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維港跨海通道構想】圖為Hong Kong Daily Press(孖刺西報)在一九一九年一篇有關維港兩岸交通的文章中,展示了一幅維多利亞港大橋的構想圖。這一概念,其實來自殖民地政府船政司林士(R. Murray Rumsey)一九零二年發表的一份部門年度報告。
林士當年鑑於港九發展極不平衡:港島維多利亞城心臟地區——中環及上環一帶有人滿之患,擠迫生活空間成為一八九四年大鼠疫溫床,相反九龍則發展落後;因此提出建造維港跨海大橋,貫通中環畢打街海濱與尖沙嘴羅便臣道(與港島街道重名,後更名彌敦道)、九龍角一帶。這是開埠以來首個正式的維港跨海通道規劃建議。
但這個方案最終從沒實現,原因有許多方面,包括成本鉅大及颱風威脅等,但主要還是大橋把海港切割成兩部份,這很可能制約香港最寶貴資產——海港的長遠發展。
直至大約七十年後,建築技術改進、海底隧道建設變得可行,港府至六十年代末決定以海隧形式,實現建設維港跨海通道。而香港首條海隧於一九七二年建成。
筆者撰寫的《一八九四年黑死病瘟疫 啟發港九跨海大橋計劃》談及這段舊事。閱讀全文登入:https://www.patreon.com/posts/51247527
【#舊時香港Patreon 總目錄】
一八九四年黑死病瘟疫 啟發港九跨海大橋計劃:https://bit.ly/3vBO7ny
一九四七:民間倡建維港大橋 紀念香港保衛戰死者:https://bit.ly/3yPr5vE
三十年代:油蔴地小輪「一條龍」開發銀礦灣旅遊:https://bit.ly/3yFz9ip
觀塘工業區規劃失誤 柏立基直斥極為愚蠢:https://bit.ly/3yNLfpy
電廠支援海水化淡?一個沒實現的「解渴」方案:https://bit.ly/3fvde5R
港府不惜工本組運水船隊 解救一九六三年大旱:https://bit.ly/3vsrSQS
一九五九年:女王御賜紋章 菲臘親王交給香港:https://bit.ly/3vw7YEP
九龍皇帝最早文字記錄:彩虹邨郵局事件:https://bit.ly/3uv7o90
香港地標用港貨!康樂大廈鋼筋產自調景嶺:https://bit.ly/3yNyw6s
一八九九:保存宋王臺條例的魔鬼細節:https://bit.ly/3bXEg3C
亂世中煞停!寶雲山新港督府難產記:https://bit.ly/3fWHXrB
曾福笑談摩利臣山變遷:鋼琴「壽高於山」:https://bit.ly/3yJH2mX
何福怒斥歧視 卻阻不了長洲「種族隔離」:https://bit.ly/3vvF73q
牛頭角石頭 煉成瑰麗中環郵政總局:https://bit.ly/2RSM0x4
歲月淘盡仇恨:同治年間荃灣「菠蘿戰爭」:https://bit.ly/2R5redg
六十年代:鄔勵德和他的港人安居藍圖:https://bit.ly/3vJkNM9
海洋公園式改革 九十年前名園試過慘敗:https://bit.ly/3fslnIa
中環竟有小橋流水?那是紅棉路前生:https://bit.ly/3fNWjue
大坑鑄幣廠水壩 維城「撲水」記憶:https://bit.ly/3ozilUz
香港最冷的一天 究竟有冇落過雪?:https://bit.ly/3owJ847
海傍東舊事:軒尼詩道曾是臨海小徑:https://bit.ly/39dW3l0
一九零零年代:荔枝角「移動水庫」計劃:https://bit.ly/2LexBaL
主教山配水庫建成時 九龍還沒水塘 水從哪裡來:https://bit.ly/2Liyijy
主教山配水庫:遠東版的英國貴橡水庫:https://bit.ly/37XitHV
香港開埠前一天:記硫磺號與卑路乍艦長:https://bit.ly/3oXuwMa
英國佔領香港首個足印 或留在文咸街:https://bit.ly/3c2UXdX
長堤伴海灣:高士威道的前生:https://bit.ly/2Mi8DIh
畢打街鐘樓:中環精英的眼中釘:https://bit.ly/3nTThaJ
日本法西斯圖騰 忠靈塔如此倒下:https://bit.ly/3aIIlsE
