅,分別是 Bente、Churchilla、和 Lalana,最近比較紅的是Lalana(拉拉娜)。因為2018年8月21號時,拉拉娜產下了三隻可愛的小獅子,都是小女生,名字是 Asha、Reena 和 Mette。 我去查了一下鹿特丹動物園的新聞稿,2019年4月1日的時候,園方開始有在計畫讓另外兩頭母獅一同加入撫育幼獅的行列。不過追蹤了一下,看起來都是失敗告終。因為另外兩隻雌獅很快進入發情階段,拉拉娜超級不爽,經常打起來害得兩邊都受傷。 從上面的Flickr可知,拍攝日期為2020年1月22日,目前小獅子仍然和爸媽住在一起。三位小女生的年紀差不多 #快滿兩歲,而 #母獅子性成熟的時間差不多是三至四歲,所以還不可能發情。 拉拉娜會發情嗎?不可能,各大節目都告訴我們,新獅王之所以會咬死獅寶寶,目的就是為了讓獅群中的母獅可以發情。換句話說,三位小女生都還健在,#拉拉娜也不可能發情。 那咬蛋蛋的究竟是誰呢?可以看一下底下這張圖。獅子用以辨別年紀的方法很多,我也是一眼就覺得不對勁,這絕對不是性成熟的母獅,但我說不上來。於是,長出鬍鬚那邊(英文是muzzle)的「#黑點點」的數量和排列,這個野外工作者用以辨認個體的方法就派上用場了。 很幸運的,咬蛋蛋的兇手,剛好在左邊那一塊的左上方 #有個突兀的大黑點,就像瑪麗蓮夢露一樣!回過頭翻一下三位小女生剛亮相的照片...果然!中間那一隻就有這樣的「黑色大痣」。 因此咬蛋蛋的兇手,就是其中一位小女生囉。更不可能是因為發情造成的了。拜託請不要再混淆視聽、搬弄獅非啦~ Ps. 小獅子玩爸爸的黃金球這件事情已經好多記錄了,無論野生或圈養的都一樣。吊在那邊兩顆晃來晃去,哪一個小朋友可以忍住不去撥它呢XD? 鹿特丹動物園的新聞稿:http://www.blijdorperbende.nl/tag/aziatische-leeuwen/
荷比法雄獅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趨勢 #請大家戒慎恐懼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至今,台灣還能過上日常生活,我們必須懷抱戒慎恐懼的心。
每天睡醒滑看新聞,末日感敲醒腦袋。美國一躍成為確診案例最多的國家,攀升曲線驚人地陡直;義大利與西班牙居於歐洲疫情「領導地位」;全世界確診人數截至今日(3月31日)已經超過78萬人。封城鎖國也像病毒一樣蔓延開來,率先截斷餐飲業與旅遊業的命脈,人不來,錢就不來。
在台灣,我們還能出門喝咖啡、吃吃飯,三五好友聚餐喝酒,對於正在居家閉關的多國人民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平行世界。
其實我感到非常矛盾。
一方面,我身處的飲食行業就是鼓勵相聚與同享,美食與美酒聯繫起人、製造出體驗,我有許多朋友賴以為生,我作為「自媒體」也向來在驅動人們前往享受。餐飲業同時也是現金流吃緊的行業,今天賺的錢拿去投入明天的營業,業主其實沒有多少儲備與資產,在疫情已經開始打擊台灣餐飲業績的這當口,只要還有人願意消費,他們都會開門。
二方面,COVID-19是社交病,在欠缺特效藥與疫苗的情況下,唯有拉開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防護措施,才能減緩傳播,壓平傳染曲線。人與人不該相聚,這又與餐飲業的本質相衝突。
到底該怎麼做才好?