一九零六年:沙田老虎食人疑案:https://bit.ly/3h8G2jL
皇后大道曾有一片林蔭 彌漫歐陸式優雅:https://bit.ly/3rhNduu
近聽水聲清:蓮花宮的舊日美景:https://bit.ly/38cF0z2
恐怖明信片 記九龍灣刑場舊事:https://bit.ly/2JXZzYd
同治年間舊照:尋回旺角鄉郊風貌:https://bit.ly/3mnKZ9D
吉士笠街:維多利亞城烈女傳奇:https://bit.ly/3qShakU
一八六零年代:英治九龍後首間警署:https://bit.ly/2W8TVVz
優雅地購物:香港首座多層商場柏拱行:https://bit.ly/2Kbek9H
德己立街二十號:太平天國悍將反清再夢碎:https://bit.ly/33Ov9hE
一八六零年舊照 揭美利炮台滄桑舊事:https://bit.ly/2Ihj4df
灣仔最古照片 紀錄醫院山原貌:https://bit.ly/3g4Wzot
猶太港督 讓鄉間小路變康莊彌敦道:https://bit.ly/2KUlwrj
漂流的地名:九龍塘原本位於太子旺角:https://bit.ly/33iBgdO
西角山下養鴨人家:鴨寮街前世今生:https://bit.ly/2V24DNb
咸豐十年古照 發現失蹤了的紅磡山丘:https://bit.ly/3m37X6c
傳世最古荃灣照片:同治十二年的汀九:https://bit.ly/3kGbxln
百年古照紀錄 大角嘴山消失記:https://bit.ly/32OC8qk
大班上陣保衛香港:慘烈北角電廠之役:https://bit.ly/2WLZZUk
被遺忘的中英角力:九廣鐵路華段路權:https://bit.ly/3kzKg3S
幾張照片 看筲箕灣滄桑變化:https://bit.ly/32Ku2z4
尖沙嘴草排村考證 爲香港名字尋根:https://bit.ly/2IiGJd9
尖沙嘴曾有一條尖沙頭村:https://bit.ly/38nqw0Y
1869年英國王室首次訪港 重組當年盛況:https://bit.ly/3l5B0pA
二十年代神秘鐵路 見證深水埗拓荒史:https://bit.ly/3oVQGxV
中環舊郵政總局:香港首座政府合署:https://bit.ly/3oSvF72
漫遊眾籌建成的第一代大會堂:https://bit.ly/38bHfof
1957年「元祖級」紅A書喼 見證香港工業崛起:https://bit.ly/31VJKa9
工潮迭起時:一九五零年羅素街血案:https://bit.ly/2TlN4qv
香港捲入冷戰:被遺忘的粵穗慰問團事件:https://bit.ly/3olhck6
長洲曾有一段華洋分治的歷史:https://bit.ly/34FXRB3
時不與我 九龍電車計劃三度幻滅:https://bit.ly/3dhAVMs
清帝國尖沙嘴炮台 真實影像首曝光:https://bit.ly/33Oo4OF
尖沙嘴村原貌重現 林維喜被殺案現場?:https://bit.ly/31eA3Da
人不可沒有希望!香港重光郵票草稿藏密碼:https://bit.ly/2HiNGdm
北角失樂園:名園遊樂場:https://bit.ly/37g59hO
十五歲黃霑看到、和看不到的雙十暴動:https://bit.ly/3jIjfv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嶺南之風」是一個中式公園,於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十一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每日的開放時間為上午七時正至下午十一時正。由於公園位處九龍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故以傳統嶺南風格造園。全園面積達12 500平方米,水景面積約為2 600平方米,佔全園面積約百分之二十。整個公園分為十個景區,園內的...