#餐飲業可能天翻地覆
重災現場美國,餐飲業哀鴻遍野,疫情最嚴峻的紐約州3月15日宣布關閉學校、餐廳與酒吧,在紐約市以「Momofuku」系列餐廳起家的名廚David Chang早於政府一步關閉旗下餐廳。
《紐約時報》以「David Chang不確定餐飲業能否熬過COVID-19」為題,刊出一篇David Chang的專訪,他在其中直指「若無政府干預,服務產業可能完全消失」,最壞的情況還沒到來,即便政府進行紓困,也很可能幫助不到最需要幫助的人。他認為目前的情況和2008金融海嘯年正好相反,當年政府要救「大到不能倒」的企業,2020年受災的卻是「非必需」的行業且不具政策影響力。「我非常擔心,最後活下來的餐廳都是連鎖大企業,而我們會喪失美國餐飲市場活潑有趣的多元組合。」
David Chang呼籲美國政府擴大紓困,並將紓困往餐飲產業鏈的上層移動,好比針對房東紓困,讓房東願意減免餐廳房租,以真正幫助到餐廳。下一步則可針對餐廳的應付帳款紓困,「這個產業有一種向下遞延(trickle-down)的效應,我們有供應商、農夫、物流業者,是一個龐大的、緊密交織的系統」,如果餐廳付不出帳款來,問題會很大。David Chang也希望政府能補助餐飲從業人員每月1,000美元或500美元的基本薪資,以及一定程度的健康保險。
一般人又能怎麼支持餐廳呢?「打電話給你的議員」,David Chang大聲疾呼,美國餐飲業極需眾人齊發聲;再來,請支持任何有提供外賣的餐廳,「短期的解決方案是盡可能向餐廳購買商品或服務。」
#各國紓困方案
就在David Chang的專訪刊出的同一天(3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了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刺激法案—2兆美元,相當於美國政府年度預算的一半。
對於餐飲產業而言,失業員工可以領取的給付包括:在原有失業保險給付以外,還可領每週600美元的失業救濟金,期間至少到七月底,這樣的金額等同全薪保障;年收入在75,000美元以下者,還可領取1,200美元的一次性補助。針對小企業,該法案還有一3千5百億的低利率貸款,用來支付房租、貸款、水電或其他義務的部分可以豁免償還,不過以一間餐廳平均月薪資的2.5 倍為上限。
美國領取失業救濟的最新人數(3月26日)是破紀錄的328萬人,再不救就來不及了。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政府當務之急不是刺激消費,而是預防大規模失業潮。根據《聯合報》與《紐約時報》的報導,丹麥的振興經濟方案,就是在預防大規模失業潮,只要公司行號不裁員,丹麥政府願意支付所有員工75%至90%的薪水,為期三個月。針對營收減少的公司,丹麥政府也願意支付房租等成本。
此外,荷蘭與英國也有類似措施:荷蘭政府針對營收減少20%以上的企業,支付員工90%的薪資;英國政府也將補助雇主80%的薪資。
法國已宣布政府將提供3000億歐元的貸款擔保,同時釋出450億歐元的紓困基金,歐盟已於3月21日批准此方案。
日本方面,首相安倍晉三3月28日表示將推出史無前例的紓困計畫,總額將達1350億美元(約新台幣4.115兆元)之多,尚須十天才能草擬完成。等不及了,日本餐飲界已發起請願連署:「飲食店倒閉防止對策」,發起人是大阪米其林三星餐廳「Hajime」的創辦主廚米田肇、大阪米其林二星餐廳「柏屋」的主廚松尾英明、餐飲行銷公司株)Office musubi 的社長鈴木裕子,希望日本政府能補助餐廳房租與員工薪資。
#台版紓困夠力嗎
在台灣疫情相對穩定、經濟動能尚未喪失的情況下,經濟部端出的紓困方案,比起上述各國就客氣很多。
3月13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編定新台幣600億元用於紓困,其中20億元用於「辦理餐飲、零售、商圈、夜市、傳統市場的優惠措施」。
對於營收不斷失血的餐飲店家,這顯然杯水車薪。於是經濟部在上週末加開服務業座談會,《自由時報》於3月30日報導,經濟部將針對「服務業艱困企業」提出直接薪資補助:「方案將直接補助每月薪資最高5成,但上限2萬元,為期3個月;艱困企業定義為業績衰退達5成以上者,但前提是不得採『減班休息補助』方案、也不得減薪。目前初估整體經費將達百億元,預估至少有16、7萬人受惠;經費來源將在報行政院核定後統籌調配。」
夠了嗎?