荔枝角 宋 城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九六三年:美國軍艦向香港捐水】
香港一九六三年曾經歷一場罕見的旱災,在最危急時刻,當局試過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時,當年困境烙引在一代人記憶裡。但多麼嚴峻的難關總要渡過,筆者此前翻閱昔日報刊、重溫港府如何開源節流應付大旱時,發現了不少、但又零散的有趣故事。
例如,當年部份經過香港的商船,甚至美軍戰艦原來曾向香港捐水——把船上預計富餘的食水,卸下給香港使用,自己則到下一站才「補水」。《華僑日報》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六日一段報道便說,多艘停港的商船和軍艦慷慨送水,其中美軍「碧謨號」軍艦就捐了超過二萬二千加侖的水。
但當然,這麼的水量對香港嚴重旱情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外國船艦捐水或許只是一種慰問香港、對香港表達支持的動作。
另外,筆者早前亦撰文談過,港府當年為應對災情,不惜重金租用多國運油輪、組成龐大船隊,循環不斷開赴廣東汲取珠江淡水,注入香港水塘,為這片赤地「解喝」。如有興趣可閱讀:https://bit.ly/3vsrSQS
【#舊時香港Patreon 總目錄】
一八九四年黑死病瘟疫 啟發港九跨海大橋計劃:https://bit.ly/3vBO7ny
一九四七:民間倡建維港大橋 紀念香港保衛戰死者:https://bit.ly/3yPr5vE
三十年代:油蔴地小輪「一條龍」開發銀礦灣旅遊:https://bit.ly/3yFz9ip
觀塘工業區規劃失誤 柏立基直斥極為愚蠢:https://bit.ly/3yNLfpy
電廠支援海水化淡?一個沒實現的「解渴」方案:https://bit.ly/3fvde5R
港府不惜工本組運水船隊 解救一九六三年大旱:https://bit.ly/3vsrSQS
一九五九年:女王御賜紋章 菲臘親王交給香港:https://bit.ly/3vw7YEP
九龍皇帝最早文字記錄:彩虹邨郵局事件:https://bit.ly/3uv7o90
香港地標用港貨!康樂大廈鋼筋產自調景嶺:https://bit.ly/3yNyw6s
一八九九:保存宋王臺條例的魔鬼細節:https://bit.ly/3bXEg3C
亂世中煞停!寶雲山新港督府難產記:https://bit.ly/3fWHXrB
曾福笑談摩利臣山變遷:鋼琴「壽高於山」:https://bit.ly/3yJH2mX
何福怒斥歧視 卻阻不了長洲「種族隔離」:https://bit.ly/3vvF73q
牛頭角石頭 煉成瑰麗中環郵政總局:https://bit.ly/2RSM0x4
歲月淘盡仇恨:同治年間荃灣「菠蘿戰爭」:https://bit.ly/2R5redg
六十年代:鄔勵德和他的港人安居藍圖:https://bit.ly/3vJkNM9
海洋公園式改革 九十年前名園試過慘敗:https://bit.ly/3fslnIa
中環竟有小橋流水?那是紅棉路前生:https://bit.ly/3fNWjue
大坑鑄幣廠水壩 維城「撲水」記憶:https://bit.ly/3ozilUz
香港最冷的一天 究竟有冇落過雪?:https://bit.ly/3owJ847
海傍東舊事:軒尼詩道曾是臨海小徑:https://bit.ly/39dW3l0
一九零零年代:荔枝角「移動水庫」計劃:https://bit.ly/2LexBaL
主教山配水庫建成時 九龍還沒水塘 水從哪裡來:https://bit.ly/2Liyijy
主教山配水庫:遠東版的英國貴橡水庫:https://bit.ly/37XitHV
香港開埠前一天:記硫磺號與卑路乍艦長:https://bit.ly/3oXuwMa
英國佔領香港首個足印 或留在文咸街:https://bit.ly/3c2UXdX
長堤伴海灣:高士威道的前生:https://bit.ly/2Mi8DIh
畢打街鐘樓:中環精英的眼中釘:https://bit.ly/3nTThaJ
日本法西斯圖騰 忠靈塔如此倒下:https://bit.ly/3aIIlsE
一九零六年:沙田老虎食人疑案:https://bit.ly/3h8G2jL
皇后大道曾有一片林蔭 彌漫歐陸式優雅:https://bit.ly/3rhNduu
近聽水聲清:蓮花宮的舊日美景:https://bit.ly/38cF0z2
恐怖明信片 記九龍灣刑場舊事:https://bit.ly/2JXZzYd
同治年間舊照:尋回旺角鄉郊風貌:https://bit.ly/3mnKZ9D
吉士笠街:維多利亞城烈女傳奇:https://bit.ly/3qShakU
一八六零年代:英治九龍後首間警署:https://bit.ly/2W8TVVz
優雅地購物:香港首座多層商場柏拱行:https://bit.ly/2Kbek9H
德己立街二十號:太平天國悍將反清再夢碎:https://bit.ly/33Ov9hE
一八六零年舊照 揭美利炮台滄桑舊事:https://bit.ly/2Ihj4df
灣仔最古照片 紀錄醫院山原貌:https://bit.ly/3g4Wzot
猶太港督 讓鄉間小路變康莊彌敦道:https://bit.ly/2KUlwrj
漂流的地名:九龍塘原本位於太子旺角:https://bit.ly/33iBgdO
西角山下養鴨人家:鴨寮街前世今生:https://bit.ly/2V24DNb
咸豐十年古照 發現失蹤了的紅磡山丘:https://bit.ly/3m37X6c
傳世最古荃灣照片:同治十二年的汀九:https://bit.ly/3kGbxln
百年古照紀錄 大角嘴山消失記:https://bit.ly/32OC8qk
大班上陣保衛香港:慘烈北角電廠之役:https://bit.ly/2WLZZUk
被遺忘的中英角力:九廣鐵路華段路權:https://bit.ly/3kzKg3S
幾張照片 看筲箕灣滄桑變化:https://bit.ly/32Ku2z4
尖沙嘴草排村考證 爲香港名字尋根:https://bit.ly/2IiGJd9
尖沙嘴曾有一條尖沙頭村:https://bit.ly/38nqw0Y
1869年英國王室首次訪港 重組當年盛況:https://bit.ly/3l5B0pA
二十年代神秘鐵路 見證深水埗拓荒史:https://bit.ly/3oVQGxV
中環舊郵政總局:香港首座政府合署:https://bit.ly/3oSvF72
漫遊眾籌建成的第一代大會堂:https://bit.ly/38bHfof
1957年「元祖級」紅A書喼 見證香港工業崛起:https://bit.ly/31VJKa9
工潮迭起時:一九五零年羅素街血案:https://bit.ly/2TlN4qv
香港捲入冷戰:被遺忘的粵穗慰問團事件:https://bit.ly/3olhck6
長洲曾有一段華洋分治的歷史:https://bit.ly/34FXRB3
時不與我 九龍電車計劃三度幻滅:https://bit.ly/3dhAVMs
清帝國尖沙嘴炮台 真實影像首曝光:https://bit.ly/33Oo4OF
尖沙嘴村原貌重現 林維喜被殺案現場?:https://bit.ly/31eA3Da
人不可沒有希望!香港重光郵票草稿藏密碼:https://bit.ly/2HiNGdm
北角失樂園:名園遊樂場:https://bit.ly/37g59hO
十五歲黃霑看到、和看不到的雙十暴動:https://bit.ly/3jIjfvE
荔枝角 宋 城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65年 五十五年前 看粵語片尋找往昔香港
「張儀」追殺「丁瑩」到荔灣,丁瑩逃入《荔園遊樂場》張儀追殺丁瑩致摩天輪上 「張英才」及時到達救返丁瑩。
荔枝角灣,俗稱荔灣,係香港深水埗區一海灣,喺荔枝角西南,1960年代起逐步填海,經已變晒做陸地。
荔園遊樂場1949年4月16日開業,1997年3月31日結業。係香港著名嘅遊樂場,因為佢響荔枝角灣起,所以叫做荔園。