飯店與旅行社的二大龍頭—晶華與雄獅—率先跳出來敲鑼打鼓。在《商業周刊》3月24日的報導中,潘思亮激動呼籲,除了防疫工作,政府對於經濟景氣也必須「超前部署」,不能讓消費信心的喪失傳染到其他產業,「4月一定要圍堵起來!」他將政府先前拿出的600億紓困金比喻為「感冒藥」,「你一個在加護病房插管的,感冒藥是沒有用的。」即便政府加碼100億,「如果從現在世界的這種紓困幫助方案,100億應該是用美元,不是(新)台幣。」
經濟部統計處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餐飲業營業額是584億元,相較1月大幅下跌16.97%,而2月還是疫情剛開始、最平靜的時期,3月的數據還沒出來,無庸置疑只會更糟。
台灣甚至還沒下達禁足令呢。
然而疫情仍在升高中,3月開始的一波境外移入大幅推升台灣確診案例數(3月31 日止為322例),雖然仍守住境外案例大於本土案例的防線,卻也有好幾例無法確認感染源的本土案例,零星的社區感染正在發生。
防疫措施是否會再升級?
評論家周奕成數度在臉書撰文,除了檢討政府目前的紓困措施規模太小、不見全貌,也呼籲政府「在防疫需要的時間點,全國非必要、非關鍵經濟活動暫停十四日。」政府同時準備巨量流動性,十四日一到,銀行對企業大量放貸,讓企業負債經營,恢復正常繳款繳稅,以保護經濟連帶。「關機重開,恢復流動。這就是大島方舟。」
#請保持社交距離
回到文章一開頭的兩難,答案很明顯了:為了不讓疫情擾亂生活、拖垮經濟,抑制傳染的有效手段就是隔開人與人,減少人與人的接觸,拉開社交距離。一定時間內絕對衝擊各行各業,餐飲業首當其衝,但這必須仰賴政府紓困,餐廳業者當然能變通應對試圖自救,消費者也只能在符合防疫原則的前提下支持餐廳。
請大家一定要時時刻刻戒慎恐懼,如履薄冰。做好拉長戰線一年至一年半的心理準備(依照專家預估的疫苗研發時間)。如果我們想在這一年繼續度過平靜小日子,那就請真的把日子過小來,不要呼朋引伴,不要揪眾吃飯,不要增加移動風險。
衛福部已經表示擬對未保持社交距離者開罰,目前正在草擬指引並將輔導落實,指揮官陳時中也在31日的記者會上直接說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室外要保持1公尺,室內要1.5公尺,若沒辦法維持距離,要記得戴口罩。」
餐廳與客人必須一起遵守。
在酒精消毒與量體溫之外,餐廳應該採取進一步的防疫措施, 好比 貓下去敦北俱樂部&俱樂部男孩沙龍 已經宣布:
#限制人數:來客數以4人為限。
#增加桌距:室內外不論陰晴天,都保持門片開通,空氣流動,而每桌間距,室內外,都盡量保持1公尺以上。
#縮減桌位數量
#減少室內外的總來客數
客人也要嚴以自律:
#注意身體狀況:身體不舒服就不要出門,更不要去餐廳吃飯。
#不要舉辦多人聚餐:在政府指引出來前,參考貓下去的措施,我也建議用餐4人為限。
#勤洗手:尤其要用手拿起任何食物前。
#戴口罩
防疫就是拚經濟,我們要一起守護這個平行世界,並期許自己能對外伸出援手。
--
2020.04.01 更新:
衛福部已發布 #社交距離注意事項 :http://0rz.tw/JVEX9
荷比法雄獅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q7os6BLa6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