荔園原本係由兩位「外江佬」(廣東人對非粵籍華人嘅稱呼)搞,後期再賣畀咗亞洲電視主席邱德根。荔園隔離重有宋城、寶麗宮同百麗殿,係以前市民消閒之處。荔園裏面有一系列機動遊戲、攤位遊戲等。梅艷芳、羅文等著名歌手以前亦都響荔園遊樂場做過嘢。想當年,梅艷芳重係細路女,羅文啱啱嚮中國大陸落嚟,重未入娛樂圈,冇乜人識。(文字資料 維基)
1965 追兇記
#歷史時空
荔枝角 宋 城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嶺南之風」是一個中式公園,於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十一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每日的開放時間為上午七時正至下午十一時正。由於公園位處九龍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故以傳統嶺南風格造園。全園面積達12 500平方米,水景面積約為2 600平方米,佔全園面積約百分之二十。整個公園分為十個景區,園內的建築物皆環繞著中央水池向外伸延,以院落迴廊為布局。其建築藝術也是採用嶺南風格,如陶塑、瓦作、灰塑、石雕和木砌等,而假山石則以英德太湖石為主。此外,園內掛有多副對聯,撰聯人有梁啟超、劉華東、李文田、康有為等。公園由東門至橋廊屋檐,均綴以彩色光纖燈飾,令園景在月夜下更添嫵媚。園的內外廣植樹木,綠樹成蔭;此外,更有精緻的盆景擺設,供遊人欣賞。花園內的一個景點為「健康去屣」。這是一條用卵石鋪砌而成的小徑,遊人赤足或穿著布鞋,於卵石徑上來回步行,便能刺激足底的神經反射區,促進足部血液循環。每天的不同時段,均見遊人如鯽,可見卵石徑甚受歡迎。
六十年代,香港只有兩個較具規模的遊樂場,一個是在荔枝角海邊的荔園,另一個較小的是新蒲崗啟德遊樂場,荔園當然有資格稱為香港遊樂場史上最經典的品牌。對於六十年代的小孩子們,荔園就像今天的迪士尼公園,是遊樂必到之聖地。荔園全盛黃金期,是在六十年代。但若要追溯歷史,早在一九四七年,荔園便已經有了雛形。第一代的主人稱石鐘山,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天主教家庭,四十年代在荔枝角山麓經營房地產。四十年代末期,石鐘山在鐘山台對下的荔枝角灣畔,興建一個遊樂場,名為「荔枝園」。初時遊樂場以游泳池為賣點,後來在泳池旁邊陸續加建一些從美國進口的大型機動兒童遊戲,開闢「兒童世界」。到了一九四九年,更建成全港第一個滾軸溜冰場。至此,從成人到兒童到年青人都有顧及,荔枝園已具備綜合性遊樂場的規模了。一九五零年,石鐘山將荔枝園的經營權轉手予一位織造業富商「張軍光」。張氏入主後,將「荔枝園」改名為「荔園遊樂場」,且並且大肆革新,加設了許多夜總會概念。第一次革新的「荔園遊樂場」,加設了有水上舞廳、馬尼拉大樂隊、西式餐廳,還加建一座可容納千名觀眾的劇院以及露天電影院。當然最吸引年青人的,就是從美國購入的一批新型機動遊戲,像摩天輪、過山車、騰空飛艇、碰碰車。一九五二年,又增設動物園,雖然面積不大,但有獅子、老虎、大笨象、鱷魚、猴子、長頸鹿,算是五臟俱全了。第二代的荔園,設施環境改善不少,亦多姿多彩,具娛樂性。最初幾年遊人眾多及生意旺盛。可惜管理人急於求成,不太顧及老少咸宜形象,引進不少具賭博性的玩意,電影院亦播放不少色情味重的西片,更以「神秘節目」為名,找來美女大跳艷舞,結果引來一班品流複雜之輩在園內流連聚集。本來是合家歡的樂園形象開始褪色,入場人數也逐年遞減,業務漸走下坡。在積極尋找「白武士」下,第三代荔園掌門人出現了,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香港娛樂業大亨—邱德根是也。邱德根一九六一年接手荔園後,馬上進行大改造,原本的泥沙地面重新鋪蓋水泥、紅磗,擴闊通道,廣種花草樹木,更新遊戲,邀請歌星名伶駐場表演。不出三個月全園煥然一新,舊雨新知紛紛重臨捧場。荔園又回復昔日生氣。 一九六三年是荔園的巔峰年,這一年,總入場人數高達三百萬人,幾乎等於當年香港總人口總和,盛況空前。